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肛瘘括约肌保留手术临床研究进展

庞黎明

关键词:
摘要:1 前言肛瘘是肛肠外科一种常见疾病,手术治疗仍是目前佳选择.然而,肛瘘手术,特别是复杂性肛瘘手术大部分都涉及术中肛门括约肌的处理,直接影响术后肛门功能,为此,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在新的肛瘘治疗指南中明确提出肛瘘治愈与肛门功能保护均应视为同等重要[1].在治愈肛瘘的同时,如何大程度的避免损伤括约肌,保护肛门功能是近年来的肛瘘研究热点.本文就目前肛瘘的括约肌保留手术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PPH术致吻合口近端肠管穿孔的临床分析(附4例报告)

    近10余年来,因PPH手术术后恢复较快、术后疼痛感较轻,常应用于Ⅲ~Ⅳ期痔或并出血患者.但PPH术所致致的吻合口近端直肠穿孔,可引起直肠周围间隙感染、后腹膜严重感染、腹腔感染,危及患者生命甚至导致死亡.迄今,关于此并发症的报道相对较少,本文总结4例PPH术后吻合口完整的直肠穿孔病例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丹;魏欣;罗学来;何乐亚;吴剑宏;杨传永;曹志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SNHG1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功能预测

    目的 探究SNHG1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并预测SNHG11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下载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及基因表达谱信息.通过HGNC(HUGO gene nomenclature committee,HGNC)中长链非编码RNA(IncRNA)数据库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分析,通过cBio Portal for Cancer Genomics 网站对差异基因进行表达量的变化,分析SNHG1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SNHG11表达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方法预测SNHG 11可能参与的代谢通路.结果 SNHG11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T分期(P=0.028)、淋巴结转移(P=0.005)、远处转移(P=0.000)及TNM分期(P=0.001)显著相关.SNHG11高表达癌症样本显著富集到RNA聚合酶、RNA降解、前体RNA剪切、嘧啶代谢等相关基因集.结论 SNHG11可能通过调RNA合成,前体RNA的剪切等过程,从而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粱思远;徐艳松;陆绍龙;凌通;于航;韦传毅;唐卫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左布比卡因不同浓度下硬膜外输注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左布比卡因硬膜外输注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本院96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A组(0.25%左布比卡因组)、B组(0.5%左布比卡因组)、C组(0.75%左布比卡因组).对比三组麻醉效果,记录三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d、术后3d平均动脉压(MAP)、血清皮质醇(Cor)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B、C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A组,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长于A组(P<0.05).A、B、C三组术后即刻MAP水平呈递减趋势(P<0.05).B、C组术后即刻、术后1d、术后3d血清Cor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B、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C组术后1d、术后3 d CD3+、CD4+、CD4+/CD8+均低于A组(P<0.05),B、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0.25%左布比卡相比,0.5%左布比卡因应用于结肠癌根治术麻醉效果好、应激反应轻,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小;与0.75%左布比卡比较,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海龙;杨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与生活质量的现状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手术后来院复查或化疗的112例符合条件的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Cornor-Davidson韧性量表(CD-RISC)以及癌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调查表(CQOL)对其进行调查研究,评估分析其心理韧性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 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总分平均为(72.15±10.23)分,生活质量得分平均为(163.59±49.23)分,心理韧性量表中坚韧维度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心理状况、社会功能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427;r=0.207;r=0.242);自强维度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心理状况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196;r=0.130);乐观维度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分、精神状况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086;r=0.236);心理韧性总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心理状况、社会功能、精神状况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356;r=0.301;r=0.223;r=0.307)(均P<0.05).结论 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总体表现为心理韧性水平较高,而生活质量水平则较低,心理韧性与生活质量二者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心理韧性水平高者生活质量相对较高,注重对照顾者进行心理支持和指导,将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侯国伟;刘晓菲;陶国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开腹手术与经手辅助腹腔镜手术应用于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开腹手术与经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112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观察组采取经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以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进流食时间、住院时间、肿瘤根治情况、并发症、恶性肿瘤术后转移及复发情况为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5.42±31.35) min,对照组为(134.18±29.10)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81.78±24.39) mL、(2.58±0.79)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进流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肿瘤大小及淋巴结清扫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术后1年内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转移率、复发率分别为12.50%、16.67%,与对照组的15.38%、19.2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经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疗效更优,术后恢复较快.

