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在肛周脓肿及肛瘘术后止痛中的应用

刘志军;徐云峰;刘东锋;闫福燕;李志伟;何花

关键词:肛周脓肿, 肛瘘, 长效止痛剂
摘要:为探讨肛周脓肿及肛瘘术后患者采用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进行止痛治疗的临床效果,将102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4例手术创缘注射亚甲蓝联合罗哌卡因混悬液,对照组38例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及罗哌卡因注射.比较2组术后疼痛评分及镇痛药使用率.结果显示,术后疼痛评分治疗组在术后第1天、第2~3天、第4~7天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在术后镇痛药使用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果表明,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在肛周脓肿及肛瘘术后应用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近、远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治疗老年肛门湿疹100例

    2006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们采用手术治疗老年肛门湿疹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60岁以上;病程5~10年,其中大部分并发混合痔.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骶管麻醉.指法扩肛后,放射状多部位切除病损皮肤全层(表皮至真皮),视病损范围大小,每个切口宽度<1 cm,切口间皮桥保留0.5 cm,结扎止血,不予缝合,于肛门创口周围皮下点状注射美蓝加0.75%布比卡因神经阻滞,伴混合痔者一并行混合痔内扎外切术,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口服通便药,中药坐浴,每日2次.

    作者:曾航;张跃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韩青科老中医防治结肠炎经验总结

    韩青科系河南省及豫西地区著名肛肠病专家,原洛阳市第二中医院肛肠科主任,洛阳市肛肠病研究所所长,临证60余载,吾等有幸,侍诊于旁,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将随诊期间韩老所治结肠炎经验加以总结,供同道参考.1 辨证论治1.1 虚寒型结肠炎 见凉即痛,腹痛肠鸣,便秘多沫,喜食热饮,畏寒怕冷,甚者夏穿冬衣,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多由过食生冷,外受寒邪所致.治则:温中散寒,健脾止泻.处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四君子汤加减:炙党参30 g,炙黄芪30 g,炒白术20 g,茯苓20 g,炒山药60 g,制附子15 g,肉桂8 g,干姜20 g,车前子15 g,诃子肉10 g,姜枣为引.

    作者:王健;韩生先;刘俊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疾病的应用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对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已不仅局限于外科手术,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应用于治疗结直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EMR是由Deyhle等[1]在1973年首先报道的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切除结肠无蒂息肉的方法发展而来,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作者:燕东;杨熊飞;张维胜;王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患者女,43岁.因“肛周肿胀2年余,加重伴疼痛半年余”就诊.2年前无明显原因肛周肿胀,半年前自觉症状加重,体温不高,肛周肿块较前增大,伴疼痛,偶有便后不尽感及肛门下坠感,无大便带血,大便后肛门内无肿物脱出,无肛门潮湿感.自发病以来,排便1~2次/d,排尿正常,无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体重无明显下降.婚育史:适龄结婚,配偶体健,G1P1L1,15年前经阴道分娩1女.月经史:平素月经规律,14岁初潮,量中等,无痛经.专科检查:截石位,肛门位置正常,肛门外观无异常.指诊肛门括约肌紧张度正常,直肠下段未触及明显硬性肿物,1点位至2点位距离肛缘约2.5 cm处可触及一肿块,大小2 cm×2 cm,触痛明显,退指指套无染血.肛镜未见明显异常.门诊以“肛周脓肿”将其收入院.

    作者:严力维;辛学知;许媛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痔浴净用于痔术后水肿效果观察

    水肿是混合痔术后常见并发症,痔浴净为我院院内制剂,对混合痔术后水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笔者采用内痔结扎外痔切除术、PPH加外痔切除术等术式治疗混合痔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钱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RPH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将直肠黏膜内脱垂致便秘患者84例分为2组,治疗组43例采用RPH进行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直肠黏膜下硬化剂注射术治疗.比较便秘症状及焦虑评分量表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4%和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治疗组便秘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治疗组焦虑、失眠、纳差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RPH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致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王海云;张小元;李淑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一期根治术治疗小儿肛周脓肿98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一期根治术治疗小儿肛周脓肿的疗效,将146例小儿肛周脓肿患儿分为2组,治疗组98例行肛周脓肿一期根治术治疗,对照组48例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手术后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为98.0%,对照组治愈率为81.2%,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口愈合时间为(12.7±1.8)d,对照组为(20.6±1.1)d,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一期根治术治疗小儿肛周脓肿具有治愈率高、创口愈合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曾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小儿肛周脓肿50例

    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我们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小儿肛周脓肿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9例,女11例;年龄45d至5岁;病程2~5 d.膀胱截石位,肛周脓肿位于前侧9例,占18%;后侧24例,占48%;右侧5例,占10%;左侧12例,占24%.治疗方法:采用一期根治术.基础麻醉,患儿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将食指伸入肛内探查脓肿的位置及范围,在脓肿波动或局部肿胀明显处作放射状切口,用小血管钳钝性分离脓腔,排尽脓液,分离腔内间隔,用刮匙轻柔搔刮脓腔壁,清除腔内腐败坏死组织.寻找内口并切开,如位置较高可行挂线术.切开内外口之间的组织,穿入探针引入橡皮筋,并切开之间的皮肤、皮下组织,勿切断肌层,橡皮筋松紧适度后结扎.每次排便后用1∶100稀释碘伏液冲洗肛门部创面.创口局部用湿润烧伤膏油纱条换药至愈.

