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明勇;彭薛;石小琼;张姗;谢汶甫;熊鹰;吴军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在75岁以上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63例75岁以上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33)和B组(n=30),A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B组患者行开放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的CRP(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WBC)、免疫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1d相比,B组术后3d的WBC、CRP、IL-6明显升高,淋巴细胞总数明显降低(均P< 0.05);A组术后3d的WBC、CRP、IL-6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淋巴细胞总数水平显著高于B组(均P< 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3%,显著低于B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应用于75岁以上直肠癌患者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李海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吻合器经肛门直肠切除术(STARR术)联合经直肠闭式修补术(Bresler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3年8月至2016年10月直肠前突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STARR术联合Bresler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STARR术治疗.于术后3个月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治疗效果、手术前后Wexner便秘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以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Wexner便秘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直肠前突距离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STARR术联合Bresler术治疗直肠前突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排便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超;张凤兰;张克状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复新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肠道黏膜核因子(NF)-κB与Toll样受体4(TLR-4)含量、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PCT与CRP水平、NF-κB与TLR-4 mRNA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CT、CRP水平为(0.44±0.10) ng/mL、(14.56±-4.20) mg/mL,NF-κB、TLR-4 mRNA含量为(36.54±6.77)、(38.69±5.86),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同一时点(均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4.63%、9.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单用柳氮磺胺吡啶,联用康复新液的治疗方案更利于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以及肠道黏膜NF-κB及TLR-4的表达,临床疗效更优.
作者:杨秀薇;杨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左布比卡因硬膜外输注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本院96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A组(0.25%左布比卡因组)、B组(0.5%左布比卡因组)、C组(0.75%左布比卡因组).对比三组麻醉效果,记录三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d、术后3d平均动脉压(MAP)、血清皮质醇(Cor)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B、C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A组,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长于A组(P<0.05).A、B、C三组术后即刻MAP水平呈递减趋势(P<0.05).B、C组术后即刻、术后1d、术后3d血清Cor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B、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C组术后1d、术后3 d CD3+、CD4+、CD4+/CD8+均低于A组(P<0.05),B、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0.25%左布比卡相比,0.5%左布比卡因应用于结肠癌根治术麻醉效果好、应激反应轻,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小;与0.75%左布比卡比较,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海龙;杨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资料显示,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居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病例数居恶性肿瘤第4位,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水平基本稳定[1].近10年来,但占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的比例有所增加.结直肠癌发病率的地域分布差异较大,其中发达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较高.我国是结直肠癌的低发区,但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呈缓慢上升的趋势,而且年轻患者呈增多趋势[2],因此,我国结直肠癌预治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结直肠癌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炎症性肠病、结肠直肠息肉和腺瘤等疾病密切相关.
作者:马宝珠;李春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授权教育对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及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间在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复杂性肛瘘患者67例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及对照组(33例),观察组给予授权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人院时、术前、术后1月自我效能量表差异,观察两组术后康复进程及术后1月排便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前及术后1月自我效能评分(3.23±0.24)分、(3.55 ±0.3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41±0.52)分、(2.60±0.91)分(P<0.05).观察组伤口停止渗液、创口肿胀消退、疼痛消失、创口完全愈合的时间分别为(4.13±0.85)d、(4.13±1.67)d、(13.62±2.41)d、(17.13±3.44)d,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月观察组排便功能正常达91.18%,无完全失禁病例,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授权教育可以更好的提高复杂性肛瘘患者自我效能,从而加快术后康复进程,且有利于术后排便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王敏;刘玉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心理波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于本院行永久性肠造口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自我效能干预.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两组护理前以及护理后1个月进行评分,采用汉密尔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患者护理前、后进行评定,比较2组护理效果及对心理波动的影响.结果 护理前,两组自我护理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护理技能及自我效能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上述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前,两组HAMD及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护理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自我效能干预效果理想,对患者心理波动影响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袁林;周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奥沙利铂联合方案化疗对TNMⅢ期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VEGF、p53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90例Ⅲ期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奥沙利铂.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及VEGF、p53表达水平,以及术后2年复发、转移及无瘤生存率.结果 术后随访2年,两组局部复发率、转移率以及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两组IL-2、IFN-γ、TNF-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IL-2、TNF-α及观察组IFN-γ水平均较化疗前显著升高,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前,两组IL-6、IL-10、IL-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IL-6、IL-10、IL-4水平均较化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化疗前VEGF、p53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VEGF及p53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化疗前,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奥沙利铂联合方案化疗对Ⅲ期结肠癌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利于免疫功能稳定、降低VEGF及p53的表达水平.