    作者:张浩;黄建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CME术对结肠癌的淋巴结清扫效果和术中病理标本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术用于结肠癌,对淋巴结清扫效果及病理标本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结肠癌患者76例纳入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38例,观察组实施CME术,对照组常规根治手术,对比围术期相关指标差异,术后观察两组不同分期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术中切除标本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Ⅰ、Ⅱ期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期、总淋巴结清扫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环周切缘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切除系膜面积、肠管长度、结扎距肠壁及肿瘤距离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ME术治疗结肠癌可以较为全面清扫淋巴结,其中以Ⅲ期患者获益明显,且术中获得的病理标本更为完整,可为术后病理观察提供良好条件.

    作者:刘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STAT3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现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资料显示,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居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病例数居恶性肿瘤第4位,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水平基本稳定[1].近10年来,但占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的比例有所增加.结直肠癌发病率的地域分布差异较大,其中发达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较高.我国是结直肠癌的低发区,但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呈缓慢上升的趋势,而且年轻患者呈增多趋势[2],因此,我国结直肠癌预治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结直肠癌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炎症性肠病、结肠直肠息肉和腺瘤等疾病密切相关.

    作者:马宝珠;李春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心理波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于本院行永久性肠造口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自我效能干预.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两组护理前以及护理后1个月进行评分,采用汉密尔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患者护理前、后进行评定,比较2组护理效果及对心理波动的影响.结果 护理前,两组自我护理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护理技能及自我效能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上述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前,两组HAMD及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护理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自我效能干预效果理想,对患者心理波动影响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袁林;周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广西灌阳县人民医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48).对照组行传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尿动力学、胃肠功能、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尿管拔除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淋巴结切除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大尿流率、大排尿压、逼尿肌收缩压及残余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3d,观察组大尿流率、大排尿压、逼尿肌收缩压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术前,两组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d,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手术前,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3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42%(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有助于减轻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创伤,促进尿道功能与胃肠功能恢复,且安全可靠.

    作者:戴毅;韦华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置管冲洗辅助切开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置管冲洗辅助切开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复杂性肛瘘患者119例,分成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59).对照组给予切开挂线治疗,观察组采用置管冲洗辅助切开挂线治疗.于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统计治疗效果,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住院总时间和住院花费,以及治疗结束6个月时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创口肿胀消褪、伤口无渗液、疼痛消失、创口完全愈合的时间分别为(6.41±2.63)d、(5.21±2.54)d、(11.46±4.54)d、(14.91±6.49)d,均短于对照组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住院总时间及住院花费分别为(10.43±3.96)d及(9.51±2.12)千元,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6个月,观察组无肛瘘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率为10.17%(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传统切开高位挂线术,置管冲洗辅助切开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更利于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总体治疗效果更优.

    作者:肖建昆;石开平;杨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直肠腔内超声弹性分级联合应变比值法诊断直肠腺瘤的临床价值

    目的 观察直肠腔内超声弹性分级法联合应变比值法诊断直肠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72例直肠腺瘤患者,患者均行常规及直肠腔内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基准计算常规直肠腔内超声与直肠腔内超声弹性分级联合应变比值法诊断直肠腺瘤的准确性.结果 手术病理结果:直肠腺瘤24例、直肠腺癌48例.常规直肠腔内超声诊断直肠腺瘤的敏感度75.00%、特异度72.92%、准确性73.61%;弹性分级法的敏感度95.83%、特异度83.33%、准确性87.50%;应变比值法的敏感度87.50%、特异度87.50%、准确性87.50%;弹性分级法联合应变比值法的敏感度95.83%、特异度89.58%、准确性91.67%.弹性分级法联合应变比值法的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常规直肠腔内超声(JP<0.05).结论 直肠腔内超声弹性分级联合应变比值法诊断直肠腺瘤的准确性高于常规直肠腔内超声,可为术前明确肿物性质、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有力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兰晓蓉;禹晓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肠系膜下动脉低、高位结扎联合淋巴结廓清治疗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肠系膜下动脉(IMA)低、高位结扎联合淋巴结廓清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行IMA低位结扎联合淋巴结廓清术,对照组行IMA高位结扎术联合淋巴结廓清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肛门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引流管拔除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w和术后4w时Wexner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术前(均P<0.05).两组术后吻合口漏、尿潴留、低蛋白血症、肺部及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IMA低、高位结扎联合淋巴结廓清治疗直肠癌的淋巴结清扫效果相当,前者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郭仁江;李文娟;袁文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英夫利昔与环孢素A在激素抵抗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 研究英夫利昔(IFX)与环孢素A(CsA)用于激素抵抗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激素抵抗型重度U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方案,对照组予环孢素A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并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第3个月及治疗结束时三个时点的血小板计数、CRP、HGB、Alb及ES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治疗第3个月及治疗结束时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输液反应、呼吸道感染、胃肠道反应及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FX较CsA用于激素抵抗型重度UC总体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良好.

