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贺智;汤天旭;李国文;刘剑
2009年8月至2014年11月,我们将药膳食疗配合芍倍注射液注射防治便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4例,女80例;年龄18~89岁,平均46.8岁;病程1~5年48例,6~10年35例,11~20年33例,20年以上8例.患者均系便秘反复发作,经内科久治不愈,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肛肠科疾病,如内痔、直肠黏膜内脱垂等.
作者:赵站周;任建中;赵杰;侯明月;田冬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为探讨优质护理在高位肛瘘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将2016年7~9月实施传统非优质护理服务的80例高位肛瘘患者设为对照组,2016年9~11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80例高位肛瘘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全程采取优质护理服务,观察2组患者术后早期(72 h内)和晚期(72 h至1周)出血、尿潴留、肛门失禁、疼痛程度、肛门潮湿情况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早期(72 h内)和晚期(72 h至1周)在出血、疼痛程度、肛门潮湿、肛门失禁方面优于对照组.术后早期尿潴留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果表明,优质护理相对于传统护理可防止和减少高位肛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术后创面的愈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赵连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患者男,33岁.因“肛旁肿痛、流脓半月余”,以肛瘘、混合痔于2015年10月12日于本院行肛瘘切除术和混合痔内扎外剥术.出院后因“肛旁肿痛5d”于2015年12月1日再次就诊.诊断为肛周脓肿,于2015年12月3日麻醉下行肛周脓肿根治术.术后创面恢复好,12月19日上午常规换药时肛内出血,量约100 ml考虑创面出血,处理后1h肛内仍有出血,量约200 mL,色鲜红,有凝血块,加强压迫止血处理.约1h后,出血未能控制.于肛门镜下未见活动性出血点.用肛管外裹凡士林纱布肛内压迫止血.用凝血酶原和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及核黄素磷酸钠、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等综合治疗.
作者:朱世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近年来,笔者将凝血酶冻干粉用于混合痔术后创面止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手术治疗283例混合痔,其中创面应用凝血酶冻干粉133例(A组),未用凝血酶冻干粉150例(B组).A组中,男65例,女68例;年龄20~70岁;病程2~30年.B组中,男62例,女88例;年龄20~73岁;病程2~35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张淑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为分析中文文献报道中肛瘘的手术治疗规律,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统计分析中文期刊报道有关肛瘘的手术治疗文献,归纳各类术式的规律.共检索肛瘘临床治疗报道208篇,以手术治疗为主的临床报道190篇.手术名称47种,由7种基本术式组成,包括切开、切除、挂线、缝合、旷置、扩创和引流,合理的术式组合与肛瘘的分类密切相关.只要能够准确诊断肛瘘的分型,其治疗术式的选择也可迎刃而解.
作者:邹占全;刘成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回顾性分析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痔病的患病情况,分析695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痔的患病资料,并对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BMI、便秘病程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痔的患病与年龄和便秘病程相关.随着病程的延长,痔的患病率逐渐升高,从21.4%(<2年)升高至43.6%(≥20年).痔的患病与年龄相关,但不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长,70岁以下患病率没有明显的变化,平均患病率为33.3%.但≥70岁的便秘患者痔患病率45.6%明显高于<30岁的便秘患者的26.3%.结果表明,痔的患病与功能性便秘病程相关,与年龄相关.
作者:杜永红;金黑鹰;王小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肠气囊肿(pneumatosis cystoids Intestinalis,pcI)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疾病,小肠和结肠壁上出现类似息肉状的含气体的囊腔,又称囊样肠积气,是胃肠道的黏膜下或浆膜下出现气性囊肿,其可累及从食管至直肠的全部或部分胃肠道.现报告1例如下.
作者:李莲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为探讨亚甲蓝联合复方盐酸利多卡因肛周注射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效果,将160例行择期手术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在手术结束时,将复方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亚甲蓝注射液和注射用水配成复方混合液,注射于创面浅层及肛门括约肌.对照组在手术完毕及术后每日坐浴后将双氯芬酸钠栓1粒纳入肛内.评估术后24 h肛门疼痛、第1次排便时疼痛程度,统计粪嵌塞发生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肛门疼痛、第1次排便时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粪嵌塞发生率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12.5%(P<0.05).结果表明,复方盐酸利多卡因与亚甲蓝肛周注射可有效控制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防止术后粪嵌塞发生.
