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梦丽
为探讨腹泻患儿大便培养及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与血清锌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关系,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38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大便培养及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将其分为单纯菌群失调组(A组,184例)、轮状病毒感染组(B组,135例)和非轮状病毒感染组(C组,61例),同时选择50例普通外伤门诊患儿作为健康对照组(D组).比较上述4组患儿血清锌 、CK-MB水平及异常率.结果显示,1)血清锌及CK-MB水平:相比D组,A、B、C 3组患儿血清锌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CK-MB水平显著升高(P<0.05).相比A组,B组和C组患儿血清锌水平显著降低(P<0.05)、CK-MB显著升高(P<0.05).B组和C组患儿血清锌 、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锌 、CK-MB异常率:相比D组,A、B、C 3组患儿血清锌异常率显著升高(P<0.05),A组患儿血清CK-MB异常率无明显变化(P>0.05),B组 、C组患儿血清CK-MB异常率显著升高(P<0.05).B组与C组血清锌 、CK-MB异常率明显高于A组,P<0.05;而B组与C组血清锌 、CK-MB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血清锌与CK-MB检测有助于鉴别菌群失调性腹泻与感染性腹泻,同时腹泻患儿血清锌常降低,而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CK-MB常升高,临床应重视腹泻患儿补锌及感染性腹泻相关心肌损伤的防治.
作者:张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为观察围术期系统化护理对肛肠外科患者术后康复及自护能力的影响,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肛肠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围术期系统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 、自我概念 、自我责任感 、自我护理技能及自我护理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 、首次排便时间 、术后疼痛 、术后焦虑 、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对肛肠外科患者实施围术期系统化护理,能够显著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其康复.
作者:张瑞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为探讨思密达保留灌肠联合锌制剂口服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科收治的12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思密达保留灌肠及锌制剂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止泻时间 、住院时间等.结果显示,观察组显效45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56/60);对照组显效29例,有效1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5.0%(45/6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止泻时间[(1.2±0.4)d]明显短于对照组[(3.0±0.7)d],P<0.05.结果表明,思密达保留灌肠联合锌制剂口服治疗小儿腹泻疗效确切,且起效快,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谷惠茹;王江涛;李雪琴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为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在肠道肿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5例肠道肿瘤患者的术前64排螺旋CT检查资料.结果显示,45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肠道肿瘤性病变.其中小肠肿瘤6例(包括腺癌1例,间质瘤4例,淋巴瘤1例),回盲部肿瘤4例(均为腺癌),结肠肿瘤25例(腺癌19例,间质瘤5例,淋巴瘤1例),直肠肿瘤10例(均为腺癌).25例结肠肿瘤中,升结肠13例,横结肠5例,降结肠3例,乙状结肠4例.肿瘤并发肠梗阻2例(4.44%),合并肠套叠1例(2.22%),肿瘤穿孔1例(2.22%),肿瘤侵及深肌层32例(71.11%),突破浆膜层侵犯周围脂肪间隙18例(40.00%),周围淋巴结转移12例(26.67%),肝转移1例(2.22%).结果表明,64排螺旋CT扫描能够准确判断肠道肿瘤病变部位及其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而且可协助对肿瘤进行定性,用于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姚鹏鹏;李润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笔者将硫酸吗啡栓用于肛肠疾病术后镇痛 ,效果满意 ,现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2017 年 10 月至 2018 年 5 月 ,我院肛肠科共收治拟行手术治疗的肛肠疾病患者 160例 ,年龄 18 ~ 85 岁 ,ASA 级 Ⅱ ~ Ⅲ 级 . 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 80 例 . 2 组患者性别 、年龄 、病种及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
作者:王梅;赵万彬;于慧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为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回顾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复杂性肛瘘患者资料,其中45例行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研究组),43例行切开挂线术治疗(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总体疗效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疼痛程度 、住院时间 、创口愈合时间,以及术前与术后1个月 、6个月时肛门功能.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中出血量 、术后3 d内疼痛评分 、住院时间 、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术后1个月和6个月肛门功能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确切,虽手术时间略长于切开挂线术,但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对肛门功能影响更小,更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张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为探讨肛裂合并肛周脓肿或肛瘘的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至2017年12月于我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8例肛裂合并肛周脓肿或肛瘘的患者资料,按手术时内括约肌切断位置不同分为原位内括约肌切断组(68例,A组)和侧方内括约肌切断组(50例,B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疗效 、术后感染 、复发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A组痊愈率(80.88%,55/68)低于B组(94.00%,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对痊愈者随访6个月,均未复发.A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尤其是直肠刺激症状 、大便难以擦尽情况发生率,P<0.05.结果表明,对于肛裂合并肛周脓肿或肛瘘的患者,在行肛裂切除联合肛瘘切除术或肛周脓肿切开术或挂线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的疗效优于原位内括约肌切断,而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阮航;杜金林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为探讨口服补锌辅助治疗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治疗效果,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80例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补锌治疗.对比2组总体疗效 、止泻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而且观察组止泻时间[(4.35±1.84)d]和住院时间[(7.31±3.2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7.25±2.31)d,(12.59±5.16)d],P<0.05.结果表明,口服补锌辅助治疗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郝小会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为探讨复方黄柏液熏洗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早期肛周脓肿的效果,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小儿早期肛周脓肿病例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黄柏液熏洗治疗.比较2组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22/30),P<0.05.2组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复方黄柏液熏洗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早期肛周脓肿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漆晓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手术治疗是根治肛瘘的唯一方法 ,术后肛门疼痛 、水肿等并发症较严重 ,患者痛苦较大 ,生活质量明显降低 . 积极术后护理对肛瘘患者病情恢复非常重要 . 笔者对部分肛瘘患者术后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取得满意效果 . 本研究对比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对肛瘘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及康复情况的影响 ,总结报道如下 .
