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抓住亮点,以点带面—耳内科建设体会

刘秀丽;王立志

关键词:耳科学(Otology), 耳内科学(otological medicine), 建设(making)
摘要:耳内科学是耳鼻咽喉科学领域中,通过非手术方法治疗眩晕、耳鸣、耳聋等的一门新兴亚科.近年来在国内外学者不懈努力下,耳内科学发展迅猛.笔者主要通过所在科室开展耳内科工作的经历,阐述如何在综合医院将耳内科做强做大或者做出特色.笔者认为,根据医院原有条件选择一个项目作为“亮点”,并努力使这个“亮点”光彩夺目,扩大科室的社会影响力,得到医院的足够重视,进而带动耳内科学领域其他疾病诊疗水平的全面提升.笔者相信,耳内科学必定迎来辉煌的明天.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庭症状国际分类及在国内应用的思考

    前庭症状的分类是眩晕症诊疗的基础,这一问题在国际、国内都是该领域的关键问题.关注该问题的目的是进一步对前庭疾病诊疗标准化.

    作者:吴子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014上海东方耳鼻咽喉研究所颅底外科国际论坛纪要

    由我院耳鼻咽喉科主办的“2014上海东方耳鼻咽喉研究所暨第三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颅底外科国际论坛”于201 4年8月2日在我院大礼堂隆重开幕.本次论坛得到了全国各地同道的积极支持与热烈响应,参会总人数近40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正敏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民教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主任委员韩东一教授及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高志强教授等顶级专家悉数到会祝贺.方秉华书记在开幕式上致辞,对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并对学科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科研教育处张堪处长专程到会,宣读了我院耳鼻咽喉科入选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文件,对更快、更好地促进我市医学技术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和意见.

    作者:刘玉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耳鸣心理声学检测方法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尽管目前耳鸣检测方法很多,但尚无客观检测方法.心理声学测试是主要的耳鸣临床评估方法之一,能为评估耳鸣性质、严重程度、对患者的影响以及选择治疗方法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心理声学测试在耳鸣检测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耳鸣音调和响度匹配、小掩蔽级测试、响度不适阈测试、残余抑制测试等常用耳鸣心理声学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李辉;李明;张剑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自2011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5例儿童OSAHS患者,均在全麻下经鼻内镜行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和(或)等离子扁桃体消融术.观察手术用时(包括切除用时和止血用时)、伪膜脱落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手术用时平均33 min(切除用时15 min,止血用时17 min);伪膜脱落时间平均15.6 d;术后随访6~12个月,症状消失49例,明显减轻6例,有效率100%,均无迟发性出血、粘连等并发症.结论 低温等离子治疗儿童OSAHS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德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举办

    由中南大学耳科研究所、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九届全国听力与耳聋基础和临床新进展专题研讨班”与“第二届头颈肿瘤器官功能保全的外科治疗专题研讨班”于2014年7月11~14日在湖南长沙湘雅二医院召开.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约400余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妇幼保健及相关基础研究人员和医师参加了本次学习.

    作者:李仕晟;任基浩;杨新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言语测听中校准与强度控制

    在言语测听中,信号校准非常重要.言语测听中用言语听力级(dB HLspeech)表示信号强度.国家标准中规定了两种对各语音测试项进行均一化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实际言语测试中的强度控制和校准的实现方法.

    作者:冀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原因,提高疗效,提出防治措施,减少复发并发症.方法 对2000年~2012年25例患者再次乳突根治术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25例患者中,脂瘤残留13例;面神经嵴过高5例;外耳道口狭窄6例;换药不当1例,术后坚持换药1.5个月后干耳.24例再次乳突根治术达到术腔完全上皮化,干耳时间平均在术后1~3个月.结论 病灶清除不彻底、术腔引流不畅、术后换药不当等是乳突根治术常见不干耳原因,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是预防再次流脓的关键,术后随访3~6个月无再流脓病例发生.

