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科抗磷脂综合征与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

于若寒;孙琳;刘湘源

关键词:
摘要: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APS)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抗磷脂抗体,并易导致动静脉血栓或病理妊娠[1].国内研究报道,APS 患者发生病理妊娠的概率为 51% ~ 68.4%,主要表现为胎死宫内和复发性流产[2-3].美国生殖医学会将复发性流产定义为连续 2 次及以上的流产[4].约 15% 的复发性流产患者持续抗磷脂抗体阳性[5].如果不给予特定治疗,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胎儿丢失率可高达 90%[6].然而,无论是实验室检查还是免疫病理学特征,产科 APS 均不同于经典的血栓性 APS,应用经典的APS 诊断标准会使很大一部分产科 APS 患者漏诊,因而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因此,认识产科 APS 的特点有利于更好地治疗,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前肥胖对胎儿生长受限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前肥胖对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1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在陆军总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孕妇中,纳入定期产检、单胎妊娠、自然受孕、无胎儿畸形、产前和生后诊断FGR的21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正常、超重和肥胖3组,比较3组孕妇的一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围产儿死亡情况.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孕妇的年龄、孕次、产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以下各项指标的比例均高于正常组和超重组:剖宫产率[86.7%(26/30)与47.4%(54/114)、79.7%(55/69)]、围产儿死亡率[13.3%(4/30)与0.0%(0/114)、1.5%(1/69)]、胎盘异常发生率[23.3%(7/30)与5.3%(6/114)、10.1%(7/69)]、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23.3%(7/30)与6.1%(7/114)、15.9%(11/69)]、子痫前期发生率[26.7%(8/30)与10.5%(12/114)、21.7%(15/69)].肥胖组8例子痫前期中,子痫重度有4例,均发生围产儿死亡.结论 肥胖孕妇发生FGR,要警惕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合理干预,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许桂杰;尚丽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指征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为一种获得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在早产儿或患特殊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败血症等)的足月新生儿中发生,其特征为肠黏膜甚至肠深层坏死,常发生在回肠末端,结肠和近端小肠很少受累.NEC 的高压因素有早产、低出生体重、缺氧(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绒毛膜羊膜炎、围产期缺血缺氧性损伤、输血、喂养不当、感染、肠道异常菌群的定植及过度繁殖等[1-2].在活产婴儿中, NEC 的发病率为 1‰~5‰,病死率为 20%~56%[3-4].早期诊断、及时进行合理治疗是降低 NEC 病死率、提高存活率的关键.轻症 NEC 患儿可采取保守治疗,但严重病例治疗难度大,往往需要手术治疗,病死率高,预后差.严重 NEC 患儿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十分重要,既要防止在没有手术指征的情况下盲目手术,又要避免因延误手术时机而产生不良后果.现将近年来关于NEC 手术指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安瑶;李禄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全盆底悬吊术治疗围绝经期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研究

    目的 评价全盆底悬吊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手术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纳入年龄40~60岁、盆腔器官脱垂-Q分期Ⅱ度及以上、行全盆底悬吊术者,共80例.手术前全面评估手术耐受性、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及患者尿失禁情况.记录围术期指标.设计生活质量调查表,共包括15项症状,根据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的程度进行评分,3分为没有影响、2分为轻度影响、1分为中度影响、0分为重度影响.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进行评估.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0例患者均无膀胱、直肠、血管及神经等损伤.手术时间为(75.2±3.1)分钟,术中出血量(89.8±31.8)ml,住院时间(7.5±1.3)天.术后6个月及1年随访,无1例发生网片侵蚀并发症.15项症状评分合计,术前为(18.19±0.41)分、术后6个月为(38.59±0.26)分、术后1年为(39.94±0.30)分,术后评分明显高于术前(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值为1837.686,P=0.000).各项症状分别评分,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结果也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全盆底悬吊术治疗围绝经期盆腔器官脱垂的创伤小,疗效好,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近期生活质量.

