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发作性睡病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监测结果比较分析

梁大华;刘建红;谢宇萍

关键词:发作性睡病,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多导睡眠图,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摘要: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及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睡眠监测的特征。方法观察发作性睡病组和OSAHS组各15例,分别进行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MSLT)及多导睡眠图( PSG)检查,分析睡眠潜伏期、睡眠初期出现快眼动睡眠相(REM)次数(SOREMP)、总睡眠时间、睡眠有效率、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等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与OSAHS组比较,发作性睡病组平均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3.93±2.99)min vs (10.39±2.01)min,P<0.01];SOREMP明显增多[(2.87±0.83)次 vs (0.27±0.59)次,(P<0.01)];睡眠总时间减少[(395.77±47.74)min vs (495.95±29.15)min,(P<0.01)];睡眠有效率降低[(75.95±4.37)%vs (82.81±2.81)%,(P<0.01)]。而OSAHS组AHI高于发作性睡病组[(25.85±3.61)次/h vs (0.79±1.08)次h/,(P<0.01)]。结论与OSAHS相比,MSLT显示发作性睡病患者存在更明显睡眠结构紊乱,即平均睡眠潜伏期缩短、SOREMP增多;PSG显示其睡眠总时间减少、睡眠有效率降低、无睡眠呼吸紊乱,而OSAHS存在明显睡眠呼吸障碍。 MSLT联合PSG检查在发作性睡病及OSAH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缬沙坦卡维地洛多巴胺联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缬沙坦、卡维地洛及多巴胺联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EHF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将116例EHF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对照组常规采用抗病毒、止血、维持内环境平衡,及早使用利尿剂、导泻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卡维地洛及多巴胺。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尿蛋白消失快,进入多尿期早,尿素氮降至正常时间短,各种并发症低,透析病人数减少,能改善透析病人的预后,提高治愈率。结论缬沙坦、卡维地洛及多巴胺联合治疗EHF急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代国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食道心房调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食道心房调搏( TEAP)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2010-01~2013-06接诊的92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TEAP组及普罗帕酮组,每组46例,TEAP组采用心脏电生理刺激仪行TEAP;普罗帕酮组给予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两组均实行常规基础护理,PSVT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以及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结果 TEAP组转复成功率显著高于普罗帕酮组(P<0.01),TEAP组毒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普罗帕酮组(P<0.01)。结论 TEAP治疗PSVT具有疗效好、创伤小的优点,而加强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亦有重要意义。

    作者:古勇霞;裴连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外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类型分析及术式选择

    目的:探讨外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类型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分析36例外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术式选择及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治疗27例,22例血肿清除满意,5例血肿部分残留,按GOS评分评估预后:痊愈15例,基本恢复正常8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1例。保守治疗9例,均恢复良好。结论重视外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监护,动态复查头颅CT,根据不同的血肿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可提高临床疗效及抢救成功率。

    作者:覃思杰;杨博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鉴定方法相关研究进展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细胞表面标志物、细胞因子及基因水平等四个方面,但目前尚未形成共识,也没有金标准。该文对有关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鉴定研究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薛行影(综述);肖荣驰(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进展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一种常见骨折,常导致脊柱后凸,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该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吕良庆;韦向东;蒙世远;苏义生(综述);谭毅(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缺牙及义齿修复相关因素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缺牙及义齿修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26例研究对象,其中2型糖尿病63例作为糖尿病组,非糖尿病人6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缺牙数、牙周病牙数及龋病牙数等相关指标的差异。调查两组牙列缺损及义齿修复情况,分析糖尿病人缺牙的相关因素。结果糖尿病组缺牙数、牙周病牙数及复杂牙列缺损病例数均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两组在牙周病牙数、复杂牙列缺损病例数及定期口腔健康检查例数方面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糖尿病组缺牙数、牙周病牙数及复杂牙列缺损病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牙周病牙数、复杂牙列缺损例数及定期口腔健康检查与糖尿病缺牙关联密切。

    作者:周嫣;彭利辉;刘红燕;欧晓丽;韦艺;陈燕;张大灵;李菊;卢其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聚乳酸防粘连凝胶和透明质酸钠在预防术后肠粘连效果中的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聚乳酸防粘连凝胶和透明质酸钠在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效果,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根据患者选择抗粘连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组(427例)和透明质酸钠组(429例),于手术结束关腹前,分别涂以聚乳酸防粘连凝胶或透明质酸钠,观察患者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肠管通气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内肠粘连的表现。结果所有患者中,术后均无药物过敏现象出现,无脓肿、肠瘘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术后改善情况良好。观察术后1周患者发热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组均短于透明质酸钠组( P<0.01)。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组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发生肠粘连表现的例数也少于透明质酸钠组( P<0.05)。结论聚乳酸防粘连凝胶和透明质酸钠对腹部手术后预防肠粘连均有明显作用,聚乳酸防粘连凝胶预防粘连效果优于透明质酸钠。

