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水和生物体液中3种镇痛麻醉药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

赵秀丽;刘俊亭;郭晓明;王晓飞;高利娜;王妍

关键词:法医毒物学, 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 哌替啶, 曲马多, 氯胺酮
摘要:目的 研究采用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hollow fiber liqu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F-LPME)法提取水和生物体液中的哌替啶,氯胺酮,曲马多.方法 样品调节至pH 11.5和盐饱和,磁力搅拌器转速为600转/min,内标为盐酸萘福泮,取4μl甲苯,注入到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中,萃取20min,抽回1μl甲苯进入GC中进行分析.结果 血浆、尿、水相关系数R2:哌替啶分别为0.9935、0.9981、0.9997,氯胺酮分别为0.9906、0.9913、0.9927,曲马多分别为0.9741、0.9913、0.9970;检测限:水、尿中哌替啶、氯胺酮、曲马多均为0.01μg/ml,血浆中哌替啶、氯胺酮、曲马多均为0.05μg/ml;血浆、尿、水日内RSD:哌替啶分别为13.0%、7.3%、4.6%,氯胺酮分别为15.1%、13.6%、1.4%,曲马多分别为3.7%、4.3%、9.0%;血浆、尿、水日间RSD:哌替啶分别为15.1%、13.5%、12.2%,氯胺酮分别为12.3%、5.3%、6.0%,曲马多分别为7.1%、15.5%、11.9%;血浆、尿、水相对回收率:哌替啶分别为109.80%、93.49%、97.57%,氯胺酮分别为91.09%、101.80%、100.40%,曲马多分别为106.40%、92.94%、113.32%.结论 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用于水和生物体液中的哌替啶,氯胺酮,曲马多的分析,所需有机溶剂少,避免残留和交叉污染,集萃取,富集,进样于一步完成,简单,高效,实用.
中国法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死后焚尸法医学鉴定1例

    在法医检案中,扼死是一种常见的致死手段,但在焚毁的尸体上检验出手臂扼颈的损伤特征较为少见,本文作者遇到1例,现报导如下.

    作者:姜瑞东;王志成;曹会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例剪刀损伤成伤机制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1 案例资料李某,男,18岁,无业.2005年12月25日晚被人用剪刀刺伤左胸,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死后38h进行尸检,尸体呈贫血状,左胸乳头上方有两处相邻的缝合创,剪开缝合线后见2.4 cm×1.1cm、2cm×1.2cm创口两处(照片1),创缘整齐,创角一钝一锐,深达胸腔,两钝侧创角相对,创口间有宽0.5cm的皮肤相连.

    作者:田志永;牛春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氯氮平在家兔体内死后再分布规律研究

    目的 阐明死后48h内家兔体内氯氮平再分布规律,为相关法医鉴定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取家兔15只,随机分为5组,以氯氮平灌胃,分别于死后0、6、12、24、48h取心血、外周静脉血、尿液、肝组织检测氯氮平浓度.结果 家兔死亡后心血、外周静脉血、肝脏氯氮平浓度不断升高,尿液氯氮平浓度不断降低;死后早期浓度变化率大于晚期浓度变化率.死后48h心血、外周静脉血、肝脏、尿液氯氮平浓度分别为死后0h各检材氯氮平浓度的418%、193%、154%和29%.结论 死亡一段时间后,提取生物检材,检测出的氯氮平浓度并不能准确反映刚死时的实际浓度.

    作者:王琦玮;周海梅;李朴;马锦琦;莫耀南;刘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剖胸探查损伤程度鉴定分析1例

    1 案例资料张某,男,45岁.2003年7月14日上午10时许被他人用水果刀刺伤面部及胸部,伤后即送医院治疗.入院检查:体温36.8℃、心率88次/min、呼吸20次/min,BP 14.9/11.1kPa,面部及胸部皮肤裂伤多处.

    作者:刘珍明;邹才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神经源性肺水肿研究进展

    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可能发生的一种严重肺部并发症.尽管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但其确切机理至今仍不清楚.本综述对其流行病学资料、病因、病机、病理和诊断进行了讨论.

    作者:韩业兴;谷建平;靳国硕;董殿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铊中毒法医学鉴定3例

    铊盐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无色无味,作为投毒手段较为隐蔽.临床易误诊为多发性神经炎、肌炎、流行性肌痛等症.1 案例资料例1男,42岁.晨起后无诱因感双手、足麻木,胀痛,2h后渐波及双肘、膝关节,针刺样疼痛.

    作者:邸选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国汉族和藏族CYP2E1基因RsaⅠ/PstⅠ基因座遗传多态性

    CYP2E1(Cytochrome P450 2E1,CYP2E1)是二甲基亚硝胺D-脱甲基酶,它主要参与激活小分子致癌物如苯、四氯化碳和亚硝胺等,同时参与酒精的氧化代谢和产生自由基而启动脂质过氧化[1,2].本文调查了CYP2E1 RsaⅠ/PstⅠ基因座在中国汉族和藏族群体中的频率分布,为法医学实践提供必需的基础数据.

