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7例

唐传其;李林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非手术疗法, 中西医结合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和下肢痛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卧床休息,牵引,推拿,全身或局部用药,针刺等各种非手术治疗方法是本病的基本疗法.1992年6月~1997年12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7例,疗效满意.
广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15例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道运动功能异常,其中10%表现出早饱、嗳气、厌食、上腹胀满、餐后饱胀、恶心、呕吐、上腹痛等,临床上称之为糖尿病胃轻瘫[1].1996年5月~1998年12月,笔者在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15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梁凤应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治疗进展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可概括为生殖系统的改变,机体老化和神经精神状态异常等[1].其中,以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和血管舒缩功能症状表现较为突出;据调查,在我国,这两种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75.1%和50.9%[2]. 现代医学目前对更年期综合征尚无满意疗法,其主要治疗方法--激素替代疗法由于对某些病例疗效欠佳,有潜在的致癌危险性及不良反应,尚难完全为中国妇女所接受,临床应用受到限制[3].更年期综合征相当于中医绝经前后诸证[4];根据其精神神经症状,也有人认为可归属脏躁范畴[5].中医治疗本病目前仍以补肾为主,着眼于整体调治,具有综合性强,副作用极少的特点[1,3],与西医单纯直入式治法比较,有较大优势.兹就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杨春柳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安脑丸治疗高热22例

    乳山市中医院(264500 山东乳山市新华街23号)宋军帅宋子云报道:22例均系住院病人.男14例,女8例,年龄45~8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长51h,短2h,平均6.8h.体温高40.8℃,低39.1℃,平均39.9℃.

    作者:宋军帅;宋子云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绿素酊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绿素酊为内服型药酒,乙醇含量10%左右,由罗勒、草、苦石莲、天香炉、鬼灯笼、千斤拔、杠板归、积雪草、草决明、牛九力、麦冬、益母草、车前草、野菊花、黄连、青蒿等50余种中草药精制而成.为观察其抗炎作用机理,我们研究了其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彬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生脉散加味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42例

    1994年1月~1998年12月,笔者用生脉散加味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42例(治疗组),并与单纯西药治疗28例作对照(对照组),现将治疗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瑶光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995~1998年10月间,我院骨伤科、康复科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世发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广西广东习用王不留行的本草考证

    王不留行是一种常用中药,功能活血通经、下乳消肿,主治痛经、闭经、产后乳汁不下及乳痈肿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载:本品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acaria Segetalis (Neck) Carcke的干燥成熟种子,是全国使用和流通的王不留行的正品.但广西广东地区习用的中药王不留行则是桑科植物薜荔Ficus Pumila L的干燥花序托,别名又称为薜荔果、凉粉果、木莲、木馒头[2~4].同时全国古今本草书籍对薜荔的药用部位、采集时间与加工方法、功用记载也有所不同.笔者对广西广东地区习用王不留行的考证如下.

    作者:田承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抑抗转阴汤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106例

    男性不育症病因繁多,其中自身精子免疫功能异常是一种重要的原因.因血液或精浆以及精子表面存在抗精子抗体(AsAb)影响受孕者,称之为男性免疫性不育症[1].2%~10%的不育症与免疫因素有关[2].1990~1997年,我院男性科采用自拟抑抗转阴汤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106例,并与强的松治疗组106例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郑文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加中药内服的综合疗法治疗黄褐斑68例

    1996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用倒模,局部使用维生素C导入等综合治疗黄褐斑68例(观察组),并与外治为主,不加内服中药的52例作对照(对照组),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杨军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三种常用针法治疗恢复期面瘫的疗效观察

    治疗面瘫以祛风通络为大法,宜分清寒热虚实而辨证治之.辨证准确、治疗得当、疗效即好是医界共识;故寻找规律性强、易掌握的治疗方案近几年的报道日渐深入:有以病程分期来指导治法的;有以面神经的变性程度来区分治法的;更多的是以某一治法通治而取得佳效的报道[1].为进一步认识和研究病程、证型、治法关系,笔者选择了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115例风寒侵胃型的面瘫患者,分别采用临床报道较多的针刺法、透刺法、透刺加电针配以面瘫常用腧穴法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韦良玉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清热活血法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8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4周胃镜下溃疡痊愈+显效率,治疗组为87.0%,对照组为61.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周内症状消失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胃镜下胃窦部活动性炎症消失+基本消失率比较,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健脾清热活血法合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能起协同作用,可提高临床近期疗效.

