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进食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沈晖

关键词:早期进食, 结直肠癌根治术, 预后
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进食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时间为2011年到2015年我院收治的56例结直肠癌根治术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为28例.两组患者均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以及对症处理.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经口进食;观察组则给予患者早期进食,比较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费用、术后营养状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58.3±12.1)h与(75.8±10.7)h,且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住院费用分别为(39783.2±3438.3)元与(47345.6±5891.2)元,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在术前、术后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1周,观察组的上述3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早期进食可以有效减短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和住院天数,有效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有利于患者预后效果的提高.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近期肛门功能变化及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近期肛门功能变化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保肛根治术的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两组均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原则,观察组采用结肠肛管吻合术,对照组采用双吻合器吻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肠动力恢复时间,采用肛门直肠测压仪分别测量两组手术前、术后1个月肛管静息压(ARP)、肠管大收缩压(MSP)、直肠初感容量(FP)直肠顺应性(RC),经随访和复诊了解两组术后1年肛肠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动力恢复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ARP、MSP、FP、RC值分别为(21.56±2.68) mmHg、(119.33±15.49) mmHg、(20.86±4.75)mL、(2.68±0.37) mL/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9.28±2.35) mmHg、(112.34± 13.47) mmHg、(17.33±4.19) mL、(1.97±0.21) mL/mmHg(P<0.05);观察组术后1年时肛肠功能恢复优良率为66.07%,显著高于对照组46.43% (P<0.05);观察组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为3.57%,较对照组12.50%明显降低(P<0.05).结论 以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可有效保留患者肛肠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周明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检测血浆TM、vWF水平鉴别缺血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表达鉴别缺血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消化内科收治的98例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缺血性结肠炎组50例,溃疡性结肠炎组48例,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49例记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放射免疫吸附法及ELISA法测定并观察三组血浆TM、vWF、内皮素(ET-1)、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表达水平,同时观察相同病变部位缺备性结肠炎患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TM、vWF表达水平.结果 缺血性结肠炎组和溃疡性结肠炎组患者血浆TM、vWF、ET-1、GMP-140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缺血性结肠炎组患者血浆TM (49.68±2.29)μg/L、vWF(198.79±8.89)%、GMP-140(22.81±1.69)ng/L水平分别均较溃疡性结肠炎组高,ET-1 (78.13土6.01)pg/mL水平较溃疡性结肠炎组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相同病变部位(全结肠、乙状结肠)时,缺血性结肠炎组血浆TM、vWF表达水平分别均较溃疡性结肠炎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TM、vWF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联合检测血浆TM、vWF水平能够很好鉴别缺血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

    作者:马进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年龄层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可行性及随访分析

    目的 探析腹腔镜根治术在不同年龄层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可行性与3年存活率.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104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年龄分为高龄组(70~80岁,共43例)与低龄组(60~70岁,共61例).两组均结合患者意愿确定手术方式.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高龄组与低龄组中腹腔镜根治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结果(1年、2年及3年存活率).结果 高龄组住院时间为(11.1±1.3)d,长于低龄组(10.2±1.5)d,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8.6%,明显高于低龄组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等手术指标及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心力衰竭、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龄组腹腔镜根治术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6.7%;低龄组为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根治术患者1年、2年、3年存活率分别为80.3%、71.2%、65.2%,开放手术为84.2%、65.8%、6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根治术具有创伤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不同年龄层患者中均有较大可行性,对高龄患者可弥补则自身不足,与开放手术相比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3年存活率也相当,但部分病例不适用,掌握手术适应症前提下可行性较大.

    作者:谢宣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坦索罗辛联合抗生素干预对肛门术后早期尿潴留及下尿路感染的影响

    目的 观察坦索罗辛联合抗生素干预用于肛门手术后早期尿潴留及下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进行肛门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及手术后均给予肛门术后常规处理,观察组于术后3h开始服用盐酸坦索罗辛胶囊.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的情况.对于术后尿潴留的患者,行导尿管插入,且观察组继续服用盐酸坦索罗辛,两组患者均于3d后拔出导尿管,观察拔出后自行排尿成功率.对于插入导尿管后存在下尿路感染的患者,采用抗生素干预,并测定干预前后其尿白细胞水平和尿菌培养计数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3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62.5%)(P<0.05).拔出导尿管后,观察组患者自行排尿的成功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2.00%)(P,<0.05).存在下尿路感染的患者在抗生素干预后其尿白细胞水平(0.96±0.38、30.59±14.91个/μL)和尿菌培养计数(3257.9±878.4/μL)较干预前(2.49±0.51,111.03±22.32个/μL,10962.5±2653.1/μL)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对于肛门术后患者采用坦索罗辛联合抗生素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缓解插入导尿管而导致的下尿路感染,对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手术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波;宋永胜;张超;司青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两种不同联合术式治疗重度功能性便秘临床分析

