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磁生理治疗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

李鸿

关键词:脑磁生理, 失眠症, 安定
摘要:目的 观察使用脑磁生理仪治疗失眠症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脑生理治疗组(观察组)35例和安定治疗组(对照组)35例.共治疗7d,停止治疗后观察3d.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睡眠状况和停止治疗后3d的睡眠状况.结果 观察组失眠症缓解有效率为91%,对照组失眠症有效率为94%,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停止治疗后观察组失眠症缓解有效率为91%对照组为11%,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磁生理治疗失眠症安全有效,可作为失眠症的非药物代替疗法.
分子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非经典型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遗传代谢性疾病,也是21-羟化酶缺失症中常见的一种类型.部分患者临床表现隐匿不典型,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目前对非经典型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研究已上升到了分子水平,可直接进行基因缺陷诊断,对其治疗除传统外科手术外,激素疗法等也有了新的突破.

    作者:邬洪梁;邵志兵;冯丹;祝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我国进行性骨化性肌炎104例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国内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资料.方法 检出1980~2013年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病例报道70篇(共104例),对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的年龄及性别分布、先天指趾畸形、首发症状、易受累部位、诊断治疗方法等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 我国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比例为1.36:1.发病年龄为0~38岁,0~4岁年龄段发病率高.进行性骨化性肌炎呈全身进行性发展,第一指趾畸形的有60例,首发症状多为头颈部肿块,颈部、脊柱易受累,肿块多由颈部开始逐渐发展至全身各大关节,造成患者的活动能力受限甚至丧失,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与影像学,但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未见文献报道.结论 进行性骨化性肌炎尚无特殊的有效疗法,需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探索系统诊疗方案,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包和婧;朱立新;杨联军;包和红;张孟吉;周启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奥沙利铂与顺铂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与顺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预后及不良反应的优劣.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PubMed/Medline、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历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和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MSO)年会文献汇编及北美临床试验注册网.评价指标为总体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FPS)、客观缓解率(ORR)及严重不良反应.结果 纳入32篇文献,共3994位患者参与(奥沙利铂组1992例,顺铂组2002例).采用含奥沙利铂方案的总生存期(HR=0.90,95%CI 0.81~0.99)、无进展生存期(HR=0.89,95%CI 0.81~0.98)、有效率(OR=1.33,95%CI 1.17~1.51)明显优于顺铂组.白人亚组和亚洲人种亚组均受益于含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OR=1.55,95%CI 1.05~2.01).严重不良反应方面奥沙利铂方案较少发生的贫血(OR=0.49,95%CI 0.38~0.62)、白细胞减少(OR=0.37,95%CI 0.27~0.51)、中性粒细胞减少(OR=0.49,95%CI 0.40~0.59)等骨髓抑制,易发生严重的恶心/呕吐(OR=0.37,95%CI 0.21~0.61)和周围神经病变(OR=7.16,95%CI 4.06~1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顺铂方案相比,奥沙利铂方案具有较好的疗效与预后,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可被推荐和替代顺铂用于治疗进展期胃癌.未来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提供更多信息进一步探讨不同因素对两种方案的影响.

    作者:肖伟;莫志辉;陈丽萍;肖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中声触诊组织成像(VTI)与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65例100个颈部淋巴结疾病患者的常规超声及ARFI成像特征,测量淋巴结VTI图像与二维图像面积比及其SWV值,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获得区分颈部淋巴结良恶性VTI面积比值及SWV的临界值.结果 5个常规超声评价指标中P<0.01的有短径/长泾、淋巴门及微钙化,它们在常规超声鉴别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4.81%,90.47%,86%;86.07%,95.23%,88%;0,52.38%,11%.非特异性反应性淋巴结组VTI面积比为1.07±0.26,恶性淋巴结组的VTI面积比为1.68±0.31,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356,P<0.001).非特异性反应性淋巴结组的SWV值为1.72±0.89 m/s,恶性淋巴结组的SWV值为2.68±0.48 m/s,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141,P<0.001).构建VTI及SWV的ROC曲线后,其AUC分别为0.799和0.862,根据ROC曲线选取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VTI面积比及SWV值的临界值分别为1.2、1.9,其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20%,95.23%,96%;89.87%,90.47%,90%.结论 ARFI弹性成像有助于鉴别颈部淋巴结的良恶性.

