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英夫利昔与环孢素A在激素抵抗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疗效比较

卢永霜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激素抵抗, 英夫利昔, 环孢素A
摘要:目的 研究英夫利昔(IFX)与环孢素A(CsA)用于激素抵抗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激素抵抗型重度U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方案,对照组予环孢素A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并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第3个月及治疗结束时三个时点的血小板计数、CRP、HGB、Alb及ES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治疗第3个月及治疗结束时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输液反应、呼吸道感染、胃肠道反应及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FX较CsA用于激素抵抗型重度UC总体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良好.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心理波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于本院行永久性肠造口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自我效能干预.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两组护理前以及护理后1个月进行评分,采用汉密尔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患者护理前、后进行评定,比较2组护理效果及对心理波动的影响.结果 护理前,两组自我护理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护理技能及自我效能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上述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前,两组HAMD及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护理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自我效能干预效果理想,对患者心理波动影响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袁林;周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高频腔内超声引导下瘘管切开加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

    目的 探讨高频腔内超声引导下行瘘管切开加挂线疗法治疗复杂肛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治疗组(n=47),对照组行常规瘘管切开加挂线术,治疗组在高频腔内超声引导下行瘘管切开加挂线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创口愈合时间、手术前后肛门功能Wexner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和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创口愈合时间以及半年内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术前肛门Wexn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中每月治疗组评定的Wexner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38%,对照组为19.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瘘管切开加挂线术相比,高频腔内超声引导下行瘘管切开加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治愈率及术后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更优,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更低.

    作者:赵坤;曹波;杨筱玲;陶红发;肖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共情护理对肠易激综合症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共情护理对肠易激综合症(IBS)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88例IB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共情护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负性情绪(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及自我效能、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4周后,两组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降低,自我效能、生活质量评分上升,与同组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共情护理可改善IBS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优化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琴;李玉梅;曾小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康复新液治疗对高位肛周脓肿患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对高位肛周脓肿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氧化应激等生化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96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所有患者均行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手术,术后均给予5~7 d的抗生素治疗,术后第2d均给予中药坐浴、生理盐水清洗、碘伏消毒.消毒后,对照组予凡士林纱条填塞引流,无菌纱布包扎及固定治疗;观察组予康复新液冲洗,采用康复新液纱条填塞引流,无菌纱布包扎固定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及IL-8)、免疫细胞(CD3+、CD4+、CD8+和CD4+/CD8+)和氧化应激(SOD和MDA)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上述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F-α、IL-6、IL-8和MDA水平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CD3+、CD4+、CD4+/CD8+和SOD水平较同组内治疗前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CDS+水平组内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新液治疗可利于降低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的炎性因子水平,稳定机体的免疫细胞水平及改善氧化应激状态.

    作者:李青松;辜军;曾晓梅;殷君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肛瘘括约肌保留手术临床研究进展

    1 前言肛瘘是肛肠外科一种常见疾病,手术治疗仍是目前佳选择.然而,肛瘘手术,特别是复杂性肛瘘手术大部分都涉及术中肛门括约肌的处理,直接影响术后肛门功能,为此,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在新的肛瘘治疗指南中明确提出肛瘘治愈与肛门功能保护均应视为同等重要[1].在治愈肛瘘的同时,如何大程度的避免损伤括约肌,保护肛门功能是近年来的肛瘘研究热点.本文就目前肛瘘的括约肌保留手术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庞黎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88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4例,A组行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B组采取切开挂线术.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口面积、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及肛门功能.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显著高于B组的77.27%(P< 0.05).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A组术中出血量、创口面积、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B组(均P< 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18%,显著低于B组的38.64%(P< 0.05).两组术前的Wexn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Wexner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5).结论 与切开挂线术相比,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总体疗效更优,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贾军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CT对结肠癌患者术前分期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目的 探讨CT在评估结肠癌患者术前分期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2年12月至2014年9月本院6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行128排多层螺旋CT检查,获得多平面重建图像,进行肿瘤病灶和淋巴结转移分期评估,并与病理检测结果对照,分析其在结肠癌术前分期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T检出60例,敏感度为100%.T分期诊断准确率为95.00%(57/60),N分期准确率为91.67% (55/60),CT检测结肠癌术前T与N分期结果与病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半年、1年及2年存活患者的T分期差异显著(P<0.05).结论 128-SCT在术前对结肠癌T与N分期的辅助诊断价值较高,术后半年、1年及2年中不同存活情况的患者术前T分期有显著差异.