    目的 比较开腹、腹腔镜次全结肠切除术分别联合改良Duhamel术治疗重度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8月行开腹次全结肠切除术+改良Duhamel术(标记为开腹组)、腹腔镜次全结肠切除术+改良Duhamel术(标记为腹腔镜组)重度功能性便秘患者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便秘症状总评分.结果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284.1±26.2)VS(227.3±20.6)]min、术中出血量[(141.4±65.5)VS(340.5±100.7)]ml、术后排气时间[(4.0±0.8)VS(5.5±0.7)]d、术后1个月便秘症状总评分[(3.0±0.7)VS(5.6±1.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腹、腹腔镜次全结肠切除术及其联合改良Duhamel术均能明显改善重症功能性便秘症状,开腹手术时间明显更短,而手助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优点.

    作者:王玉宏;赵飞;岳峰;董永杰;李玉梅;张贵堂;冯运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老年直肠癌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老年直肠癌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的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手术时均使用咪达唑仑0.1 mg/Kg,丙泊酚1.5 mg/Kg,瑞芬太尼0.2μ/(Kg·min)和维库溴铵0.03 mg/Kg进行麻醉诱导,术中分别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4 mg/(Kg·h)、8 mg/(Kg·h).患者在手术前均行颈内静脉穿刺,于麻醉前(T0)、切皮后60 min(T1)、120 min(T2)、进入PACU 30 min(T3)后抽取中心静脉血各10 mL检测T0、T1、T2、T3时间点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并对结果进行组内、组间分析.结果 A组内比较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在T1、T2、T3时均比T0有明显下降(P<0.05);B组内比较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在T2、T3时均比T0有明显下降(P<0.05),而全血中切黏度T3比T0有明显下降(P<0.05);A组与B组相比,A组患者的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B组(P<0.05);而全血红细胞变形指数不管组内比较还是组间比较,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手术中持续泵入丙泊酚4 mg/(Kg·h)可以有效的降低术中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可以有效降低手术过程中的风险.

    作者:王丽娜;唐骏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频超声在小儿便血病因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便血病因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80例小儿便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诊,采用高频超声检测(我院使用机器为:GEVolusonE8)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高频超声在小儿便血病因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高频超声检查诊断出24例息肉患儿,诊断准确率为88.89%;诊断出22例美克尔憩室,诊断准确率为84.62%;诊断出13例肠套叠患儿,诊断准确率为100%;诊断出6例过敏性紫癜病史患儿,诊断准确率为100.00%;诊断出4例肠重复畸形患儿,诊断准确率为80.00%;诊断出4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诊断准确率为80.00%.高频超声对结肠息肉、肠套叠、肠重复畸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过敏性紫癜病史的诊断准确率与病理学诊断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对美克尔憩室的诊断准确率低于病理学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超声在结肠息肉、美克尔憩室、肠套叠、过敏性紫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肠重复畸形等疾病引起的小儿便血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尤其是结肠息肉、肠套叠、过敏性紫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肠重复畸形等病因中诊断价值较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蔡兴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辅助治疗盆腔炎合并结直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辅助治疗盆腔炎合并结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67例盆腔炎合并结直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对症支持治疗包括甲硝唑和黄藤素治疗、蒙脱石保留灌肠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辅助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14 d,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与治疗前比较,两组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及血浆浓度均明显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高切全血粘度(5.33±0.52) mPa.s、低切全血粘度(11.77±1.39) mPa.s及血浆浓度(1.63±0.22) mPa.s均显著较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腹痛症状积分(1.10±0.76)分、里急后重症状积分(0.87±0.12)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盐酸左氧氟沙星辅助治疗盆腔炎合并结直肠炎疗效显著,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有积极的影响,可显著改善患者相关症状,可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冯艳;薛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三维超声对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耻骨直肠肌形态的检测价值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对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耻骨直肠肌形态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所收治盆腔器官脱垂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另从因妇科良性疾病就诊的女性患者中随机抽取47例作为对照组.均予以三维超声检查,对比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与正常女性的三维超声表现,测量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周长、面积及耻骨直肠肌厚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盆腔器官正常女性的三维超声图像示膈裂孔面积较小、结构紧凑,多为菱形或类菱形.耻骨直肠肌呈U或V字襻形,两侧对称且连续,回声均匀,尿道、阴道及直肠被耻骨直肠肌包绕.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则膈裂孔面积增大,结构松散,呈现圆形或类圆形,两侧不对称,多有撕裂损伤,尿道、阴道及直肠等脏器膨出、结构松散.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周长、面积及耻骨直肠肌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超声检查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操作简便、经济性与安全性高的优点,利于女性盆膈裂孔及耻骨直肠肌形态学特点的良好显示,且可对盆膈裂孔大小及耻骨直肠肌厚度进行测量,可为盆腔器官脱垂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作者:蔡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结肠癌及结肠息肉CT表现及CT在术前、术后病情评估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及CT在术前、术后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80例结肠癌及结肠息肉患者CT影像学资料,观察CT表现,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对结肠癌及结肠息肉诊断检出率、对结肠癌术前分期诊断、术后复发评估的准确率.结果 病理证实结肠癌64例,结肠息肉16例,CT对结肠癌、结肠息肉检出率分别为95.31%、87.50%.CT表现:仿真内窥镜(CTVE)上结肠息肉呈现多发乳头状突起、表面光滑特点;CT上结肠癌呈现腔内形态不规则、管腔狭窄、表面不平整特点.CT诊断结肠癌术前分期准确率89.23%; CT诊断结肠癌术后复发诊断率82.61%.CT复查显示结肠息肉复发2例,病理证实,经再次手术或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 CT对结直肠占位性病变检出率高,且CT对结肠癌术前分期、术后复发诊断准确率较高.