    作者:杨彩琴;陈文渊;张晓明;尹国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抓住亮点,以点带面—耳内科建设体会

    耳内科学是耳鼻咽喉科学领域中,通过非手术方法治疗眩晕、耳鸣、耳聋等的一门新兴亚科.近年来在国内外学者不懈努力下,耳内科学发展迅猛.笔者主要通过所在科室开展耳内科工作的经历,阐述如何在综合医院将耳内科做强做大或者做出特色.笔者认为,根据医院原有条件选择一个项目作为“亮点”,并努力使这个“亮点”光彩夺目,扩大科室的社会影响力,得到医院的足够重视,进而带动耳内科学领域其他疾病诊疗水平的全面提升.笔者相信,耳内科学必定迎来辉煌的明天.

    作者:刘秀丽;王立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波恩大学耳鼻咽喉科主任来院访问并出席中德耳鼻咽喉交流论坛

    应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邀请,德国波恩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Bootz教授于2014年9月6日来到我院,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他此行的目的是了解我院医疗情况,讨论进一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有关事宜,并出席中德耳鼻咽喉交流论坛,于9月8日圆满结束.9月6日上午,Bootz教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波恩大学.这所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德国莱茵河畔,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该校学生有7位诺贝尔奖得主,诗人海涅,乐圣贝多芬,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等都曾在此学习过.

    作者: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工作会议圆满结束

    2014年7月4日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工作会议在宁夏银川顺利召开.会议由组长黄丽辉教授主持,她首先回顾了听力学组的发展历程和近几年的工作情况,汇报了2012年听力学组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后提出了今后听力学组的工作目标和任务.随后大家围绕听力与基因筛查多中心研究、儿童听力损失诊疗指南、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建立和管理、中文成人言语测听及人工听觉成效评估体系的建立、听障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方案的完善与推广及耳鸣诊疗指南等工作计划展开了热烈讨论,同时,大家对今后听力学的发展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和建设性的意见.

    作者:程晓华;黄丽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内毛细胞传入神经突触病变和遗传性听功能障碍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耳蜗内毛细胞传入神经突触(cochlear ribbon synapse)在听觉系统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介绍了OTOF,SLC17A8,Diaphanous homolog 3(DIAPH3)和SMAD4等目前研究比较深入的几个基因缺陷所导致的遗传性听功能障碍得分子病理机制.上述基因缺陷导致耳聋的一个共同机制是基因缺陷首先破坏了耳蜗内毛细胞传入神经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在表型上,这些基因缺陷动物共同表型出了听神经病的临床特征: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ABR)不能引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acoustic emission,DPOAE)和耳蜗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CM)正常或基本正常.形态学研究证明了功能检测的结构及动物耳蜗毛细胞和突触后听神经的形态结构都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对这些基因缺陷致聋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特别是对今后开展针对上述基因缺陷耳聋儿童的人工耳蜗植入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柳柯;杨仕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向P.J.Wormald教授学习鼻颅底外科的体会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伊丽莎白皇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当今世界负盛名的鼻科学、鼻颅底外科诊疗中心之一,其负责人Peter-John Wormald教授是鼻内镜手术方面国际知名的教授之一.他以经鼻内镜颅底外科为重点,研究鼻窦、鼻颅底占位性病变的微创外科治疗,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为了更好的学习领会教授的鼻窦内镜外科技术,我于2014年5~6月赴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伊丽莎白女皇医院师从PJWormald教授学习.两个月的学习时间虽短,但收获颇多,特作介绍,供国内同道参考.

    作者:薛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关注前庭系统基础研究

    眩晕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研究表明前庭系统病变是导致眩晕的重要原因.前庭毛细胞及其神经支配损伤是很多患者罹患眩晕的基础原因,充分的科学研究是解决临床问题的关键所在.虽然哺乳动物的前庭毛细胞在损伤后具有自我再生能力,但是这种能力非常有限,目前尚无有效方法使损伤后的前庭毛细胞充分再生以恢复功能.有关于神经保护和前庭基因治疗的相关研究为促进前庭系统的功能重建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刘博;王国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聋病临床听力学诊断要点分析

    随着耳科学的发展临床听力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一些新检测方法和手段的临床应用,为聋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多种选择,使诊断的准确率大大提升.然而面对众多的检测方法临床上如何正确选择及检测结果的一些矛盾如何处理等仍有困惑,本文对各种聋病的临床听力学诊断要点做一浅析,期望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翟所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第4届全国耳鼻咽喉科医师大会审稿会纪要

    2014年全国第四届耳鼻咽喉科医师大会将于10月30日在北京建国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组委会早已投入到了会议的筹备工作中,从组织医师投稿、会议宣传,到注册住宿的安排,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距大会召开还有两个半月的时候,组委会组织在京学术委员会专家对投稿进行了筛选.与会的专家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马芙蓉教授、北京电力医院李健东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王洪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周兵教授、黄志刚教授、叶京英教授、李永新教授、王琪教授和黄丽辉教授及《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杂志社朱瑾教授出席了会议.