    作者:刘丽娟;徐晓红;杨永光;戴海霞;刘尔球;程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VEGF、Ang-2与PET/CT SUVmax值在孤立性肺肿块的表现及相关性

    目的 探讨VEGF、Ang-2与PET/CT SUVmax值在孤立性肺肿块的表现及相关性,旨在为孤立性肺肿块性质判定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6月连续性孤立性肺肿块患者89例,根据病理分成良性组、恶性组,术前用PET/CT测定病灶SUVmax值,术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病灶VEGF、Ang-2表达,比较良、恶性组间VEGF、Ang-2、SUVmax值,绘制ROC曲线找出三者诊断肺肿块良恶性的佳截点,并对VEGF、Ang-2与SUVmax值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1)恶性组中的VEGF、Ang-2、SUVmax值均大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EGF=89.0,Ang-2=81.5,SUVmax值=2.85时,诊断孤立性肺肿块恶性的敏感性分别为75%、82.8%、92.2%,特异性分别为80.0%、76.0%、64.0%;(3)良性组中VEGF(r=0.534,P=0.006)、Ang-2(r=0.558,P=0.004)与SUVmax值具有相关性;恶性组中VEGF(r=0.575,P=0.000)、Ang-2(r=0.598,p=0.000)与SUVmax值具有相关性.结论 VEGF、Ang-2与SUVmax值在肺恶性肿瘤表达高于良性,且存在相关,对肺肿瘤良恶性质判断及治疗有指导作用.

    作者:梁月明;李敏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我国大型公立医院门诊流程优化的现状及对策

    门诊作为医院提供服务的第一窗口,其流程的通畅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对医院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型公立医院的门诊流程存在“三长一短”、患者诊疗满意度低等问题,如何优化门诊服务流程,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及时、高效、优质的诊疗服务,是医院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总结我国门诊流程现状的基础上,尝试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作者:文卫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内窥镜下鼻腔结构调整技术的经验总结

    目的 探讨伴有临床症状的鼻腔结构异常患者的治疗技术,总结内窥镜下鼻腔结构调整技术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对86例排除了鼻腔鼻窦新生物而确诊为鼻腔结构异常的伴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实施“个性化内窥镜下鼻腔结构调整技术,即:个性化的“鼻内镜下鼻中隔三线减张矫治术、鼻腔结构调整(鼻中甲内移固定和减容、鼻下甲骨折移位和减容)、中鼻道鼻窦开放术,同时联合等离子低温消融技术”并进行临床总结;同时对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3月时的鼻阻力测量评分、鼻堵塞VAS评分、鼻内镜检查评分和鼻窦CT检查评分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 86例患者的手术进程顺利,双侧鼻腔异常结构的矫正满意、通气容积扩大、通气的对称性恢复;全部病例中中隔粘骨膜切口愈合良好,术后均未出现鼻中隔脓血肿、中隔对穿孔、鼻梁塌陷、空鼻不适等手7术并发症;患者总鼻阻力值由术前的0.643±0.142 KPa/L.S变为术后3个月时的0.278±0.154 KPa/L.S(P<0.05);主观鼻腔通气程度(VAS)评分由术前的6.696±1.532变为术后3个月时的3.378±1.371(P<0.05);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由术前的0.81±0.69变为术后3个月时的0.52±0.69(P<0.05);鼻窦CT检查Lund-Mackay评分由术前的11.02±1.34变为术后3个月时的4.37±1.05(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伴有临床症状的“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实施“个性化内窥镜下鼻腔结构调整技术”,对扩展鼻腔鼻窦有效通气容积、有效降低鼻腔通气阻力、减轻或缓解上气道阻塞是安全实用、经济有效的.

