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彬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对小剂量甲氨喋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方法 收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0,12,24及48 w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和不良反应信息,评估疗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测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83例(RA组)及健康对照组100例的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比较两组间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C677T基因型分布在RA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677T各基因型在MTX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基因型组肝毒性及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C基因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RA发病和MTX疗效无关,但与MTX治疗后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肝毒性有关联.
作者:石宇红;周润华;许佳;朱芳晓;李宝贞;李丽梅;莫汉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鼻咽癌组织中FHIT和MDR1 mRNA表达量,并探讨它们与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实时荧光(real-time)相对定量PCR,检测炎性对照组45例和癌症实验组61例鼻咽部组织.结果 FHIT基因与MDR1基因mRNA的表达量炎性对照组和癌症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9和0.014).癌症实验组FHIT基因mRNA表达量低于炎性对照组,并且在癌症实验组中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局部侵袭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表达量随着癌症进一步发展而降低.癌症实验组MDR1基因mRNA表达量高于炎性对照组(P<0.05),组织学分层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临床病理指标分层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基因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之间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结论 FHIT基因mRNA表达量在鼻咽癌组织中较低,并随着病情恶化表达降低.MDR1 mRNA在鼻咽癌实验组织中表达较高.FHIT与MDR1在癌症实验组中mRNA表达相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李屏;莫武宁;陈旭;张辉;杨峥;覃灵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MPCNL)的麻醉管理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选择2011-03~2012-04到该院泌尿外科择期行MPCNL的患者98例,对患者的麻醉方式、液体管理、体温保护、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 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均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其中6例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的灌洗液吸收综合征,4例伴有低体温现象,3例并发苏醒延迟,1例发生肾严重出血,其他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MPCNL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佳的麻醉方式和手术体位,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保温措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灌注压力、减少灌注液量和创面出血是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作者:梁燕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室外引流结合Ommaya储液囊置入治疗脑室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脑室内出血患者41例行一侧脑室外引流术,对侧脑室置入引流管接Ommaya储液囊埋植于头皮下经皮穿刺外引流.结果 41例患者中,按GOS预后标准评价疗效,预后良好24例,中残8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结论 脑室外引流结合Ommaya储液囊植入引流术能有效降低颅内感染和脑积水的发生率,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黄斌;杨磊;刘开生;李斌;汪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对不同结构性影像类型进展性脑梗死治疗90 d的疗效.方法 2007-03~2012-06按入院时不同结构性影像类型将进展性脑梗死分为大灶梗死、中灶梗死、小灶梗死及腔隙梗死4型,共277例,采用分层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尤瑞克林组(治疗组)141例,对照组136例.两组基础用药均为疏血通6 ml+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胞磷胆碱0.5 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阿司匹林0.1 g口服,以上用药均为1次/d,连用4周.治疗组同时给予生理盐水100 ml+尤瑞克林0.15 PNAu(对硝基苯胺单位)静脉滴注,对照组同时给予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7~14 d,两组均在疗程结束当天及出院后90 d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90 d,两组患者mRS评分均继续减少,治疗组中的大、中、小灶梗死组mRS评分减少更为显著,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尤瑞克林能促进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远期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水平.
作者:温德树;马莉琴;吴志武;谢姚屹;兰晓艳;丘宇;李次发;叶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的有效监护护理方法,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心电监护仪动态监测围手术期间患者的心电变化,术前、术后做好患者心理辅导,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60例患者除1例患者因术前情绪因素改用全身麻醉,3例患者术前因出现情绪紧张、烦躁、血压突然升高外,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20例(33.3%)手术中监测到眼心反射但不影响手术治疗,全组无严重全身并发症发生.手术脱残率为86.2%,脱盲率为93.4%.结论 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应用心电监测及做好相关护理工作,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手段.
作者:雷考华;梁健毅;孙中波;曾思明;陈琦;张琴;覃晓波;袁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心脏康复运动对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将1 100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589例和对照组511例,除去未完成运动处方者及失访者,运动组实际观察467例,对照组实际观察468例.运动组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并全程督促其严格完成.对照组予一般指导性的康复运动,两组运动前及运动后6个月后均做超声心动图、血脂、血糖和肝肾功能检查,分析疗效.结果 左心室肥厚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运动组血糖、血脂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肝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的心脏康复运动可完全逆转或减轻部分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部分患者可减少或停用降压药,还有调整血脂、降低血糖的作用,不良反应少.
作者:赵英艺;姜喜;何文真;黄有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原发性肝癌(HCC)是世界常见严重危害人群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是活性氧自由基(ROS)造成的DNA氧化损伤修饰性产物之一,研究表明,8-OHdG与HCC发生发展有着很大的关联.该文对8-OHdG与HCC发生发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唐毅;刘丽丽;TANG Yun-tian 刊期: 2013年第03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79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于2010-11入院,既往体健.入院后,行彩超检查显示膀胱前壁有1.2 cm×1.6 cm×1.5 cm肿物突入膀胱.膀胱镜检查:膀胱颈底部见一约1.5 cm×1.5 cm×1.0 cm肿物,乳头状.完善检查后,于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非肌层浸润性膀胱低分化乳头状癌.术后恢复顺利.