作者:熊玲;王传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患者男,28岁.因反复臀部硬结肿痛伴流分泌物1年入院.1年前患者因过食辛辣饮食后出现臀部硬结形成,为泛发性硬结伴阵发性隐痛不适.用手挤压后硬结处溢出少许脓性分泌物.内服消炎药,外用药膏症状无明显缓解.专科检查:患者取左侧卧位,肛门居中,外观无畸形.距肛3~8cm范围内1、3、5、6、7、9、11点位可见皮肤破溃溢脓,散发臭味,破溃创面共计13处,波及整个臀部,以右侧臀部为甚.直肠指检:破溃处挤压溢脓,皮肤增厚,皮下空虚感明显,压痛明显,并有窦道将破溃口相连接;未扪及管道通向肛内.肛门镜检:未见肛内内口.诊断:肛周化脓性大汗腺炎.
作者:黄泽林;王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为探讨骶尾部藏毛窦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回顾性分析77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病例资料及手术方式.结果显示,行单纯切除术29例(切口开放组),切除后缝合25例(切口缝合组),切除后行皮瓣转移术23例(皮瓣转移组).切口开放组切口愈合时间(65.34±8.71)d,复发2例.切口缝合组切口愈合时间(20.34±5.71)d,术后切口感染2例,裂开1例,复发1例.皮瓣转移组切口愈合时间(16.34±6.71)d,切口感染1例,裂开2例,皮瓣坏死1例,无复发.结果表明,皮瓣转移术和切口缝合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愈合时间较短,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切口张力小时可直接缝合切口,切口张力大时采用皮瓣转移术.
作者:王伟伟;张建生;韩恩崑;吴会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患者男,55岁.因肛周肿痛7d,于2016年10月11日入院.患者2年前肛门后方肿胀疼痛溃破流脓后,疼痛减轻.以后溃破口反复发作,间断流脓.7d前在蔬菜大棚内劳作诱发肛门后方溃口流脓逐渐加重,继发肛门左侧肿胀疼痛伴全身发热,口服药物治疗无效,疼痛难忍,急诊人院.入院检查:体温38.5℃,脉搏9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7/8.9 kPa.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自主体位,查体合作.专科检查:截石位,视诊肛门6点位,距肛缘3 cm处可见一外口,压之有少量脓液溢出,肛门左侧肿胀,皮色掀红,会阴部至阴囊弥漫性肿胀,皮色发暗,范围16.0 cm×3.5 cm.
作者:刘丽霞;刘天泉;刘贤;杨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患者男,54岁.因肛旁肿痛5d入我科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9d后好转出院.出院后第3天肛旁切口处有脓液流出,恶臭,伴恶寒发热,遂再次入院,查体:T 38.8℃,面色痛苦,气息稍促,口气臭秽,舌红苔黄,脉数.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专科检查:后侧肛缘见-6 cm长切口,深3 cm.肛门指诊:后侧肛管直肠环触痛明显,按压左侧肛管见切口内暗紫色脓液流出,恶臭,指套无血染.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6.50×109/L,中性粒细胞83.1%.彩超:肛门左侧探及范围7.5 cm×5.7 cm无回声区,肛门左侧囊性包块.急诊手术,延长原切口至后侧齿状线(打开内口),于6点切口处血管钳探查,脓腔向11、1点皮下延伸呈蹄铁型,分别于11、1点各作一梭形切口.
作者:缪春山;张小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为观察医用多功能挂线器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将6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医用多功能挂线器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及患者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显示,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术后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愈合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医用多功能挂线器治疗肛周脓肿可减少肛门周围组织的损伤,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疗效可靠.
