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扩肛法联合中药外敷、坐浴治疗老年Ⅱ期肛裂患者的效果观察

曾进;杨正安

关键词:Ⅱ期肛裂, 扩肛法, 中药外敷, 坐浴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扩肛法联合中药外敷、坐浴治疗老年Ⅱ期肛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老年Ⅱ期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行扩肛治疗,观察组联合中药外敷和坐浴,对照组扩肛后采用高锰酸钾热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裂损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观察组治疗后疼痛、便血及便秘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均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裂损愈合时间分别为(14.95±2.08)d和(17.77±2.34)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扩肛联合中药外敷和坐浴用于老年Ⅱ期肛裂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适用于老年患者.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盆底抬高及直肠悬吊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盆底抬高及直肠悬吊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8例慢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盆底抬高及直肠悬吊手术治疗.记录手术相关情况,比较手术前后临床评分(包括便秘评分、伴随症状评分)、排粪造影征象及其结果.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住院时间为(8.39±2.35)d,术后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创面均完全愈合.术后骶直分离、直肠折曲、直肠黏膜内套、直肠前突征象检出率较术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手术前后,便秘评分、伴随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乙耻距及骶直间距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腹腔镜下盆底抬高及直肠悬吊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可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其对于改善盆腔入口梗阻情况收效良好.

    作者:张波;郑建勇;李向武;陈巧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切开引流加内口挂线术与内口直接切开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切开引流加内口挂线术与内口直接切开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00例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行切开引流加内口挂线术,对照组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内口直接切开术.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术后疼痛、治疗效果及术后肛瘘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术后1d、1 w及2w时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均P<0.05),且观察组在各时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半年复发率和肛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切开引流加内口挂线术较内口直接切开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更为显著,术后患者恢复更快,且有助于减少术后肛瘘形成.

    作者:余成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女性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ANP)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女性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71例女性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TME+非PANP组,n=35)与观察组(TME+PANP组,n=36).记录两组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两组术后排尿功能和性功能.结果 术后1年,观察组有1例复发,对照组无复发病例.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均为100%.术后6个月,观察组总体排尿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近期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远期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观察组性功能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与单纯TME相比,TME+PAMP术后女性患者的排尿功能及性功能相对更优,两者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及生存率相当.

    作者:曾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超声清创术在肛周脓肿术后创面处理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超声清创术用于肛周脓肿创面处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84例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清创术处理(手术切除坏死组织+生理盐水清创+常规敷料包扎换药),观察组采用超声清创术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治疗效果,观察清创前1d与术后第3d、7d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创面疼痛程度,并分析细菌清除率、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1 d WBC、ESR、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d、7d,两组WBC、ESR、CRP水平较术前1d均下降(均P<0.05),观察组术后第3d、7d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前1d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d,对照组疼痛评分与术前1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术前1d下降(P<0.05);术后第7d,两组疼痛评分较术前1d及术后第3d下降(P<0.05),且观察组术后第3d、7d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平均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感染率为2.38%,对照组为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超声清创术处理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炎症反应、缓解创面疼痛、清除创面细菌及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贾国璞;刘丽飞;刘晓丽;陈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溶液对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术前预防性口服碳水化合物对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70例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术前口服400 mL碳水化合物溶液,20 min内服完,对照组术前常规禁食、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手术前后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胰岛素抵抗和敏感指数,检测小肠和肝脏中G-6-Pase和PEPCK灰度值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补液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FPG、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术前均升高(均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较术前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FPG、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和IGF-1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肝脏、小肠G-6-Pase和PEPCK灰度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无误吸、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预防性口服碳水化化合物溶液能改善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情况,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可能与碳水化合物减轻糖异生作用有关.

    作者:易钢锋;胡卫军;田文昊;赵亚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多学科协作治疗联合快速康复理念对直肠癌开腹手术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多学科协作(MDT)联合快速康复理念对于直肠癌开腹手术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纳入62例接受直肠癌开腹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术后在MDT指导下进行快速康复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应激反应、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术后3d时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RP、皮质醇及CD8+水平均高于组内术前,术后两组CD4+水平低于组内术前,术后观察组CRP、皮质醇及CD8+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CD4+水平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CD4+/CD8+水平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手术前后CD4+/CD8+水k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T联合快速康复理念用于直肠癌患者的术后治疗与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及维持免疫功能稳定.

