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脉慢血流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梁伟东

关键词:冠脉慢血流现象, 冠脉造影, 发病机制, 治疗, 综述
摘要:Tambe于1972年首次提出并定义了冠脉慢血流这个概念,但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它的研究甚少,对其发病机制没有明确的认识.近年来,随着冠脉造影技术的普及,人们对冠脉慢血流现象才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从解剖学、分子水平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本文就冠脉慢血流现象的发病机制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院内急救配合与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院内急救配合与护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5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佳急救措施以及护理配合方法.结果 5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2例(4%),现场实施气管插管术6例(12.5%),置入口咽通气开放气道4例(8.3%),院外建立静脉通路33例,转运途中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变化5例(10.4%)给予及时处理,安全转运至医院接受抢救48例.结论 抢救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过程中,医护人员默契配合,分秒必争采取有效措施救治,进行无缝隙转运交接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彩艳;陆莉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吲哚美辛栓术前术后塞肛预防ERCP术后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吲哚美辛栓术前术后塞肛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12月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拟行ERCP术治疗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术前组、术后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术前组患者于术前30 min予吲哚美辛栓100 mg塞肛,术后组患者于术后立即予吲哚美辛栓100 mg塞肛,对照组不予吲哚美辛栓治疗,比较三组患者ERCP术后2 h、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患者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后2 h、24 h的淀粉酶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组及术后组(P<0.05),术前组与术后组患者的血淀粉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术后组患者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组及术后组患者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吲哚美辛栓塞肛预防ERCP术后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前与术后给药效果相似.

    作者:杨新弘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酒精依赖及心理干预研究进展

    酒精为一种亲神经的特制麻醉剂,对人的神经系统有直接的神经毒性作用,能够使人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大而导致中枢神经损害.长期酗酒常常是影响酒精依赖者身心健康的严重问题之一,会对酗酒者造成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本文就酒精依赖的原因、饮酒的危害以及对酒精依赖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马厚辉;任钟坚;刘雪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健康体检人员慢性病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江门市健康体检人员慢性病患病情况,分析其患病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慢性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偶遇抽样的方法抽取2014~2015年到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为调查对象,调查其人口特征以及慢性病患病情况,分析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抽取健康体检人员1 569名进行了调查,发现慢性病患者817例,慢性病患病率为52.07%.其中高血压患者408例,患病率为26.00%;糖尿病患者219例,患病率为13.96%;高脂血症患者198例,患病率为12.62%;心血管疾病患者98例,患病率为6.25%;脑血管疾病患者89例,患病率为5.67%;其他慢性病患者54例,患病率为3.44%.不同年龄、婚姻状况、体重、吸烟、饮酒、饮食、锻炼情况健康体检人员的慢性病患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体重、吸烟、饮酒、饮食情况是健康体检人员罹患慢性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健康体检人员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前三位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年龄、婚姻状况、体重、吸烟、饮酒、饮食情况是健康体检人员罹患慢性病的影响因素.

    作者:刘慕英;陈丽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征象及防治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前兆征象以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5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大出血患者与无大出血患者的肿瘤原发部位、临床分期、合并炎症和开口门齿距等情况的差异.结果 85例NPC患者中,放疗后大出血45例.大出血患者肿瘤原发部位为咽隐窝、合并炎症、开口门齿距<1 cm的比例分别为66.7%、100.0%、77.8%,无大出血患者的比例分别为37.5%、80.0%、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45例大出血患者中,出现反复头痛30例(66.7%);大出血前3~6 h鼻、口腔出现先兆性反复小出血25例(55.6%);出血鼻腔分泌物增多伴恶臭20例(44.4%).结论 肿瘤原发部位为咽隐窝、合并炎症、开口门齿距<1 cm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现大出血的概率较大,需高度警惕大出血前兆征象,提前行气管切开联合前后鼻孔填塞是治疗大出血的重要措施.

