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护理对结肠癌造瘘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谢志玲;江智明

关键词:循证护理, 结肠癌造瘘,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EBN)在改善结肠癌造瘘患者焦虑、抑郁及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收集90例结肠癌腹壁造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EBN,使用焦虑量表(SAS)及抑郁量表(SDS)对情绪进行评分,使用SF-36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在出院前进行满意度问卷.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两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均以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21,0.013).SF-36评分显示两组的总体健康程度、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情感职能均有统计学差异,均以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问卷发现两组在服务态度、宣教水平、护理质量及心理支持四项的满意度有统计学差异,以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有助于改善结肠癌造瘘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分子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Alzheimer患者血清中含有低水平及低亲和力的抗Aβ自身抗体

    目的 研究AD病人血清中Aβ自身抗体的特性及对老年斑的亲和力.方法 选择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及正常老年人做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清标本,测定抗体含量,并亲和纯化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AD患者血清中含有低水平的Aβ自身抗体,但抗体含量与性别、年龄和MMSE评分没有相关性;AD体内的抗体不能识别Tg2576鼠脑内的老年斑.结论 Aβ自身抗体的降低是AD病人特有的免疫低反应性所致;Aβ自身抗体与老年斑的亲和力明显降低;这些抗体的病理生理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段金海;徐书雯;莫建伟;肖豪;莫思杰;胡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腹部X线平片检查诊断肠梗阻的效能对比

    目的 研究分析超声检查与腹部X线平片检查肠梗阻的诊断效能情况.方法 择取我院于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通过手术证实为肠梗阻的78例患者,术前均采取超声及腹部X线平片检查,并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超声检查诊断肠梗阻的符合率为82.1%,对梗阻部位判断的准确率为41.0%,对梗阻原因诊断的正确率为35.9%,对梗阻有无出现绞窄的准确率为74.4%;腹部X线平片的符合率为89.7%,对梗阻部位判断的准确率为46.2%,对梗阻原因诊断的准确率是30.8%,对梗阻有无出现绞窄准确率为12.8%.可见超声检查诊断肠梗阻综合效能显著性优于腹部X线平片,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中,应用腹部X线平片与超声联合检查,对由于结石、肿瘤以及粪石引起的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闫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病例组合的国际应用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本文简述了按病例组合确定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优势,以疾病诊断相关组为代表技术,从病例组合方法、费用标准制定两方面对美、澳、日、韩等国家的研究应用过程进行了概述,从中总结出可供参考的经验.我国已有信息化病例数据、病例分型系统等技术基础及全民医疗保险体系的制度基础,可结合自身国情,研制自己的病例组合方案.