    作者:热孜万古丽·艾尼;丁岩;林琳;万晓慧;马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绝经前后妇女颈动脉斑块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绝经时期妇女的颈动脉斑块情况,探讨影响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及体检中心就诊的患者中,纳入40~55岁、有子宫及至少一侧卵巢、从未接受过绝经激素治疗的妇女,共224例,按照STRAW+10分期法,分为生育晚期组(53例)、围绝经期组(70例)、绝经后期组(101例).彩色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分为正常组(164例)、IMT增厚组(27例)、斑块形成组(33例).比较各组的体重指数、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等基本情况;比较不同生殖衰老阶段组的颈动脉异常情况;分析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育晚期、围绝经期、绝经后期3组的BMI、腰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空腹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绝经后期组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于前两组[1.41(1.14~1.95)与1.04(0.77~1.50)、1.21(0.87~1.55)mmol/L,P﹤0.05],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于前两组[1.40(1.26~1.69)与1.55(1.36~1.88)、1.47(1.31~1.86),P﹤0.05].虽然绝经后期组的IMT增厚及颈动脉斑块的比例[16.8%(17/101)和15.8%(16/101)]高于生育晚期组[7.6%(4/53)和13.2%(7/53)]和围绝经期组[8.6%(6/70)和14.3%(10/7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围绝经期组中不稳定斑块的比例[70.0%(7/10)]高于生育晚期组[14.3%(1/7)]和绝经后期组[25.0%(4/1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MT增厚的危险因素有舒张压、年龄和LDL升高,OR值分别为14.397、4.948和3.209;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有TG、年龄和LDL升高,OR值分别为4.375、3.979和3.575(P值均﹤0.05).结论随着绝经进展,妇女的TG和HDL等血脂指标水平发生改变;舒张压、年龄和LDL是IMT增厚的危险因素,TG、年龄和LDL是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梦;郭雪桃;丛新茹;杨嘉琦;韩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女性绝经状态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在围绝经期、绝经早期两种绝经状态下血糖控制情况的差异,探讨绝经状态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中,纳入年龄45~64岁者,共纳入802例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分组,45~54岁为围绝经期组,共362例;55~64岁为绝经早期组,共440例.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性激素水平、以及血糖控制的相关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围绝经期组与绝经早期组的糖尿病病程分别为(6.2±5.0)与(7.6±5.5)年,合并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40.9% 与54.3%,绝经早期组较高(P值均﹤0.05).围绝经期组及绝经早期组分别有37例及28例患者进行了性激素测定,雌二醇水平分别为(99.5±39.0)与(41.7±27.2)pmol/L,围绝经期组较高;卵泡刺激素水平分别为(30.5±22.3)与(45.4±24.8)U/L,黄体生成素水平分别为(17.7±13.1)与(29.8±11.2)U/L,绝经早期组较高(P值均﹤0.01).围绝经期组空腹血糖高于绝经早期组[(10.0±3.8)与(8.9±3.6)mmol/L,P﹤0.01];围绝经期组与绝经早期组的胰岛素促泌剂使用率分别为30.4% 与22.5%,二甲双胍使用率分别为83.7% 与77.5%,围绝经期组较高(P值均﹤0.05);α-糖苷酶抑制剂使用率分别为48.9% 与59.1%,绝经早期组较高(P﹤0.01).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使用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 与绝经早期相比,围绝经期 2 型糖尿病女性空腹血糖水平较高,血糖更难控制.