    作者:吴润坤;陈振清;陈玉兰;曾志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鸡血藤中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鸡血藤作为传统名贵中药在临床上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化学成分复杂,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是其重要的活性物质.近年来,随着对鸡血藤黄酮类化合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相关的新的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逐渐被阐明.本文就鸡血藤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曹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黄连素配合抗菌三联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黄连素配合抗菌三联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患者1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菌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连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 2 h血糖(2h 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患者FBG、2h PG、HbA1c水平变化不明显,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76.54%),治疗总有效率(98.77%)明显高于对照组(91.36%),不良反应发生率(6.17%)明显低于照组(1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连素与抗菌三联疗法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罗琴;毛琦;红煦;赵庆晔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特殊首发症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特殊首发症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治水平. 方法 对15例特殊首发症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均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特殊首发症状为偏身舞蹈-投掷症6例,精神行为异常3例,记忆、言语障碍3例,发作性眩晕3例;其中空腹血糖增高6例(40.0%);血脂异常7例(46.7%);心电图ST段压低改变6例(40.0%);心房纤颤2例(13.3%).15例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免疫功能、脑电图检查结果均正常;颈动脉、椎动脉彩超检查提示颈动脉内膜不同程度增厚13例,动脉粥样斑块形成8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例、高血压病6例、冠心病及高血压3例、糖尿病6例;长期吸烟8例.结论 对具有特殊首发症状的高龄、高血压、糖尿病、有长期吸烟史患者,要高度警惕腔隙性脑梗死的可能,及时进行诊治,患者预后一般良好.

    作者:蔡震文;吴奕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1H-MRS、DGE-MRI、CT在肝脏脂肪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双梯度回波磁共振成像技术(DGE-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肝脏脂肪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行肝脏穿刺活检的6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肝脏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1H-MRS、DGE-MRI、CT诊断肝脏脂肪病变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以及Kappa值.结果 肝脏穿刺活检结果显示,63例患者中,F0级21例、F1级15例、F2级14例,F3级7例,F4级6例;随脂肪肝组织病理等级升高,患者LWR、HFF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LSR呈现明显下降趋势(P<0.05).1H-MRS技术诊断肝细胞脂肪变性的Youden指数(0.731)明显高于DGE-MRI、CT诊断肝细胞脂肪变性的Youden指数(分别为0.487、0.353),诊断结果与肝脏穿刺活检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1H-MRS技术诊断脂肪肝的Youden指数(0.812)明显高于DGE-MRI、CT诊断脂肪肝的Youden指数(分别为0.753、0.245),诊断结果与肝脏穿刺活检结果具有极高一致性.结论 1H-MRS技术是诊断肝脏脂肪病变良好的无创诊断技术,有望取代肝活检,在早期诊断肝脏脂肪病变、监测病情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丽;曹静;令潇;张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脑卒中抑郁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12例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卒中治疗,即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抗凝、降低颅内压、调节血压、稳定血糖、营养脑神经等治疗,并给予心理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后1、3、6个月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83.93%),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3、6个月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SSS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S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DL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友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基于瑞士奶酪模型根因分析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基于瑞士奶酪模型的根因分析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以及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和基于瑞士奶酪模型根因分析法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随机抽取这两个时间段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各237例以及参与护理的注册护士各425名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在两种管理方式下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安全行为认知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基于瑞士奶酪模型根因分析法护理安全管理下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安全管理(P<0.01);护士安全行为认知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安全管理(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安全管理(P<0.05).结论 将瑞士奶酪模型根因分析法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中,可有效降低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士的安全行为认知水平,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陈菊英;石新勇;王悦岚;朱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配合正念疗法治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负面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MR)配合正念疗法治疗对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负面情绪及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腹泻型IBS患者9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PMR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正念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面情绪、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症状严重指数、频率指数、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MR配合正念疗法治疗腹泻型IBS患者可有效减轻负面情绪、改善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针对性及实用性较强,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聂会萍;谢卫国;狄建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环磷酰胺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使用环磷酰胺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3周、6周血浆蛋白水平及24 h尿蛋白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71.71%),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周、6周两组患者血浆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的血浆蛋白水平、降低24 h尿蛋白水平,但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作者:牛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患者不在早期进行积极治疗会反复发作,病情逐渐进展而导致关节骨质破坏、功能丧失.目前RA已成为我国人民致残的重要病因;近年来临床上治疗RA强调达标治疗及个体化治疗,治疗药物中除了包含传统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外,也包括生物制剂及靶向小分子治疗药物等,治疗药物的研发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理念也在发生变化,本文就近年来RA患者的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磨红;马宗伯;吴成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脑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CRP、NO、Bcl-2和乳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脑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CRP、NO、Bcl-2和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在我院诊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高压氧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天、7天和14天患者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和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变化情况,检测患者血清炎性因子CRP、一氧化氮(NO)、抗凋亡蛋白Bcl-2和乳酸水平.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MTT明显缩短;CBV、CBF水平明显升高,治疗第7天时CBV、CBF水平达高峰,不同治疗时间段血流灌注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血清炎性因子CRP和乳酸水平逐渐降低,NO和Bcl-2水平逐渐增加,不同治疗时间段CRP、乳酸、NO和Bcl-2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可能是通过改善微循环、调节抗凋亡蛋白Bcl-2水平、减轻炎症及应激反应而减轻脑缺氧缺血患者的再灌注损伤,发挥有效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彭淼云;谭志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安全文化课程对提高急诊室护理实习生安全意识的作用