    作者:何启雄;李盛海;黄铭祥;周成茂;谢启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单、双器械吻合用于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术后吻合口漏及腹腔引流液中CRP水平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单、双器械吻合用于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术后吻合口漏和腹腔引流液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20例接受TME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双器械吻合联合TME组(观察组,n=60)和单器械吻合联合TME组(对照组,n=60).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和吻合口漏发生情况,记录术后腹腔引流液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3d时腹腔引流液中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吻合口漏组的患者术后第3d腹腔引流液中CRP水平高于未发生吻合口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单器械吻合技术相比,双器械吻合技术用于TME有助于降低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术后腹腔引流液中CRP水平对防治吻合口漏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聂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克罗恩病肛瘘的外科诊疗现状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可累及全消化道,从口腔至肛门,呈节段性或跳跃性分布.研究发现[1],15%~45%的CD患者会发生肛瘘或肛周脓肿等直肠肛周病变.2016版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European Crohn's and Colitis Organisation,ECCO)关于CD的诊疗共识中指出CD患者在确诊后1年、5年、10年和20年内肛瘘的发病率分别达到12%、15%、21%和26%[2],并且有5%~10%的CD患者首发表现即为肛瘘,而无其它胃肠道症状[3].CD肛瘘通常瘘管走行较为复杂,治疗难度大、易复发,是肛肠外科医生目前面临的较为棘手的难题.迄今,对于CD肛瘘的诊疗,国内外专家已达成部分共识,同时尚存在部分争议,本文就此做一列述.

    作者:蔡彬;李春伟;张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85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85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85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探讨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与术后并发症发生与否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疾病状态、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切除范围与术后并发症发生与否有关(均P< 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基础疾病、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h、联合器官切除和扩大切除均为85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 合并基础疾病、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h、联合器官切除和扩大切除均为85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重视对85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干预.

    作者:杨新华;宋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姑息性手术治疗Ⅳ期右半结肠癌的疗效及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Ⅳ期右半结肠癌患者接受姑息性手术的疗效,并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接受姑息性手术的97例Ⅳ期右半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3年,观察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观察组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97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未见30 d内死亡患者,术后45例出现并发症.随访期间79例死亡,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11.0个月,1年、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5.4%、24.7%、18.8%.T4分期、N2分期、术前梗阻、伴腹膜种植、术前癌胚抗原升高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2.535、2.111、3.474、2.667、4.685,均P<0.05),术后接受靶向治疗是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0.497,P<0.05).结论 姑息性手术对治疗Ⅳ期右半结肠癌有一定价值;T4分期、N2分期、术前梗阻、伴腹膜种植、术前癌胚抗原升高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术后接受靶向治疗是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

    作者:丁海滨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MRI与直肠腔内超声对ParksⅢ型复杂性肛瘘术前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MRI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诊断ParksⅢ型复杂性肛瘘的价值,并分析两者指导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就诊并手术的40例ParksⅢ型复杂性肛瘘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术前检查方式分为MRI组与直肠腔内超声组,每组各20例.分析两组内口、主管、支管/脓腔、脓肿在术前及术中的检出情况,两组基于各自术前诊断结果予以相同术式治疗,术后随访4个月并记录两组复发率.结果 直肠腔内超声组术前检出内口、主管、支管/脓腔数量分别为28个、30个、34个,术中检出分别为32个、32个、31个.MRI组术前检出内口、主管、支管/脓腔数量分别为30个、35个、30个,术中检出分别为36个、36个、33个.超声检查组有1例在术中探查可见脓肿,但术前未检出;MRI组无脓肿漏诊.直肠腔内超声组术后4个月复发率为30.00%(6/20),MRI组为5.00%(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结论 术前直肠腔内超声与MRI诊断ParksⅢ型复杂性肛瘘的价值有限,直肠腔内超声组与MRI组术后4个月后复发率相当,这可能与研究样本量较小及检查者操作熟练水平有关.

    作者:王培馨;段宏岩;于锦利;王凯;孙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扩肛法联合中药外敷、坐浴治疗老年Ⅱ期肛裂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扩肛法联合中药外敷、坐浴治疗老年Ⅱ期肛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老年Ⅱ期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行扩肛治疗,观察组联合中药外敷和坐浴,对照组扩肛后采用高锰酸钾热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裂损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观察组治疗后疼痛、便血及便秘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均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裂损愈合时间分别为(14.95±2.08)d和(17.77±2.34)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扩肛联合中药外敷和坐浴用于老年Ⅱ期肛裂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适用于老年患者.