    作者:李坤;刘英姿;高会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肺结核住院患者186例 HBsAg 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该院2012年肺结核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012-01~2012-12在该院住院的186例肺结核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结果186例患者中,HBsAg阳性患者38例,占19.89%。各年龄组、职业、民族及各型肺结核患者均有一定的阳性比例,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合并HBsAg感染占有一定比例,应加强肺结核患者HBsAg检测,制订合理治疗方案。

    作者:李世立;唐柳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使用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治10例错?畸形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器在矫治错?畸形患者中的优缺点。方法对2010~2013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自愿选择自锁托槽进行矫治的10例(拔牙病例4例,不拔牙病例4例,推磨牙向远中1例,牙周病1例)错?畸形患者的治疗资料中有关治疗疗程、方法及疗效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矫治时间9~26(17±6.04)个月,矫治后上下?牙列排齐整平,磨牙关系及前牙覆?覆盖关系正常,牙尖窝及咬?关系良好。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器以其独特的结构降低了弓丝与托槽槽沟间的摩擦力,从而在轻力作用下使牙齿更为有效并迅速地排齐,缩短了矫治疗程,减轻患者疼痛感,是一种高效能的矫治器。

    作者:卢仕英;谭桂萍;黄敏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马尔尼菲青霉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分析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病( PSM )的发病诱因以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PS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引起PSM的诱因中HIV阳性患者占48.4%,为主要的诱因。非HIV阳性患者,有肺部基础疾病患者多见,占68.3%。其他可能诱因有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抗结核药物及与病原体有密切接触史等。结论对有上述既往史或者基础疾病者,应警惕PSM的可能性。

    作者:李屏;莫武宁;李山;秦雪;林发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极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各种治疗手段尤其补片技术的发展,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有了新进展。该文就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方案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凌丹(综述);赵仁峰(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胸腔镜与传统开胸心脏跳动下房间隔缺损修补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完全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ASD)的效果。方法 ASD修补术患者30例分为心脏跳动下电视胸腔镜组(15例)和传统开胸组(15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体外循环时间、完成手术时间、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外科治疗效果。结果体外循环时间、完成手术时间、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及外科治疗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电视胸腔镜组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切口疼痛发生率少于或低于传统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胸腔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特点,心脏不停跳下完成胸腔镜ASD手术是可行的。

    作者:钟齐庆;杜正隆;凌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用于颈部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用于颈部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01~2012-12该院采用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择期进行颈部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以咪达唑仑、酒石酸布托啡诺、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术中常规以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结果手术切皮时无反应85例,有轻微反应3例。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pO2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呼吸减慢6例,舌后坠2例。手术结束后停药(20.87±9.02)min完全清醒。术后发生恶心、呕吐12例,出现精神症状2例,自觉有轻微头晕11例。结论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用于颈部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是一种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简便的麻醉方法。但需随时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以防意外。

