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胜萍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局部注射联合口服伐昔洛韦对生殖器疱疹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 实验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局部注射联合口服伐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对照组单独采用口服伐昔洛韦治疗,比较两者的临床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1年内复发次数,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复发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局部注射,可显著降低生殖器疱疹复发率.
作者:黄胜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普通外科病房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谱,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对2007-07~2009-07普通外科病房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及创面感染病原菌的菌群分布、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是引起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及创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占72.7%,以大肠杆菌占优势,占41.3%;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杆菌,分别占9.1%和7.7%.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美洛培南耐药率低,而对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耐药率高;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低,而对克林霉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结论 普通外科病房为医院感染性疾病多见科室,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的监控以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俊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三联疗法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确诊为不稳定心绞痛(UA)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联组、二联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三联组用硝酸甘油(NTG)10 mg,肝素钠2500~10 000 U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内,静脉点滴1~2次/d;罂粟碱30 mg,肌肉注射,1~2次/d;7 d为一疗程,停药1~2 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二联组用NTG+肝素钠,给药方法同三联组.对照组用50%葡萄糖溶液500 ml加正大丹参20 ml,静脉点滴,1~2次/d,7 d为一疗程,停药1~2 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结果 三联组1 d内心绞痛缓解率、心电图7 d恢复率、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二联组和对照组(P均<0.01).结论 三联疗法疗效显著,未见任何毒副反应,方法简便、经济实用,适用于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生华;吕兴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运用低温等离子与电动切割两种方法切除腺样体对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方法 手术由同一组医生操作,分别采用低温等离子方法(24例)与电动切割方法(38例)观察对比两种术式术中出血量、术后残留和平均住院天数等.结果 低温等离子方法组术中出血量(20±3)ml,术后残留1例(4.16%),术后填塞1例(4.16%),平均住院天数为(5±2)d;而电动切割方法组术中出血为(80±5)ml,术后残留6例(15.78%),术后填充38例100%,住院天数为(10±3)d.结论 低温等离子切除腺样本手术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在观察比较项目中明显优于电动切割组,值得推广.
作者:杨国华;高辉澄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应用Cervifix内固定系统治疗上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 对12例上颈椎损伤患者(其中寰枢关节陈旧性脱位3例,寰枢关节新鲜脱位3例,枢椎齿状突骨折2例,C2椎体骨折并寰枢关节半脱位2例,C2~3椎体骨折2例)行后路切开、复位、Cervifix内固定,并行自体髂骨植骨.术前按ASIA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5例,D级1例.结果 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 M~5 a,平均2.7 a.所有病例植骨均融合,植骨融合率100%.无1例发生Cervifix螺钉及固定棒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1年ASIA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3例,D级6例.瘫痪分级明显好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Cervifix内固定系统能够有效地维持上颈椎损伤修复所要求的稳定性,固定效果良好,内固定后融合率高.
作者:徐顺利;曹飞;张福华;李坛;曹志勇;王世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精密过滤输液器对减少输液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1 3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对照组采用普通一次性输液管,观察两组患者输液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无输液反应发生,对照组有5例发生输液反应,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是减少输液反应的有效措施.