    作者:方均平;孔勇刚;肖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白细胞单采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行白细胞单采联合化学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38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除外)行白细胞单采联合化疗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主要包括治疗前护理、治疗中护理及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结果 行白细胞单采术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均迅速下降,单采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头昏、乏力、骨骼疼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经精心护理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 全面完善的护理,为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任晓虹;敬雪明;李莉萍;罗万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弥散张量成像对基底节区胶质瘤手术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对指导手术切除基底节区胶质瘤及降低致残率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9~2014年间我科收治的48例基底节区胶质瘤患者,术前行MRI+DTI,用纤维束示踪方法重建出锥体束,明确肿瘤和锥体束的三维空间结构关系,以避开锥体束设计手术入路,按纤维束受肿瘤侵袭程度指导手术切除肿瘤范围,术后评估神经功能状况.同时选取同期30例基底节区胶质瘤未行DTI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了解两者两组全切率及术后4周KPS评分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镜下全切19例,次全切7例,部分切除4例,全切率63.3%;DTI组镜下全切29例,次全切13例,部分切除6例,镜下全切率60.4%,两组镜下全切率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KPS评分为77.67±19.09分;DTI组KPS评分为87.29±14.84分,两组KPS评分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DTI检查对指导手术切除基底节区胶质瘤有重要临床意义,起到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提高术后生存质量的作用,但无提高肿瘤全切率.

    作者:周德祥;林晓风;詹升全;周东;唐凯;王鹏;郭文龙;秦琨;李炎稳;毛承亮;郑聪颖;彭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B超引导在腹膜透析置管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

    目的 观察并探讨B超引导在腹膜透析置管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 选择2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的腹膜透析置管方法,观察置管后患者腹膜透析导管的漂管情况.结果 20例患者仅有1例发生导管移位,通过功能锻炼后恢复.结论 与传统腹膜透析置管术相比,B超引导定位确认腹膜透析导管末端位置方法能有效减少导管的漂管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李燕林;黄琳;李锦山;庞捷;林芬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营养学课程学习对大学生营养知信行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作用

    目的 了解皖北地区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及体质量指数(BMI)的现状,探讨高校设置营养学课程对大学生K-A-P及BMI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皖北地区2所普通本科学校及一所高职院校的899名在校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1人(46.83%),女性478人(53.17%);专科生451人,其中学过营养学课程的205人,未学习过的246;本科生448人,学过营养学课程的214人,未学习过的234人.对调查对象进行K-A-P问卷调查,从性别和教育程度的层面对营养K-A-P得分情况及BMI进行分析.结果 没有系统学习过营养学的学生,营养知识得分较低,只有15.21%达及格水平;营养态度方面,及格率较高(91.88%);营养行为方面表现较差,76.87%处于不合格状态;BMI正常比例为75.83%.接受营养学课程学习的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合格及良好的比例分别达到97.85%、100%及58.71%;BMI正常比例达到82.82%,几项指标与未学过营养学的学生相比均有一定的提高和改善;但在营养行为方面,尽管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依然存在不可忽视的缺陷,尚有41.29%的学生处于不合格状态.结论 高校通过设置营养学课程对大学生进行营养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赵文红;周纯先;束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64排CT使用低管电压结合威视派克在肾动脉CTA上的应用

    目的 探索低浓度碘对比剂威视派克270 mg/mL、低管电压扫描技术在肾动脉CTA应用中的价值,建立适合不同人群的个性化扫描方案.方法 将55例临床怀疑肾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32名男性,23名女性,体质量指数≤30 kg/m2)使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机(SOMATOM Definition AS)的100 kV或120 kV进行肾动脉CTA扫描.55名入组随机分成两组,A组(27例)CTA扫描使用100 kV及威视派克270 mg/mL,B组(28例)使用120 kV及欧乃派克350 mg/mL,每位患者对比剂使用剂量为0.9 mL/kg,注射流速5 mL/s,使用智能跟踪进行估算循环时间及触发扫描(检测腹主动脉,阈值设定为100 HU).使用五级评分法对所有CTA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估,并对照两组的碘摄入量、对比噪声比(CNR)以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9名患者被确诊肾动脉狭窄(A组4名,B组5名),所有患者的肾动脉及其分支均可清晰显示,两组患者肾动脉强化程度及对比噪声比无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低于B组(1.45±0.09 vs 1.96±0.17,P<0.05;16.12±3.20 vs 20.45±5.35,P<0.05).结论 使用100 kV和威视派克270进行肾动脉动脉CTA可获得与120 kV、高浓度碘对比剂CTA同样的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并能较大幅度降低碘摄入量及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仲良;林揆斌;孙光裕;蔡伟琳;林燚乔;胡国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髌股关节不稳定的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髌股关节不稳定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案多为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本文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等进行分析并对近年来对于该病的保守治疗方案做一综述.

