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H-MRS、DGE-MRI、CT在肝脏脂肪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李丽;曹静;令潇;张静

关键词:肝脏脂肪病变, 诊断,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双梯度回波磁共振成像技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灵敏度, 特异度,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摘要:目的 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双梯度回波磁共振成像技术(DGE-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肝脏脂肪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行肝脏穿刺活检的6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肝脏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1H-MRS、DGE-MRI、CT诊断肝脏脂肪病变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以及Kappa值.结果 肝脏穿刺活检结果显示,63例患者中,F0级21例、F1级15例、F2级14例,F3级7例,F4级6例;随脂肪肝组织病理等级升高,患者LWR、HFF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LSR呈现明显下降趋势(P<0.05).1H-MRS技术诊断肝细胞脂肪变性的Youden指数(0.731)明显高于DGE-MRI、CT诊断肝细胞脂肪变性的Youden指数(分别为0.487、0.353),诊断结果与肝脏穿刺活检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1H-MRS技术诊断脂肪肝的Youden指数(0.812)明显高于DGE-MRI、CT诊断脂肪肝的Youden指数(分别为0.753、0.245),诊断结果与肝脏穿刺活检结果具有极高一致性.结论 1H-MRS技术是诊断肝脏脂肪病变良好的无创诊断技术,有望取代肝活检,在早期诊断肝脏脂肪病变、监测病情中发挥重要作用.
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冠脉慢血流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Tambe于1972年首次提出并定义了冠脉慢血流这个概念,但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它的研究甚少,对其发病机制没有明确的认识.近年来,随着冠脉造影技术的普及,人们对冠脉慢血流现象才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从解剖学、分子水平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本文就冠脉慢血流现象的发病机制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梁伟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脑卒中抑郁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12例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卒中治疗,即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抗凝、降低颅内压、调节血压、稳定血糖、营养脑神经等治疗,并给予心理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后1、3、6个月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83.93%),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3、6个月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SSS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S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DL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友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酒精依赖及心理干预研究进展

    酒精为一种亲神经的特制麻醉剂,对人的神经系统有直接的神经毒性作用,能够使人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大而导致中枢神经损害.长期酗酒常常是影响酒精依赖者身心健康的严重问题之一,会对酗酒者造成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本文就酒精依赖的原因、饮酒的危害以及对酒精依赖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马厚辉;任钟坚;刘雪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单中心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及转归分析

    目的 分析单中心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退出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提高腹膜透析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方法 对2004~2014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APD治疗的513例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有转血液透析、肾移植治疗和死亡;转血液透析治疗的主要原因为腹膜炎、透析不充分、引流不畅等;年轻、身体基础条件好、基础并发症少、经济条件较好、有合适肾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可考虑进行肾移植治疗;腹膜透析治疗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重症肺炎等.结论 透析不充分和感染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患者转血液透析、转肾移植治疗的主要原因;年轻、身体基础条件好、基础并发症少、且经济条件较好、有合适肾源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肾移植治疗;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重症肺炎是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成玉;李秋林;罗宇珍;廖蕴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针刺疗法,研究组患者在针刺疗法的同时给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Bartherl指数量表(BI)对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比较,使用量角器测量比较两组患者偏瘫侧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BI评分和偏瘫侧踝关节A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MA、BI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偏瘫侧踝关节AROM明显大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自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董其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肺转移性肿瘤78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肺转移性肿瘤的病理类型、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 对78例肺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各病理类型肿瘤的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 78例肺转移性肿瘤患者中,男36例,女42例,年龄14~76岁,平均(52.8±7.3)岁.胸部CT扫描显示肺内多发性结节48例(57.7%),肺内单发性结节30例(42.3%);原发肿瘤:结直肠癌16例,乳腺癌14例,甲状腺癌12例,胸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9例,腺瘤、骨肉瘤、宫颈癌27例.不同部位原发肿瘤发生肺转移,肿瘤的组织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并不相同,可借此加以鉴别.结论 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可对肺转移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陈岚;田燕晓;刘一靖;王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环磷酰胺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使用环磷酰胺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3周、6周血浆蛋白水平及24 h尿蛋白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71.71%),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周、6周两组患者血浆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的血浆蛋白水平、降低24 h尿蛋白水平,但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作者:牛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吲哚美辛栓术前术后塞肛预防ERCP术后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吲哚美辛栓术前术后塞肛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12月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拟行ERCP术治疗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术前组、术后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术前组患者于术前30 min予吲哚美辛栓100 mg塞肛,术后组患者于术后立即予吲哚美辛栓100 mg塞肛,对照组不予吲哚美辛栓治疗,比较三组患者ERCP术后2 h、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患者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后2 h、24 h的淀粉酶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组及术后组(P<0.05),术前组与术后组患者的血淀粉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术后组患者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组及术后组患者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吲哚美辛栓塞肛预防ERCP术后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前与术后给药效果相似.