作者:连少雄;伍桂友;林清;张义;邹智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患者男,62岁.因“反酸烧心间断发作半年,加重伴呕吐咖啡色物及黑便3d”于内科治疗.糖尿病史10余年,间断口服“消渴丸及六味地黄丸”,未系统治疗.11d前臀部出现“小疖肿”,静脉点滴头孢类抗生素及口服银翘败毒片,臀部疖肿及疼痛未缓解.入院后检查:血钾7.10 mmol/L,血糖56.84mmol/L,尿素氮35.86 mmol/L,肌酐212.88 μmol/L,血浆渗透压339.50 mOSM/L;糖化血红蛋白15.2%;尿酮体2+,尿糖4+;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6.41×109/L,中性粒细胞91.10%;C反应蛋白66.100mg/L.
作者:王贺智;汤天旭;李国文;刘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为探究十全大补汤对大肠癌免疫增效作用,将120只BALB/c小鼠采用HT29移植性大肠癌瘤株制作大肠癌小鼠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十全大补汤组、5-FU组、联合组(5-FU加十全大补汤)各30例,给药后计算肿瘤体积及抑瘤率,分析各组的胸腺指数.结果显示,各组肿瘤体积均小于模型组,联合组抑瘤率高;十全大补汤具有对抗化疗药物所致免疫器官萎缩,提高小鼠胸腺重量的作用.结果表明,十全大补汤对5-FU抗小鼠HT29大肠癌具有免疫增效作用,能提高免疫力,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刘伟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肛缘水肿是肛门直肠病术后常见并发症,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尤为多见.一般将因局部循环障碍、血管渗透压增加、淋巴液回流障碍使组织内渗透压增加而引起的水肿,称为充血性水肿;因肛管与肛缘感染引起的水肿,称为炎性水肿.临床上这2种原因常同时存在,互相渗透形成肛缘水肿.中医认为肛门病局部肿胀是经络阻滞、气血凝聚、湿热下注、热毒炽盛或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所致.现将痔术后肛缘水肿原因和防治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桑鹏;李黎;马景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瘀血是体内血液停积,包括体内瘀积的离经之血,以及因血液运行不畅,停滞于经脉或脏腑组织内的血液.瘀血停积体内不散,不仅失去血液的濡养作用,还可导致新的病变发生.气血瘀滞,血行不畅势必会导致局部的病变,有不少医家记载了瘀滞的病因病机及其与肛肠疾病的关系.
作者:黄天也;王立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患者女,28岁.因“肛旁硬结伴疼痛3年余”入院.3年前出现经期时左侧肛旁近会阴处疼痛,可触及似胡豆大小的硬结,无红肿,无流脓.期间肛旁疼痛反复发作,且硬结逐渐增大.1周前患者突然出现肛旁疼痛难忍.专科检查:左侧卧位,肛门周围皮肤无红肿.肛门指诊:肛旁1点位距肛缘约2.5cm处可触及一大小3.0 cm×6.0 cm的包块,质硬,边界清楚,压痛明显,无波动感,其下未扪及明显管道与直肠肛管相通.
作者:税杰;何力;王栩芮;陈敏;黄德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为观察生物反馈联合替硝唑保留灌肠治疗混合痔消痔灵注射术后肛门坠胀的临床疗效,将12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2组均行混合痔消痔灵注射术,治疗组术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替硝唑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硝唑保留灌肠治疗,7d为1个疗程.评估2组患者术后肛门坠胀、便意频繁感、排便不尽感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第5、7天,肛门坠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3、4、5天,治疗组伴便意频繁感、排便不尽感及里急后重感的相关病例数均少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生物反馈联合替硝唑保留灌肠能有效减轻混合痔消痔灵注射术后肛门坠胀、便意频繁感、排便不尽感等并发症.
作者:宋富利;马传玉;马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为探讨齿状线标记法在PPH中的作用,将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PPH治疗,观察组采用齿状线标记法加PPH治疗,对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外痔切口及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出血次数、术后坠胀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外痔切口、术后出血次数、疼痛评分及肛门坠胀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PPH中行齿状线标记法更有利于手术操作,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谢刚;苏其玲;罗美清;吴晓薇;罗金娥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