    作者:杨露;汪春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加强护理干预对产后会阴完全裂伤分层修补术后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加强护理干预对于产后会阴完全裂伤产妇实施分层修补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49例产后会阴裂伤患者为对照组(提供一般修补术后护理),另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49例产后会阴裂伤患者为研究组(加强术后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均接受分层修补手术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总结护理满意度评价、肛门功能评级.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9.59%,研究组为9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5.51%,研究组为9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对照组患者良好生活习惯、健康饮食、心理情绪及家庭融人度等指标评分均低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产前肛门评级均为A级;经手术及护理干预后,对照组A、B、C级分别为15例、10例、24例,研究组A、B、C级分别为25例、19例、5例,两组A、B、C级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加强对产后会阴完全裂伤患者实施分层修补术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且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和肛门功能.

    作者:王咏雪;李岐佩;史玉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与生活质量的现状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手术后来院复查或化疗的112例符合条件的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Cornor-Davidson韧性量表(CD-RISC)以及癌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调查表(CQOL)对其进行调查研究,评估分析其心理韧性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 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总分平均为(72.15±10.23)分,生活质量得分平均为(163.59±49.23)分,心理韧性量表中坚韧维度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心理状况、社会功能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427;r=0.207;r=0.242);自强维度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心理状况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196;r=0.130);乐观维度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分、精神状况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086;r=0.236);心理韧性总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心理状况、社会功能、精神状况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356;r=0.301;r=0.223;r=0.307)(均P<0.05).结论 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总体表现为心理韧性水平较高,而生活质量水平则较低,心理韧性与生活质量二者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心理韧性水平高者生活质量相对较高,注重对照顾者进行心理支持和指导,将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侯国伟;刘晓菲;陶国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授权教育对复杂性肛瘘术后康复进程及排便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授权教育对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及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间在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复杂性肛瘘患者67例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及对照组(33例),观察组给予授权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人院时、术前、术后1月自我效能量表差异,观察两组术后康复进程及术后1月排便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前及术后1月自我效能评分(3.23±0.24)分、(3.55 ±0.3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41±0.52)分、(2.60±0.91)分(P<0.05).观察组伤口停止渗液、创口肿胀消退、疼痛消失、创口完全愈合的时间分别为(4.13±0.85)d、(4.13±1.67)d、(13.62±2.41)d、(17.13±3.44)d,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月观察组排便功能正常达91.18%,无完全失禁病例,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授权教育可以更好的提高复杂性肛瘘患者自我效能,从而加快术后康复进程,且有利于术后排便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王敏;刘玉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组织中Foxp3+Tregs和CD8+T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Foxp3+Tregs和CD8+T细胞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影响下的表达差异.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病理科保存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8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分别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癌组织小于3 cm)中Foxp3+ Tregs和CD8+T细胞的表达,并比较二者的表达率在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影响下的差异.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Foxp3+ Tregs细胞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CD8+T细胞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Foxp3+ Tregs和CD8+T细胞在癌组织的临床病理因素如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远处转移的影响下表达率有所差异(P<0.05),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Ducks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xp3+Treg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中,CD8+T细胞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提示其可能在结直肠癌浸润及侵袭转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检测其表达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凌志安;党裔武;曾光;张剑锋;李若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开腹手术与经手辅助腹腔镜手术应用于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开腹手术与经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112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观察组采取经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以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进流食时间、住院时间、肿瘤根治情况、并发症、恶性肿瘤术后转移及复发情况为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5.42±31.35) min,对照组为(134.18±29.10)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81.78±24.39) mL、(2.58±0.79)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进流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肿瘤大小及淋巴结清扫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术后1年内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转移率、复发率分别为12.50%、16.67%,与对照组的15.38%、19.2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经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疗效更优,术后恢复较快.

    作者:张浩;黄建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组织中NF-E1b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NF-E1b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于本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NF-E1b的表达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3年随访,分析NF-E1b表达情况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与3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129例患者肿瘤组织中NF-E1b阳性表达率68.2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6.98%(P< 0.05).随访患者3年,3年存活率为71.32%(92/129).单因素分析提示,NF-E1b的表达与患者年龄、TNM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以及是否远处转移有关(均P<0.05);3年存活率与肿瘤大小、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否远处转移以及NF-E1b表达(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高、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是NF-E1b阳性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肿瘤>4cm、远处转移阳性以及NF-E1b表达阳性是患者3年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F-E1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较高且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有关,肿瘤>4 cm、远处转移阳性以及NF-E1b表达阳性是影响患者3年存活率的独立因素.