    作者:杨新弘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黄连素配合抗菌三联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黄连素配合抗菌三联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患者1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菌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连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 2 h血糖(2h 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患者FBG、2h PG、HbA1c水平变化不明显,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76.54%),治疗总有效率(98.77%)明显高于对照组(91.36%),不良反应发生率(6.17%)明显低于照组(1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连素与抗菌三联疗法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罗琴;毛琦;红煦;赵庆晔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VMAT联合同期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容积旋转调强(VMAT)联合同期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中晚期宫颈癌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VMAT联合同期化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适形强调放疗(IMRT)联合同期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毒性反应;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无瘤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及总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盆骨髓(PBM)、直肠及小肠外照剂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年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MAT联合同期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与IMRT治疗方案相当,但安全性更高,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及预后.

    作者:李国强;罗敬;郑志坚;陈爱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利拉鲁肽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联合阿卡波糖片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给予利拉鲁肽联合阿卡波糖片联合治疗,B组单用阿卡波糖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控制饮食,规律运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均明显降低,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显著下降且低于B组(P<0.05),B组患者BMI、HOMA-IR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用阿卡波糖片比较,联合应用利拉鲁肽和阿卡波糖片治疗肥胖2型糖尿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血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且不增加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韩伟;刘德宽;张俊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4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END组和非END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14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出现END 39例,未出现END109例.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颈动脉狭窄以及高NIHSS评分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颈动脉狭窄以及高NIHSS评分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END的发生率、致残率及病死率.

    作者:刘庆模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ASTRAL量表评分对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ASTRAL量表评分评估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治疗24 h内,采用ASTRAL量表进行评分,根据ASTRAL量表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高分组及低分组;患者治疗30 d时,采用mRS量表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并根据mRS量表评分的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优良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优良组及预后不良组患者ASTRAL量表评分,比较ASTRAL量表评分高分(≥19分)组及低分(<19分)组患者的预后不良发生率,分析ASTRAL量表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200例患者中,根据mRS量表评分的结果预后优良161例,预后不良39例;预后优良组患者ASTRAL量表评分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患者(P<0.05);ASTRAL量表评分越高,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越高(P<0.05);ASTRAL量表评分高分组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分组患者(P<0.05).结论 ASTRAL量表使用简便,所需患者的有关信息容易采集,不需要使用复杂的计算公式,医生可以快速地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对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志远;陈艳;陈国光;全国彪;李观同;蔡志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定西市区健康体检人群尿酸、血糖及血脂水平分析