    作者:刘春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年龄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行丙泊酚麻醉的临床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行丙泊酚麻醉的临床差异.方法 选取行直肠癌根治术的6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28例和老年组41例,静脉持续输注丙泊酚20 mg/Kg-1·h-1至患者意识消失时停药,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麻醉趋势指数(NI)、意识消失时间及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氧饱和度值(SpO2).结果 中青年组丙泊酚用量(1.76±0.23)mg/Kg-1显著比老年组高,意识消失时间(317.70±46.30)s显著比老年组长,NI(53.48±10.94)显著低于老年组(P<0.05);中青年组在T1-0、T2-1△SBP分别为(13.73±10.88) mmHg和(15.46±9.73) mmHg、△DBP分别为(9.01±5.00) mmHg和(9.36±6.22) mmHg、△HR分别为(8.63±1.34)次/分和(9.04±2.17)次/分显著比老年组低(P<0.05),中年组T1-0、T2-1△SpO2比老年组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诱导意识消失时不同年龄患者丙泊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及意识消失时NI不同,青壮年患者丙泊酚用量、NI均高于老年患者,且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变化幅度比老年患者小,因此建议临床直肠癌根治术期间对不同年龄患者可进行不同的辅助治疗及护理干预.

    作者:袁莺;李金彪;王洁;周兴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微生态制剂辅助治疗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病程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目的 研究微生态制剂辅助治疗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病程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微生态制剂辅助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纯性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对患儿病程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停止时间、退热时间、止泻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45±0.56)d、(26.31±2.25)h、(4.63±0.71)d、及(5.84±0.38)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肠道菌群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生态制剂辅助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肠道正常菌群,显著缩短康复和住院时间,缩短病程.

    作者:鱼建飞;白艳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早期进食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早期进食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时间为2011年到2015年我院收治的56例结直肠癌根治术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为28例.两组患者均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以及对症处理.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经口进食;观察组则给予患者早期进食,比较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费用、术后营养状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58.3±12.1)h与(75.8±10.7)h,且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住院费用分别为(39783.2±3438.3)元与(47345.6±5891.2)元,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在术前、术后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1周,观察组的上述3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早期进食可以有效减短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和住院天数,有效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有利于患者预后效果的提高.

    作者:沈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桥式修补联合手术治疗阴道后壁膨出对患者肛功能及复发的改善

    目的 探讨桥式修补联合手术对阴道后壁膨出患者肛功能及复发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阴道后壁膨出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阴道后壁膨出修补术,观察组采取阴道旁修补术联合自体组织桥式修补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肛功能,并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表(I-QOL)分析预后情况,记录并发症与复发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直肠力排压(15.27±1.56) mmHg、肛管松弛率(5.79±2.0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管力排剩余压(55.46±1.32) mmHg、I-QOL评分(89.47±2.54)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6.1%低于对照组18.2% (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3.0%、6.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桥式修补联合手术可有效改善阴道后壁膨出患者肛功能、生活质量,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群燕;李睿;师晓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白术黄芪汤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的观察

    目的 研究白术黄芪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 纳入我院76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两组均接受美沙拉嗪维持治疗,观察组另给予白术黄芪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及黏膜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疗程、治疗2疗程三个时点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白介素-8(IL-8)水平,同时监测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综合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黏膜检查结果正常率为47.4%,与对照组(2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IL-8、CRP较前一时点均降低,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TNF-α、CRP组内各时点较前一时点显著降低(P<0.05),IL-8呈降低趋势,不同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TNF-α、IL-8、CRP治疗1、2疗程后炎性因子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术黄芪汤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增效作用,可增强炎性因子的调控,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优势.