    作者:刘志芳;王保捷;丁梅;张海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新型毒品氯胺酮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本文介绍了氯胺酮的提取及检测现状,比较了液液提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等提取方的优劣和GC/NPD、GC/FID、GC/MS以及薄层色谱等不同分析方法的应用情况.

    作者:姚汶泉;朱军;刘耀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甘露醇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患者,男,48岁.头部外伤后5h到医院就诊,有高血压史3年,无药物过敏及心脏病史.检查:血压22.6/13.3kPa,心率76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

    作者:孟学龙;余扬帆;赵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间接外力致骨性外耳道前壁骨折法医学鉴定1例

    1 案例资料赵某,男,40岁.2006年2月26日被人用石块击伤左下颌部.病历摘要:伤后半小时,左颏部外侧有2.0cm创口,边缘不整齐,深达骨膜.

    作者:徐传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利用积温和昆虫发育历期推测死亡时间的研究

    目的 积累尸食性蝇类虫态发育历期和积温的资料.方法 采用动物尸体作诱饵,分别对自然飞到诱饵上繁殖生长的6种尸食性蝇类的虫态发育历期和积温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经过观察,取得了棕尾别麻蝇、丝光绿蝇、紫绿蝇、宽丽蝇、巨尾阿丽蝇、大头金蝇等6种尸食性蝇类的虫态发育历期和积温的基础数据.并采用倒计积温的方法推测实际案例中死者死亡时间,破案后证实推测时间与实际死亡时间一致.结论 本文数据可为利用尸食性蝇类虫态育历期的积温推测死亡时间提供依据.

    作者:陈禄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公路上死者致伤方式的法医学分析1例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吾某,男,36岁,某日凌晨回家途中死于公路上.现场位于公路的东向西车道,尸体呈仰卧位,头位于车道旁白线上方,左膝屈曲外展.

    作者:杨宇雷;阿不都艾尼;张春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铁道旁白骨化尸体法医学鉴定1例

    1 案例资料1.1 案情摘要及现场情况2005年10月,在某铁路线260公里处某河上、下行桥间,某建桥施工现场在做钻孔桩作业时,挖出人体骨头及衣着若干,随即报案.

    作者:刘钢;施慧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老年人腰部外伤影像学检查分析3例

    中老年人腰部因外伤经影像学检查,常会发现椎体双凹变形、椎弓峡部裂、退行性脊椎滑脱等变化,需要鉴别系外伤造成,还是老年性病变所致,本文通过对相关3例的鉴定,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陈大威;杨俊波;靳贵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例活体电击伤的电流路经分析

    1 案情摘要某男,40岁,工作时被380V电击右手.检查见:生命体征平稳,右前臂、右手高度肿胀,桡动脉搏动微弱;右腕尺侧、右足远段大片坏死炭化,Ⅲ°烧伤;右踝至足中段肿胀,浅Ⅱ°烧伤;右手麻木感,手指屈曲畸形、末端发绀,手腕环形烧伤.

    作者:汪家文;于晓军;徐广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指甲垢中异体DNA的检验

    在人体伤害案件中,受害人与案犯有近距离的接触或搏斗时,有可能抓刮到案犯皮肤,并在指甲垢里留下肉眼看不到的皮屑组织等微量生物检材,本文对11例指甲垢中异体DNA检验做了分析,以期为同类案件的鉴定提供借鉴.

    作者:张晓红;张毅;唐建新;刘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分析潮汐规律推断死亡时间1例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2006年3月26日上午9时接派出所报案称海边发现1具女尸,场位于海边一岩石夹缝中,女尸呈俯卧位浸在岩石夹缝中间的海水中,岩石周围是沙滩,沙滩上有大量足迹,由于进出人员较多,现场破坏较严重.

    作者:刘柏松;杨利军;郭中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大麻的DNA分析检验技术

    本文简要回顾了大麻的一些常规检验方法,并重点综述了大麻植物的DNA分析检验技术,包括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测序扩增区段(SCAR)、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等DNA分子标记检测法.并且对这几种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前景做了简要分析,以期为实践工作提供基础理论帮助.

    作者:张贵芹;裴黎;马原;牛慧媛;彭建雄;凃政;郭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牛微卫星的研究现状及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

    微卫星标记具有高度灵敏性、高度特异性及操作简便省时的特点,使其在目前的动物遗传标记研究中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分子标记技术.本文就牛微卫星标记的特点、研究现状及其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加以论述,并对前景加以评定.

    作者:戴文申;叶健;赵兴春;姜成涛;李湘秦;金鑫;徐银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陈旧骨骼DNA提取方法的应用研究

    在法医实践中,DNA检验已成为个体识别鉴定的常规技术.现场提取的检材中,骨组织具有耐腐败特性,当其他检材完全腐败后,骨组织仍能够作为DNA检验的重要材料.

    作者:贾东涛;韩海军;张玉红;姚建;王林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国法医学杂志

中国法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主办:中国法医学会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