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患者缺牙及义齿修复相关因素临床研究

周嫣;彭利辉;刘红燕;欧晓丽;韦艺;陈燕;张大灵;李菊;卢其芳

关键词:2型糖尿病, 牙齿缺失, 义齿修复, 牙周病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缺牙及义齿修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26例研究对象,其中2型糖尿病63例作为糖尿病组,非糖尿病人6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缺牙数、牙周病牙数及龋病牙数等相关指标的差异。调查两组牙列缺损及义齿修复情况,分析糖尿病人缺牙的相关因素。结果糖尿病组缺牙数、牙周病牙数及复杂牙列缺损病例数均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两组在牙周病牙数、复杂牙列缺损病例数及定期口腔健康检查例数方面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糖尿病组缺牙数、牙周病牙数及复杂牙列缺损病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牙周病牙数、复杂牙列缺损例数及定期口腔健康检查与糖尿病缺牙关联密切。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 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建立经皮肾通道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建立经皮肾通道失败的原因,探讨建立经皮肾通道失败的防治对策。方法对2008-02~2012-12采用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5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42例由于穿刺不成功或穿刺成功后扩张时通道丢失未能建立经皮肾通道,但无穿刺及扩张相关大出血、肾周血肿、尿瘘、结肠及胸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穿刺失败原因:体型肥胖10例,脊柱畸形6例,多囊肾3例,肾脏旋转不良3例;穿刺成功后扩张时通道丢失原因:有患侧肾开放取石史再次行经皮肾镜取石术7例,肾重度积水4例,鹿角形结石9例。结论体型肥胖、脊柱畸形、多囊肾、肾脏旋转不良、有患侧肾开放取石史、肾重度积水、鹿角形结石均是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建立经皮肾通道失败的原因,术前术者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可能对手术产生的影响,认真设计经皮肾通道,可减少建立经皮肾通道失败的概率。

    作者:杨新彪;诸葛冬桂;李善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压抑与遮盖在视感知疗法治疗学龄期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中的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视感知疗法在学龄期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中使用压抑与遮盖法的疗效。方法将78例(155眼)学龄期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分别行压抑(43例,85眼)和遮盖(35例,70眼)法矫正视力较好眼,使用视感知疗法治疗1年后应用统计学分析疗效。结果压抑法的疗效优于遮盖法(P<0.05),总有效率也高于遮盖法(P<0.05),在轻、中度弱视患者中,压抑法的疗效均优于遮盖法(P<0.05),而在重度患者中,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采用视感知疗法治疗学龄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中,压抑法矫正视力的效果比遮盖法要好。

    作者:孔旻;林泉;赵武校;刘伟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超声内镜联合 EMR 或 ESD 在食管表浅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在食管表浅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35例经EUS检查拟诊为食管表浅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EMR或ESD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病变部位的EUS图像、病理诊断结果及随访治疗效果。结果35例中21例经EMR治疗,14例经ESD治疗。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9例,重度不典型增生5例,良性间质瘤3例,腺瘤性息肉4例,非腺瘤性息肉6例,平滑肌瘤8例。经EUS及病理证实病变均起源于黏膜层、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34例分别于术后1、3、6月复查EUS随访,术后1个月后伤口均完全愈合,无出血、食管狭窄及局部复发现象发生。结论联合应用EUS和EMR或ESD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食管表浅隆起性病变早期的确诊率,而且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快速的治疗措施。