    目的 了解甘肃省定西市健康体检人群的尿酸、血脂和血糖水平,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 693名体检人员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健康体检人群肥胖、尿酸增高、血糖代谢异常、血脂代谢异常情况.结果 健康体检人员共5 693名,其中男3 496名,女2 197名,尿酸增高1 231例(21.62%),血糖代谢异常307例(5.39%),血脂代谢异常986例(17.32%);男性尿酸增高、血糖代谢异常、血脂代谢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健康体检人群尿酸增高、血糖代谢异常、血脂代谢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6~岁年龄段人群尿酸增高、血糖代谢异常、血脂代谢异常检出率高.不同职业健康体检人群尿酸增高、血糖代谢异常、血脂代谢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肥胖健康体检人群尿酸增高、血糖代谢异常、血脂代谢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肥胖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定西市健康体检人群尿酸增高、血糖代谢异常、血脂代谢异常的检出率很高,46~岁年龄段人群检出率高.注意饮食习惯,多饮水,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积极锻炼,避免肥胖,积极控制尿酸、血脂、血糖水平,才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

    作者:周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医辩证施护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焦虑、应对方式和肌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焦虑、应对方式和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缺血性中风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辩证施护.干预1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状态焦虑评分、应对方式量表得分和肌力情况.结果 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状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积极应对总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组患者消极应对总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组患者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医辨证施护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焦虑、应对方式和肌力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包咏梅;柏芳芳;谭亚芹;曹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安全文化课程对提高急诊室护理实习生安全意识的作用

    目的 探讨急诊室安全文化课程对提高急诊室护理实习生安全意识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岗前培训的护理实习生50人作为观察组,进行安全文化课程的教育及护理不良事件的认识教育;将同一时期行岗前培训但未进行安全文化课程教育的护理实习生50人作为对照组.在实习1年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对护理安全文化知识及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实习生对护理安全文化知识和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大伤害的严重影响除外).结论 通过岗前的医疗安全文化培训,能显著提高护理实习生对安全文化知识及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度,增强护理风险意识,规范护理行为,降低护理风险,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护理服务的同时,能更好地保护自身的安全,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谢曼英;彭英;管穗丽;潘晓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H型高血压的中西医治疗

    我国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患者占75.0%,而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在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对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治疗是大幅度降低我国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重要措施.本文就H型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辩证分型及治疗、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优缺点以及注意事项综述如下.

    作者:李立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患者不在早期进行积极治疗会反复发作,病情逐渐进展而导致关节骨质破坏、功能丧失.目前RA已成为我国人民致残的重要病因;近年来临床上治疗RA强调达标治疗及个体化治疗,治疗药物中除了包含传统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外,也包括生物制剂及靶向小分子治疗药物等,治疗药物的研发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理念也在发生变化,本文就近年来RA患者的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磨红;马宗伯;吴成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普鲁卡因、垂体后叶素、立止血联合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普鲁卡因、垂体后叶素、立止血联合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肺结核大咯血患者93例随机分成A组、B组和C组,每组31例,三组患者均予抗结核及对症处理等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予普鲁卡因+立止血治疗,B组患者予垂体后叶素+立止血治疗,C组患者予普鲁卡因+垂体后叶素+立止血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平均止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1.3%、64.5%、90.3%,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B组、C组患者止血时间分别为(6.8 ±3.6)d、(6.2 ±3.5)d、(4.2 ±3.1)d ,C组患者止血时间明显短于A组与B组(P<0.05);A组、B组、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6%、54.8%、22.6%,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与B组(P<0.05).结论 普鲁卡因、垂体后叶素、立止血联合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航远;谭其平;区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新型自制改良式吸氧面罩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自制改良式吸氧面罩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需要吸氧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患者使用改良式吸氧面罩吸氧,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一次性吸氧面罩吸氧,比较两组患者耳廓压疮及勒伤的发生率、两组患者或其家属对改良吸氧面罩的满意度以及护士对改良吸氧面罩使用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无耳廓压疮及勒伤发生,对照组患者压疮及耳廓勒伤发生率分别16.0%和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或其家属对吸氧面罩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对改良吸氧面罩的使用效果较为满意.结论 采用自制改良式吸氧面罩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氧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显著降低患者耳廓压疮及勒伤发生率,改造简单,使用方便,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恕艳;刘永辉;梁慧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内科杂志

内科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