    作者:何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典型的变应性鼻炎和非变应性鼻炎:诊断及临床特征分析

    典型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诊断不难.典型的病史,如每到春秋季节发病;典型症状,如晨起鼻痒、连续喷嚏、大量清涕、鼻塞;典型体征,如鼻黏膜苍白水肿;典型变应原,如尘螨、树花粉、艾蒿、豚草等[1].不典型的AR不易诊断,容易漏诊误诊[2].不典型的病史,如长期干咳无痰、长期鼻后滴漏等.不典型的症状,如鼻腔干燥、单纯鼻塞、儿童鼻涕多经常擦鼻子眨眼等.不典型体征,如鼻黏膜颜色淡似沙粒状、下鼻甲肥大充血呈红色等.患者虽病史、症状、体征均不典型,但有典型的变应原,如SPT尘螨+++~++++(slgE3~6级),仍可诊断AR.但如果患者变应原也不典型,如吸入性变应原均为阴性,而少数食入性变应原(如牛奶、鸡蛋等)呈弱阳性(+)或1级,则诊断起来比较困难.

    作者:王洪田;徐丛;邱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经鼓室应用类固醇激素治疗内耳疾病进展

    类固醇激素可以改善内淋巴积水和耳蜗循环功能、减轻内耳炎症水肿,是治疗内耳疾病比较公认且临床普遍应用的制剂.近年来经鼓室应用类固醇激素治疗内耳疾病以其给药后耳蜗淋巴液中药物浓度高、疗效可靠、副作用极少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回顾了近十几年国内外学者关于经鼓室应用类固醇激素治疗梅尼埃病、突发性聋、耳鸣等疾病的相关文献,对鼓室内类固醇激素治疗的优势、疗效等进行综述.尽管目前佳的药物类型、剂量、疗程、持续时间等都未确定,但经鼓室应用类固醇激素的前景十分乐观,是否可以成为全身激素治疗的一种替代疗法,仍需进一步深入的实验研究和调查.

    作者:周义德;葛萨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突发性聋神经修复治疗

    1 概述突发性聋是指突然发生的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单侧发病,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病,为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1,2].突发性聋的年发病率约为5~20/10万人,秋季发生率较其他季节高.我国一项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年龄较大者发病率较高,尤其在41~60岁年龄段多发,且该病发生有一定节律性,以晨起发病多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面临的竞争和生存压力逐渐增大,突发性聋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致聋后果较严重,因此越来越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3~8].

    作者:龚树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职业噪声损伤防护现状与进展

    职业噪声不仅会导致听力下降及耳鸣,还会影响全身各个器官系统,因此提前进行听力防护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进行听力防护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完善与工作环境的噪声强度及接触的噪声暴露时间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等;在企业中执行听力保护计划,进行噪声评估、测定职工噪声暴露时间,同时通过培训提高职工自我听力保护意识等;使用不同类型护听器及药物进行防护,以降低职业噪声带来的危害等.

    作者:程晓婷;张榕;于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多道睡眠监测在儿童睡眠呼吸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眠呼吸障碍患儿多道睡眠图(polysomnogruphy,PSG)监测的特点.方法 应用PSG对2007~2008年北京同仁医院睡中心收治的160例以睡眠打鼾为主诉的受试儿童,按2007年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疗指南草案(乌鲁木齐的诊断标准对PSG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将受试儿童分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组及非OSAHS组即原发性打鼾(primarysnoring,PS)组.结果 160例眠呼吸障碍患儿中,OSAHS组68例(42.5%),PS组92例(57.5%),包括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obstructive apnea index, OAI)>1次/h者50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 >5次/h者63例.将OSAHS组分为轻、中、重度三组,三组间性别、年龄、体块指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SG是鉴别诊断OSAHS与PS的重要方法,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在儿童眠呼吸障碍中不容忽视.

    作者:马京琪;肖洋;王军;叶京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杂志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