作者:肖淑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测定克泻灵胶囊总生物碱中槐果碱的含量.方法 以苯-丙酮-乙酸乙酯-甲醇(7:3:3:0.5)为展开剂,在氨水饱和的碱性环境中,于硅胶GF254薄层板上分离槐果碱.荧光下定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槐果碱在2.16~10.8 μg/ml(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提取回收效率为98.2%,RSD为0.57%(n=5).结论 本法测定结果可靠、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梁秀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分析初步评价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的矫治机理,为临床应用推广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对12例成人错(牙合)畸形患者(年龄21~49岁)进行了矫治,其中安氏Ⅰ类轻度牙列拥挤4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深覆(牙合)深覆盖5例;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3例;非拔牙病例8例,拔牙病例4例(单个下颌牙).不用排牙实验和复杂的托槽间接粘接技术,不使用不锈钢方丝,只使用热激活超弹性镍钛圆丝、不锈钢圆丝或澳大利亚钢丝,配合颌间牵引及链状皮圈等其他辅助装置用于调整上下颌间关系、关闭拔牙间隙及作一些简单的控根运动.通过7项代表颌骨及牙齿垂直向及矢状向变化的X线头影测量指标来评价该技术矫治前后患者颅颌牙面的变化情况.结果 安氏Ⅰ类错(牙合)矫治前后除上前牙唇倾度外,其余头影测量结果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后上下切牙间角从矫治前109°提高到矫治后126°,变化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表明上前牙唇倾度和上下切牙间角的变化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所有病例在获得绝对隐形矫治目的 的同时,也取得了满意的矫治效果,矫治时间11~19个月.结论 应用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除安氏Ⅰ类牙列拥挤外,安氏Ⅱ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后前牙唇倾度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故其对成人轻度骨性错(牙合)的掩饰性治疗及牙弓内非大范围移动牙齿的非拔牙病例或个别拔牙病例的矫治均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作者:周嫣;方志欣;陈世稳;黄敏方;欧晓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染色体异常及免疫分型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49例ALL患者骨髓进行染色体及免疫分型分析.结果 儿童ALL伴有t(9;22)异常核型的检出率明显低于成人ALL(P<0.05),但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t(9;22)的异常核型与正常核型ALL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伴或不伴有髓系抗原表达的ALL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L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检出率较高,较常见的核型异常为t(9;22);核型异常与疗效有一定的关系,伴有t(9;22)核型异常的ALL疗效差,而其它异常核型的ALL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陈正立;宁自觉;刘波;陈以文;李山;秦雪;杨峥;兰会华;莫武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胆囊炎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该病的病死率.方法 通过对8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老年急性胆囊炎病例和同期非手术治疗3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对比,寻求该病治疗的有效方法和手术时机.结果 手术组痊愈80例,好转2例,死亡4例,病死率4.6%.非手术组34例,好转29例,死亡5例,病死率14.7%.结论 主张对老年急性胆囊炎应早期积极手术治疗,不提倡过分强调先用非手术控制后转为择期手术的做法.
作者:周立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在心脏不停跳手术基础上对C3、IL-6、IL-8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需行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E组)30例,对照组(C组)30例.E组于预充液中按0.5 mg/kg加入依达拉奉,C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转机30 min、停机、术毕、术后24 h、术后72 h各时点观察血清C3、IL-6、IL-8含量的变化.结果 (1)C3浓度水平随体外循环(CPB)及手术时间逐渐下降,均于手术结束时达低谷,术后24 h开始升高,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之间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L-6、IL-8浓度水平随CPB及手术时间逐渐增高,均于手术结束时达高峰,术后24 h下降,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之间浓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依达拉奉在心脏手术中可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减轻术后全身炎性反应.
作者:刘俊;冼磊;何巍;郭建极;蔡志福;雷宾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往往需要用131I进一步清除术后残留的甲状腺功能组织并治疗可能存在的转移灶,以减少术后的复发率和转移率,核素显像在该病术后制定下一步诊疗方案、判断预后以及评价疗效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本文就核素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晓刚;韦智晓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眼内铁质异物存留所致的眼铁质沉着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6-02~2008-02收治的10例(10眼)因眼内铁质异物引起的眼铁质沉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术前均行眼眶平片、眼部CT检查、A/B超检查,异物定位结果显示异物位于玻璃体内3例,位于球壁7例;采用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手术摘出异物.结果 10眼眼内铁质异物均一次手术取出,成功率达100%.其中术后视力改善7例(70%),无变化2例(20%),视力下降1例(10%).结论 眼内铁质异物存留所致的眼铁质沉着症后果严重,避免铁质沉着症的好方法是眼外伤的患者应作全面而仔细的检查,一旦确诊眼内铁质异物,应尽早取净铁质异物,必要时施行玻璃体手术,尽量挽救视功能.
作者:郝晓艳;王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脾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0-01~2009-01收治的7例脾囊肿病例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分别行BUS、CT、X线平片及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及诊断;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全脾切除5例(其中1例保留了副脾,1例行脾片移植),行半脾及囊肿切除2例,7例全部治愈.结论 脾囊肿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目前病因仍未完全明了,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BUS及CT检查.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应根据囊肿的部位、大小、性质,分别选择全脾切除,半脾或脾部分切除.