    作者:卢永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直肠黏膜环切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直肠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直肠前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直肠前突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经直肠闭式黏膜修补术,治疗组实施直肠黏膜环切术,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73% vs.68.18%);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91% vs.50.00%);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排便时间、排便的用力程度、排便频次、排便不尽感、手助排便情况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检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的小松弛容积(minimum relaxation volume,MRV)、肛管静息压、初始排便阈值、大排便阈值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直肠大收缩压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前突患者采用PPH术治疗,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安全可靠,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梁冲;黄莹莹;朱福清;谢德友;官明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内注外切悬吊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内注外切悬吊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住院手术的10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行内注外切悬吊改良外剥内扎术组,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指数(VAS评分)、并发症(术后出血、肛缘水肿、肛门狭窄、尿潴留、急便感)、术前术后疼痛、便血和脱出症状,肛门疼痛持续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在术后24 h疼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肛缘水肿、肛门狭窄、尿潴留及急便感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术前疼痛、便血及脱出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上述症状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肛门疼痛持续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注外切悬吊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疗效优于传统外剥内扎术,能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恢复进程.

    作者:刘国强;唐勤富;曾伟;谌春;梁波;张洪林;张林;唐玲;吴晓红;任亚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组织中NF-E1b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NF-E1b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于本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NF-E1b的表达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3年随访,分析NF-E1b表达情况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与3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129例患者肿瘤组织中NF-E1b阳性表达率68.2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6.98%(P< 0.05).随访患者3年,3年存活率为71.32%(92/129).单因素分析提示,NF-E1b的表达与患者年龄、TNM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以及是否远处转移有关(均P<0.05);3年存活率与肿瘤大小、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否远处转移以及NF-E1b表达(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高、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是NF-E1b阳性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肿瘤>4cm、远处转移阳性以及NF-E1b表达阳性是患者3年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F-E1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较高且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有关,肿瘤>4 cm、远处转移阳性以及NF-E1b表达阳性是影响患者3年存活率的独立因素.

    作者:刘晓辉;张晶锐;李荣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CTC低剂量联合增强扫描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CT结肠成像技术(CTC)低剂量与增强扫描联合诊断结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本院就诊时疑诊为结肠癌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分别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CTC联合增强扫描检查,术后与病理活检对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TNM分期效果.结果 常规剂量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77%和100%,低剂量组分别为97.53%和100%,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CTC对结肠壁/结肠带及可疑肿块的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对腔外和肝脏的图像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剂量及低剂量CTC联合增强扫描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 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CTC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联合增强扫描诊断结肠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相当,结肠壁/结肠带及可疑肿块的图像质量与TNM分期诊断无差异,但在腔外和肝脏的图像质量方面后者更优.

    作者:王润强;涂文彬;张海莲;朱友义;李天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奥沙利铂联合方案化疗对TNM Ⅲ期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VEGF、p5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究奥沙利铂联合方案化疗对TNMⅢ期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VEGF、p53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90例Ⅲ期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奥沙利铂.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及VEGF、p53表达水平,以及术后2年复发、转移及无瘤生存率.结果 术后随访2年,两组局部复发率、转移率以及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两组IL-2、IFN-γ、TNF-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IL-2、TNF-α及观察组IFN-γ水平均较化疗前显著升高,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前,两组IL-6、IL-10、IL-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IL-6、IL-10、IL-4水平均较化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化疗前VEGF、p53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VEGF及p53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化疗前,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奥沙利铂联合方案化疗对Ⅲ期结肠癌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利于免疫功能稳定、降低VEGF及p53的表达水平.

    作者:秦菊芳;沈长兵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肛裂切除并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舡裂切除并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120例慢性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行肛裂原位切除并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对照组行后正中切开扩创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9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溢液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发生率为1.67%和13.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6.76±1.37)d及(8.06±2.51)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肛裂切除并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与后正中切开扩创术用于慢性肛裂疗效相当,前者能显著缩短术后康复时间,且安全性更高.

    作者:孙长河;胡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痔上黏膜非环切吻合术治疗内痔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痔上黏膜非环切吻合术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内痔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观察组采取痔上黏膜非环切吻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h、12 h、24 h、48 h的VAS疼痛评分、总有效率、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均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均P<0.05),观察组术后6h、12h、24 h、48 h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4.06±0.82)分、(3.47±0.60)分、(2.75±0.47)分、(2.13±0.3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44% (P<0.05).结论 与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相比,痔上黏膜非环切吻合术更利于减轻内痔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赵也春;吴根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