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直肠癌组织中NF-E1b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刘晓辉;张晶锐;李荣江

关键词:结直肠癌, NF-E1b, 病理特征, 预后
摘要: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NF-E1b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于本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NF-E1b的表达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3年随访,分析NF-E1b表达情况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与3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129例患者肿瘤组织中NF-E1b阳性表达率68.2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6.98%(P< 0.05).随访患者3年,3年存活率为71.32%(92/129).单因素分析提示,NF-E1b的表达与患者年龄、TNM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以及是否远处转移有关(均P<0.05);3年存活率与肿瘤大小、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否远处转移以及NF-E1b表达(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高、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是NF-E1b阳性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肿瘤>4cm、远处转移阳性以及NF-E1b表达阳性是患者3年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F-E1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较高且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有关,肿瘤>4 cm、远处转移阳性以及NF-E1b表达阳性是影响患者3年存活率的独立因素.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剂量环孢素A对溃疡性结肠炎激素增敏机制观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环孢素A对溃疡性结肠炎激素增敏机制.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住院治疗的12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3例,三组均给予常规激素治疗,A在激素基础上给予环孢素A2mg/(kg·d)、B组在激素基础上给予环孢素A 4 mg/(kg·d)口服,C组不增加环孢素A.治疗2月后比较三组临床疗效,随访1年观察转换治疗率,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观察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B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均优于C组(P<0.05),三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转换治疗率及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1年转换治疗率显著低于C组(P<0.05),三组1年后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各炎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6、IL-8及TNF-α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A、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C组(P<0.05);A、B、C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使用激素基础上加用环孢素A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提高单纯激素的抗炎效果,有利于增强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剂量环孢素A可发挥与高剂量基本相当的增效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韦明勇;彭薛;石小琼;张姗;谢汶甫;熊鹰;吴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直肠腔内超声评估大便失禁患者肛管括约肌缺损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直肠腔内超声(endorectal uhrasonography,ERUS)评估大便失禁患者肛管括约肌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大便失禁入院治疗的80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记录肛管括约肌超声影像特点,与手术结果对照,观察ERUS在肛管括约肌缺损中的诊断价值,探讨肛管括约肌受损程度与肛门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ERUS诊断肛管内括约肌(IAS)缺损准确率为92.11%,误诊率5.26%,漏诊率7.89%.IAS损伤ERUS可见低回声环变薄,肛管外括约肌(EAS)缺损则表现为高回声环变薄.男女患者间IAS厚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患者间EAS皮下部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 0.05).肛门缺损与肛门功能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性(R2=0.819).结论 ERUS用于大便失禁患者肛门括约肌缺损诊断准确率高,能准确反映缺损部位和范围,对指导临床根治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文峰;方建强;崔蕾;程莉莉;刘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搔刮祛腐法对肛瘘切开挂线术后创面愈合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搔刮祛腐法对肛瘘切开挂线术患者创面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肛瘘行切开挂线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术后采取搔刮祛腐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换药,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创面面积减小率、创面纵径减小率、术后不同时间的创面分泌物、创面肉芽色泽评分及6个月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6.67%(P> 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48.44土8.52)d,短于对照组(53.48±10.05) d(P< 0.05);观察组术后第42 d的创面面积为(4.34±0.32) cm2,创面纵径为(1.32±0.24) cm,均低于本组术后第1d及对照组术后第42 d.两组术后创面分泌物与创面肉芽色泽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观察组术后第21 d、第42 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20.00%(P< 0.05).结论 搔刮祛腐法用于肛瘘切开挂线术患者可有效缩小创面、缩短愈合时间、改善愈合质量,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甄彦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CME术对结肠癌的淋巴结清扫效果和术中病理标本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术用于结肠癌,对淋巴结清扫效果及病理标本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结肠癌患者76例纳入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38例,观察组实施CME术,对照组常规根治手术,对比围术期相关指标差异,术后观察两组不同分期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术中切除标本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Ⅰ、Ⅱ期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期、总淋巴结清扫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环周切缘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切除系膜面积、肠管长度、结扎距肠壁及肿瘤距离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ME术治疗结肠癌可以较为全面清扫淋巴结,其中以Ⅲ期患者获益明显,且术中获得的病理标本更为完整,可为术后病理观察提供良好条件.

    作者:刘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外切内注消痔灵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

    目的 比较外切内注消痔灵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风险.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0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外切内注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术后24 h疼痛情况、疼痛缓解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00%与对照组(9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治疗组疼痛等级分布优于对照组,Ⅰ级、Ⅱ级和Ⅲ级疼痛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疼痛缓解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外切内注消痔灵术治疗混合痔较外剥内扎术的疗效更为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缩短康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较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龚立刚;王梦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英夫利昔与环孢素A在激素抵抗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 研究英夫利昔(IFX)与环孢素A(CsA)用于激素抵抗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激素抵抗型重度U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方案,对照组予环孢素A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并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第3个月及治疗结束时三个时点的血小板计数、CRP、HGB、Alb及ES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治疗第3个月及治疗结束时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输液反应、呼吸道感染、胃肠道反应及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FX较CsA用于激素抵抗型重度UC总体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良好.