    目的 探讨急诊室安全文化课程对提高急诊室护理实习生安全意识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岗前培训的护理实习生50人作为观察组,进行安全文化课程的教育及护理不良事件的认识教育;将同一时期行岗前培训但未进行安全文化课程教育的护理实习生50人作为对照组.在实习1年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对护理安全文化知识及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实习生对护理安全文化知识和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大伤害的严重影响除外).结论 通过岗前的医疗安全文化培训,能显著提高护理实习生对安全文化知识及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度,增强护理风险意识,规范护理行为,降低护理风险,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护理服务的同时,能更好地保护自身的安全,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谢曼英;彭英;管穗丽;潘晓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利拉鲁肽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联合阿卡波糖片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给予利拉鲁肽联合阿卡波糖片联合治疗,B组单用阿卡波糖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控制饮食,规律运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均明显降低,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显著下降且低于B组(P<0.05),B组患者BMI、HOMA-IR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用阿卡波糖片比较,联合应用利拉鲁肽和阿卡波糖片治疗肥胖2型糖尿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血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且不增加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韩伟;刘德宽;张俊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单中心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及转归分析

    目的 分析单中心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退出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提高腹膜透析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方法 对2004~2014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APD治疗的513例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有转血液透析、肾移植治疗和死亡;转血液透析治疗的主要原因为腹膜炎、透析不充分、引流不畅等;年轻、身体基础条件好、基础并发症少、经济条件较好、有合适肾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可考虑进行肾移植治疗;腹膜透析治疗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重症肺炎等.结论 透析不充分和感染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患者转血液透析、转肾移植治疗的主要原因;年轻、身体基础条件好、基础并发症少、且经济条件较好、有合适肾源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肾移植治疗;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重症肺炎是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成玉;李秋林;罗宇珍;廖蕴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癌肉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肉瘤的病理特征、临床特点和患者预后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15例子宫内膜癌肉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份标本中,13份为手术切除的子宫标本,2份为子宫诊刮活检标本.镜下可见肿瘤组织内有上皮及间叶两类组织相互穿插或分界清晰分布.上皮组织多为浆液性癌,也有子宫内膜样腺癌、透明细胞癌;常见的肉瘤组织为横纹肌肉瘤,其次为软骨肉瘤、脂肪肉瘤和骨肉瘤.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癌性组织标本的CK(+),所有肉瘤组织标本的vimentin(+),3份癌性组织和肉瘤组织标本的p53(+);肉瘤组织中,3份标本的CK和vimentin(+),7份标本的p53(+),5份标本的CD10(+),4份标本的desmin(+),3份标本的S-100(+).结论 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标记能为子宫内膜癌肉瘤患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有助于确认肉瘤的成分来源和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黄建伟;田学智;张王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医辩证施护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焦虑、应对方式和肌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焦虑、应对方式和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缺血性中风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辩证施护.干预1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状态焦虑评分、应对方式量表得分和肌力情况.结果 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状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积极应对总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组患者消极应对总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组患者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医辨证施护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焦虑、应对方式和肌力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包咏梅;柏芳芳;谭亚芹;曹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内科杂志

内科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