    作者:孙小燕;杨霞;朱若昕;张宝丽;张学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β-脲基丙酸酶缺陷症的研究进展

    尿嘧啶和胸腺嘧啶的代谢过程需要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HPDH)、二 氢 嘧 啶 酶(dihydropyrimidinase,DHP)和 β- 脲基丙酸酶(β-Ureidopropionase,β-UPse)的参与.酶活性缺陷可引起嘧啶代谢产物紊乱,导致疾病.DHPDH 缺 陷 症、DHP 缺 陷 症 分 别 于 1981 年 和1990 年首次报道,研究较为深入;β-UPse 缺陷症于 1998 年首次报道[1-6].荷兰学者 van Kuilenburg等[7]研究显示,DHPDH 缺陷症和 DHP 缺陷症在欧洲人群中多见,而 β-UPse 缺陷症在亚洲人群中多见,并且亚洲人群的发病基因变异特点与其他地区不同.现将 β-UPse 缺陷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宁;张春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89例儿童中毒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儿童中毒的原因及预后,探讨预防措施,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儿科共收治中毒患儿89例,男性49例,女性40例.回顾性分析89例患儿的年龄分布、中毒物品种类、中毒原因、就诊时机、治疗及转归.结果 89例患儿中,以1~6岁的患儿为主,其中1~3岁患儿占40.4%(36/89),3~6岁患儿占34.8%(31/89).以药物中毒常见,其中西药中毒占43.8%(39/89),中药中毒占14.6%(13/89).中毒原因包括患儿误服(22.5%,20/89)、服药过量(29.2%,26/89)、家长缺乏常识(30.3%,27/89)、青少年有意服用有毒物品(6.7%,6/89)、医源性药物使用不当(11.2%,10/89).经过洗胃、补液、利尿、改善代谢等治疗,危重患儿给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治愈或好转83例(93.3%,83/89),死亡6例(6.7%,6/89).结论 中毒对儿童危害较大,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应加强防范.

    作者:牛焕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催产素受体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催产素受体是 G- 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中 A 族的一员,是人类早被克隆的受体.催产素受体基因为单拷贝基因,位于 3p25~3p26[1],在哺乳动物的体外培养细胞及动物体内,其基因结构均相似[2].催产素受体由 388 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形成 7 个疏水跨膜区段,故又称为 7 次跨膜受体,其分子质量为 43 kD,以同源多聚体形式存在,以四聚体为主[3],单体之间以二硫键连接,这种形式使受体与配体能够更好结合而发挥生理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催产素受体的分布、作用已远远超出传统的认知范围和学术概念.现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作者:陈晓星;高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绝经后子宫内膜无创性评估指标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状态的无创性评估指标.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就诊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产科绝经门诊的绝经女性160例,均未接受绝经激素治疗.自然绝经1~2年为绝经早期组、3~5年为绝经中期组、6~10年为绝经晚期组.记录初潮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绝经指数(Kupperman menopausal index,KMI).检测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螺旋动脉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计算子宫体积、卵巢体积.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绝经早、中、晚期3组间初潮年龄、绝经年龄、BMI、腰臀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早、中期组KMI(24.4±5.3和25.2±7.2)均高于绝经晚期组(15.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间E2和F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早期组与绝经晚期组的子宫体积分别为(37.2±16.2)与(20.9±8.0)cm3、卵巢体积为(1.9±0.8)与(1.4±0.4)cm3、子宫螺旋动脉PSV为14.6±11.2与8.0±3.1,绝经晚期组较低(P﹤0.05);子宫螺旋动脉RI分别为0.77±0.07与0.85±0.05、PI分别为2.1±0.6与3.1±0.7,绝经晚期组较高(P﹤0.05).绝经早、中、晚期组3组间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0.48±0.20)、(0.42±0.13)、(0.44±0.22)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年限与子宫螺旋动脉RI及PI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66和0.544,P值均<0.001);绝经年限与子宫螺旋动脉PSV呈显著负相关(R=?0.395,P﹤0.001).24例内膜厚度﹥0.5 cm者中,16例(66.7%)发生良性病变,8例(33.3%)发生非良性改变;10例内膜厚度≤0.5 cm者中,内膜组织学均为良性改变.结论 子宫螺旋动脉频谱多普勒血流参数RI、PI、PSV与绝经年限相关,有望与子宫内膜厚度联合作为绝经后子宫内膜无创性监测的有效指标.

