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敏;张启锋;吴志祥
为探讨云锡散涂抹换药促进肛门病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将3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观察组应用云锡散(锡类散与云南白药的混合物)涂抹创口换药,对照组应用生肌玉红油膏换药.对比2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或P<0.01;而且观察组治疗第4天、第7天、第10天创口疼痛、出血、创缘水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果表明,肛门病术后应用云锡散涂抹换药,可明显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效果优于生肌玉红油膏换药.
作者:宋丙跃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探讨洁肤液熏洗坐浴用于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将20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术后每日排便后用洁肤液熏洗坐浴,对照组用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7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92/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00%,8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首次排便时创面疼痛、创缘水肿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创面疼痛、创缘水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创口疼痛、创缘水肿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应用洁肤液熏洗坐浴,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创口疼痛、创缘水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效果显著.
作者:彭晚桂;覃薛文;鲁龙生;向鹏;董先政;陈宇;黄慧君;罗贤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探讨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同时行原位人工肛门直肠角、直肠瓣重建的效果,回顾分析50例行Miles术同时行原位人工肛门直肠角、直肠瓣重建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结果显示,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创口均Ⅰ期愈合.患者术后1周左右均出现便意感;2~3周仅2例患者对稀便自控能力较差,其他患者排便自控意识均良好;1个月左右均恢复排成形粪便,每天1~2次.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同时行原位人工肛门直肠角、直肠瓣重建,既能达到根治目的,又能避免腹壁造口给患者带来的心理负担,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徐志久;张本寿;朱克军;解潮;储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前痔疮形成的学说,比较重要的有静脉曲张学说、血管增生学说、血管分布学说、细菌感染学说和肛垫下移学说,其中静脉曲张学说和肛垫下移学说支持者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痔疮的形成可能更倾向于各种学说所提示的综合结果[1].静脉曲张学说、血管增生学说、肛垫下移学说,这些学说的依据是:在病理研究中可以证实痔核内有明确的静脉曲张、血管增生或者肛垫下移.发生病理改变实际是基于某种原因的结果.病因学的层面上,其实没有被重视.虽然细菌感染学说和血管分布学说是基于病因学提出的理论,但痔核因感染而起的证据并不充分,血管的“Y”型分布在实际解剖时也并未达到很高的吻合率,因此这两个学说也是不被认可的.
作者:谢珉宁;陈兴华;杨奕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探讨补阳通便方口服治疗阳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将60例确诊为阳虚型便秘的患者按入院前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补阳通便方口服,对照组给予苁蓉通便口服液口服,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便秘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排便频率、排便时间、腹胀、使用泻剂情况、粪便性质评分及便秘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下降,P<0.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各指标评分及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73.3%,22/30)明显高于对照组(8/30,26.7%),P<0.01.结果表明,补阳通便方口服治疗阳虚型便秘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杨锋;刘全林;巩跃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探讨清肠止泻散敷脐联合珠芽蓼止泻颗粒口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微生态制剂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肠止泻散敷脐、珠芽蓼止泻颗粒口服.对比2组临床总体疗效及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4/30),P<0.05.治疗组发热、呕吐、腹泻消失时间及脱水纠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清肠止泻散敷脐联合珠芽蓼止泻颗粒口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于高尚;李成刚;劳慧敏;曹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男,45岁.因“发现肛旁突起肿物4年余”入院.肿物初起如蚕豆大小,稍突出皮肤表面,无痛感,近4年来肿块逐渐增大,用手触之有囊性感,患者曾到外科就诊,未做任何处理,现肿块如鸡蛋大小,完全突出皮肤表面.患者诉平时无任何不适,仅在坐下时碰到肿块会有酸胀感.入院查体:肛缘5点位有一约4 cm×3 cm×2 cm大小的肿块,肿块皮肤非常薄,表面布有毛细血管,用手触诊有囊性感,犹如皮下囊肿,细诊其内组织似有分叶状,与底部组织分界清楚,肛内指诊未触及异常肿块,指套无血染,肛门功能正常.患者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
作者:张艳明;解丽珍;李红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观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不同结扎方案处理的效果,笔者对1124例混合痔患者实施外剥内扎术,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实施纵行连续贯穿结扎、主副队列结扎、局限皮瓣结扎、近皮瓣边缘连续锁边收扎.结果显示,1 124例患者均治愈.术后Ⅲ度疼痛41例(3.6%),Ⅲ度水肿12例(1.1%),Ⅲ度排便困难179例(15.9%),Ⅲ度肛门坠胀感15例(1.3%),肛门狭窄1例(0.1%),继发性动脉出血2例(1.8%),残留皮赘214例(19.0%).结果表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结扎方案,可明显提高疗效,减轻术后并发症,肛门外观较光滑平整.
