学术投稿

济川煎加减口服结合腹结穴埋线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顾尽晖;汤灵娇;杨颖

关键词:便秘, 脾肾阳虚型, 济川煎, 穴位埋线
摘要:为探讨中医方剂济川煎加减口服结合腹结穴埋线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从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便秘门诊选取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4例)予以济川煎加减煎剂口服,每天2次;治疗组(16例)在口服济川煎加减煎剂的同时配合腹结穴埋线,隔15 d埋线1次,2个月为1个疗程.对比2组患者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质、排便费力、腹痛、腹胀症状改善情况,总体疗效,安全性,以及复发情况.结果显示,1)治疗组总有效率(100%,16/16)高于对照组(85.71%,12/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治疗后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质、排便费力、腹痛、腹胀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状及排便费力程度方面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2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复查显示,各项指标均正常.4)随访2个月,治疗组便秘治愈者及缓解者复发率(4/16,25.0%)低于对照组(12/12,100%),P<0.05.结果表明,济川煎加减口服结合腹结穴埋线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但因随访时间较短及样本量较少,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补阳通便方治疗阳虚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补阳通便方口服治疗阳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将60例确诊为阳虚型便秘的患者按入院前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补阳通便方口服,对照组给予苁蓉通便口服液口服,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便秘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排便频率、排便时间、腹胀、使用泻剂情况、粪便性质评分及便秘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下降,P<0.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各指标评分及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73.3%,22/30)明显高于对照组(8/30,26.7%),P<0.01.结果表明,补阳通便方口服治疗阳虚型便秘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杨锋;刘全林;巩跃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

    肛周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肛门周围浅层真皮及表皮的炎症,是肛肠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其病变多局限于肛门口及肛周皮肤,也可延及会阴部以及外生殖器等部位.临床表现以局部瘙痒、分泌物增多、皮疹呈多形性、易复发为主要特点.由于其病程长,分泌物反复刺激,故肛门及肛周皮肤常常变厚,发生苔藓样变或皲裂.近年来,笔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苦参汤治疗肛周湿疹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臧旭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直肠异物致肠穿孔1例

    患者男,43岁.因“一铁丝样异物置入肛门2d,不能自行排出”入院.患者无明显疼痛,无肛门下坠感,无腹痛、腹胀,大便2日未行,肛门可排气.查体:生命体征正常,患者无病容,自主体位,步态正常,言语欠流利,查体不合作,对答不切题.血常规:白细胞16.36×109/L.腹部X线平片、CT检查均示:直肠异物.

    作者:于洋;赵欣;管仲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光子治疗仪照射联合藻酸盐敷料换药在肛瘘术后的应用效果

    为探讨光子治疗仪照射联合藻酸盐敷料换药在肛瘘术后的应用效果,将100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后创面予光子治疗仪照射,藻酸盐敷料换药;对照组单纯予凡士林纱条换药.对比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和术后创面渗液、渗血、疼痛情况,以及创面愈合速度及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6.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44/50),P<0.05.术后第3天、第5天、第10天,观察组创面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第10天,观察组创面渗液情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肛瘘术后给予光子治疗仪照射、藻酸盐敷料换药,可减少创面渗液、渗血,缓解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仲超祥;张琼;姚秋菊;胡玉超;江飞;韩晶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肛周少见恶性肿瘤3例报告

    我科2012~2014年诊治肛周横纹肌肉瘤、肛周腺癌、肛管直肠黑色素瘤患者各1例,这些都属于肛周少见的恶性肿瘤病例,极易误诊误治,现将诊疗过程分析报道如下.[例1]患者女,44岁.因“发现肛门肿物2个月”入院.人院专科检查:环肛门周围皮下有质硬肿物,右侧达会阴体,轻微压痛.外院穿刺病理涂片提示大量红细胞、淋巴细胞和散在中性粒细胞.人院后查MRI提示肛周肿物,考虑炎性可能.B超提示肛周肿物.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考虑小细胞恶性肿瘤,神经内分泌瘤或低分化腺癌.免疫组化检查可排除腺癌、鳞癌、神经内分泌瘤、恶性黑色素瘤.