    作者:覃绍坚;吴锋耀;梁皓峰;石燕;甘小妹;梁思雄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肝前脂肪厚度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肝前脂肪厚度与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不孕症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的关系,为PCOS不孕症的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91例PCOS不孕症患者行超声检测肝前脂肪厚度,并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 WC)、臀围( HC)等指标,检测性激素、胰岛素等核医学指标;检测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分析肝前脂肪厚度与上述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肝前脂肪厚度与体质量、体重指数( BMI)、WC、HC等人体测量值呈正相关(P<0.05),与身高无明显相关(P>0.05);与空腹胰岛素、血糖、尿酸、胰岛素抵抗指数等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5);与性激素、甲状腺功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其他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相关( P>0.05)。结论肝前脂肪厚度在PCOS不孕症患者中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指标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在临床诊治该类患者时应全面评估,以提高妊娠率及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万里凯;何冰;谭卫红;黄莉;王琳;黄华;黄莹;覃捷;陆建柳;成俊萍;覃利华;滕敏;陈莉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H 型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HCY)是蛋氨酸脱甲基产生的中间代谢物,通常血浆HCY水平在10μmol/L以上称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Y)。 H型高血压是指血浆HCY水平在10μmol/L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高HCY双重危险因素显著增加了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该文综述了H型高血压的定义、HCY的代谢途径、HCY在血浆中的存在形式以及H型高血压的临床意义和防控策略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对H型高血压的关注,并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作者:陈文波(综述);谭毅(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发作性睡病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监测结果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及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睡眠监测的特征。方法观察发作性睡病组和OSAHS组各15例,分别进行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MSLT)及多导睡眠图( PSG)检查,分析睡眠潜伏期、睡眠初期出现快眼动睡眠相(REM)次数(SOREMP)、总睡眠时间、睡眠有效率、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等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与OSAHS组比较,发作性睡病组平均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3.93±2.99)min vs (10.39±2.01)min,P<0.01];SOREMP明显增多[(2.87±0.83)次 vs (0.27±0.59)次,(P<0.01)];睡眠总时间减少[(395.77±47.74)min vs (495.95±29.15)min,(P<0.01)];睡眠有效率降低[(75.95±4.37)%vs (82.81±2.81)%,(P<0.01)]。而OSAHS组AHI高于发作性睡病组[(25.85±3.61)次/h vs (0.79±1.08)次h/,(P<0.01)]。结论与OSAHS相比,MSLT显示发作性睡病患者存在更明显睡眠结构紊乱,即平均睡眠潜伏期缩短、SOREMP增多;PSG显示其睡眠总时间减少、睡眠有效率降低、无睡眠呼吸紊乱,而OSAHS存在明显睡眠呼吸障碍。 MSLT联合PSG检查在发作性睡病及OSAH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梁大华;刘建红;谢宇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压抑与遮盖在视感知疗法治疗学龄期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中的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视感知疗法在学龄期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中使用压抑与遮盖法的疗效。方法将78例(155眼)学龄期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分别行压抑(43例,85眼)和遮盖(35例,70眼)法矫正视力较好眼,使用视感知疗法治疗1年后应用统计学分析疗效。结果压抑法的疗效优于遮盖法(P<0.05),总有效率也高于遮盖法(P<0.05),在轻、中度弱视患者中,压抑法的疗效均优于遮盖法(P<0.05),而在重度患者中,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采用视感知疗法治疗学龄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中,压抑法矫正视力的效果比遮盖法要好。

    作者:孔旻;林泉;赵武校;刘伟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晚期鼻咽癌患者特异性细胞免疫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晚期鼻咽癌患者对EB病毒晚期潜伏膜蛋白( EBV-LMP)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问题。方法提取鼻咽癌患者自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加入EBV-LMP2抗原制成致敏淋巴细胞,致敏淋巴细胞经患者皮内注射,观察其细胞免疫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经致敏淋巴细胞注射后的鼻咽癌患者其EB病毒特异性细胞免疫水平随注射次数的增加而明显增高。结论鼻咽癌患者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可作为鼻咽癌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

    作者:周微雅;曾毅;周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菌尿致病菌及其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女性2型糖尿病(T2DM)无症状菌尿(ASB)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应用抗菌素。方法对2010-06~2011-12住院的324例女性T2DM伴ASB患者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培养阳性率为65.7%,其中G-杆菌占60.7%,G+球菌占34.6%,念珠菌属占4.7%。 G-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居多,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及复方新诺明普遍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G+球菌中以肠球菌属多见,对大多数药物不敏感,对万古霉素极少耐药。结论女性T2 DM伴ASB患者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多见,对多数常用的抗生素不敏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用药。

    作者:赵云慧;刘兴颖;刘根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B 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建立经皮肾通道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建立经皮肾通道失败的原因,探讨建立经皮肾通道失败的防治对策。方法对2008-02~2012-12采用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5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42例由于穿刺不成功或穿刺成功后扩张时通道丢失未能建立经皮肾通道,但无穿刺及扩张相关大出血、肾周血肿、尿瘘、结肠及胸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穿刺失败原因:体型肥胖10例,脊柱畸形6例,多囊肾3例,肾脏旋转不良3例;穿刺成功后扩张时通道丢失原因:有患侧肾开放取石史再次行经皮肾镜取石术7例,肾重度积水4例,鹿角形结石9例。结论体型肥胖、脊柱畸形、多囊肾、肾脏旋转不良、有患侧肾开放取石史、肾重度积水、鹿角形结石均是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建立经皮肾通道失败的原因,术前术者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可能对手术产生的影响,认真设计经皮肾通道,可减少建立经皮肾通道失败的概率。

    作者:杨新彪;诸葛冬桂;李善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