    作者:吴付力;农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糖尿病靶器官损害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靶器官损害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检测糖尿病靶器官损害患者( ODM组)56例和无糖尿病靶器官损害患者( DM组)40例。采用全自动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尿微量蛋白,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D-二聚体(D-Dimer,D-D),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心脏及颈总动脉,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和左室重量指数( LVMI)。以检查结果异常作为判断糖尿病靶器官损害的指标并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血压。结果病程、年龄、HbA1c、TC、TG、LDL-C、高血压、UAER、hs-CRP、D-D在糖尿病靶器官损害患者中指标增高,与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经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DL-C、hs-CRP对糖尿病靶器官的损害有明显影响( P<0.05)。结论 LDL-C、hs-CRP与糖尿病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糖尿病预后及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作者:李妮;钟玫;廖珂华;谢建南;孙泽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聚乳酸防粘连凝胶和透明质酸钠在预防术后肠粘连效果中的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聚乳酸防粘连凝胶和透明质酸钠在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效果,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根据患者选择抗粘连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组(427例)和透明质酸钠组(429例),于手术结束关腹前,分别涂以聚乳酸防粘连凝胶或透明质酸钠,观察患者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肠管通气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内肠粘连的表现。结果所有患者中,术后均无药物过敏现象出现,无脓肿、肠瘘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术后改善情况良好。观察术后1周患者发热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组均短于透明质酸钠组( P<0.01)。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组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发生肠粘连表现的例数也少于透明质酸钠组( P<0.05)。结论聚乳酸防粘连凝胶和透明质酸钠对腹部手术后预防肠粘连均有明显作用,聚乳酸防粘连凝胶预防粘连效果优于透明质酸钠。

    作者:李坤;刘英姿;高会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马尔尼菲青霉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分析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病( PSM )的发病诱因以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PS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引起PSM的诱因中HIV阳性患者占48.4%,为主要的诱因。非HIV阳性患者,有肺部基础疾病患者多见,占68.3%。其他可能诱因有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抗结核药物及与病原体有密切接触史等。结论对有上述既往史或者基础疾病者,应警惕PSM的可能性。

    作者:李屏;莫武宁;李山;秦雪;林发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发作性睡病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监测结果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及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睡眠监测的特征。方法观察发作性睡病组和OSAHS组各15例,分别进行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MSLT)及多导睡眠图( PSG)检查,分析睡眠潜伏期、睡眠初期出现快眼动睡眠相(REM)次数(SOREMP)、总睡眠时间、睡眠有效率、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等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与OSAHS组比较,发作性睡病组平均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3.93±2.99)min vs (10.39±2.01)min,P<0.01];SOREMP明显增多[(2.87±0.83)次 vs (0.27±0.59)次,(P<0.01)];睡眠总时间减少[(395.77±47.74)min vs (495.95±29.15)min,(P<0.01)];睡眠有效率降低[(75.95±4.37)%vs (82.81±2.81)%,(P<0.01)]。而OSAHS组AHI高于发作性睡病组[(25.85±3.61)次/h vs (0.79±1.08)次h/,(P<0.01)]。结论与OSAHS相比,MSLT显示发作性睡病患者存在更明显睡眠结构紊乱,即平均睡眠潜伏期缩短、SOREMP增多;PSG显示其睡眠总时间减少、睡眠有效率降低、无睡眠呼吸紊乱,而OSAHS存在明显睡眠呼吸障碍。 MSLT联合PSG检查在发作性睡病及OSAH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梁大华;刘建红;谢宇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全自动仪器法与人工镜检法测定尿中白细胞结果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尿沉渣法)与人工镜检法检测尿中白细胞的结果。方法分别采用干化学法、尿沉渣法和人工镜检法对采集的845份尿标本进行白细胞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人工显微镜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845份受检尿液中,干化学法分析尿液白细胞阳性符合率为89.69%,阴性符合率为66.82%,假阳性率为33.12%,假阴性率为10.31%,阳性似然比为2.71,阴性似然比为0.15,总符合率为72.07%,两者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尿沉渣法分析尿液白细胞阳性符合率为95.87%,阴性符合率为83.56%,假阳性率为16.44%,假阴性率为4.13%,阳性似然比为5.80,阴性似然比为0.05,总符合率为86.39%,两者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比较阳性符合率为89.41%,阴性符合率为76.81%,假阳性率为23.19%,假阴性率为10.59%,总符合率为81.18%,阳性似然比为3.85,阴性似然比为0.13,两者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尿液中有形成分复杂,全自动仪器法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镜检,只是大批量标本分析时的一种过筛手段,对检测结果阳性者仍需用显微镜复检,以提高报告结果的准确性。三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航;马春燕;李相磊;李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01~2011-07行胸腔置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21例经3次治疗,14例经5次治疗,20例经7次治疗后均抽净或引流净胸腔积液,4例出现穿刺部位酸痛,1例出现胸痛难忍,处理后均缓解。结论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能加快胸液的吸收,减轻胸膜增厚和粘连,副作用小,安全有效。做好心理、术中、术后、疼痛、引流管等护理,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