    作者:孙建新;席顺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肛周皮下纤维脂肪瘤1例

    患者,男,45岁.因“发现肛旁突起肿物4年余”入院.肿物初起如蚕豆大小,稍突出皮肤表面,无痛感,近4年来肿块逐渐增大,用手触之有囊性感,患者曾到外科就诊,未做任何处理,现肿块如鸡蛋大小,完全突出皮肤表面.患者诉平时无任何不适,仅在坐下时碰到肿块会有酸胀感.入院查体:肛缘5点位有一约4 cm×3 cm×2 cm大小的肿块,肿块皮肤非常薄,表面布有毛细血管,用手触诊有囊性感,犹如皮下囊肿,细诊其内组织似有分叶状,与底部组织分界清楚,肛内指诊未触及异常肿块,指套无血染,肛门功能正常.患者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

    作者:张艳明;解丽珍;李红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不同结扎方案的应用

    为观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不同结扎方案处理的效果,笔者对1124例混合痔患者实施外剥内扎术,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实施纵行连续贯穿结扎、主副队列结扎、局限皮瓣结扎、近皮瓣边缘连续锁边收扎.结果显示,1 124例患者均治愈.术后Ⅲ度疼痛41例(3.6%),Ⅲ度水肿12例(1.1%),Ⅲ度排便困难179例(15.9%),Ⅲ度肛门坠胀感15例(1.3%),肛门狭窄1例(0.1%),继发性动脉出血2例(1.8%),残留皮赘214例(19.0%).结果表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结扎方案,可明显提高疗效,减轻术后并发症,肛门外观较光滑平整.

    作者:尹敏;张启锋;吴志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韦俊武诊治肛肠病经验撷要

    韦俊武,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从事肛肠学科专业40余年,潜心钻研专业技术,在中西医结合新方法、新技术治疗各类肛肠疾病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他为人师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笔者有幸蒙师重训,获益匪浅,现总结导师诊治肛肠病部分经验,以飨同道.

    作者:余传学;余洪艳;杨士磊;陈勇;王练习;刘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巨大直肠息肉1例

    患者女,15岁.因“肛门肿物脱出不能回纳2h”于2014年1月11日急诊入院.患者3年来,大便间断便血,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近期出现排便不畅,里急后重,大便带血及黏液,便次增多,有时肿物脱出,便后可回纳.2h前患者排便后肿物脱出,不能回纳,伴疼痛、出血,行走困难.专科检查:肛门见一6 cm×4 cm×4 cm的球形肿物,紫红色,充血、糜烂,表面凸凹不平,有淡红色渗液,质地中等,有一蒂与肛内相连,触痛明显.6年前因肠套叠在当地医院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肠道多发性息肉.

    作者:左云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70岁以上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安全性的研究

    为探讨70岁以上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56例老年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48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108例(开腹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结果.结果显示,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130.7±141.2) mL vs(232.6±290.4)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缩短[(3.1±1.6)d vs(3.9±1.4) d],术后住院时间缩短[(13.5±6.7) dvs (15.3±8.4) d],术后肺部感染(4.2%vs 6.5%)、创口愈合不良(2.1%vs 4.6%)、心血管意外(2.1%vs 3.7%)发生率明显降低,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数目、手术成功率、总体保肛率方面,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标本切缘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微创的优点,对于70岁以上老年直肠癌患者是安全可行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老年直肠癌患者理想的选择.

    作者:倪志强;贾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慢性功能性便秘与传导介质

    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按罗马Ⅲ标准[1],功能性便秘被定义为排便持续困难,便次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诊断标准.近年来,CFC发病率明显升高,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其病因复杂.目前研究表明,多种传导介质参与CFC的发病过程.本文就与CFC相关的传导介质总结阐述如下.