作者:尹敏;张启锋;吴志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女,15岁.因“肛门肿物脱出不能回纳2h”于2014年1月11日急诊入院.患者3年来,大便间断便血,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近期出现排便不畅,里急后重,大便带血及黏液,便次增多,有时肿物脱出,便后可回纳.2h前患者排便后肿物脱出,不能回纳,伴疼痛、出血,行走困难.专科检查:肛门见一6 cm×4 cm×4 cm的球形肿物,紫红色,充血、糜烂,表面凸凹不平,有淡红色渗液,质地中等,有一蒂与肛内相连,触痛明显.6年前因肠套叠在当地医院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肠道多发性息肉.
作者:左云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外剥内扎术是治疗混合痔的经典术式,疗效确切,但术后肛缘较易出现水肿,患者痛苦大.笔者对混合痔患者术后给予香连金黄散湿敷以减轻创缘水肿,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行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患者60例,均参照《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1]确诊,均在骶麻(腰俞穴麻醉)下手术.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1~65岁,平均38.2岁;病程0.5~25年,平均9.7年.
作者:刘四顺;焦莹;吴极;张亮亮;李东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男,43岁.因“一铁丝样异物置入肛门2d,不能自行排出”入院.患者无明显疼痛,无肛门下坠感,无腹痛、腹胀,大便2日未行,肛门可排气.查体:生命体征正常,患者无病容,自主体位,步态正常,言语欠流利,查体不合作,对答不切题.血常规:白细胞16.36×109/L.腹部X线平片、CT检查均示:直肠异物.
作者:于洋;赵欣;管仲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我科2012~2014年诊治肛周横纹肌肉瘤、肛周腺癌、肛管直肠黑色素瘤患者各1例,这些都属于肛周少见的恶性肿瘤病例,极易误诊误治,现将诊疗过程分析报道如下.[例1]患者女,44岁.因“发现肛门肿物2个月”入院.人院专科检查:环肛门周围皮下有质硬肿物,右侧达会阴体,轻微压痛.外院穿刺病理涂片提示大量红细胞、淋巴细胞和散在中性粒细胞.人院后查MRI提示肛周肿物,考虑炎性可能.B超提示肛周肿物.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考虑小细胞恶性肿瘤,神经内分泌瘤或低分化腺癌.免疫组化检查可排除腺癌、鳞癌、神经内分泌瘤、恶性黑色素瘤.
作者:孙建新;席顺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2015年笔者应用外剥内扎术结合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患者197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97例患者中,男110例,女87例;年龄18~67岁,平均42.5岁;病程半个月至20年;混合痔之内痔Ⅱ期124例,Ⅲ期内痔73例;3、7、11点位内痔较大且脱出者68例.
