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杰;叶永维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技能操作双语教学的方式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63名护理本科生在接受临床护理技能操作双语教学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研究对象英语基础较好,对双语教学积极性高,双语教材采用部分英语授课的方式受学生欢迎,但教师的双语教学素质有待提高,同时授课内容及计划需要优化,并适当增加相关的教材以满足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需要.结论 在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理本科学生中开展临床护理技能操作双语教学具有可行性,但仍需加强师资、教材建设,优化授课内容,才能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
作者:吴芳兰;应燕萍;黄惠桥;吴林秀;唐丽安;卢运红;陈德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CP)在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专科护士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至2014年进入冠心病监护病房进行临床实践的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58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人,对实验组护士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对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培训,两组护士均实施4周多个周期的实习,对两组护士的实习效果进行评价考核.结果 实验组护士理论和操作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护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士对教学满意度为96.55%,对照组护士为75.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CP教学法运用于冠心病监护病房专科护士临床实践中,可使临床带教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能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和临床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值得在其他临床科室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柯艳红;尚琴;许玉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3年收治的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为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将2012年收治的7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个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
作者:秦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病理检查确诊的5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超声检查结果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8例经病理诊断的乳腺癌患者中,其中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为常见,占73.08%;彩色多普勒检查检出52例乳腺癌患者,诊断准确率为89.66%,其中误诊6例,5例患者被误诊为良性肿瘤,1例早期浸润乳腺癌被误诊为乳腺增生结节.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用于诊断乳腺癌患者,具有方便易行、安全无损伤、重复性强、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彪权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百草枯是一种现代农业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对人畜具有较强的毒性.目前研究认为其主要通过氧自由基、炎性细胞及因子、线粒体损伤、诱导细胞凋亡、酶失衡等机制对机体造成损伤.急性百草枯中毒现在尚无特效解毒剂,以综合治疗措施为主,如何实施氧疗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曹杰;叶永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轻、中度高血压患者4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各24例.A组患者使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B组患者使用缬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使用厄贝沙坦治疗的A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显著优于使用缬沙坦治疗的B组患者(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结论 使用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能有效抑制患者血管收缩及血压升高,不良反应轻微,治疗安全性较高,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农村发生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的原因、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救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资料齐全、诊断明确的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急救方法.结果 23例患者经积极有效的联合治疗,22例恢复良好,痊愈出院,1例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95.7%.结论 运用头孢等类抗菌药物治疗后切忌饮用或接触含乙醇的药物、饮品或食品,否则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双硫仑样过敏反应,一旦出现误诊误治,严重者可致死,临床应加强宣教,提高用药安全.
作者:孙贤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长期透析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长期透析伴高血压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以及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肌酐(Cr)及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的程度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尿α1-MG、m-Alb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Cr明显降低,两组患者GFR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Cr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长期透析伴高血压患者效果好,对改善患者病情、延长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两药联合使用能更好地保护患者肾功能,延缓肾脏损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兰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黛力新对女性更年期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76例女性更年期F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雷贝拉唑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黛力新),每组38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及汉密尔顿评分,并与更年期健康女性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汉密尔顿评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汉密尔顿评分与更年期健康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在女性更年期FD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黛力新,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灿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加强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探讨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58例,治疗期间给予精心的临床观察与积极的护理干预,观察其治疗护理效果.结果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58例中21例病情危重,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2例经抢救无效死亡;156例经及时对症处理与护理,治愈出院,住院时间4~17 d,平均(8.2±1.3)d,未出现任何后遗症.结论 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应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并给予科学的监护与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罗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内科综合护理方法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根据内科综合护理的各项措施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病死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86.00%);观察组病死率为(0.00%),低于对照组(10.0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82.00%),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科综合护理方法可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率,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金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导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2例缺血性心肌病导致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6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临床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一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16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16例患者中,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68.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VEF、LVESD及LVEDD均比治疗前改善,但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程度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文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他汀类药物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明确的降低血脂、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目前其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方面.近年来随着该类药物临床应用的愈加广泛,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肌毒性和肝毒性方面,因此如何正确、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以及如何减少其不良反应仍是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作者:章龙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药浴联合穴位按摩法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护理和医疗价值.方法 将9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药浴-按摩组(以下简称药浴组)45例,蓝光光疗组(以下简称光疗组)45例,药浴组给予由中药柴胡、茵陈、栀子、大黄、丹参等煎煮而成的汤药药浴配合按摩内关、足三里、肝腧、胆腧等穴位进行干预治疗;光疗组给予常规蓝光照射加口服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药物进行治疗.干预前及干预后第6天分别检测各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同时定时检测面颊、躯干、四肢经皮胆红素水平(3次/d).观察两组患儿黄疸半衰期(干预后胆红素浓度衰减一半所需的时间)、黄疸复发率以及新生儿健康指数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浓度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疗组血清胆红素半衰期明显短于药浴组(P<0.05);干预6d后,两组胆红素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随访3周后,药浴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光疗组(P<0.05);新生儿健康指数(≥11分为正常,6~10分为欠佳,≤5分为差)光疗组为10.46分,药浴组为12.89分.结论 中药药浴配合穴位按摩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不仅能很好地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而且可以很好地提高健康指数、降低黄疸复发率,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患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方法.
作者:刘小勤;张立环;李向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基层护理人员对产后抑郁筛查态度.方法 随机抽取400名基层妇产科护理人员,采用面对面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大多数护士“非常支持”或者“支持”采用简单的方法对孕产妇进行产后抑郁筛查;87.8%的护理人员“非常愿意”或者“愿意”提供咨询服务;但只有6.1%护理人员过去经常提供过咨询服务,而91.3%的护理人员表示“非常愿意”或“愿意”接受相关培训.结论 需要对基层护理人员进行产后抑郁干预知识的培训,提高对产后抑郁患者干预的意愿与能力.
作者:王晓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产后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产后抑郁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护理组与中西医结合护理组.单纯西医护理组患者给予一般西医护理,中医结合护理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在孕晚期与产后六周分别进行抑郁状况评价.结果 与单纯西医护理比较,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产后抑郁的干预效果较为明显(P<0.05);从产后抑郁率来看,两种护理方式均有干预效果,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护理.
作者:刘玉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成人T细胞白血病(ALT)是一种由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引起的具有特殊临床表现及T淋巴细胞形态学改变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性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少见[1].细胞形态学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现对我院近期发现的1例ATL的相关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查,尤其是外周血、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进行分析.
作者:李青华;朱柱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功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入选的72例COPD伴肺性脑病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即常规给予抗感染、吸氧、解痉平喘、祛痰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多功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Glasgow昏迷评分、RR、SPO2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88%(32/3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3.88%(23/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功能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性脑病有较好的疗效,能减少气管插管治疗,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痛苦.
作者:陆红梅;朱春燕;包守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肺癌脑转移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放疗,观察组给予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脑转移灶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全身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景胜;吴昱治;陈光;钟海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46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均应用“齐鲁方案”即全胃肠洗消+血液净化+大剂量甲基强旳松龙+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及抗凝等治疗措施进行治疗.护理措施包括: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消化道护理、血液净化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 46例患者30例存活,16例因就诊不及时或服毒量> 150 mL救治无效死亡.结论 “齐鲁方案”加合理的护理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收到了良好效果.
作者:庄淑美;赵庆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