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

于文立

关键词:足月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2015-02 ~ 2016-04收治的74例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两组患儿疗效及治疗前与治疗后24 h血气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20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9例,无效9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于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快速改善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椎旁肌间隙入路一期减压重建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椎旁肌间隙入路一期减压重建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07 ~ 2015-07该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采用一期减压重建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后正中入路,研究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恢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围术期指标与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期减压重建术中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可明显减轻手术创伤,加快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脊柱稳定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振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脓毒症与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是全球危重症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目前面临着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减少相关住院费用的巨大挑战.如能通过早期干预和阻断脓毒症患者的一系列炎症级联反应,可以提高脓毒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等,对患者和社会均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研究发现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可能通过更好地清除炎性介质、调节细胞免疫、改善内环境等机制为脓毒症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该文就其相关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作者:庞静;石慧荣;蒋玲玉;覃祯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口服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影响

    目的 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尼可地尔治疗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03 ~ 2016-03该院收治的56例拟行介入术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服用硝酸异山梨酯,研究组服用尼可地尔,均治疗4周,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IMR及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IMR为(16.87±4.71),低于对照组的(26.21 ±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8例.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服尼可地尔,可有效降低IMR,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微循环和心功能.

    作者:韩文杰;刘恒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胎盘早剥167例发生原因及母婴结局分析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高危因素、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及母婴结局.方法 收集2007-01 ~ 2012-12在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住院确诊的胎盘早剥1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56%,有明确发病诱因者占62.87%(105/167),以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fetalmembranes,PRO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机械性因素、双胎、催产等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流血、腹痛、腰痛、胎心监护异常或宫缩过频等.B超检出率为39.74%.I度胎盘早剥占54.49% (91/167),Ⅱ度占22.75%(38/167),Ⅲ度占22.75%(38/167).从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到其来医院就诊、从来医院到手术或阴道分娩时间Ⅱ、Ⅲ度胎盘早剥组均长于I度胎盘早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30例,子宫胎盘卒中31例,子宫次全切除4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3例;死胎死产10例,早产及新生儿窒息转新生儿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isve care unit,NICU)71例.结论 胎盘早剥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部分患者有临床高危因素;超声容易漏诊;从发病到临床处理时间是影响胎盘早剥程度及母婴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久英;王琳;王传香;曹铭;宋晓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疝气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05 ~ 2015-11该院110例成人腹股沟疝的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58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B组52例行传统疝修补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尿潴留、阴囊血肿)等资料.出院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其复发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较B组长(P<0.05),但A组的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虽然尿潴留、阴囊血肿的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疝气,疗效值得肯定,术后并发症少,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勇辉;黄雪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仿生物电刺激在妇产科领域中的临床应用概况

    仿生物电刺激是近年来常用于妇产科的治疗方式,通过不同频率的电流刺激来增加和改善盆底、阴道、子宫内膜及子宫肌肉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达到改善组织微循环和子宫内膜容受性、促进组织结构与生物功能的恢复等目的,是一种无创、安全、方便、依从性好的新的治疗方法.该文就仿生物电刺激在妇产科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张催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临床体会

    目的 总结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经验,探讨其临床价值和手术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03~2016-11采用经胸非体外循环小切口封堵术治疗VSD 10例,男2例,女8例,年龄9个月~21岁,体重7 ~48(平均19.35)kg,患者在食道超声心动图的监测下经右心室表面送入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提示VSD破口直径3~8 mm.结果 封堵成功5例,出院时,无心律失常,无残余分流、瓣膜反流及房室传导阻滞,无封堵器移位、脱落及血栓形成.其余5例中转体外循环.结论 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可行,创伤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钟永泷;李香伟;黄景彬;罗金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肺泡微结石症的临床诊治和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肺泡微结石症(PAM)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收治的2例PAM的临床和病理诊断进行分析总结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1活动后呼吸困难2个月,入院时已出现肺源性心脏病表现,肺部CT提示双肺弥漫性密度增高及钙化表现.患者2无明显症状,但经支气管肺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TBLB)组织病理学发现肺泡腔内及间隔有大量钙化小体,并且其肺部CT也提示两肺弥漫钙化影.2例患者终均诊断为PAM.结论 PAM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典型的临床影像学和经支气管肺病理活检表现有助于诊断.目前PAM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罗凌;赵媛;韦彩周;刘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经额部锥孔引流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经额部锥孔引流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04 ~ 2016-04该院收治的HICH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实施经额部锥孔引流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缺失情况、预后情况、肢体运动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提高,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小骨窗开颅术相比,对HICH患者实施经额部锥孔引流术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降低术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少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停用糖皮质激素1年后肾病综合征患儿骨代谢指标恢复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儿停用激素1年后身高及骨代谢指标恢复情况,为临床预防性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5-07 ~ 2016-07该院就诊的停用糖皮质激素1年的原发NS患儿27例作为NS组,另选取同期27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对照组和NS组血清骨保护素和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水平,记录两组儿童身高,计算身高标准差得分.结果 NS组血清骨保护素、骨钙素N-MID含量、身高标准差得分分别为(432±52) ng/L、(76±27) ng/ml、(-0.602-±1.381),对照组各参数分别为(434±63) ng/L、(68±19) ng/ml、(-0.136±1.6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S患儿停用糖皮质激素1年后骨代谢生化指标及身高水平可恢复至正常儿童水平.

