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强;范巍;朱雄辉;俞林冲;胡飞
目的 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83例下段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183例保肛术中,发生吻合口漏9例,占4.92%较国内平均水平为低.通过积极有效的处理均得到临床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吻合口漏是直肠癌保肛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完全将此并发症降至低限度.
作者:张伟华;纪烈臣;马刚;赵丽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智能胶囊结肠压力测定对慢传输便秘术式及疗效的评价作用.方法 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排除器质性便秘、内科治疗3年以上不缓解、有强力手术意愿的慢传输便秘患者31例,术前及术后半年同步口服智能胶囊结肠压力测定和结肠运输试验.术前检查结果决定手术方式:80%的不透X线颗粒在左半结肠停留超过72 h,或大于总时间的50%,结肠脾曲综合征,智能胶囊结肠压力测定左半结肠停留时间长、压力低幅传输波(low amplitude propagated contractions,LAPCs)及高幅传输波(high amplitude propagated contractions,HAPCs)少于右半结肠50%者行左半结肠切除;80%的不透X线颗粒在右半结肠停留超过72 h,或大于总时间的50 %,LAPCs及HAPCs少于左半结肠的50%者行右半结肠切除;结肠运输试验时间>120 h,消化道压力测定为全结肠压力波明显减少,HPACs少于6次/d者行结肠次全切除;结肠运输时间>168小时,小肠通过时间>24 h,消化道压力测定为全结肠压力波明显减少,HAPCs< 2次者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切除;16例行传统剖腹手术,15例行腹腔镜手术.结果 31例均恢复出院,术后便秘改善明显改善,术后半年与术前比较智能胶囊的在体总时间、结肠通过时间及群发HAPCs、平均收缩幅度及生理相应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HAPCs及LAPCs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肠传输时间术后显著少于术前.腹腔镜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相比,术后肠粘连及肠梗阻发生率明显减少,3例全结肠切除术者术后早期腹泻明显.结论 智能胶囊结肠压力波测定对手术方式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腹腔镜较传统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有望成为慢传输便秘治疗的标准术式.
作者:王永兵;张明璈;张根福;罗芸葆;邱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PPH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术临床疗效.方法 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患者均通过体检和排粪造影确诊.采用排便梗阻症状评分以及Wwxner评分分别评估术前和术后症状,判断手术疗效.结果 手术后3个月,ODS评分从15.2±8.9 (SD)分下降到5.4±0.5(SD)分,梗阻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PPH手术治疗出口阻塞性排便困难安全、有效.
作者:王正亮;刘连成;安少雄;苗春红;秦澎湃;黄斌;黄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3年8月至2010年12月期间235例老年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5例(6.4%).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其他重大并发症.结论 直肠癌保肛术发生吻合口漏的原因与术前个人营养状况、术前肠道准备、术中的手术方式和术后吻合口张力等有关.术前良好的肠道准备、术后营养支持和保持骶前引流通畅是至关重要的.发生了吻合口漏后的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大多能自行愈合.我们建议采用术前、术中和术后多方面预防多能降低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作者:梁家强;官斌;朱一宁;王昌波;黎木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属于便秘的一种类型,是一种以结肠通过时间延长和结肠动力下降为特征的顽固性便秘.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便意减少及消失,粪质坚硬,伴有腹胀症状顽固.其发病机制尚不明了,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STC是临床常见的病症,据调查STC占便秘的16%~40%,约占功能性便秘的45.5%.
作者:杨向东;贺百林;贾英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直肠外翻拖出手工切除吻合在超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肛肠科采用直肠外翻拖出手工切除吻合的19例T2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观察患者发生吻合口漏、术后切口感染、盆腔脓肿、排便等情况,并评估住院费用,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复发和死亡情况.结果 所有19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平均住院费用约为24000元;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无盆腔脓肿及肛门失禁,1例发生吻合口漏,1例出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平均随访18个月期间无患者出现肿瘤局部复发,1例患者出院后死于脑出血,余患者健在.结论 直肠外翻拖出手工切除吻合在超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疗效确切、安全可行,且可以为患者节省住院费用,但远期疗效仍有待评估.
作者:金鑫;胡丰良;李洪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复杂性肛瘘术前采用核磁共振技术(MRI)确定瘘管情况对于临床手术效果的价值.方法 对于确诊为复杂性肛瘘7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试验组术前采用核磁共振技术(MRI)确定瘘管情况,术中根据MRI确定的瘘管走向及内口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亚甲蓝染色技术确定瘘管走向及内口进行手术.观察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复杂性肛瘘术前采用核磁共振技术(MRD可以很好的确定瘘管的走向和内口位置,相比较传统的单纯亚甲蓝染色技术可以减少肛瘘手术的复发机会.