    作者:原扬;梁春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吻合器痔环切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痔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分析吻合器痔环切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痔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90例重度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行吻合器痔环切术,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使用止疼药次数、术后疼痛评分(VAS)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5.65±4.61) min、术中出血量(21.68±2.16) mL、刨面愈合时间(7.65±2.18)d、住院时间(4.86±1.64)d、术后使用止疼药次数(1.83±0.68)次,较对照组(32.17±3.64) min、(44.98±2.38) mL、(14.41±3.08)d、(12.70±2.39)d、(2.84±0.94)次显著较少(P<0.05),观察组VAS评分(2.84±0.75)分较对照组(6.08±1.35)分显著较少(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较对照组(37.78%)显著较低(P<0.05).结论 实施吻合器痔环切术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创面愈合快,疼痛评分更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海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不同剂量对椎管内麻醉结肠癌患者免疫的动态影响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不同剂量对椎内麻醉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动态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接受的结肠癌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椎管内麻醉.随机分为3组,每组38例.A组为对照组,麻醉中注射等量生理盐水,B1组注射右美托咪定0.4μg· Kg/h-1,B2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8μg· Kg/h-1.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1 h(T1)、术毕(T2)和术后24 h(T3)四个时刻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利用流式细胞术手段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CD16+CD56+)的百分比,取患者血液离心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2和IL-10的浓度.结果 与T0时刻相比,B1、B2组患者在T1~T3时刻CD3+、CD4+、CD8+、CD4+/CD8+、CD 16+CD56+以及IL-2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IL-10浓度明显上升(P,<0.05),A组、B1、B2组CD3+、CD4+、CD8+、CD4+/CD8+、CD16+CD56+及IL-2含量呈上升趋势,IL-10的浓度呈下降趋势.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椎管内麻醉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有抑制效应,且抑制效应与剂量大小相关.

    作者:褚慧贤;张志润;张文波;郭会江;王艳丽;谢秋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术前B超检查对肛瘘手术的指导价值观察

    目的 研究术前B超检查对肛瘘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接诊的肛瘘患者74例,术前进行三维腔内超声检查,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直接切开组和挂线切开组.记录患者的肛瘘类型,内口到外括约肌远端的距离(EAS-IO),内口到内括约肌远端的距离(IAS-IO),经括约肌肛瘘患者瘘管累及内、外括约肌长度(肌肉远端到瘘管穿过肌肉部位的距离),瘘管累及括约肌的百分比(瘘管累及肌肉占肌肉总长度的百分比).结果 (1)三维腔内超声对于肛瘘分型的诊断正确率均高于90%.(2)肛瘘切开挂线组的EAS-IO及IAS-IO大于直接切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肛瘘切开挂线组经括约肌肛瘘患者瘘管累及内、外括约肌长度及其所累及括约肌的百分比均明显大于直接切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B超检查能精确定位内口、瘘管累及括约肌的长度及累及程度,有利于选择较安全的手术方法,减少术后复发症,对肛痿手术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薇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腔镜经肛门括约肌间径路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应激及免疫功能变化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肛门括约肌间径路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及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经临床病理确诊为直肠癌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分为两组,49例行腹腔镜经肛门括约肌间径路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作为腹腔镜组,42例行传统开腹根治术作为开腹组,记录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检测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应激反应指标,比较两组切缘阳性、术后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死亡的发生几率.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但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CD4+、CD4+/CD8+较手术前下降,但腹腔镜组术后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外周血糖(BG)、皮质醇(CS)低于开腹组,胰岛素(Ins)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6%显著低于开腹组23.81%(P<0.05);两组切缘阳性率、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死亡率无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经肛门括约肌间径路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效果相当,能减轻机体应激程度,减少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春田;房修椢;阎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辅助用对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抗炎及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辅助用对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抗炎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80例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常规诱导麻醉后,给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入,对照组给予常规静吸复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T1)、建立气腹时(T2)、建立气腹后30 min (T3)及手术结束时(T4)应激反应、抗炎及镇痛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术中T1、T2、T3及T4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糖及皮质醇等应激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术中T2、T3及T4时HR、MAP、血糖及皮质醇各指标显著高于T1和观察组各时间点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T1、T2、T3及T4时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各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T2、T3及T4时IL-6、TNF-α、CRP及WBC显著高于T1及观察组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T1、T2、T3及T4时视觉疼痛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辅助用于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能协助减轻患者应激反应,获得良好的抗炎镇痛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马华山;刘金山;李田华;董传珍;陈立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