作者:李喜才;李鹏飞;高鹏;张海燕;韩紫瑞;孙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近年来,笔者应用小针刀内括约肌松解术配合扩肛术治疗肛裂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对比此法与单纯肛裂切除术治疗的肛裂患者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且具有手术指征的120例肛裂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23例,女37例;年龄18~55岁;病程1~12年;肛裂部位:前正中位11例,后正中位37例,前、后正中位均有12例;并发哨兵痔44例,肛乳头肥大28例,潜行瘘道23例.对照组男25例,女35例;年龄17~60岁;病程1~10年;肛裂部位:前正中位10例,后正中位36例,前、后正中位均有14例;并发哨兵痔42例,肛乳头肥大29例,潜行瘘道24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伴发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符发年;安红山;钟英芬;李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肛周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肛门周围浅层真皮及表皮的炎症,是肛肠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其病变多局限于肛门口及肛周皮肤,也可延及会阴部以及外生殖器等部位.临床表现以局部瘙痒、分泌物增多、皮疹呈多形性、易复发为主要特点.由于其病程长,分泌物反复刺激,故肛门及肛周皮肤常常变厚,发生苔藓样变或皲裂.近年来,笔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苦参汤治疗肛周湿疹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臧旭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男,79岁.因牛角插入肛门,导致肛管撕裂,以“肛管撕裂伤”急诊人院.查体:体温36.6℃,脉搏82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2.8/8.0kPa.患者神志清楚,面色苍白,精神较差,形体消瘦,处于惊吓状态,不断呻吟.心电图正常,腹部X线透视无异常.彩色B超示:膀胱壁完整.
作者:卢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了解孕产状况与女性肛肠疾病患病情况的关系,本研究整体上按地区进行分层抽样,城市居民从抽取的地级市(地区)各城区中随机抽取,农村居民从地级市(地区)各县或郊区中随机抽取;采取入户调查和集中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城乡居民近3个月的肛肠疾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采用SAS 9.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有怀孕史(怀孕1次50.78%,生育2次及以上52.86%)和生育史(生育1次52.30%,生育2次及以上50.52%)的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较没有怀孕史(44.07%)和生育史(43.91%)的女性高.不同分娩方式中,顺产(49.33%)的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低,其次为剖宫产(56.14%),难产(79.72%)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高.结果表明,有过孕产史的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较没有怀孕史和生育史的女性高.难产女性较顺产和剖宫产女性肛肠疾病患病率高.
作者:章文颖;周璐;朱丽芬;李静;尹玲;曹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探讨中医方剂济川煎加减口服结合腹结穴埋线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从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便秘门诊选取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4例)予以济川煎加减煎剂口服,每天2次;治疗组(16例)在口服济川煎加减煎剂的同时配合腹结穴埋线,隔15 d埋线1次,2个月为1个疗程.对比2组患者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质、排便费力、腹痛、腹胀症状改善情况,总体疗效,安全性,以及复发情况.结果显示,1)治疗组总有效率(100%,16/16)高于对照组(85.71%,12/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治疗后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质、排便费力、腹痛、腹胀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状及排便费力程度方面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2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复查显示,各项指标均正常.4)随访2个月,治疗组便秘治愈者及缓解者复发率(4/16,25.0%)低于对照组(12/12,100%),P<0.05.结果表明,济川煎加减口服结合腹结穴埋线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但因随访时间较短及样本量较少,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作者:顾尽晖;汤灵娇;杨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按罗马Ⅲ标准[1],功能性便秘被定义为排便持续困难,便次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诊断标准.近年来,CFC发病率明显升高,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其病因复杂.目前研究表明,多种传导介质参与CFC的发病过程.本文就与CFC相关的传导介质总结阐述如下.
作者:倪平;贺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探讨70岁以上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56例老年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48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108例(开腹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结果.结果显示,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130.7±141.2) mL vs(232.6±290.4)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缩短[(3.1±1.6)d vs(3.9±1.4) d],术后住院时间缩短[(13.5±6.7) dvs (15.3±8.4) d],术后肺部感染(4.2%vs 6.5%)、创口愈合不良(2.1%vs 4.6%)、心血管意外(2.1%vs 3.7%)发生率明显降低,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数目、手术成功率、总体保肛率方面,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标本切缘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微创的优点,对于70岁以上老年直肠癌患者是安全可行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老年直肠癌患者理想的选择.
作者:倪志强;贾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