    作者:刘畅;杨云滨;钱珍珠;张金华;肖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难治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目的 评价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难治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疗效,强调保留颈内动脉通畅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经静脉入路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的8例外伤性TCCF,所有病例经动脉入路球囊闭塞瘘口失败,后接受经静脉入路栓塞瘘口,术后3~18个月脑血管造影和临床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 5例单纯经静脉入路栓塞完全闭塞瘘口,2例经动脉入路植入可脱球囊联合经静脉入路栓塞完全闭塞瘘口,治愈率为87.5%;1例经静脉入路栓塞后遗留海绵窦内假性动脉瘤,3个月后复查动脉瘤消失;术中均未出现远端脑栓塞、脑出血症状,2例患者新发外展神经麻痹,术后2~6个月症状逐步改善并终消失;术后3~18个月随访造影7例瘘口完全闭塞颈内动脉通畅,1例瘘口消失,同侧颈内动脉闭塞;同时所有病例眼部症状及颅内杂音均消失.结论 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安全有效,为保留颈内动脉,可作为难治性TCCF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戴兵;黄巧华;李军亮;廖小辉;蔡万兴;蔡望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CD4+CD29+辅助性T细胞在脊髓损伤患者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目的 探索CD4+CD29+辅助性T细胞在脊髓损伤患者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脊髓损伤患者75例,以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9+辅助性T细胞及其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4(IL-4)含量;分别在伤后第3及7天复查三者,并分析三者与Frankel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人比较,脊髓损伤患者CD4+CD29+T细胞及IL-4含量明显升高,而IFN-γ含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第3天,CD4+CD29+T细胞及IL-4较受伤第1天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IFN-γ不同程度回升,其中以D及E级的改变明显(P<0.05).治疗第7天,CD4+CD29+T细胞及IL-4继续下降,IFN-γ继续回升,其中D及E级患者的CD4+CD29+T细胞、IFN-γ及IL-4均较day3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CD4+CD29+T细胞及IL-4均与Frankel分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而IFN-γ与Frankel分级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 CD4+CD29+辅助性T细胞及IL-4升高,而IFN-γ降低是脊髓损伤的重要免疫特征,与病情转归相关,且与损伤程度呈相关性,因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罗敏生;肖丹;罗敏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阿奇霉素对支气管肺炎患儿CD8+CD28-抑制性T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索阿奇霉素对支气管肺炎患儿CD8+CD28-抑制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 收集6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以同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健康儿童各66例作为对照,采集外周血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以上3组CD8+CD28-抑制性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及白介素10(IL-10)的含量,并检测降钙素原(PCT)及MP免疫球蛋白M(MP-IgM)含量;将支气管肺炎患几分为A组及B组各33例,分别使用阿奇霉素及红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药对上述5项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支气管肺炎患儿CD8+CD28-T细胞、TGF-β1、IL-10显著低于急性上感患儿及健康儿童组(P<0.05),而PCT及MP-IgM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治疗后A组CD8+CD28-T细胞、TGF-β1、IL-10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且PCT及MP-IgM显著低于B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CD8+CD28-T细胞、TGF-β1、IL-10三者均与PCT及MP-IgM呈显著负相关性,其中CD8+CD28-T细胞及TGF-β1与MP-IgM的相关性强.结论 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降低是MP阳性支气管肺炎患儿的重要免疫学特征,且与感染指标呈显著相关性;阿奇霉素对提高CD8+CD28-T细胞含量及下调感染指标的效果均优于红霉素.

    作者:陈淼浦;邓力;李薇;钟顺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循证护理在提高阿司匹林抵抗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应用

    目的 探索循证护理(EBN)在提高阿司匹林抵抗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价值.方法 收集130例拜阿司匹林抵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5例,让患者服用医师处方的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使用心绞痛量表比较心绞痛的情况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服药总依从率达93.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1 (Hc=2.012,P=0.026);干预前两组的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疾病认知程度(DP)及治疗满意程度(TS)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上述5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帮助提高拜阿司匹林患者服用替代抗血小板药物的依从性,可降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

    作者:谢志玲;朱小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医学研究生心理问题来源与分析

    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应特别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从个体自身的问题与压力、社会的问题与压力以及学生学习与生活三个方面剖析了医学研究生心理问题的3个源头,对医学研究生各种心理问题原因的分析有助于找到处理医学研究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作者:胡光丽;原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孕产期妇女梅毒血清学检测在阻断母婴传播的诊疗价值

    目的 探讨妇女妊娠时梅毒感染的状况及妊娠合并梅毒对妊娠结局和对胎儿的影响.方法 对妇女妊娠时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并对妊娠合并梅毒者和同期分娩者对胎儿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 妊娠合并梅毒者占孕妇总数的1.18%(175/14825),其中175例妊娠合并梅毒者中,早产17.71%(31/175),死胎10.86%(19/175);同期分娩者,早产2.39%(350/14650),死胎1.01%(148/14650),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1)妇女妊娠时应及时进行产前梅毒血清学筛查,以便对感染梅毒的孕妇进行治疗,从而减少梅毒对胎儿的不良影响;(2)妊娠合并梅毒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林建锋;谭仕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乳腺病变钼靶影像与病理对照