    作者:倪平;贺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便秘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进展

    便秘是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从病因研究来看,可将其分为器质性与功能性便秘2类.其中功能性便秘多由饮食结构及习惯、心理因素、生活环境、药物滥用等原因所致,大多数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肠道菌群的失调与便秘的关系如何?临床上又如何利用肠道菌群的失调与便秘的关系?本文就便秘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研究概述如下.

    作者:蒲湛;贺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SMPCCR)临床少见.我院诊治SMPCCR患者1例,现回顾此例患者诊治经过,结合文献就SMPCCR诊断、病因、病理、外科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诊治此病提供参考.

    作者:戴秋安;方芳;周伟进;朱建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阿痢1号汤在疫毒炽盛型肠阿米巴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为观察阿痢1号汤在疫毒炽盛型肠阿米巴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将50例疫毒炽盛型肠阿米巴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口服奥硝唑片,每次0.5 g(2片),早晚各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阿痢1号汤直肠点滴(100mL,早晚各1次).2组均以治疗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肠镜下黏膜病变、中医证候等指标.结果显示,治疗后,在疾病疗效、肠镜下黏膜病变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结果表明,阿痢1号汤可明显提高奥硝唑片口服治疗疫毒炽盛型肠阿米巴病的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宋太平;罗林山;刘全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妇科肿瘤手术后肠梗阻的预防和处理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典型的肠道梗阻症状,如腹痛、呕吐、腹胀和排气、排便障碍,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妇科恶性肿瘤手术范围大,常涉及盆腔多部位多脏器组织,而且肿瘤常侵犯肠道组织,从而导致盆腔手术创面广泛,加之盆腔小肠游离性大,易发生肠粘连、肠梗阻.因此,应积极防止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本文就妇科肿瘤手术后肠梗阻的病因、预防及处理作一概述.

    作者:王有玄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外剥内扎术结合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197例临床观察

    2015年笔者应用外剥内扎术结合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患者197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97例患者中,男110例,女87例;年龄18~67岁,平均42.5岁;病程半个月至20年;混合痔之内痔Ⅱ期124例,Ⅲ期内痔73例;3、7、11点位内痔较大且脱出者68例.

    作者:李喜才;李鹏飞;高鹏;张海燕;韩紫瑞;孙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湿疡洗剂熏洗联合四妙丸口服治疗肛周湿疹50例临床观察

    自2010年8月以来,笔者采用自拟湿疡洗剂熏洗配合四妙丸口服治疗肛周湿疹患者5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21~60岁;病程15 d至10年;肛周湿疹急性期5例,亚急性期12例,慢性期33例.

    作者:王磊;张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地奥司明片口服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用治疗急性发作期痔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笔者应用地奥司明片口服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用治疗急性发作期痔,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肛肠科门诊就诊的100例急性发作期痔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1~64岁,平均(51.7±4.9)岁.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0~65岁,平均(52.6±5.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微创对口引流加血栓剔除术预防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微创对口引流加血栓剔除术预防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缘水肿的效果,本研究回顾分析212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资料,其中110例患者术后予微创对口引流加血栓剔除术(观察组),102例不予特殊处理(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术后第7天、第14天肛缘水肿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第7天、第14天肛缘水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在肛周采取微创小切口行对口引流及剔除皮下血栓,可从根源上消除水肿诱因,防治肛缘水肿,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白清华;于文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聚乙二醇4000散加硫酸镁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探讨

    为探讨聚乙二醇4000散加硫酸镁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回顾200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根据检查前肠道准备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应用聚乙二醇4000散加硫酸镁行肠道准备者为观察组(130例),单纯应用硫酸镁行肠道准备者为对照组(70例),对比观察2组患者肠道准备效果、不良反应及平均排便次数、末次排便清亮比.结果显示,观察组肠道清洁符合率(99.2%,12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90.0%,63/70),P<0.05;而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2%,12/130)明显低于对照组(17.1%,12/70),P<0.05.结果表明,聚乙二醇4000散加硫酸镁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肠道清洁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育葵;许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