    作者:曾进;杨正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直肠癌围手术期自我排便训练手机指导软件的设计及应用情况

    目的 研究手机指导软件在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自我排便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120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围术期利用手机APP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排便训练,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指导.根据徐忠法等编著肛门功能分级标准和大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FIQL)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出院时肛门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术前1d和出院时直肠静息压和直肠排便收缩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出院时直肠大耐受量和直肠排便收缩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时生活方式、心理应付/行为、抑郁/自我感受及窘迫尴尬等FIQL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手机APP软件指导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肛门功能训练能改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方便、直观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雪冰;林冬颜;邓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miR-62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miR-62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手术切除的110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组织标本中miR-622的表达情况,分析miR-622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miR-622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miR-622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肠癌组织中miR-622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血管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均P< 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无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iR-622低表达的结肠癌患者预后较高表达者更差(P<0.05).结论 miR-622的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miR-622或有望成为结肠癌患者预后评估的潜在标志物.

    作者:孔雷;刘彬;于强;孔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连栀矾溶液联合龙珠软膏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连栀矾溶液溻渍联合龙珠软膏纱条塞肛引流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96例肛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术后均予常规抗感染加换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连栀矾溶液溻渍及龙珠软膏纱条引流14 d,2次/天,对照组患者使用龙珠软膏纱条引流相同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创面分泌物及水肿情况、创面疼痛程度及创面愈合率、痊愈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术后创面疼痛评分、创面分泌物及水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连栀矾溶液联合龙珠软膏外用可有效减轻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水肿、增加创面良性渗出、减轻患者创面疼痛及促进创面愈合,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汪丽娜;杨向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自动弹力线痔套扎术治疗重度混合痔并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自动弹力线痔套扎术(RPH)治疗重度混合痔并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重度混合痔并直肠黏膜脱垂患者1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行传统外剥内扎术,观察组行RPH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以及围术期指标,利用肛门失禁评分量表(Wexner)评估两组术前、术后的肛门功能,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为9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64±0.29) mL、(8.75±1.29)d、(2.82±0.24)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术后气体、生活方式改变、需衬垫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3%,低于对照组的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内的复发率为6.06%,对照组为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H术在重度混合痔并直肠黏膜脱垂治疗中不仅能取得良好疗效,而且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创面愈合及肛门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旭;徐孟;郭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三线分割法与传统中间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研究

    目的 比较三线分割法与传统中间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方法 纳入8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行三线分割法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中间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年无进展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年随访,观察组失访1例,无进展生存22例,总生存25例,对照组失访2例,无进展生存18例,总生存20例,两组术后3年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线分割法较常规中间入路用于右半结肠癌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但其对术后生存情况的影响仍有待大样本长期观察.

    作者:王江;黄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与传统袢式回肠造口在高危结直肠吻合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与传统袢式回肠造口在高危结直肠吻合口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广西桂东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需行保护性造口的59例高危结直肠吻合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造口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行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术(n=36),对照组行传统袢式回肠造口术(n=23).比较两组患者肠道再通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钉闭肠腔的回肠均能自行开放.观察组肠再通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与传统袢式回肠造口保护高危结直肠吻合口均收效良好,前者操作更为简单且避免了二期造口还纳手术,更有助于缩短肠再通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也有利于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作者:汪祖来;黄顺荣;邓褫夺;孙伟峰;虞敏;钟雪梅;李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本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手术顺利组(47例,手术时间<120 min)和手术延迟组(33例,手术时间≥120 min).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手术用时的影响因素.结果 80例患者中72例达到肿瘤完整切除,切缘阴性率为9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OR=2.492,95%CI=1.451~30.795,P=0.000)、肿瘤形态(OR=1.912,95%CI=1.062~14.486,P=0.003)及纤维化程度(OR=1.697,95%CI=2.093~26.307,P=0.000)是影响手术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较高的肿瘤切除率,肿瘤直径、肿瘤形态及纤维化程度是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的独立因素.

    作者:吴大勇;熊正宁;叶斌;邹国庆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Trendelenburg体位30°与40°角对腹腔镜直肠癌术野暴露满意度及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比较

    目的 比较Trendelenburg体位30°与40°角对直肠癌根治术术野暴露满意度及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82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术中建立CO2气腹,观察组、对照组Trendelenburg体位角度分别调节至30°、40°.比较两组术野暴露满意度,记录气腹建立时及体位调整后10 min、20 min呼吸循环功能相关指标值,记录两组术后的手术相关呼吸循环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总体术野暴露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建立气腹时相比,两组体位调整后10 min、20 min HR均增快,两组体位调整后20 min HR较调整后10 min增快,观察组体位调整后10 min、20 min HR均慢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体位调整后10 min 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位调整后20 min MAP高于调整10 min时,观察组体位调整后20 min MAP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建立气腹时,两组PaCO2、PETCO2、Ppeak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体位调整后10 min、20 min各呼吸功能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低血压、严重低氧血症、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中Trendelenburg体位调节至30°、40°时术野暴露满意度无差异,前者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程先能;彭鲁建;余自君;王丁;张雷;黄大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