作者:曹绍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为探讨美沙拉嗪联合肠道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将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采用美沙拉嗪联合肠道益生菌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患者炎性因子[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23(IL-23)]和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IL-17、IL-23、LPO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2组治疗后SOD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结果表明,与单用美沙拉嗪治疗相比,美沙拉嗪联合肠道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显著提高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17、IL-23等炎症因子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LPO水平,保护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吉强 刊期: 2019年第02期
随着手术治疗直肠癌技术的不断发展 ,腹腔镜的应用在直肠癌手术中已得到普遍发展 . 与开腹手术相比 ,腹腔镜手术可在保证肿瘤学结果的前提下 ,减少手术创伤 ,使创口愈合时间缩短 ,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然而 ,腹腔镜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为克服其局限性 ,目前新开展的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瞩目 ,关于 TaTME 的文章在全球许多杂志陆续报道 ,国内也开展了相关课题 . 本文就 TaTME 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作者:孙瑞彩;史学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坐骨直肠窝脓肿为肛肠科较为常见的疾病 ,合并糖尿病者临床上也屡见不鲜 ,一般主张于肛缘做弧形切口 ,切开引流 ,控制临床症状 ,待肛瘘形成后再做二期手术 . 我科 2017 年 11 月至 2018 年 8 月 ,应用多切口挂线 Ⅰ 期根治术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并糖尿病患者 16 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
作者:蒋俊杰;袁海健;林思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为探讨系统化护理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效果,将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的64例肠套叠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化护理,对比2组患儿一次复位成功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一次复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复位前准备时间 、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过程中,实施系统化护理可提高一次复位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复位前准备时间 、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值得借鉴.
作者:梁雪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为探讨分娩后盆底肌群锻炼对于产妇排尿及肛门功能的影响,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分娩的80名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产妇分娩后给予常规产后处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干预措施基础上接受盆底肌群功能训练.比较2组产妇妊娠晚期及产后尿失禁发生率,以及肛门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显示,2组产妇妊娠晚期尿失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1个月内 、1~3个月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产后3个月观察组产妇肛管静息压 、肛管收缩压 、直肠排便压及盆底肌电值均显著升高,P<0.05;直肠静息压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分娩后盆底肌群锻炼能够显著降低产妇产后尿失禁发生率,改善肛门功能,对产妇产后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宋林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为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结合康复锻炼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个体化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康复锻炼.对比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肠梗阻 、感染 、下肢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 、肛门排气时间 、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肠梗阻 、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对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及康复锻炼,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肠梗阻 、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乔丽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为探讨系统化护理在新生儿肠造口病例中的应用价值,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接受肠造口的5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系统化护理,比较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 、造口周围皮肤情况及其家属护理能力.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造口周围皮肤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家属护理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对新生儿肠造口病例实施系统化护理,可提高家属护理技能,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造口周围皮肤情况,促进患儿健康成长.
作者:李元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为探讨四物消风散加减内服联合肤痔清软膏外用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将2014年1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内服四物消风散加减联合外用肤痔清软膏治疗,对照组内服氯雷他定片联合外用肤痔清软膏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复发率.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且研究组复发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果表明,四物消风散加减内服联合肤痔清软膏外用治疗慢性肛周湿疹总有效率高,复发率低,近远期疗效均满意.
作者:庞红威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为探讨乳酸清除率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监测对于肛肠疾病大出血休克患者复苏情况的评估价值,选取2014年9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肛肠疾病大出血休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患者复苏前及复苏后6 h心率 、平均动脉压(MV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含量与Pcv-aCO2水平.复苏24 h后根据PICCO监测导管所监测的数据判断患者复苏情况,分为复苏充足组和复苏不足组,对比2组患者复苏6 h时的Pcv-aCO2、乳酸清除率 、ScvO 2;应用ROC曲线分析Pcv-aCO2、乳酸清除率 、ScvO2对于患者复苏的评估价值.结果显示,与复苏前相比,复苏后6 h患者MVP、CVP、ScvO 2显著升高,心率 、乳酸含量 、Pcv-aCO2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不足者Pcv-aCO 2显著高于复苏充足者,乳酸清除率和ScvO 2均显著低于复苏充足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复苏不足的预测价值显示,ScvO 2敏感度为0,特异度为100%;乳酸清除率敏感度为47.1%,特异度为96.4%;Pcv-aCO2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8.3%.结果表明,乳酸清除率 、Pcv-aCO2对于肛肠疾病大出血休克患者复苏预后的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陶维朝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为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巨结肠清洁灌肠中的应用效果,选择60例在我院行清洁灌肠的小儿巨结肠病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方法,循证组在循证指导下进行灌肠,对比观察2组患者达到肠道清洁满意所需的灌肠次数及灌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果显示,循证组灌肠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灌肠过程中灌肠液外溢 、腹胀腹痛 、肛周水肿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遵循循证护理为巨结肠患儿清洁肠道,可减少灌肠次数,减轻或减少灌肠不良反应,达到满意 、安全的灌肠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柯;郑璨;曹哲;杨祯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