    目的 提高乳腺病变钼靶影像与病理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乳腺病变的钼靶影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浸润型导管癌患者23例,16例表现为单纯软组织组织密度影,5例表现为腺体结构紊乱,14例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伴簇状钙化灶,6例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2例阴性表现;病理上癌巢为实性条索,片块状浸润于间质内,无包膜,脉管腔内见癌栓.纤维腺瘤13例,表现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肿块9例,密度近似或稍高于正常腺体密度,8例出现透亮晕征,4例见粗钙化灶;病理上肿块包膜完整,肿瘤周围的脂肪组织被挤压后形成透亮晕征.乳腺增生9例,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大小不等的结节或索条影.囊性乳腺病3例,双乳内结节影3例,伴双乳内细小、粗钙化灶;病理表现为导管扩张,囊肿形成,大汗腺化生,可见较多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导管内乳头状瘤病3例,表现为小结节影3例,2例出现多形性粗钙化灶、小钙化灶;病理上表现为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部分导管囊状扩张.炎性肿块3例,表现为类圆形致密影,边界欠清,病理较多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血肿2例,钼靶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结构扭曲的团块影.结论 乳腺疾病钼靶X线表现与其病理类型密切相关,有助于乳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许瑶;胡惠良;钱云;杨惠娅;蔡惠芳;周芳;张同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对肌层浸润程度的评估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判断肌层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48例.全部病例术前均应用3-DTVS多平面和血管成像技术以及体积测量功能诊断子宫内膜癌及肌层浸润深度进行评估(3-DTVS组);45例经核磁共振(MRI)检查为对照组(MRI组),以手术后病理结果判断符合率,对比两组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其肌层浸润情况.结果 经3-DTVS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为90.1%,判断肌层浸润的符合率为78.3%.应用3-DTVS与MRI诊断子宫内膜癌及肌层浸润准确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3-DTVS对子宫内膜癌及肌层浸润深度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万娜;周苏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人工真皮在烧伤和整形外科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人工真皮(皮耐克(R)在烧伤整形外科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5月~2013年10月我科应用人工真皮修复各种创面的所有病例,观察治疗效果及总结其临床经验.结果 本组病例包括增生性瘢痕、烧伤、热压伤、慢性溃疡及瘢痕疙瘩等各种创面共42人次46个创面,应用人工真皮共85片,均采用二期移植法.有2例一期出现严重感染而致人工真皮失活,其余人工真皮移植后成活,经二期再次移植自体刃厚皮片,创面愈合良好.随访半年~1年,复合皮片色泽接近正常皮肤,质地柔软,功能部位伸展性好.结论 人工真皮结合自体皮片移植可部分替代中厚皮片和皮瓣的应用,有效地修复皮肤深度创面,无论在功能还是在外观上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林伟华;李叶扬;胡晓;孙敬恩;陈宾;汪锦伦;梁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介入栓塞术在耳廓巨大血管瘤手术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成像显影下介入栓塞术在耳廓巨大血管瘤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近3年来5例耳廓巨大血管瘤患者,术前行DSA血管造影判断责任血管并行介入栓塞治疗,观察栓塞后肿瘤形态、术中出血、伤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5例耳廓巨大血管瘤患者术前对责任血管栓塞后瘤体明显缩小、颜色变暗,48 h内行手术治疗,术中出血平均约100ml,伤口一期愈合,无术后出血及偏瘫等并发症.结论 耳廓巨大血管瘤术前辅助介入栓塞治疗后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李军政;田文栋;陈伟南;许教远;高翔;李荣需;李湘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变应性鼻炎脱敏治疗前后鼻阻力变化

    目的 观察比较安脱达皮下注射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前后鼻阻力的动态变化.方法 追踪观察43例成人变应性鼻炎患者,严格按安脱达脱敏治疗,记录治疗前、治疗15周后、治疗1年后症状体征评分,鼻阻力分析比较各期症状体征评分、鼻阻力.结果 尘螨皮下免疫治疗前与治疗15周后、治疗1年后症状体征评分(单个症状评分、总症状评分),鼻阻力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318.811,P<0.001).鼻阻力与症状体征总分无相关性(r=-0.77,P>0.5)(r=0.45,P<0.5).结论 鼻阻力随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深入逐渐改善,连续动态的检测鼻阻力可客观判断疗效,可作为症状体征评分的补充.

    作者:张家鹏;文忠;徐庆文;卢标清;孙一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肝硬化患者使用维生素K1预防出血的临床证据

    目的 探讨预防性使用维生素K1对肝硬化患者出血风险的影响,评估维生素K1注射液的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CNKI、维普、万方及CBM数据库中关于肝硬化患者使用维生素K1预防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运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索国内外关于维生素K1不良反应的报道,总结不良反应的特点.结果 未检索出肝硬化患者使用维生素K1预防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国内外关于维生素K1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共569例,其中原发疾病为肝硬化的占11.9%.结论 肝硬化患者使用维生素K1预防出血的必要性有待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证实.目前专家共识认为阻塞性黄疸、肠功能障碍及服用华法林或长期应用影响维生素K吸收及代谢的抗菌药物患者连续补充3d维生素K1,可恢复体内的维生素K储备,对于维生素K1治疗无效的肝病患者,不能继续使用维生素K1,应根据凝血功能检测结果,酌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等.