    作者:杨燕;宁康娟;黄文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肺结核住院患者186例 HBsAg 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该院2012年肺结核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012-01~2012-12在该院住院的186例肺结核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结果186例患者中,HBsAg阳性患者38例,占19.89%。各年龄组、职业、民族及各型肺结核患者均有一定的阳性比例,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合并HBsAg感染占有一定比例,应加强肺结核患者HBsAg检测,制订合理治疗方案。

    作者:李世立;唐柳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苗灵鼻爽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结膜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苗灵鼻爽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结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变应性鼻结膜炎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9例经鼻吸入苗灵鼻爽喷剂,1 ml/次(每侧鼻腔各0.5 ml),2次/d,疗程20 d;对照组41例经鼻喷雾吸入安慰剂(生理盐水),1 ml/次(每侧鼻腔各0.5 ml),2次/d,疗程14 d,另口服氯苯那敏片1片(4 mg),1次/d,疗程14 d。随访1周、1个月、3个月及1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38例(64.4%),有效18例(30.5%),无效3例(5.1%);对照组显效11例(26.8%),有效21例(51.2%),无效9例(22.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苗灵鼻爽喷剂经鼻吸入治疗变应性鼻结膜炎有显著疗效,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德荣;张莉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进展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一种常见骨折,常导致脊柱后凸,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该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吕良庆;韦向东;蒙世远;苏义生(综述);谭毅(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性胃肠穿孔76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胃肠穿孔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措施。方法对该院2009-03~2013-03收治的76例急性胃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愈57例,保守治愈3例,转院6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4例。结论急性胃肠穿孔发病急、病情凶险,尽早诊断和采取合理有效治疗措施,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呷瓦扎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胸腔镜与传统开胸心脏跳动下房间隔缺损修补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完全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ASD)的效果。方法 ASD修补术患者30例分为心脏跳动下电视胸腔镜组(15例)和传统开胸组(15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体外循环时间、完成手术时间、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外科治疗效果。结果体外循环时间、完成手术时间、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及外科治疗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电视胸腔镜组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切口疼痛发生率少于或低于传统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胸腔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特点,心脏不停跳下完成胸腔镜ASD手术是可行的。

    作者:钟齐庆;杜正隆;凌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肝前脂肪厚度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肝前脂肪厚度与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不孕症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的关系,为PCOS不孕症的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91例PCOS不孕症患者行超声检测肝前脂肪厚度,并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 WC)、臀围( HC)等指标,检测性激素、胰岛素等核医学指标;检测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分析肝前脂肪厚度与上述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肝前脂肪厚度与体质量、体重指数( BMI)、WC、HC等人体测量值呈正相关(P<0.05),与身高无明显相关(P>0.05);与空腹胰岛素、血糖、尿酸、胰岛素抵抗指数等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5);与性激素、甲状腺功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其他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相关( P>0.05)。结论肝前脂肪厚度在PCOS不孕症患者中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指标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在临床诊治该类患者时应全面评估,以提高妊娠率及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万里凯;何冰;谭卫红;黄莉;王琳;黄华;黄莹;覃捷;陆建柳;成俊萍;覃利华;滕敏;陈莉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臀先露及肩先露者剖宫产时取胎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臀先露及肩先露者剖宫产时取胎的方法,减少或避免新生儿股骨骨折和髋关节脱位的发生。方法以顺胎体滑出方向用力行臀牵引方法取胎。结果臀先露及肩先露剖宫产者436例中发生新生儿骨折者2例,发生率为0.46%。结论行臀牵引取胎时避免暴力,顺胎体滑出方向用力可减少新生儿股骨骨折及髋关节脱位的发生。