    作者:刘晓辉;张晶锐;李荣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痔上黏膜非环切吻合术治疗内痔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痔上黏膜非环切吻合术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内痔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观察组采取痔上黏膜非环切吻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h、12 h、24 h、48 h的VAS疼痛评分、总有效率、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均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均P<0.05),观察组术后6h、12h、24 h、48 h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4.06±0.82)分、(3.47±0.60)分、(2.75±0.47)分、(2.13±0.3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44% (P<0.05).结论 与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相比,痔上黏膜非环切吻合术更利于减轻内痔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赵也春;吴根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内注外切悬吊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内注外切悬吊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住院手术的10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行内注外切悬吊改良外剥内扎术组,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指数(VAS评分)、并发症(术后出血、肛缘水肿、肛门狭窄、尿潴留、急便感)、术前术后疼痛、便血和脱出症状,肛门疼痛持续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在术后24 h疼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肛缘水肿、肛门狭窄、尿潴留及急便感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术前疼痛、便血及脱出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上述症状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肛门疼痛持续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注外切悬吊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疗效优于传统外剥内扎术,能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恢复进程.

    作者:刘国强;唐勤富;曾伟;谌春;梁波;张洪林;张林;唐玲;吴晓红;任亚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肛裂切除并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舡裂切除并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120例慢性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行肛裂原位切除并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对照组行后正中切开扩创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9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溢液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发生率为1.67%和13.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6.76±1.37)d及(8.06±2.51)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肛裂切除并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与后正中切开扩创术用于慢性肛裂疗效相当,前者能显著缩短术后康复时间,且安全性更高.

    作者:孙长河;胡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环孢素A对溃疡性结肠炎激素增敏机制观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环孢素A对溃疡性结肠炎激素增敏机制.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住院治疗的12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3例,三组均给予常规激素治疗,A在激素基础上给予环孢素A2mg/(kg·d)、B组在激素基础上给予环孢素A 4 mg/(kg·d)口服,C组不增加环孢素A.治疗2月后比较三组临床疗效,随访1年观察转换治疗率,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观察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B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均优于C组(P<0.05),三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转换治疗率及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1年转换治疗率显著低于C组(P<0.05),三组1年后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各炎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6、IL-8及TNF-α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A、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C组(P<0.05);A、B、C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使用激素基础上加用环孢素A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提高单纯激素的抗炎效果,有利于增强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剂量环孢素A可发挥与高剂量基本相当的增效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韦明勇;彭薛;石小琼;张姗;谢汶甫;熊鹰;吴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复新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肠道黏膜核因子(NF)-κB与Toll样受体4(TLR-4)含量、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PCT与CRP水平、NF-κB与TLR-4 mRNA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CT、CRP水平为(0.44±0.10) ng/mL、(14.56±-4.20) mg/mL,NF-κB、TLR-4 mRNA含量为(36.54±6.77)、(38.69±5.86),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同一时点(均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4.63%、9.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单用柳氮磺胺吡啶,联用康复新液的治疗方案更利于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以及肠道黏膜NF-κB及TLR-4的表达,临床疗效更优.

    作者:杨秀薇;杨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奥沙利铂联合方案化疗对TNM Ⅲ期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VEGF、p5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究奥沙利铂联合方案化疗对TNMⅢ期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VEGF、p53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90例Ⅲ期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奥沙利铂.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及VEGF、p53表达水平,以及术后2年复发、转移及无瘤生存率.结果 术后随访2年,两组局部复发率、转移率以及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两组IL-2、IFN-γ、TNF-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IL-2、TNF-α及观察组IFN-γ水平均较化疗前显著升高,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前,两组IL-6、IL-10、IL-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IL-6、IL-10、IL-4水平均较化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化疗前VEGF、p53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VEGF及p53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化疗前,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奥沙利铂联合方案化疗对Ⅲ期结肠癌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利于免疫功能稳定、降低VEGF及p53的表达水平.

    作者:秦菊芳;沈长兵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TST STARR+与PPH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TST STARR+治疗直肠黏膜脱垂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3月1日于本院收治的56例直肠黏膜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治疗组行TST starr+手术,对照组行PPH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以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96.43%(27/28),对照组治愈率为92.86%(26/28),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需止血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切除标本质量、体积、宽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疼痛分度、肛门坠胀分度、小便自解情况、术后第一次排便、术后出血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直肠穿孔、吻合口裂开、直肠狭窄病例,术后6月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T STARR+治疗直肠黏膜脱垂总体效果及安全性良好,术后半年的复发率低于PPH术.

    作者:贺平;李志;鲁春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