    作者:唐存雄;莫晓荣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两组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两组中西医结合方案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44例,采用前列腺素E1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治疗,Ⅱ组40例,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配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于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并观察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Ⅰ组与Ⅱ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本治愈+显著进步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血脂紊乱,血粘度偏高,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Ⅰ组优于Ⅱ组,两组比较部分指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采用前列腺素E1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的作用,对调整血脂,降低血粘度亦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梁德雄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股骨髁上牵引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56例

    股骨干骨折在儿童并不少见.笔者1993年以来用股骨髁上牵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姚远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针刺腰痛穴为主治疗急性腰扭伤15例

    笔者1990年3月~1998年10月,采用针刺腰痛穴配合腰部自主活动治疗急性腰扭伤15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龙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泌尿系结石32例

    1992年以来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泌尿系结石32例,并与口服石淋通片、金钱草冲剂30例作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马长群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小儿泻痢灵颗粒中鞣酸的含量测定

    小儿泻痢灵颗粒系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验方研制的中草药制剂,主要由薯良等中草药组成,具清热燥湿、涩肠止泻等功效.经临床应用及药效学实验证明,对治疗小儿湿热内蕴所致泄泻有较好疗效.为控制本制剂质量,本文采用络合量法对该品中薯良(Dioscorea cirrhose Lour.)的有效成分鞣酸进行含量测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青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自制弯头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下端骨折238例

    柳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545005 广西柳州市荣军路117号)曾国光报道:本组238例中,门诊162例,住院76例.其中男105例,女133例;年龄6~78岁,平均42岁;病程短1h,长21h,平均11h.骨折在左侧107例,右侧131例,均属桡骨下端新鲜骨折,其中伸直型146例,屈曲型92例;横形骨折113例,斜形骨折94例,粉碎性骨折31例;骨折伴下尺桡关节及桡腕关节脱位者201例.

    作者:曾国光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清肝解毒丸对CCl4肝损伤和HBV抗原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清肝解毒丸对四氯化碳(CCl4)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对人乙肝病毒(HBV)抗原的抑制作用.方法:观察清肝解毒丸对动物CCl4急性肝损伤和肝纤维化的效应及对HBeAg和HBsAg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清肝解毒丸对CCl4所致的急性肝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能减轻CCl4引起的肝纤维化,以及在体外对HBeAg和HBsAg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清肝解毒丸有显著的护肝作用和抗HBV作用.

    作者:黄仁彬;梁钢;戴马季;臧林泉;黄志明;刘元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电七星针配合中药治疗斑秃22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541002 桂林市崇信路96号)陈东正报道:22例均为门诊病例,均为男性;年龄18~71岁;病程长半年,短半个月.单发斑秃14例,多发6例,全秃2例.中医辨证分型属肝肾阴虚型6例,血虚风燥型16例.采用电七星针治疗.皮肤常规消毒,脱发处用生姜用力擦数次,然后将电七星针(由七星针改装而成,用G6805电针治疗仪的一根导线接针尖作为负极,另一根导线作为正极,让患者用手握住)针尖置患处皮肤,选用疏密波,频率10~30Hz,使患者有中等适宜的麻木或跳动感后,即可施行扣刺法,每分钟60~80次,叩至脱发处有轻微出血点为止.再沿脊柱两侧华佗夹脊穴和膀胱经部位从头部叩至腰,叩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作者:陈东正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中药内服配合外洗治疗热痹33例

    笔者1994年3月~1999年2月以中药内服配合外洗治疗热痹33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谭海川 刊期: 1999年第03期

广西中医药杂志

广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中医学院

主办:广西中医学院 中国中医药学会广西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