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冰;吕小平;唐星火;韦荣芬
目的 观察与分析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及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8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者,同时对所感染病原菌进行统计以及给予相应治疗措施,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占33.75%,革兰氏阴性菌占66.25%,且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则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敏感.结论 加强对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调查以及给予综合性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作者:班健 刊期: 2011年第01期
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高发区之一,约有1.25亿人口为HBV的慢性感染者.1999年庄辉等[1]对我国11个城市1 81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研究发现,其中HBV感染率为24.8%,HEV感染率为8.6%.近年的大量研究报告显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的研究报道大多集中在临床表现、血清生化指标的观察等方面,重叠感染的机制还不清楚,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防治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张苏宁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糖尿病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约50%的糖尿病可罹患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治疗仍较为棘手,迄今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对目前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情况综述.
作者:柏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 将56例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使用改良Duo氏瘙痒评分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周、4周、8周皮肤瘙痒积分,以及血PTH、β2-MG的变化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明显好转,Duo积分显著降低,完全缓解率为53.6%(15/28),部分缓解率为28.5%(8/28),总有效率82.1%(23/28);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为14.3%(4/28),部分缓解率为25.0%(7/28),总有效率39.3%(11/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能有效治疗尿毒症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
作者:潘习彰;郑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的优胜劣汰迫使医院通过加强管理实现良性循环.只有通过实施有效的医院知识管理,才能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医院网站建设是医院知识管理系统的外在体现,本文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23家三级甲等医院网站信息构建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初步分析,对医院知识系统构建提出建议、设想.
作者:王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盐酸异丙嗪治疗眩晕症的疗效.方法 入选136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8例.对照组给予天麻素0.5 g和银杏达莫20 ml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用盐酸异丙嗪25 mg肌肉注射.两组治疗时间约3 h,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u=2.413,P=0.016).结论 盐酸异丙嗪联合天麻素、银可达莫治疗眩晕症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颂年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心综合征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2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的心电图,心肌酶谱等进行动态观察,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脑心综合征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32.86%,其中78.26%的脑心综合征患者呈进展性卒中发病,脑叶梗死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梗死(P<0.01),有意识障碍患者100%发病.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肌酶谱异常率为40.74%.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常合并继发性心脏损害,故对临床表现为脑心综合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要从各个环节尽早针对性干预卒中的进展,为早期康复提供有利条件.
作者:李素梅;王建良;陈帅;范变玲;白玉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行为、血压控制水平及脑卒中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社区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则进行一般健康教育,三年后对两组患者的高血压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血压控制情况及脑卒中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明显改善,血压控制率及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综合干预,可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水平和疾病防范意识,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脑卒中社区防治的有效手段.
作者:钟娟;吴曙粤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与外用奈替吩酮康唑乳膏联合治疗体股癣的疗效.方法 180例病人例分为两组,A组口服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1次/d,0.2 g/次,连服7d,同时外用奈替吩酮康唑乳膏,2次/d,14d为一疗程.B组单纯口服伊曲康唑服药方法1疗程同A组,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A组治愈34例,显效31例,无效25例.B组治愈21例,显效18例,无效51例,A组疗效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515,P=0.000).结论 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联合奈替吩酮康唑乳膏外用为治疗体股癣为有效方法之一,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农冠荣;李剑鹏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肺曲霉病又称肺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属感染或吸入曲霉属抗原所引起的一组急、慢性肺部疾病,包括过敏反应性的曲霉病、寄生性曲霉病、侵袭性曲霉病.肺部曲霉病绝大多数为继发感染,原发者极为罕见.该真菌常寄生在上呼吸道,尘肺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加之临床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侵入性诊疗操作,极易发生真菌感染.2008年我科收治尘肺合并肺曲霉病2例,现将治疗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小林;卢雪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分析广西南宁地区临床输血患者中不规则抗体筛查情况,探索其在输血医学中的临床意义,为预防和治疗免疫性输血反应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盐水介质法、抗人球蛋白法、凝聚胺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南宁地区各医院送检的免疫血液学检测标本1 042例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 鉴定确认同种特异性抗体42例,分别为:抗-E 22例,抗-c 9例,抗-Mur 5例,抗-D 2例,抗-Ce 1例,抗-M 1例,抗-Leb 1例,抗-e 1例等.结论 各级医院应积极开展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工作,进行Rh血型的E抗原同型输注,对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与有效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莫秋红;钟春平;周先果;刘金莲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内镜下微波加局部化疗治疗晚期食道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病理确诊并伴有不同程度吞咽困难晚期食管癌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应用内镜下微波加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内镜下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每2周治疗1次,4~5次为1疗程;1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组21例中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2例,梗阻缓解率为90.5%;对照组21例中显效3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梗阻缓解率为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微波加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较好,可减轻病人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魄;冯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医患沟通是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不可避免的,本文阐述在临床教学中加强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提出提高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对策.
作者:朱春晖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丹参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150 mg,1次/d,疗程1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丹参冻干粉针8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月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尿素氮、血肌酐、空腹血糖、尿蛋白排泄率.结果 两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尿素氮、血肌酐、空腹血糖、尿蛋白排泄率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冻干粉针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在降低血压、血脂及HbA1c的同时,又可改善早期DN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微循环,显著降低24 h UMA的排出,减少尿蛋白,减轻肾损害,延缓其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作者:蔡慧;顾宗明;张海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获得社会支持,改善机体功能.方法 将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实施传统护理,实验组50例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健康教育,康复训练等).将两组患者所得的自我护理能力与社会支持进行问卷调查及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并获得社会支持,改善机体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潘承琼;潘唐远;杨小玲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9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采用氨茶碱+酮替芬+肃肺解痉汤治疗,西药组用氨茶碱+酮替芬治疗,疗程均为1月,治疗后随访1年.结果 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临床控制率高,复发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比单纯西药有优势.
作者:李延伟;高福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常见的、危害性大的病种之一,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缺血而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其发病特点起病突然,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预后差;所以配合医生做有效的紧急救治和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是救治成功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崔学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Thd)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43例R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3例)应用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20例)应用甲氨喋呤(MTX)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情况.结果 治疗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ESR、RF均下降,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d是一种治疗RA的有效药物,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红;张士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以利妥昔单抗(rituximab)为基础的分子靶向治疗方案的使用明显改善了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远期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自从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rituximab获批后,多项研究表明这个单克隆抗体单独或与化疗联合应用于B细胞恶性肿瘤的疗效.Rituximab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细胞及化疗敏感性恶性B淋巴细胞上的CD20结合,诱导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和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CDC)的细胞凋亡.Rituximab联合化疗方案,如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CHOP)或氟达拉滨、米托蒽醌和地塞米松,均能显著增加总体反应率(ORR)和完全缓解(CR)率,以及延长疾病进展时间(TTP)[1].
作者:刘翠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临床教学大肠镜检查的方法可以分为2种,一种是双人操作法,另一种是单人操作法.双人操作法需要护士配合送镜,检查过程中带给患者较大痛苦,穿孔等并发症较多.而结肠镜单人操作法不需要双人送镜,节约人力资源,术者能更自如、灵活、协调的操作内镜,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及减少穿孔等并发症几率,使术者内镜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随放大内镜、色素内镜等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肠镜单人操作法能更加近距离准确地观察病变,其优越性得到普遍认可,成为当今国际结肠镜操作的主流趋势[1].笔者近年来在内镜室带教,成功指导数名医师熟练进行肠镜检查操作,现将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及双人操作法向单人操作法转型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与大家进行交流.
作者:于冰;吕小平;唐星火;韦荣芬 刊期: 201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