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冼磊;何巍;郭建极;蔡志福;雷宾峰
目的 总结51例急性氨气中毒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51例急性氨气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后,绝大部分患者住院治疗3 d内好转出院,少部分经15 d治疗好转出院,个别需长期康复治疗;45 d后复诊,眼部灼伤者除1例视力下降外,其余均痊愈;皮肤灼伤者无继发感染.结论 抢救措施及时得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侯光明;孙伟;沈枫;王双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脾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0-01~2009-01收治的7例脾囊肿病例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分别行BUS、CT、X线平片及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及诊断;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全脾切除5例(其中1例保留了副脾,1例行脾片移植),行半脾及囊肿切除2例,7例全部治愈.结论 脾囊肿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目前病因仍未完全明了,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BUS及CT检查.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应根据囊肿的部位、大小、性质,分别选择全脾切除,半脾或脾部分切除.
作者:唐建周;黄仲海;黄俊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新型微波解冻装置解冻冰冻红细胞,检测质量控制指标,并对新型微波解冻装置和红细胞制备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应用新型微波解冻装置解冻以甘油为保护剂-80℃保存的红细胞,用不同浓度的洗涤液洗涤去除甘油,以红细胞回收率、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残余甘油含量、体外溶血试验和无菌试验为质量检测控制项目.结果 新型微波解冻装置能快速冰冻红细胞,解冻后红细胞质量指标均达到<全血及成分质量要求>(GB18469-2001)的要求,在红细胞回收率方面有明显提高,并且缩短了制备时间.结论 新型微波解冻装置能快速解冻冰冻红细胞,质量符合标准,为解决血液长期储存、保障供血和稀有血型患者输血及自身输血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特别在野战、自然灾害等特殊条件下急救能发挥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三明;周宏宇;涂洪钢;石展鹰;李春荣;黄建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往往需要用131I进一步清除术后残留的甲状腺功能组织并治疗可能存在的转移灶,以减少术后的复发率和转移率,核素显像在该病术后制定下一步诊疗方案、判断预后以及评价疗效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本文就核素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晓刚;韦智晓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汉族正常人群视盘参数的正常值.方法 将三代居住广西隆林县无血缘关系的120例正常汉族成年人纳入研究对象,运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eidelberg retina tomograph-Ⅱ,HRT-Ⅱ)分别检测不同年龄段汉族人群视乳头地形图总体参数.结果 正常汉族人视盘参数正常值:视盘面积(DA)为(2.2165±0.4266)mm2,视杯面积(CA)为(0.4816±0.2979)mm2,盘沿面积(RA)为(1.7311±0.3217)mm2,视杯/视盘面积比值(C/DAR)为(0.2074±0.1092),盘沿/视盘面积比值(R/DAR)为(0.7923±0.1091),视杯容积(CV)为(0.1076)mm3,盘沿容积(RV)为(0.5196±0.1519)mm3,平均视杯深度(MCD)为(0.2055±0.0798)mm,大视杯深度(MxCD)为(0.6039±0.1949)mm,视乳头轮廓线高度变化值(HVC)为(0.4513±0.1639)mm,视杯形态测量(CSM)为(-0.2155±0.0617)mm,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mRNFLT)为(0.3059±0.0845)mm,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截面面积(RNFLA)为(1.5785±0.3830)mm2.按年龄分成4组,正常汉族人mRNFLT、RNFLA在49岁以下与50岁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而49岁以下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间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C/DAR比值双眼差值范围为0.048~0.112.RV和HVC两个参数不受视盘大小影响. 结论 HRT-Ⅱ可定量检测广西汉族正常人视盘参数,且不同年龄视盘参数的均值与性别及眼别无关,RV和HVC可做为一个评价指标.