作者:韩晓光;陈小清;王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便秘是消化道疾病及其他多种疾病过程中的常见症状,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目前临床上通常将便秘分为3类:①慢传输型便秘;②出口梗阻型便秘;③混合型便秘.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STC)是指食物通过胃肠道时间延长的一种类型,占慢性便秘的45.5%,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但治疗方面目前尚未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李山晨;汪晓东;李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俩方法在X线辅助下,经内镜放置肠梗阻导管治疗21例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的患者.结果 19例放置肠梗阻导管成功,成功率为90.5%,19例术后1-2d梗阻症状缓解或消除,13例经内镜治疗解除梗阻后5~7 d行I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术后均恢复顺利,无感染及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2例因病变部位过度狭窄导管无法通过而治疗失败,2例术后1-3 d导管滑脱再次置管.结论 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梗阻症状,显著降低患者的创伤和痛苦,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倪红飞;宋荣辉;张伟兴;沈莉;潘耀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药物配合心理干预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至2011年5月对86例术后尿潴留患者采用新斯的明双侧足三里注射、口服高特灵及心理干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术后尿潴留患者中,痊愈58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18%,结论药物加心理干预治疗肛肠科术后尿潴留的方法不仅简单、方便,而且疗效肯定.
作者:赵伟;赵希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CRH治疗混合痔45例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CR H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混合痔外切内扎术.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愈率达90%,总有效率100%.结论 CRH治疗混合痔疗效好,是一种快速、无痛、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亚会;刘明学;Mitchel Guttenplan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5例直肠前突患者采用STARR手术,观察治疗前后排便情况,进行肛管测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7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1%.经治疗后盆底肌的矛盾运动消失,肛管静息压较术前下降(P <0.05),肛管舒张压较术前增高( P <0.05);直肠感觉阈值量、直肠大耐受量、直肠大顺应性比术前有所下降(P <0.05).结论 根据肛肠动力学变化显示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疗效显著.
作者:朱向琥;王峰;龚旭晨;陈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和评价两种不同荷包缝合高度的PPH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符合混合痔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41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荷包缝合高度为齿线以上3 cm,对照组荷包缝合高度为齿线以上4 cm.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较治疗前减轻.试验组在术后下腹部疼痛、术后出血、肛门坠胀及术后直肠狭窄4项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降低荷包位置应用吻合器治疗混合痔是可行的、有效的、即使切除了部分肛垫、患者也会出现恶觉障碍性肛门失禁,对精组提便功能无明显影响、而且患者术的痛苦小,病程短,疗效好.
作者:岳朝驰;杨向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三七血伤宁散纱条应用于肛周脓肿术后换药的临床疗效.方法 肛周脓肿根治术后,试验组采用三七血伤宁散纱条局部创面引流,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条局部创面引流,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试验组甲级愈合率为97.1%,对照组甲级愈合率为91.6%.两组疼痛渗血持续时间及创口愈合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三七血伤宁散纱条能止血镇痛、祛淤生新,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吕灵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外剥内扎加选择性松解部分内括约肌治疗嵌顿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0例嵌顿痔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外剥内扎基础上选择性松解部分内括约肌,对照组采用常规外剥内扎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 外剥内扎加选择性松解部分内括约肌治疗嵌顿痔,操作简单、安全,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轻,疗效可靠.
作者:刘世茹;陈敏;肖丽;郝秀艳;彭明沙;代兵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连栀矾溶液纱条对肛裂肛周脓肿术后促进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 将肛周脓肿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连桅矾溶液纱条敷于创面,每天便后换药1次;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条敷于创面,每天便后换药1次,对创面表皮生长速度与创面愈合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研究.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创面表皮生长速度和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连栀矾溶液纱条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能明显加快创面表皮生长,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作者:贾英田;杨向东;赵希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的110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发生了吻合口漏,均经积极的保守治疗而治愈.结论 吻合口漏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应注重预防措施,大多能经积极的保守治疗而治愈.
作者:戴海强;范巍;朱雄辉;俞林冲;胡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经外科治疗的6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入院前误诊率为52%,并存病为57.2%,手术切除率为9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6%,围手术期死亡率3%.结论 手术切除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好治疗方法,但早期诊断,合理处理并存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建都;王泰岳;陈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黏膜下注射加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的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科2005~2008年81例直肠前突患者采用黏膜下注射加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2年.治愈72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直肠前突患者通过黏膜下注射加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操作简单,对直肠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显著.
作者:赵志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观察双氧水与甲硝唑冲洗腹腔治疗急性继发性腹膜炎的效果.方法 将326例腹腔冲洗治疗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双氧水冲洗和甲硝唑冲洗,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感染、腹腔残余脓肿、门脉感染、脓毒血症、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两年内肠粘连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双氧水冲洗组在切口感染率、腹腔残余脓肿、肠鸣音恢复正常及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人均住院费用及两年内发生肠粘连等均低于或少于甲硝唑冲洗组(P <0.05),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发生门脉感染及脓毒血症两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氧水腹腔冲洗治疗急性继发性腹膜炎与甲硝唑腹腔冲洗治疗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比较,有减少术后并发症、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启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