    作者:江娟;任慕兰;王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围绝经期管理的现状和发展

    绝经对女性健康影响重大.一方面,绝经过程中伴发的相关症状会明显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缺乏,在围绝经期萌芽的退化性疾病,如骨质疏松和心脑血管疾病等,会影响妇女老年阶段的生命健康.中国社会正日趋老龄化,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女性一生约有 1/3 的时间在绝经后度过.我国目前约有 2 亿以上的绝经女性,人群庞大,人口老龄化和某些危险因素上升,相关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绝经相关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符书馨;郁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围绝经期症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妇女的症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围绝经期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2012年3月1日至2012年11月30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产科生殖内分泌门诊就诊的患者中,共纳入120例围绝经期或绝经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现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改良Kupermann评分法评估围绝经期症状,分为Kupermann评分≥17分(A组)与﹤17分(B组)两组.分析研究对象围绝经期症状的具体表现,比较A组与B组的基本情况、症状发生比例、月经史以及治疗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9例(99.2%,119/120)患者有不同程度症状,发生频率较高的5项症状依次为激动(71.7%)、疲乏无力(68.3%)、失眠(65.8%)、潮热及出汗(64.2%)、以及骨、关节、肌肉痛(62.5%).Kupermann评分≥17分的A组共53例,﹤17分的B组共6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居住地、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子宫肌瘤病史、卵巢手术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各种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P值均﹤0.05).A组初潮年龄、初潮年龄延迟者的比例、育龄期月经不规律者的比例均高于B组(P值均﹤0.05).初潮年龄与Kupermann评分呈正相关,r=0.244(P=0.007).120例患者中,39例(32.5%)正接受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A组与B组接受HRT的比例分别为39.6% 与26.9%;78例(65.0%)患者听说过HRT,A组与B组分别为56.6% 与7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初潮年龄延迟或育龄期月经不规律的妇女围绝经期症状更为严重,应引起重视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长沙地区部分妇女对HRT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应继续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符书馨;李娜;罗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围绝经期妇女症状及认知情况调查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的症状特征以及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 2013年7月至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及体检中心,对454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对汉族与少数民族、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经济水平妇女的症状特征、知识知晓、治疗意愿等方面进行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4例围绝经期妇女中,403例(88.8%)出现围绝经期症状,以烦躁、潮热出汗、失眠、疲乏和头疼为常见;51例(11.2%)无相关症状.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了解围绝经期发生原因的比例大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47.1%(112/238)与22.2%(48/216)];月收入﹥2000元者,了解围绝经期发生原因的比例大于月收入≤2000元者[38.4%(117/305)与28.9%(43/149)].知晓激素替代疗法的比例,汉族大于少数民族[27.1%(91/336)与12.7%(15/11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大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31.5%(75/238)与14.4%(31/216)],月收入﹥2000元者大于月收入≤2000元者[30.2%(92/305)与9.4%(14/149)].愿意接受激素替代疗法的比例,汉族大于少数民族[32.4%(109/336)与20.3%(24/118)],月收入﹥2000元者大于月收入≤2000元者[34.5%(100/305)与22.1%(33/149)].结论 应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随访、监测及相关知识普及,尤其是对文化程度较低、收入较低的妇女,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马尔克亚·卡马力拜克;林琳;丁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产科抗磷脂综合征与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APS)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抗磷脂抗体,并易导致动静脉血栓或病理妊娠[1].国内研究报道,APS 患者发生病理妊娠的概率为 51% ~ 68.4%,主要表现为胎死宫内和复发性流产[2-3].美国生殖医学会将复发性流产定义为连续 2 次及以上的流产[4].约 15% 的复发性流产患者持续抗磷脂抗体阳性[5].如果不给予特定治疗,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胎儿丢失率可高达 90%[6].然而,无论是实验室检查还是免疫病理学特征,产科 APS 均不同于经典的血栓性 APS,应用经典的APS 诊断标准会使很大一部分产科 APS 患者漏诊,因而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因此,认识产科 APS 的特点有利于更好地治疗,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作者:于若寒;孙琳;刘湘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