作者:肖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尼莫通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半暗带神经元Na+-K+-ATP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4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尼莫通组、假手术组),每组大鼠根据缺血后再灌注不同时间又分为缺血2 h再灌注6 h、24 h、48 h、72 h、7 d五个亚组(30只/亚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缺血2 h再灌注模型,仅尼莫通组采用药物进行干预.分别于再灌注6 h、24 h、48 h、72 h及7d断头取脑,观察缺血半暗带脑组织Na+-K+-ATP酶活性、脑组织水肿程度、脑梗死范围及神经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 三组间和不同时间点之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尼莫通组24 h、48 h、72 h各时间点Na+-K+-ATP酶活性及脑组织含水量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通组24 h、48 h、72 h、7 d各时间点脑梗死面积及神经症状评分较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Na+-K+-ATP酶活性于6 h开始降低,48 h达低值,72 h稍有回升,7 d趋于稳定.结论 尼莫通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半暗带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不仅与拮抗Ca2+超载有关,同时还可能与改善能量代谢有关.
作者:唐士婷;李吕力;张丽香;罗永坚;肖继东;陈渊;黄浩;蔺心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提高夏季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2011-05~2011-09需要进行静脉穿刺的患儿8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0例.观察组将小儿静脉留置针置于4 ℃环境中,对照组将小儿静脉留置针置于室温下(32~38 ℃),采用同一种方法进行穿刺送管.结果 两组的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小儿静脉留置针置于4 ℃环境中可提高夏季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成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误诊的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该院2011-06~2011-12 20例异位妊娠误诊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异位妊娠误诊原因是多方面的,临床医师对病史和体征采集不全、辅助检查的误导、临床症状不典型、对异位妊娠认识不足是异位妊娠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 全面、仔细、客观地分析病情,把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才能将异位妊娠的误诊率降到低水平.
作者:吴兰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时肾周间隙的受累分级与急性胰腺炎临床严重程度Ranson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连续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螺旋CT资料及临床资料,使用肾周间隙受累分级标准对肾周间隙受累进行CT影像分级,使用Ranson标准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进行临床分级,并将肾周间隙受累分级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Ranson分级进行等级相关性统计学检验.结果 急性胰腺炎时肾周间隙受累CT分级与Ranson分级的相关性系数等于0.5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急性胰腺炎时肾周间隙受累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Ranson分级呈正相关.肾周间隙受累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评价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辅助指标.
作者:彭晓容;黄育鑫;陈恩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肥胖产妇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在该院行剖宫产的59例肥胖产妇,常规监测血氧浓度、心率、血压、呼吸,并行硬腰联合麻醉.结果 36例产妇穿刺顺利,脑脊液回流通畅,麻醉效果优;19例产妇脑脊液回流不通畅改用硬膜外麻醉完成手术;4例产妇穿刺困难改用气管插管全麻.所有婴儿1分钟Apgar评分均为7~10分,产妇产后恢复良好.结论 椎管内麻醉为肥胖产妇剖宫产术的较好的麻醉方式,其次为硬膜外麻醉方式,麻醉过程中均应特别重视气道和循环的管理.
作者:赵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心理及饮食护理方法.方法 对2010-03~2012-08因脑卒中出现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住院患者58例,进行沟通、开导、宣教等心理护理和给予细心、周到、专业的饮食护理.结果 经过30~50 d治疗护理,所有患者吞咽障碍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脑卒中后出现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患者给予心理及饮食护理可以改善和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姜继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清热解毒汤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38例,首选头孢曲松钠2.0 g(2次/d)+甲硝唑0.5 g(3次/d)静脉滴注7 d,同时口服清热解毒汤方剂(1剂/d).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3 d后口服头孢克肟0.1 g(2次/d)+上述中药方剂(1剂/d)水煎服14 d.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38例急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急性期总有效率为100.0%,遗留慢性盆腔痛4例(10.5%),炎症反复发作5例(13.2%).结论 急性盆腔炎性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桂芬;林宝华;谢文韬;谢月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管造影成像静脉高压注入造影剂发生渗漏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对在CT血管成像检查中发生造影剂渗漏的21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轻、中、重度渗漏分别为9例、8例、4例,经针对性处理和护理后,轻、中度患者2 d内症状均消失,重度患者2 d症状逐步消退,3 d内症状基本消失,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可以避免造影剂渗漏的发生,及时进行冷热敷加硫酸镁局部湿敷及密切观察可以加快渗漏的恢复.
作者:江杏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系统、定量地评价超声及钼靶成像技术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及诊断特点,为乳腺疾病选择影像学检查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方法 分析228例患者237个乳腺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钼靶声像学特征,以病理组织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多普勒超声、钼靶以及两者联合对乳腺疾病良恶性诊断价值.结果 本组病理检查结果良性188例(194个结节),恶性40例(43个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恶性病变灵敏度为46.5%,特异度为80.4%,正确率为74.2%;X线钼靶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55.8%,特异度为75.2%,正确率为71.7%;两者结合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灵敏度为90.6%,特异度为89.6%,正确率为89.8%.结论 多普勒超声及钼靶检查对乳腺肿块定性诊断均有较高价值,两者结合可提高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正确率,在临床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上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莫献凌;彭昌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高血压前期是高血压与正常血压之间的过渡区,常存在多种心脑疾病危险因素,易进展为临床高血压,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美国高血压预防、诊断、评价和治疗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简称JNC-7)提出了高血压前期的概念,认为这类人群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降低心脑疾病发生的风险.该文就高血压前期的防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如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分别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6例首次就诊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采用吡格列酮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血糖水平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42/4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43/48),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改善幅度略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均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
作者:张德成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