作者:秦菊芳;沈长兵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CT结肠成像技术(CTC)低剂量与增强扫描联合诊断结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本院就诊时疑诊为结肠癌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分别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CTC联合增强扫描检查,术后与病理活检对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TNM分期效果.结果 常规剂量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77%和100%,低剂量组分别为97.53%和100%,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CTC对结肠壁/结肠带及可疑肿块的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对腔外和肝脏的图像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剂量及低剂量CTC联合增强扫描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 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CTC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联合增强扫描诊断结肠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相当,结肠壁/结肠带及可疑肿块的图像质量与TNM分期诊断无差异,但在腔外和肝脏的图像质量方面后者更优.
作者:王润强;涂文彬;张海莲;朱友义;李天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广西灌阳县人民医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48).对照组行传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尿动力学、胃肠功能、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尿管拔除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淋巴结切除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大尿流率、大排尿压、逼尿肌收缩压及残余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3d,观察组大尿流率、大排尿压、逼尿肌收缩压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术前,两组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d,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手术前,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3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42%(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有助于减轻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创伤,促进尿道功能与胃肠功能恢复,且安全可靠.
作者:戴毅;韦华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CT在评估结肠癌患者术前分期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2年12月至2014年9月本院6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行128排多层螺旋CT检查,获得多平面重建图像,进行肿瘤病灶和淋巴结转移分期评估,并与病理检测结果对照,分析其在结肠癌术前分期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T检出60例,敏感度为100%.T分期诊断准确率为95.00%(57/60),N分期准确率为91.67% (55/60),CT检测结肠癌术前T与N分期结果与病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半年、1年及2年存活患者的T分期差异显著(P<0.05).结论 128-SCT在术前对结肠癌T与N分期的辅助诊断价值较高,术后半年、1年及2年中不同存活情况的患者术前T分期有显著差异.
作者:杨露;汪春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近10余年来,因PPH手术术后恢复较快、术后疼痛感较轻,常应用于Ⅲ~Ⅳ期痔或并出血患者.但PPH术所致致的吻合口近端直肠穿孔,可引起直肠周围间隙感染、后腹膜严重感染、腹腔感染,危及患者生命甚至导致死亡.迄今,关于此并发症的报道相对较少,本文总结4例PPH术后吻合口完整的直肠穿孔病例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丹;魏欣;罗学来;何乐亚;吴剑宏;杨传永;曹志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搔刮祛腐法对肛瘘切开挂线术患者创面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肛瘘行切开挂线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术后采取搔刮祛腐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换药,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创面面积减小率、创面纵径减小率、术后不同时间的创面分泌物、创面肉芽色泽评分及6个月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6.67%(P> 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48.44土8.52)d,短于对照组(53.48±10.05) d(P< 0.05);观察组术后第42 d的创面面积为(4.34±0.32) cm2,创面纵径为(1.32±0.24) cm,均低于本组术后第1d及对照组术后第42 d.两组术后创面分泌物与创面肉芽色泽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观察组术后第21 d、第42 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20.00%(P< 0.05).结论 搔刮祛腐法用于肛瘘切开挂线术患者可有效缩小创面、缩短愈合时间、改善愈合质量,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甄彦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环孢素A对溃疡性结肠炎激素增敏机制.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住院治疗的12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3例,三组均给予常规激素治疗,A在激素基础上给予环孢素A2mg/(kg·d)、B组在激素基础上给予环孢素A 4 mg/(kg·d)口服,C组不增加环孢素A.治疗2月后比较三组临床疗效,随访1年观察转换治疗率,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观察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B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均优于C组(P<0.05),三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转换治疗率及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1年转换治疗率显著低于C组(P<0.05),三组1年后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各炎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6、IL-8及TNF-α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A、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C组(P<0.05);A、B、C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使用激素基础上加用环孢素A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提高单纯激素的抗炎效果,有利于增强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剂量环孢素A可发挥与高剂量基本相当的增效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韦明勇;彭薛;石小琼;张姗;谢汶甫;熊鹰;吴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88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4例,A组行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B组采取切开挂线术.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口面积、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及肛门功能.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显著高于B组的77.27%(P< 0.05).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A组术中出血量、创口面积、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B组(均P< 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18%,显著低于B组的38.64%(P< 0.05).两组术前的Wexn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Wexner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5).结论 与切开挂线术相比,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总体疗效更优,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贾军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布蓝合剂应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治疗182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92)及对照组(n=90),均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观察组手术结束时,创缘注射布蓝合剂;对照组采用经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术后镇痛.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6h、12h、24 h、48 h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均P< 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结论 布蓝合剂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经济有效、操作简单的术后镇痛方法.