    作者:洪红;唐佳华;张桂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晚期鼻咽癌患者特异性细胞免疫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晚期鼻咽癌患者对EB病毒晚期潜伏膜蛋白( EBV-LMP)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问题。方法提取鼻咽癌患者自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加入EBV-LMP2抗原制成致敏淋巴细胞,致敏淋巴细胞经患者皮内注射,观察其细胞免疫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经致敏淋巴细胞注射后的鼻咽癌患者其EB病毒特异性细胞免疫水平随注射次数的增加而明显增高。结论鼻咽癌患者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可作为鼻咽癌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

    作者:周微雅;曾毅;周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用于颈部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用于颈部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01~2012-12该院采用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择期进行颈部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以咪达唑仑、酒石酸布托啡诺、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术中常规以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结果手术切皮时无反应85例,有轻微反应3例。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pO2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呼吸减慢6例,舌后坠2例。手术结束后停药(20.87±9.02)min完全清醒。术后发生恶心、呕吐12例,出现精神症状2例,自觉有轻微头晕11例。结论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用于颈部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是一种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简便的麻醉方法。但需随时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以防意外。

    作者:覃绍坚;吴锋耀;梁皓峰;石燕;甘小妹;梁思雄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腹膜后伴有异源性分化的去分化脂肪肉瘤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腹膜后伴有异源性横纹肌肉瘤和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去分化脂肪肉瘤分子遗传学特征、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伴有异源性横纹肌肉瘤和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去分化脂肪肉瘤临床病理过程、免疫组织化学、组织形态学特点、诊断,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光镜下肿瘤由两种不同分化成分和形态结构组成,分化成分为分化良好的脂肪瘤样脂肪肉瘤及炎症性、黄色肉芽肿性成分;去分化成分为高度恶性的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及低度恶性的侵袭性纤维瘤病和黏液纤维肉瘤样成分。去分化成分中可见异源性横纹肌肉瘤及神经内分泌分化。免疫组化:Viment (+);CD68(+);CDK4(+);FLi-1(+);MyOD1(+);Myogenin(+);NSE (+);CD56(+);CgA (+/-);Syn (+/-);Bcl-2(+);S-100(+/-);CD99(+/-);Desim(+);CD34(-);LCA(-);MDM2(-);CK-AE1/AE3(-);Ki-67阳性增殖指数>60%。结论发生在腹膜后的巨大肿瘤,在同一肿瘤内存在两种不同分化成分和形态结构,并伴有异源性成分分化,其复杂性、多形性常造成诊断困难。因此,掌握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凯圣;张斌;郑绍光;韦永焦;黄羽;傅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使用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治10例错?畸形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器在矫治错?畸形患者中的优缺点。方法对2010~2013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自愿选择自锁托槽进行矫治的10例(拔牙病例4例,不拔牙病例4例,推磨牙向远中1例,牙周病1例)错?畸形患者的治疗资料中有关治疗疗程、方法及疗效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矫治时间9~26(17±6.04)个月,矫治后上下?牙列排齐整平,磨牙关系及前牙覆?覆盖关系正常,牙尖窝及咬?关系良好。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器以其独特的结构降低了弓丝与托槽槽沟间的摩擦力,从而在轻力作用下使牙齿更为有效并迅速地排齐,缩短了矫治疗程,减轻患者疼痛感,是一种高效能的矫治器。

    作者:卢仕英;谭桂萍;黄敏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