    作者:李玉柳;刘翠华;王华;张书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电子阴道镜检查中冰醋酸引起生殖器溃疡一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53岁,已绝经.2017-05-13因反复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呈阳性,为了明确该病毒来源在本院门诊行阴道镜检查,当阴道壁涂抹醋酸溶液后,患者即感觉有明显刺激感,当即停止检查.之后患者反映有刺痛感,阴道出现排液和血性分泌物,在当地门诊予高锰酸钾坐浴、阴道抗菌凝胶局部放置阴道1周无好转,电话嘱患者回本院进行治疗.既往史:2016-09宫颈活检提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HPV阳性,行宫颈锥切术,术后病理提示宫颈黏膜慢性炎,无CIN改变.2017-03检查HC2结果HPVDNA 104.68 ng/ml,液基细胞学未见异常,予局部放置干扰素3个月再次复查HPV16型阳性.查体:生命征正常.妇科检查:阴毛女性分布,双侧小阴唇外侧可见一块大小约6 mm×5 mm溃疡面,双侧小阴唇内侧可见大小约1.5 cm×1 cm溃疡,阴道壁黏膜水肿,见少许血性黏液分泌物,阴道下2/3黏膜潮红,表面有散在渗血,阴道上1/3黏膜苍白增厚,阴道壁整段明显触痛,宫颈充血潮红,表面糜烂样改变.无水泡样物,无臭味.入院后急查血常规提示正常,凝血功能、尿常规、白带常规正常.

    作者:刘媛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Pilon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12 ~2015-12该院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联合锁定加压钢板(locked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比较两组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血肿吸收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血肿吸收时间及手术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PPO联合LCP治疗Pilon骨折可明显促进骨折愈合,加快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刘卫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胞磷胆碱钠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和胞磷胆碱钠联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01 ~ 2016-01该院收治的56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胞磷胆碱钠治疗,治疗组接受胞磷胆碱钠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血肿量、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BI)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3周后,两组血肿量均有所减少,治疗组血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MMSE和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胞磷胆碱钠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出血患者,可以有效促进脑血肿的吸收,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大脑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用药安全.

    作者:朱平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外周病变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外周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3 ~ 2016年期间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病例60例.结果 60例均获得病理结果,51例(85.0%)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并发气胸7例,发生率为11.7%,无咯血病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效率及相对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取活体组织时定位准确,创口小,活检成功率高,更适用于肺外周病变的诊断.

    作者:周国永;梁树生;张翠禄;张名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脊髓麻醉与全麻对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究脊髓麻醉与全麻对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07 ~ 2016-10在该院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脊髓麻醉,对照组实施全麻.比较两组术后1h、24 h疼痛程度、麻醉满意度、手术时间、围术期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1h、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围术期和术后恶心、呕吐及寒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术期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R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麻相比,对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实施脊髓麻醉,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加快患者预后恢复进程.

    作者:王胜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加压泪道冲洗法与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价值比较

    目的 比较新生儿泪囊炎分别应用加压泪道冲洗法与泪道探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02 ~ 2016-04就诊的新生儿泪囊炎患儿50例(64眼)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5例(31眼)行泪道探通术治疗,B组25例(33眼)行加压泪道冲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 A组患儿治愈率为93.55%,高于B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B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家长满意率为96.00%,高于B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泪囊炎治疗中,泪道探通术效果优于加压泪道冲洗法,且前者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及患儿家长满意率更高,更值得推广.

    作者:林海波;李雯霖;卓晓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2015-02 ~ 2016-04收治的74例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两组患儿疗效及治疗前与治疗后24 h血气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20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9例,无效9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于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快速改善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文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椎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研究概况

    研究表明,椎动脉支架植入治疗椎动脉狭窄在改善血流上作用明确,但椎动脉支架术后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率仍较高;其远期预防作用不一定优于单纯佳药物治疗.该文对椎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作者:蓝香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糖代谢紊乱、炎症反应、遗传、血流动力学异常、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治疗上主要通过饮食、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等方法来加以干预,以延缓病情进展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文就近年来关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余晓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02 ~ 2015-12该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及髋关节恢复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术均能有效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术相比,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具有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因此,选择手术方法时,可根据患者骨折的具体情况做出判断.

    作者:康永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