作者:李莉;杨珂;白海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运用低温等离子与电动切割两种方法切除腺样体对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方法 手术由同一组医生操作,分别采用低温等离子方法(24例)与电动切割方法(38例)观察对比两种术式术中出血量、术后残留和平均住院天数等.结果 低温等离子方法组术中出血量(20±3)ml,术后残留1例(4.16%),术后填塞1例(4.16%),平均住院天数为(5±2)d;而电动切割方法组术中出血为(80±5)ml,术后残留6例(15.78%),术后填充38例100%,住院天数为(10±3)d.结论 低温等离子切除腺样本手术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在观察比较项目中明显优于电动切割组,值得推广.
作者:杨国华;高辉澄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普通外科病房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谱,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对2007-07~2009-07普通外科病房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及创面感染病原菌的菌群分布、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是引起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及创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占72.7%,以大肠杆菌占优势,占41.3%;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杆菌,分别占9.1%和7.7%.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美洛培南耐药率低,而对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耐药率高;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低,而对克林霉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结论 普通外科病房为医院感染性疾病多见科室,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的监控以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俊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在心脏不停跳手术基础上对C3、IL-6、IL-8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需行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E组)30例,对照组(C组)30例.E组于预充液中按0.5 mg/kg加入依达拉奉,C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转机30 min、停机、术毕、术后24 h、术后72 h各时点观察血清C3、IL-6、IL-8含量的变化.结果 (1)C3浓度水平随体外循环(CPB)及手术时间逐渐下降,均于手术结束时达低谷,术后24 h开始升高,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之间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L-6、IL-8浓度水平随CPB及手术时间逐渐增高,均于手术结束时达高峰,术后24 h下降,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之间浓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依达拉奉在心脏手术中可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减轻术后全身炎性反应.
作者:刘俊;冼磊;何巍;郭建极;蔡志福;雷宾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氟乙酰胺中毒临床救治经验,提高救治水平.方法 对35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入院时均已处于昏迷、频繁抽搐、呼吸衰竭和休克状态,经紧急救治,治愈出院33例(94.3%),死亡2例(5.7%).结论 早期确诊、及时清除毒物和使用特效解毒剂、控制抽搐及脑水肿、针对性地处理呼吸衰竭是氟乙酰胺中毒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莫善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子痫前期孕妇的甲状腺功能变化及对胎儿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检测子痫前期(pre-eclamptic,PE)患者及新生儿促甲状腺激素(TSH)、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入院时采用B超检测胎儿发育状况,进行胎儿生物物理4项评分(BPS).结果 早发PE、晚发PE患者TSH水平均有显著性升高,胎儿BPS分值均显著性降低,早发PE患者FT3、FT4水平降低,晚发PE患者仅FT4水平降低.早发PE组新生儿各项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子痫前期伴有甲状腺功能改变者,对胎儿发育会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蔡凤娥;蔡春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作用.方法 对96例常规检查未发现出血点,并经过规范的鼻腔填塞未能控制的鼻出血患者,进行鼻内窥镜下止血治疗.结果 96例经过治疗后随访3个月,其中87例治愈无复发.结论 鼻内窥镜技术对探查鼻腔深部出血点和对出血点进行准确烧灼或填塞具有重要意义, 对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作用,可提高鼻出血的治愈率.
作者:王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染色体异常及免疫分型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49例ALL患者骨髓进行染色体及免疫分型分析.结果 儿童ALL伴有t(9;22)异常核型的检出率明显低于成人ALL(P<0.05),但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t(9;22)的异常核型与正常核型ALL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伴或不伴有髓系抗原表达的ALL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L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检出率较高,较常见的核型异常为t(9;22);核型异常与疗效有一定的关系,伴有t(9;22)核型异常的ALL疗效差,而其它异常核型的ALL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陈正立;宁自觉;刘波;陈以文;李山;秦雪;杨峥;兰会华;莫武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hiazolidinediones,TZDs)是人工合成的高亲合性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配体.TZDs除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降糖作用外,尚可通过改善内皮功能、抗炎、抑制平滑肌增生和新生内膜形成、预防动脉再狭窄等方面发挥血管保护作用.