    作者:司在武;林石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左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应用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方法 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e)、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集关于左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项RCT,319例血透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左卡尼汀对血红蛋白水平[MD=-3.30,95%CI(-6.44,-0.17),P=0.04]、红细胞压积[MD=-0.60,95%CI(-1.06,-0.13),P=0.01]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MD=-1.71,95%CI(-3.31,-0.12),P=0.04]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应用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有疗效.

    作者:陈秀兰;曾英彤;陈春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早产儿多染色体异常合并先天性白血病1例

    目的 通过具体病例分析,提高对先天性白血病的认识.方法 通过回顾1例多染色体异常并先天性白血病(M7)早产儿诊断过程,结合相关文献,对先天性白血病(M7)特点加以总结.结果 新生儿,女,因窒息,腹部明显膨隆入院.患儿先天愚型面容,肝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高,见大量原始及幼稚细胞,骨髓检查巨核细胞系异常增生,以原始巨核细胞为主,流式细胞分型CD33+,CD41a+,染色体检查47,XX,-16,+20,+ 21[10],临床主要诊断为先天性髓系白血病(M7),21-三体综合征.结论 CL的诊断主要依靠外周血和骨髓象检查,染色体检测以及细胞表型分析等实验室检查.

    作者:万丽平;王雨新;王贞;马晓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神经丛阻滞在慢性腹痛治疗中的应用

    慢性腹痛在临床上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折磨,腹部的良性和恶性疾病都能引起慢性腹痛,在治疗这些腹部内脏引起的疼痛方面,腹腔神经丛阻滞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和诊断技术.目前,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引起的慢性疼痛经过腹腔神经丛阻滞后,明显降低了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同时也增强了药物的镇痛效果.早腹腔神经丛阻滞是通过触诊皮肤和骨性解剖标志来确定穿刺点,如今,介入医师可以利用各种影像技术来辅助定位.在这些影像引导技术的选择上,不同的介入医师会依据各自的专长来选择.本文将从腹腔神经丛阻滞的适应证、阻滞技术、阻滞剂这几个方面来论述该技术在慢性腹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杨晓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在早期视网膜病变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CRA血流参数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临床已确诊糖尿病、但经眼底检查未见视网膜异常的糖尿病患者进行CRA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先根据血糖水平控制良好与否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血糖控制不良患者,B组为血糖控制良好患者.然后将A组患者通过各种措施使血糖水平在4个月内均控制良好者重组为C组.结果 A组CR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比B组更明显;C组CRA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CRA血流动力学改变先于临床病理改变;CRA血流参数与血糖水平有密切相关;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可逆的功能性改变.

    作者:陈少兰;林汉楚;刘凤齐;冯何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迭代重建技术在低辐射剂量胸部检杳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迭代重建技术在低辐射剂量胸部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行胸部CT平扫的门诊或住院病人66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A组)运用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生成图像,低剂量组采用低剂量扫描后分别采用FBP(B组)和迭代重建技术(C组)生成图像.对三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重建图像质量进行对比.结果 A、C组噪声值明显低于B组,而CNR、SNR则高于B组(P<0.05).A、C两组图像质量均能完全满足临床诊断需求,观察者间具有较好一致性,而B组CT图片在图像总体质量方面评分明显较低,与A、C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迭代重建技术运用于低辐射剂量胸部CT检查中安全可靠,能够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作者:钟周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原发肺软骨肉瘤伴皮下转移1例报告

    软骨肉瘤系起源于软骨组织的恶性肿瘤,有明显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股骨(尤其是近端)、骨盆、肱骨近端、肩胛骨、胫骨近端.较常发生的部位有躯干的其它骨、桡骨、尺骨、足和手.恶性程度高,发展快,预后差;骨骼系统以外为原发病灶较为少见,本病例以“肺部”为原发部位,更为罕见,特此报道.

    作者:戴枥湾;陈亚娟;郭述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超声BI-RADS分级标准在乳腺病变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分析乳腺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探讨BI-RADS-US分级标准在乳腺病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进行乳腺超声检查的412例BI-RADS分级结果及随访做一回预性分析.结果412例乳腺病变BI-RADS分级病理结果中,良性病变367例,恶性病变45例.BI-RADS-US分级对乳腺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88.89%,特异度为85.83%,准确度为86.17%,其中,Ⅲ~V中,PPV逐步增高.结论 BI-RADS分级对于乳腺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实施BI-RADS分级可为乳腺病变的规范化及标准化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张志斌;吴晓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分子影像学杂志

分子影像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