    作者:张园园;白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重组腺病毒载体pDC316-hIL-24的构建及病毒滴度测定

    目的 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pDC316-hIL-24,并测定病毒滴度.方法 从HEK293细胞中提取mRNA,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法扩增hIL-24基因全编码区序列.将测序正确的片段用BglⅡ和HindⅢ双酶切定向插入到pDC316-EGFP穿梭质粒中.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DC316-EGFP-hIL-24,在脂质体介导下与腺病毒辅助大质粒pBHGlox(delta)E1,3Cre共转染293细胞,包装产生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pDC316-hIL-24,经HEK293细胞扩增,TCID50法测定重组腺病毒滴度.结果 成功构建出表达hIL-2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DC316-hIL-24),获得了高滴度表达hIL-2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结论 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pDC315-hIL-24)的成功构建及重组腺病毒的获得有利于进一步开展肿瘤的转基因治疗研究.

    作者:李书华;陈婷婷;刘谕昆;李灏;陈艺瑛;张雅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循证护理对结肠癌造瘘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EBN)在改善结肠癌造瘘患者焦虑、抑郁及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收集90例结肠癌腹壁造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EBN,使用焦虑量表(SAS)及抑郁量表(SDS)对情绪进行评分,使用SF-36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在出院前进行满意度问卷.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两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均以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21,0.013).SF-36评分显示两组的总体健康程度、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情感职能均有统计学差异,均以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问卷发现两组在服务态度、宣教水平、护理质量及心理支持四项的满意度有统计学差异,以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有助于改善结肠癌造瘘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谢志玲;江智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诊老年人酸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分析

    目的 探讨诊老年人与酸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特点.方法 对239例与酸相关性老年人消化道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人酸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占所有上消化道出血的57.87%,其中,胃食管反流病占1.67%,消化性溃疡占63.18%,胃炎或十二指肠球炎占9.21%,功能性消化不良占0.84%,急性胃黏膜病变占25.10%.死亡27例,其中直接死于出血1例,占3.70%,死于全身慢性疾病恶化以及出血后并发症及继发的多脏器功能衰竭24例,占88.89%.病死率占总数的11.30%.结论 酸相关性疾病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影响预后的因素更倾向于基础疾病及全身状况的恶化.

    作者:余凌云;刘旭辉;叶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慢性宫颈炎患者自然杀伤T细胞与炎症分度的关系

    目的 研究自然杀伤T细胞(NKTs)在慢性宫颈炎(CCV)发病及治疗转归的作用及其与炎症分度的关系.方法 入选70例CCV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NKTs及其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10(IL-10)含量.将CCV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后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保妇康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NKTs及其细胞因子变化,并分析其与炎症分度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慢性宫颈炎患者NKTs及IFN-γ均显著降低(P=0.016、0.019),而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NKTs及IFN-γ较治疗前明显回升,而IL-6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NKTs及IFN-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KTs及IFN-γ与炎症分度呈负相关性,而IL-6与炎症分度呈正相关性相关性(P<0.05).结论 NKTs及IFN-γ降低,而IL-10升高是CCV患者的一个重要免疫学特征,三者与炎症分级呈明显相关性,且可反映治疗效果,因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麦艳芬;吴叶欢;周瑞芳;麦雪鹂;游玉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DNA甲基化调控的MicroRNA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RNA,长约18~25个核苷酸,其通过与特定靶mRNA结合来抑制mRNA翻译过程,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以及转移密切相关.前期大量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可能是调控乳腺癌中miRNA表达异常的机制,包括癌基因miRNA低甲基化激活和抑癌基因miRNA高甲基化失活,从而导致miRNA调控的下游靶基因表达异常,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因此,本文主要就DNA甲基化调控的miRNA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邓南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分子影像学杂志

分子影像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