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洁;王川林;谭榜宪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观察组)32例及常规护理组(对照组)28例,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干预后3、6、12个月的运动发育指数(PDI)及平均智能发育指数(MDI).结果 观察组患儿干预3、6、12个月后的PD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6、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MD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亚珠;贾少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醋酸奥曲肽联合盐酸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100 μg醋酸奥曲肽静脉注射后,再以25μg/h的速率静脉滴注奥曲肽,持续静脉滴注72 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普萘洛尔.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血压稳定3d时使用彩色超声仪测定门静脉及脾静脉的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门静脉血流量(552±56) mL/min、脾静脉血流量(285±55) mL/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门静脉血流量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醋酸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门静脉及脾静脉的血流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覃永旗;彭云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CT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 2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内科保守治疗20例,转神经外科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6例;存活18例,死亡8例,存活者均行系统康复治疗,出院后随访6个月,GOS评分结果显示,恢复良好7例,重残3例,中残7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周红;覃少东;黄东明;韦奇;黄澄;陈映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县级医院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探讨其应对策略和措施.方法 对2013年1至3月在云南省马关县人民医院门诊输液室输液治疗的患者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在对1 563例门诊输液治疗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因护理缺陷引起患者投诉共11例,占全部患者的0.7%.门诊输液室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包括护士自身因素、患者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结论 门诊输液治疗室是县级医院对外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工作流程多,患者病种复杂,护理工作量大,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够全面是产生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深化护理服务内涵,减少输液风险,才能确保患者输液治疗的安全.
作者:刘淑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建立模型统计分析,预测医院2014年、2015年各季度出院人次,为医院的科学决策和资源合理调配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依据某医院2009至2013年出院人数,运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结合小二乘法建立趋势季节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趋势季节回归模型YC=7655.65+ 1742.60t,预测值=季平均预测值×各季的季节比率.结论 趋势季节模型简便易行,预测效果好,可为医院评估医院季节性工作效率、制定工作计划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作者:梁海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2个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家系的临床表型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P1BA(platelet glycoprotein Ib alpha,GP Ⅰ b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第28个外显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基因变异情况.探索血管性血友病家系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4例临床诊断为血管性血友病家系的患者的外周血进行全基因组DNA提取,参照CCDS数据库人类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对GP1BA、vWF28、ADAMTS13基因进行PCR扩增后采用凝胶电泳观察产物是否合格并进行基因测序.结果 在一个家系中发现GP1BA基因G1206A (F429K)突变位点,同时检出一父子存在39个碱基缺失但不是VNTR序列,且发现该患儿母亲GP1BA存在VNTR B/C杂合子.检测到vWF 28多态性位点G4039A(SNP位点)、A4391G(T1381A)、G4664C(D1472H)、T4891C(SNP位点);2个家系的ADAMTS13基因均未发现突变位点.结论 (1)在vWF28上发现多态性位点G4039A(SNP位点)、A4391G(T1381A)、G4664C (D1472H)、T4891C(SNP位点),可能与家系1(2B型血管性血友病)的发病有关.(2)在家系2中,患者的GP1BA基因上检测到一个新的突变位点G1206A(E429K),可能与患者患有血小板型血管性血友病有关.(3)本研究还发现在家系2中患者及患者的父亲GP1BA基因均存在一段39个碱基的缺失,但并不是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片段.且患者的母亲存在VNTR B/C杂合子.可能是促进该患者发病的重要因素.
作者:韦清华;罗建明;欧丹艳;宾琼;唐丽娟;黄小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成人T细胞白血病(ALT)是一种由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引起的具有特殊临床表现及T淋巴细胞形态学改变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性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少见[1].细胞形态学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现对我院近期发现的1例ATL的相关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查,尤其是外周血、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进行分析.
作者:李青华;朱柱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46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均应用“齐鲁方案”即全胃肠洗消+血液净化+大剂量甲基强旳松龙+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及抗凝等治疗措施进行治疗.护理措施包括: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消化道护理、血液净化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 46例患者30例存活,16例因就诊不及时或服毒量> 150 mL救治无效死亡.结论 “齐鲁方案”加合理的护理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收到了良好效果.
作者:庄淑美;赵庆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产后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产后抑郁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护理组与中西医结合护理组.单纯西医护理组患者给予一般西医护理,中医结合护理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在孕晚期与产后六周分别进行抑郁状况评价.结果 与单纯西医护理比较,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产后抑郁的干预效果较为明显(P<0.05);从产后抑郁率来看,两种护理方式均有干预效果,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护理.
作者:刘玉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抑郁情绪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56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及其自编问卷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抑郁情绪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56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抑郁情绪检出率为52.68%(295/5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患者月收入高和支持利用度高是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并发症种类多是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结论 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临床工作中,给予患者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案及大限度的支持和鼓励,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能够减少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抑郁情绪出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湛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他汀类药物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明确的降低血脂、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目前其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方面.近年来随着该类药物临床应用的愈加广泛,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肌毒性和肝毒性方面,因此如何正确、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以及如何减少其不良反应仍是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作者:章龙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许多卒中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或可以控制的,通过有效的人为干预,即可降低卒中患病率,减轻患者致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就卒中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如高血压、房颤、糖尿病等的研究现状及预防控制情况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邓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应用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根据原发疾病不同,给予不同治疗方法,同时口服盐酸氟西汀抗抑郁治疗并给予催眠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的疗效总评结果,以及抑郁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DS评分为(26.44±7.11)分、疗效总评为(1.70±0.4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DS评分(39.87±9.98)分、疗效总评(1.96±0.67)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春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1 6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5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患者58例,发生率为3.5%.不良事件上报率为62.0%,级别为警告事件占1.72%,不良后果事件占20.6%,未造成后果事件占77.68%.结论 对心血管内科的护理管理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张传芬;黄宗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内科综合护理方法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根据内科综合护理的各项措施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病死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86.00%);观察组病死率为(0.00%),低于对照组(10.0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82.00%),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科综合护理方法可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率,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金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农村发生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的原因、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救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资料齐全、诊断明确的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急救方法.结果 23例患者经积极有效的联合治疗,22例恢复良好,痊愈出院,1例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95.7%.结论 运用头孢等类抗菌药物治疗后切忌饮用或接触含乙醇的药物、饮品或食品,否则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双硫仑样过敏反应,一旦出现误诊误治,严重者可致死,临床应加强宣教,提高用药安全.
作者:孙贤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长期透析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长期透析伴高血压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以及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肌酐(Cr)及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的程度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尿α1-MG、m-Alb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Cr明显降低,两组患者GFR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Cr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长期透析伴高血压患者效果好,对改善患者病情、延长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两药联合使用能更好地保护患者肾功能,延缓肾脏损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兰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轻、中度高血压患者4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各24例.A组患者使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B组患者使用缬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使用厄贝沙坦治疗的A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显著优于使用缬沙坦治疗的B组患者(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结论 使用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能有效抑制患者血管收缩及血压升高,不良反应轻微,治疗安全性较高,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确诊的急性重症胰腺炎诊断和治疗经过.结果 治愈9例,其中非手术治疗4例,合并胆石症转手术治疗5例,好转1例(转为慢性胰腺炎),死亡1例,死亡原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结合中医和手术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临床上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颜兆寰;张彤;黄荣根;邹海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内科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度、住院时间、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满意度分别为95.56%和95.56%,高于对照组(77.78%和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的知识掌握度,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消除患者的抑郁心理,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桂桂;许晓;崔俊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