作者:唐建周;黄仲海;黄俊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分析门诊、急诊处方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以规范抗菌药物应用,提高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8-01~2008-04月份门诊、急诊处方5 072份,进行了抗菌药物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8.28%,联用占抗菌药物处方数的46.27%,其中不合理联用占28.30%.结论 在门诊、急诊中抗菌药物有待强化合理应用.严格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联合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来规范和约束抗菌药物使用,促进我院门诊、急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水平的提高.
作者:宋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送检的8 041份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8 041份标本中共培养出支原体阳性标本3 607份,阳性率44.86%.其中解脲支原体(Uu)3 034株,占84.11%,人支原体(Mh)27株,占0.75%,Uu+Mh混合为546株,占15.14%;支原体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环丙沙星80.68%(2910/3607)、加替沙星58.28%(2102/3607)、可乐必妥52.50%(1894/3607)、红霉素42.20%(1522/3607)、罗红霉素33.40%(1205/3607)、甲砜霉素30.88%(1114/3607)、克拉霉素25.20%(909/3607)、阿歧霉素24.84%(896/3607)、环脂红霉素22.46%(810/3607)、强力霉素13.47%(486/3607)、美满霉素12.89%(465/3607)、交沙霉素3.08%(111/3607).结论 Uu是泌尿生殖道常见的病原体,多发年龄段为21~30岁,与不孕不育有关.耐药率低的药物是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次之.
作者:丘小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福州地区多巴胺D4受体(dopamine receptor D4,DRD4)-521C→T(rs1800955)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及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分析70名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病人及70名健康老年男性的DRD4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结果 骨质疏松病人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健康老年男性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是: χ2=3.79,P>0.05; χ2=3.38,P>0.05).结论 未能证实DRD4基因为福州地区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候选基因.
作者:曾月桂;陈彦;姚瑾;梁继兴;林丽香;陈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彩色超声在精索静脉曲张(VC)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对46例正常对照者的精索静脉及66例男性不育患者左侧曲张的精索静脉进行了检测.结果 (1)正常对照组双侧平静呼吸时精索静脉大内径(DR)、Valsalva试验时精索静脉大内径(DV)、大返流速度(Vmax)、返流持续时间(T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精索静脉曲张组与对照组组间DR、DV、Vmax、TR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高频超声可为男性不育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提供精确的精索静脉内径、血流动力学等客观指标,有助于提高对精索静脉曲张所致的男性不育具体病因的进一步的认识、治疗及预后.
作者:龙平;李锡主;杨文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侧卧位通气治疗体外循环术后患儿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 对体外循环术后行机械通气的18例低氧血症患儿实施健侧卧位通气,分别于侧卧位通气前、实施侧卧位通气后1 h、恢复仰卧位通气后1 h做血气分析,观察各呼吸循环指标的变化.结果 实施侧卧位通气1 h后氧分压(PO2)及PaO2/FiO2较仰卧位通气时升高(P<0.01),而各循环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恢复仰卧位后1 h时,氧分压(PO2)及PaO2/FiO2虽较侧卧位通气时下降,但仍高于体位改变为侧卧位通气前(P<0.01).结论 侧卧位通气对治疗体外循环术后患儿低氧血症有明显疗效.
作者:吴艳;韦靖;那文艳;王志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成人牙周炎致病理性牙移位患者进行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1例病理性牙移位的牙周炎成人患者进行正畸治疗,通过临床牙周检查、X线检查和模型分析、面部软组织侧貌分析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比较正畸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患者正畸治疗后覆盖减小,U1-SN角度减小,U1-L1夹角增大,H角减小,鼻唇角增大,患者满意度也提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而患者牙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和上颌前牙牙槽骨高度等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炎致病理性牙移位成人患者经过正畸治疗能够改善患牙咬合关系及软组织侧貌,牙周支持组织健康,对患者心理和情绪也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卢钰;贺红;王增全;兰倩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