作者:闫海金;牛婧;罗碧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对高位肛周脓肿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氧化应激等生化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96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所有患者均行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手术,术后均给予5~7 d的抗生素治疗,术后第2d均给予中药坐浴、生理盐水清洗、碘伏消毒.消毒后,对照组予凡士林纱条填塞引流,无菌纱布包扎及固定治疗;观察组予康复新液冲洗,采用康复新液纱条填塞引流,无菌纱布包扎固定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及IL-8)、免疫细胞(CD3+、CD4+、CD8+和CD4+/CD8+)和氧化应激(SOD和MDA)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上述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F-α、IL-6、IL-8和MDA水平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CD3+、CD4+、CD4+/CD8+和SOD水平较同组内治疗前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CDS+水平组内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新液治疗可利于降低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的炎性因子水平,稳定机体的免疫细胞水平及改善氧化应激状态.
作者:李青松;辜军;曾晓梅;殷君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与生活质量的现状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手术后来院复查或化疗的112例符合条件的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Cornor-Davidson韧性量表(CD-RISC)以及癌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调查表(CQOL)对其进行调查研究,评估分析其心理韧性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 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总分平均为(72.15±10.23)分,生活质量得分平均为(163.59±49.23)分,心理韧性量表中坚韧维度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心理状况、社会功能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427;r=0.207;r=0.242);自强维度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心理状况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196;r=0.130);乐观维度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分、精神状况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086;r=0.236);心理韧性总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心理状况、社会功能、精神状况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356;r=0.301;r=0.223;r=0.307)(均P<0.05).结论 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总体表现为心理韧性水平较高,而生活质量水平则较低,心理韧性与生活质量二者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心理韧性水平高者生活质量相对较高,注重对照顾者进行心理支持和指导,将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侯国伟;刘晓菲;陶国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共情护理对肠易激综合症(IBS)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88例IB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共情护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负性情绪(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及自我效能、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4周后,两组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降低,自我效能、生活质量评分上升,与同组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共情护理可改善IBS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优化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琴;李玉梅;曾小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SNHG1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并预测SNHG11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下载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及基因表达谱信息.通过HGNC(HUGO gene nomenclature committee,HGNC)中长链非编码RNA(IncRNA)数据库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分析,通过cBio Portal for Cancer Genomics 网站对差异基因进行表达量的变化,分析SNHG1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SNHG11表达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方法预测SNHG 11可能参与的代谢通路.结果 SNHG11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T分期(P=0.028)、淋巴结转移(P=0.005)、远处转移(P=0.000)及TNM分期(P=0.001)显著相关.SNHG11高表达癌症样本显著富集到RNA聚合酶、RNA降解、前体RNA剪切、嘧啶代谢等相关基因集.结论 SNHG11可能通过调RNA合成,前体RNA的剪切等过程,从而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粱思远;徐艳松;陆绍龙;凌通;于航;韦传毅;唐卫中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