    作者:卢永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STAT3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现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资料显示,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居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病例数居恶性肿瘤第4位,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水平基本稳定[1].近10年来,但占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的比例有所增加.结直肠癌发病率的地域分布差异较大,其中发达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较高.我国是结直肠癌的低发区,但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呈缓慢上升的趋势,而且年轻患者呈增多趋势[2],因此,我国结直肠癌预治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结直肠癌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炎症性肠病、结肠直肠息肉和腺瘤等疾病密切相关.

    作者:马宝珠;李春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SNHG1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功能预测

    目的 探究SNHG1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并预测SNHG11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下载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及基因表达谱信息.通过HGNC(HUGO gene nomenclature committee,HGNC)中长链非编码RNA(IncRNA)数据库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分析,通过cBio Portal for Cancer Genomics 网站对差异基因进行表达量的变化,分析SNHG1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SNHG11表达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方法预测SNHG 11可能参与的代谢通路.结果 SNHG11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T分期(P=0.028)、淋巴结转移(P=0.005)、远处转移(P=0.000)及TNM分期(P=0.001)显著相关.SNHG11高表达癌症样本显著富集到RNA聚合酶、RNA降解、前体RNA剪切、嘧啶代谢等相关基因集.结论 SNHG11可能通过调RNA合成,前体RNA的剪切等过程,从而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粱思远;徐艳松;陆绍龙;凌通;于航;韦传毅;唐卫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直肠腔内超声弹性分级联合应变比值法诊断直肠腺瘤的临床价值

    目的 观察直肠腔内超声弹性分级法联合应变比值法诊断直肠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72例直肠腺瘤患者,患者均行常规及直肠腔内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基准计算常规直肠腔内超声与直肠腔内超声弹性分级联合应变比值法诊断直肠腺瘤的准确性.结果 手术病理结果:直肠腺瘤24例、直肠腺癌48例.常规直肠腔内超声诊断直肠腺瘤的敏感度75.00%、特异度72.92%、准确性73.61%;弹性分级法的敏感度95.83%、特异度83.33%、准确性87.50%;应变比值法的敏感度87.50%、特异度87.50%、准确性87.50%;弹性分级法联合应变比值法的敏感度95.83%、特异度89.58%、准确性91.67%.弹性分级法联合应变比值法的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常规直肠腔内超声(JP<0.05).结论 直肠腔内超声弹性分级联合应变比值法诊断直肠腺瘤的准确性高于常规直肠腔内超声,可为术前明确肿物性质、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有力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兰晓蓉;禹晓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广西灌阳县人民医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48).对照组行传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尿动力学、胃肠功能、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尿管拔除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淋巴结切除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大尿流率、大排尿压、逼尿肌收缩压及残余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3d,观察组大尿流率、大排尿压、逼尿肌收缩压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术前,两组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d,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手术前,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3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42%(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有助于减轻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创伤,促进尿道功能与胃肠功能恢复,且安全可靠.

    作者:戴毅;韦华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CT对结肠癌患者术前分期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目的 探讨CT在评估结肠癌患者术前分期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2年12月至2014年9月本院6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行128排多层螺旋CT检查,获得多平面重建图像,进行肿瘤病灶和淋巴结转移分期评估,并与病理检测结果对照,分析其在结肠癌术前分期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T检出60例,敏感度为100%.T分期诊断准确率为95.00%(57/60),N分期准确率为91.67% (55/60),CT检测结肠癌术前T与N分期结果与病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半年、1年及2年存活患者的T分期差异显著(P<0.05).结论 128-SCT在术前对结肠癌T与N分期的辅助诊断价值较高,术后半年、1年及2年中不同存活情况的患者术前T分期有显著差异.

    作者:杨露;汪春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肛裂切除并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舡裂切除并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120例慢性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行肛裂原位切除并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对照组行后正中切开扩创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9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溢液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发生率为1.67%和13.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6.76±1.37)d及(8.06±2.51)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肛裂切除并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与后正中切开扩创术用于慢性肛裂疗效相当,前者能显著缩短术后康复时间,且安全性更高.

    作者:孙长河;胡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TST STARR+与PPH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TST STARR+治疗直肠黏膜脱垂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3月1日于本院收治的56例直肠黏膜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治疗组行TST starr+手术,对照组行PPH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以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96.43%(27/28),对照组治愈率为92.86%(26/28),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需止血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切除标本质量、体积、宽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疼痛分度、肛门坠胀分度、小便自解情况、术后第一次排便、术后出血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直肠穿孔、吻合口裂开、直肠狭窄病例,术后6月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T STARR+治疗直肠黏膜脱垂总体效果及安全性良好,术后半年的复发率低于PPH术.