作者:吴旭斌;伍广伟;林英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前我国用宫腹腔镜施行的各种妇科手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就宫腹腔镜应用于妇科疾病的诊治及宫腹腔镜技术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妮平;陈昌益;马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局部注射联合口服伐昔洛韦对生殖器疱疹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 实验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局部注射联合口服伐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对照组单独采用口服伐昔洛韦治疗,比较两者的临床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1年内复发次数,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复发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局部注射,可显著降低生殖器疱疹复发率.
作者:黄胜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分析门诊、急诊处方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以规范抗菌药物应用,提高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8-01~2008-04月份门诊、急诊处方5 072份,进行了抗菌药物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8.28%,联用占抗菌药物处方数的46.27%,其中不合理联用占28.30%.结论 在门诊、急诊中抗菌药物有待强化合理应用.严格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联合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来规范和约束抗菌药物使用,促进我院门诊、急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水平的提高.
作者:宋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彩色超声在精索静脉曲张(VC)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对46例正常对照者的精索静脉及66例男性不育患者左侧曲张的精索静脉进行了检测.结果 (1)正常对照组双侧平静呼吸时精索静脉大内径(DR)、Valsalva试验时精索静脉大内径(DV)、大返流速度(Vmax)、返流持续时间(T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精索静脉曲张组与对照组组间DR、DV、Vmax、TR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高频超声可为男性不育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提供精确的精索静脉内径、血流动力学等客观指标,有助于提高对精索静脉曲张所致的男性不育具体病因的进一步的认识、治疗及预后.
作者:龙平;李锡主;杨文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应用Cervifix内固定系统治疗上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 对12例上颈椎损伤患者(其中寰枢关节陈旧性脱位3例,寰枢关节新鲜脱位3例,枢椎齿状突骨折2例,C2椎体骨折并寰枢关节半脱位2例,C2~3椎体骨折2例)行后路切开、复位、Cervifix内固定,并行自体髂骨植骨.术前按ASIA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5例,D级1例.结果 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 M~5 a,平均2.7 a.所有病例植骨均融合,植骨融合率100%.无1例发生Cervifix螺钉及固定棒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1年ASIA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3例,D级6例.瘫痪分级明显好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Cervifix内固定系统能够有效地维持上颈椎损伤修复所要求的稳定性,固定效果良好,内固定后融合率高.
作者:徐顺利;曹飞;张福华;李坛;曹志勇;王世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ICU病房护士压力的来源,提出减轻压力的有效方法.方法 首先采用问卷Beck-Srivastava压力量表对南宁市6家综合性医院ICU病房100名护士进行压力源调查,然后采用自编<护士减轻压力训练教程>进行减压训练(包括正确认知、系统脱敏、自觉体验、从容应对、心理调节等方面)和管理支持,比较和评价减压前后的变化及效果.结果 通过系统训练和管理支持后各项压力指标得分比减压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 采取有效的减压训练、干预和管理支持,可有效地减少ICU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并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作者:杨西宁;韦柳青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三联疗法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确诊为不稳定心绞痛(UA)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联组、二联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三联组用硝酸甘油(NTG)10 mg,肝素钠2500~10 000 U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内,静脉点滴1~2次/d;罂粟碱30 mg,肌肉注射,1~2次/d;7 d为一疗程,停药1~2 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二联组用NTG+肝素钠,给药方法同三联组.对照组用50%葡萄糖溶液500 ml加正大丹参20 ml,静脉点滴,1~2次/d,7 d为一疗程,停药1~2 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结果 三联组1 d内心绞痛缓解率、心电图7 d恢复率、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二联组和对照组(P均<0.01).结论 三联疗法疗效显著,未见任何毒副反应,方法简便、经济实用,适用于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生华;吕兴旺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