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艳红;尚琴;许玉荣
目的 探讨合作学习模式培训对非糖尿病病区护士掌握糖尿病知识和健康教育知识的影响.方法 对211名非糖尿病病区护士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训,即针对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中需要探究的问题确定学习目标、以小组网络QQ群进行讨论、收集资料、课上小组情景训练、训练后小组汇报与交流、集体讲评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训10个学时的糖尿病知识,受训后护士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所在病区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培训前后非糖尿病病区护士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 培训前后非糖尿病病区护士糖尿病知识总分、各维度应答正确率、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作学习模式为非糖尿病病区护士创造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环境和实践机会,有利于提高非糖尿病病区护士糖尿病专科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提高糖尿病教育效果.
作者:梁志金;刘晓芳;黄艳;卢小菊;谭丽丽;陆叶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3年收治的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为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将2012年收治的7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个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
作者:秦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1 6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5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患者58例,发生率为3.5%.不良事件上报率为62.0%,级别为警告事件占1.72%,不良后果事件占20.6%,未造成后果事件占77.68%.结论 对心血管内科的护理管理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张传芬;黄宗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黛力新对女性更年期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76例女性更年期F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雷贝拉唑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黛力新),每组38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及汉密尔顿评分,并与更年期健康女性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汉密尔顿评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汉密尔顿评分与更年期健康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在女性更年期FD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黛力新,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灿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长期透析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长期透析伴高血压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以及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肌酐(Cr)及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的程度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尿α1-MG、m-Alb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Cr明显降低,两组患者GFR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Cr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长期透析伴高血压患者效果好,对改善患者病情、延长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两药联合使用能更好地保护患者肾功能,延缓肾脏损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兰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20 mg/d,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折麦布治疗,10 mg/d,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血脂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E)及内皮舒张功能(FMD)的变化.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复发性心绞痛1例;对照组血运重建3例,复发性心绞痛2例.观察组患者TC、TG、LDL-C水平分别为(3.2±0.3) mmol/L、(1.8±0.1)mmol/L、(2.0±0.2) 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DL-C水平为(1.5±0.2) 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CRP水平为(1.9±0.3)mg/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LVEE及FM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应用于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较佳,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且应用较为安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戢运春;王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51例,应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及枸橼酸铋钾等治疗;对照组患者51例,应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等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必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和循证医学的发展,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治疗、护理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使得CHF的防治策略日显重要.因此,全面评估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处理,从而大化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CHF患者规范化治疗的临床护理、心理护理、系统教育及管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李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肺癌脑转移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放疗,观察组给予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脑转移灶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全身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景胜;吴昱治;陈光;钟海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进行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血液透析方法进行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乳酸水平、C-反应蛋白、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死亡情况.结果 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肌酐、尿素氮、C-反应蛋白、乳酸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以上各项指标降低更加显著,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RRT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
作者:彭怀力;符少平;曹枫;陈荣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用5%碳酸氢钠强化口腔护理对预防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口腔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5%碳酸氢钠,对照组予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干预前后测定口腔pH值,检测观察口臭、溃疡、真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口腔pH值较干预前改善(P<0.05),对照组则改善不明显(P>0.05),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口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口臭和真菌感染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5%碳酸氢钠强化口腔护理可有效纠正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偏酸性的口腔pH值,并能够减少口腔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红黎;赖若云;胡恕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 422例冠心病思者(其中非心肌梗死组包括:心绞痛,无症状冠心病1 000例;心肌梗死组422例),全部病例均行冠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UCG).超声心动图利用左室16节段法通过多切面检测各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探讨冠脉病变与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检出率的关系.结果 ①UCG诊断非心肌梗死组的敏感性为44.0%(318/723),特异性为65.3%(181/277),阳性预测值76.8% (318/414).②UCG诊断心肌梗死组的敏感性为77.24% (319/413),阳性预测值98.7% (319/323).心肌梗死组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非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冠脉病变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诊断的敏感性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作为无创性的检查,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阳性预测值高达76.8%,但敏感性、特异性不高,阴性预测值低,在临床工作中需综合判断.