    作者:赵路明;牛超;李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五子散外敷任脉四穴治疗PPH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五子散外敷任脉上四个穴位治疗PPH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将行PPH术后98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五子散外敷任脉上四个穴位(气海、石门、关元和中极)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口服坦洛新治疗.比较2组术后尿潴留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术后治疗组需要导尿6例占12.0%,对照组为12例占25.0%;拔除导尿管后再次出现尿潴留需要导尿者,治疗组为0,对照组4例占8.3%;术后排尿困难平均天数治疗组为(2.0±0.5)d,对照组为(4.0±1.0)d,以上3个观察指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五子散外敷任脉四穴可以有效地降低PPH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几率,缩短尿潴留的时间,因而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江洪亮;杜菡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改良切开引流术加管腔内灌注利凡诺甘油治疗复杂性肛瘘

    2010-2014年,我们采用内口切开外口扩大开窗引流加管腔内灌注0.1%利凡诺甘油治疗复杂性肛瘘1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4例,女54例;年龄25~71岁;病程1~15年,平均3年.其中低位复杂性肛瘘105例,高位复杂性肛瘘42例,蹄铁型肛瘘1例.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骶麻.

    作者:任浩敏;任书桥;李豆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高位复杂性肛瘘合并尖锐湿疣1例

    患者男,61岁.因肛周脓肿于2016年9月5日在我院行切开排脓引流,9月12日出院后门诊随访换药.患者既往有肛门尖锐湿疣病史,多次在外院行肛门尖锐湿疣激光治疗.超声示:肛瘘.9月28日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复杂性肛瘘切除术加挂线术,术中发现患者肛瘘有1点、3点2个内口,1点位内口超出肛管直肠环,2处瘘管壁组织均疏松,炎性腐败组织多,手术中予以彻底清除炎性腐败组织.

    作者:朱卫英;唐一多;曾代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艾盐包热熨穴位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

    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我们采用艾盐包热熨气海、关元、中极穴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的118例患者中,男60例,女58例;年龄17~72岁,平均(44.83±11.79)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27例;年龄25~66岁,平均(46.07±11.91)岁.对照组中,男28例,女31例;年龄17~72岁,平均(43.59±11.64)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采用腰麻,麻醉用药及剂量无差异.

    作者:朱孟琳;白克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自动痔疮套扎器联合中药坐浴治疗混合痔疗效观察

    为评价自动痔疮套扎器联合术后中药坐浴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混合痔内痔结扎外痔切除联合术后中药坐浴治疗,治疗组采用自动痔疮套扎器联合术后中药坐浴治疗.分别于术后24 h及术后3个月对2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疼痛、创面渗血、创面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自动痔疮套扎器联合术后中药坐浴治疗混合痔有效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王超;刘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十味愈痔丸治疗痔病的临床研究

    为验证十味愈痔丸口服治疗各种痔病的疗效,将痔病患者4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十味愈痔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槐角丸治疗,7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第3天和第7天便血、疼痛等症状积分及痔核直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第3天、第7天总有效率分别为61.0%和82.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1.5%和62.0%(P<0.05),症状改善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痔核直径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但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十味愈痔丸治疗痔病疗效确切,症状改善明显,无痛苦,无创伤,无不良反应.

    作者:师志丽;李方;崔冠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肛门直肠内异物1例

    患者男,43岁.因肛门插入胡萝卜不能排出伴肛门坠胀,不能排气6h入院.因患痔有肿物脱出肛门外,听信民间偏方,在痔疮脱出后将胡萝卜插入肛门后排不出来,伴肛门坠胀,肛门不能排气,无恶心、呕吐.查体:左下腹部能触及包块,轻度压痛,无肌肉紧张,无反跳痛,未叩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稍亢进.肛门外观不平整,整个一圈均可见跨齿状线肿物脱出于肛门外,水肿明显,不能还纳.指检:能触及异物远端边缘,质硬.指尖无血染.

    作者:许天殊;林超宇;于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医外治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进展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为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一种常见类型,以结肠传输功能下降为特点,表现为腹胀,无明显便意,大便次数减少,便质干结,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该病的治疗方法诸多,其中中医外治法不仅能减轻患者症状,而且无创伤,不易出现药物依赖等副作用,不良反应也少,现将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邓蕴儿;关会娟;刘春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肛肠病手术患者血浆D2聚体水平测定及意义

    深静脉血栓形成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外科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血浆D2聚体水平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临床意义.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我们对35例肛肠病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浆D2聚体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5例肛肠科手术患者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60岁23例,≥60岁12例.

    作者:李翔飞;梅笑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CRP、WBC检测在肛周脓肿并发脓毒血症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们将肛周脓肿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一并检测,明显提高并发脓毒血症患者的早期诊断从而早期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肛周脓肿467例,并发脓毒血症208例,其中脓毒血综合征患者19例,脓毒血性休克2例,无1例死亡.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3d检测CRP及WBC,均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或一次性根治术.

    作者:梁建国;高原;马富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改进型肛瘘灌注疗法治疗肛瘘

    自2012年始,笔者将肛瘘灌注疗法进行改进,增加瘘管内壁微创处理及在灌注液中添加低浓度肾上腺素,施治500例各类肛瘘的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94例,女106例;年龄14~66岁;病程1个月至31年,平均2.4年.黏膜下低位肛瘘32例,黏膜下高位肛瘘12例,括约肌间低位肛瘘224例,括约肌间高位肛瘘136例,括约肌外低位肛瘘17例,括约肌外高位肛瘘79例.

    作者:曹元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消痔灵注射治疗内痔80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消痔灵注射治疗内痔的疗效,将160例内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消痔灵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化痔栓纳肛治疗,2组均以7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结果显示,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便血、肛门坠痛、脱垂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消痔灵注射治疗内痔的疗效优于化痔栓纳肛,疗效显著.

    作者:徐俊娜;卢桂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