    作者:贺平;李志;鲁春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心理波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于本院行永久性肠造口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自我效能干预.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两组护理前以及护理后1个月进行评分,采用汉密尔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患者护理前、后进行评定,比较2组护理效果及对心理波动的影响.结果 护理前,两组自我护理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护理技能及自我效能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上述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前,两组HAMD及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护理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自我效能干预效果理想,对患者心理波动影响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袁林;周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组织中Foxp3+Tregs和CD8+T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Foxp3+Tregs和CD8+T细胞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影响下的表达差异.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病理科保存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8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分别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癌组织小于3 cm)中Foxp3+ Tregs和CD8+T细胞的表达,并比较二者的表达率在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影响下的差异.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Foxp3+ Tregs细胞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CD8+T细胞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Foxp3+ Tregs和CD8+T细胞在癌组织的临床病理因素如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远处转移的影响下表达率有所差异(P<0.05),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Ducks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xp3+Treg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中,CD8+T细胞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提示其可能在结直肠癌浸润及侵袭转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检测其表达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凌志安;党裔武;曾光;张剑锋;李若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布蓝合剂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布蓝合剂应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治疗182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92)及对照组(n=90),均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观察组手术结束时,创缘注射布蓝合剂;对照组采用经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术后镇痛.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6h、12h、24 h、48 h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均P< 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结论 布蓝合剂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经济有效、操作简单的术后镇痛方法.

    作者:闫海金;牛婧;罗碧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奥沙利铂联合方案化疗对TNM Ⅲ期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VEGF、p5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究奥沙利铂联合方案化疗对TNMⅢ期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VEGF、p53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90例Ⅲ期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奥沙利铂.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及VEGF、p53表达水平,以及术后2年复发、转移及无瘤生存率.结果 术后随访2年,两组局部复发率、转移率以及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两组IL-2、IFN-γ、TNF-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IL-2、TNF-α及观察组IFN-γ水平均较化疗前显著升高,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前,两组IL-6、IL-10、IL-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IL-6、IL-10、IL-4水平均较化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化疗前VEGF、p53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VEGF及p53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化疗前,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奥沙利铂联合方案化疗对Ⅲ期结肠癌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利于免疫功能稳定、降低VEGF及p53的表达水平.

    作者:秦菊芳;沈长兵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加强护理干预对产后会阴完全裂伤分层修补术后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加强护理干预对于产后会阴完全裂伤产妇实施分层修补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49例产后会阴裂伤患者为对照组(提供一般修补术后护理),另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49例产后会阴裂伤患者为研究组(加强术后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均接受分层修补手术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总结护理满意度评价、肛门功能评级.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9.59%,研究组为9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5.51%,研究组为9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对照组患者良好生活习惯、健康饮食、心理情绪及家庭融人度等指标评分均低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产前肛门评级均为A级;经手术及护理干预后,对照组A、B、C级分别为15例、10例、24例,研究组A、B、C级分别为25例、19例、5例,两组A、B、C级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加强对产后会阴完全裂伤患者实施分层修补术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且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和肛门功能.

    作者:王咏雪;李岐佩;史玉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肠系膜下动脉低、高位结扎联合淋巴结廓清治疗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肠系膜下动脉(IMA)低、高位结扎联合淋巴结廓清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行IMA低位结扎联合淋巴结廓清术,对照组行IMA高位结扎术联合淋巴结廓清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肛门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引流管拔除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w和术后4w时Wexner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术前(均P<0.05).两组术后吻合口漏、尿潴留、低蛋白血症、肺部及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IMA低、高位结扎联合淋巴结廓清治疗直肠癌的淋巴结清扫效果相当,前者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郭仁江;李文娟;袁文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置管冲洗辅助切开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置管冲洗辅助切开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复杂性肛瘘患者119例,分成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59).对照组给予切开挂线治疗,观察组采用置管冲洗辅助切开挂线治疗.于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统计治疗效果,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住院总时间和住院花费,以及治疗结束6个月时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创口肿胀消褪、伤口无渗液、疼痛消失、创口完全愈合的时间分别为(6.41±2.63)d、(5.21±2.54)d、(11.46±4.54)d、(14.91±6.49)d,均短于对照组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住院总时间及住院花费分别为(10.43±3.96)d及(9.51±2.12)千元,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6个月,观察组无肛瘘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率为10.17%(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传统切开高位挂线术,置管冲洗辅助切开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更利于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总体治疗效果更优.

    作者:肖建昆;石开平;杨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