作者:林蓓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建立模型统计分析,预测医院2014年、2015年各季度出院人次,为医院的科学决策和资源合理调配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依据某医院2009至2013年出院人数,运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结合小二乘法建立趋势季节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趋势季节回归模型YC=7655.65+ 1742.60t,预测值=季平均预测值×各季的季节比率.结论 趋势季节模型简便易行,预测效果好,可为医院评估医院季节性工作效率、制定工作计划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作者:梁海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产后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产后抑郁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护理组与中西医结合护理组.单纯西医护理组患者给予一般西医护理,中医结合护理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在孕晚期与产后六周分别进行抑郁状况评价.结果 与单纯西医护理比较,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产后抑郁的干预效果较为明显(P<0.05);从产后抑郁率来看,两种护理方式均有干预效果,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护理.
作者:刘玉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病理检查确诊的5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超声检查结果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8例经病理诊断的乳腺癌患者中,其中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为常见,占73.08%;彩色多普勒检查检出52例乳腺癌患者,诊断准确率为89.66%,其中误诊6例,5例患者被误诊为良性肿瘤,1例早期浸润乳腺癌被误诊为乳腺增生结节.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用于诊断乳腺癌患者,具有方便易行、安全无损伤、重复性强、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彪权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许多卒中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或可以控制的,通过有效的人为干预,即可降低卒中患病率,减轻患者致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就卒中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如高血压、房颤、糖尿病等的研究现状及预防控制情况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邓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内科综合护理方法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根据内科综合护理的各项措施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病死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86.00%);观察组病死率为(0.00%),低于对照组(10.0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82.00%),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科综合护理方法可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率,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金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2个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家系的临床表型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P1BA(platelet glycoprotein Ib alpha,GP Ⅰ b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第28个外显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基因变异情况.探索血管性血友病家系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4例临床诊断为血管性血友病家系的患者的外周血进行全基因组DNA提取,参照CCDS数据库人类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对GP1BA、vWF28、ADAMTS13基因进行PCR扩增后采用凝胶电泳观察产物是否合格并进行基因测序.结果 在一个家系中发现GP1BA基因G1206A (F429K)突变位点,同时检出一父子存在39个碱基缺失但不是VNTR序列,且发现该患儿母亲GP1BA存在VNTR B/C杂合子.检测到vWF 28多态性位点G4039A(SNP位点)、A4391G(T1381A)、G4664C(D1472H)、T4891C(SNP位点);2个家系的ADAMTS13基因均未发现突变位点.结论 (1)在vWF28上发现多态性位点G4039A(SNP位点)、A4391G(T1381A)、G4664C (D1472H)、T4891C(SNP位点),可能与家系1(2B型血管性血友病)的发病有关.(2)在家系2中,患者的GP1BA基因上检测到一个新的突变位点G1206A(E429K),可能与患者患有血小板型血管性血友病有关.(3)本研究还发现在家系2中患者及患者的父亲GP1BA基因均存在一段39个碱基的缺失,但并不是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片段.且患者的母亲存在VNTR B/C杂合子.可能是促进该患者发病的重要因素.
作者:韦清华;罗建明;欧丹艳;宾琼;唐丽娟;黄小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他汀类药物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明确的降低血脂、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目前其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方面.近年来随着该类药物临床应用的愈加广泛,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肌毒性和肝毒性方面,因此如何正确、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以及如何减少其不良反应仍是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作者:章龙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急诊无创气道正压通气在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72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患者及其家属自愿选择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同样的急诊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无创气道正压通气.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率、呼吸及PaO2、PaCO2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00±1.50)d和(21.00±1.00)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急诊治疗总有效率达94.44%,高于对照组(69.44%),失败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呼吸及PaO2、PaCO2等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无创气道正压通气在呼吸衰竭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且创伤小,值得推广.
作者:柏星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