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痔术后诱发脑血栓3例

郑础兴;鄢全海

关键词:痔术后, 内痔出血, 肢体麻木, 黏膜隆起, 急诊入院, 常规消毒, 脑血栓, 截石位, 结扎术, 肛门镜, 大出血, 直肠, 诊断, 溃烂, 局麻, 检查, 患者
摘要:例1,男,67岁,因内痔大出血急诊入院.肛门镜检查(截石位)3、7、11点位直肠末段黏膜隆起,7点位黏膜溃烂,出血.诊断为内痔出血.在常规消毒局麻下,行内痔结扎术.术后1 h患者右侧肢体麻木、乏力.经摄CT片示脑血栓.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肛瘘护理要领及体会

    肛瘘是指经肛管或直肠下段到肛门周围皮肤的瘘管,也叫肛漏或痔漏,是外科常见病.2008年1月至10月,我院共收治肛瘘患者450例,全部行手术治疗,遵循肛瘘护理要领,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向碧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PPH术后大出血的分析和预防处理(附11例报告)

    术后出血是PPH的并发症之一.2008年1月至12月,我们采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对383例Ⅲ、Ⅳ期内痔或混合痔患者施行治疗,其中发生术后大出血的有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健伟;傅林平;侯艳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9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对95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TME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54例行Dixon术,8例行Parks术,33例行Miles术.结果 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吻合口漏3例,吻合口狭窄2例,吻合口出血2例.在获得随访1~6年的91个病例中,性功能障碍21.9%(20/91),局部复发7.7%(7/91),其中吻合口复发1.1%(1/91).结论 直肠癌术中TME可明显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减少性功能障碍发生.

    作者:苏国森;湛建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直肠异物嵌顿的诊治体会(附1例巨大型直肠异物嵌顿报告)

    在肛肠科临床中,直肠异物并不鲜见.但由于异物的种类和来源的不同,加之患者羞于坦诚病史,使得直肠异物嵌顿的诊治没有得到一个公认的原则.近年肛门直肠异物的报道逐渐增多,并成为肛肠科医师所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就1例巨大型直肠异物嵌顿的病例来浅析对肛门直肠异物诊治的体会.

    作者:杨妍;张琨;王晓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肛门综合治疗直肠前突2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索治疗直肠前突引起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经肛门直肠下端黏膜吻合器环切、纵行直肠黏膜瓣切除连续缝合术.并针对直肠前突的不同合并症,选择性地进行消痔灵注射、后位耻骨尾骨肌部分切断综合治疗26例.结果 术后随访0.5~4年,痊愈21例,显效4例,好转1例,3年复发1例.结论 由于显著降低了肛门直肠内压,增大了肛直角,增强了直肠阴道隔抵抗腹内压及肛管张力的能力,切断排便困难-腹压、肛门直肠内压升高-括约肌痉挛性收缩的恶性循环链,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安全有效.

    作者:郭茂华;袁月姣;王心吉;熊勇;黄新全;周锦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肛周脓肿的外科治疗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perianal abscess),是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所形成.本病是肛肠科临床常见疾病,占外科疾病的3%~5%,占肛肠疾病的8%~25%,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3~4∶1[1].如此高的发病率,以及其治疗方法的多样性,使其成为肛肠外科治疗的焦点之一.

    作者:张庆伟;樊志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动静脉留置针配合电刀治疗内痔278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动静脉留置针配合电刀治疗内痔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78例内痔患者采用动静脉留置针配合电刀直肠黏膜下烧灼痔核治疗.结果 278例患者全部治愈,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 该法治疗各种内痔,临床疗效好, 具有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王兴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皮瓣转移肛门成形术治疗肛门狭窄10例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对肛门狭窄实施皮瓣转移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0例肛门狭窄并实施皮瓣转移术的患者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手术成功,排便通畅,无肛门疼痛,无大便失禁.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做好病情观察,肛门创面护理,指导排便功能训练等,对肛门狭窄患者行皮瓣转移肛门成形术的治疗与康复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哲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unrelaxed pelvic floor syndrome,UPS)是为常见的一种出口梗阻型便秘.表现为患者静息时盆底肌呈持续收缩状态,排便时盆底肌不仅不放松,反而收缩;肛直肠角不增大,反而缩小,因而导致排便困难.

    作者:郑伟琴;张大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结直肠良性疾病的选择性肠段切除治疗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肠段切除手术治疗结直肠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结肠运输功能试验、结肠腔内测压、电子肠镜、钡剂造影、术中探查和病理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作出选择性肠段的定位依据,并对57例患者进行了手术.结果 选择性肠段切除手术治疗对本文所列述的结直肠良性疾病有较好的效果,达到治愈目的 .结论 选择性肠段切除对结直肠良性疾病,尤其是结肠慢运输型便秘、脾曲综合征、乙状结肠冗长症的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可较好的定位病变肠管,减少切除范围,降低并发症,同时又可避免遗漏病变.

    作者:宋安;张根福;闵志军;邱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个体化护理在结肠造口术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在结肠造口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2005~2008年36例结肠造口术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36例患者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和心理疾患的发生.结论 以人为本的个体化护理是结肠造口手术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李玲;张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直肠内修补缝扎治疗女婴直肠前庭瘘9例

    女婴直肠前庭瘘系婴幼儿时期肛周感染,脓肿向会阴和前庭破溃形成.治疗困难,我院肛肠外科2000~2008年采用经直肠内修补缝扎术治疗女婴直肠前庭瘘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付树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PPH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Longo1997年提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概念.2000年6月,姚礼庆教授完成国内首例PPH手术.基于痔的现代概念:当黏膜下层的血管因调节障碍发生淤血或肛垫的支撑组织Parks韧带和Treitzs肌发生断裂时,肛垫下移,肛垫即为痔.PPH是通过环形切除齿状线上方直肠黏膜,使肛垫上移,阻断痔血供,控制出血症状及使残留部分痔术后萎缩,以达到治愈痔的目的.

    作者:陈艳妮;江滨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在肛肠科的应用

    肛肠科手术治疗一般手术比较小,手术时间比较短,住院时间较短,但患者痛苦比较大,伤口愈合时间长.我科通过对患者心理行为、生活行为给予健康指导,对手术后注意事项、饮食习惯等进行健康教育,减少疾病痛苦和复发以及意外事故的发生, 增强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心和满意度,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吴乐琴;陈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直肠癌中西医指标相关性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直肠癌中西医指标是否存在某些内在规律性的联系和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4~2006年间在南京市中医院全国中医肛肠医疗中心进行手术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直肠癌患者,将所有入选病例编号,在术前完成中、西医指标,术后完成病理分型.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中医辨证分型在西医Dukes B、C期以气血淤滞型为常见,以薄腻苔弦涩脉多见;体重70.4%在正常范围,25.4%体重超重.未见中医虚证患者.气血淤滞型者的肿瘤病变部位距肛门口的平均距离(7.2±4.9 )cm显著大于湿热毒蕴型者(4.6±2.0)cm,P<0.01.结论 目前直肠癌患者多为气血淤滞型和湿热毒蕴型(西医Dukes B、C期).气血淤滞型患者的肿瘤病变部位距肛门口的平均距离显著大于湿热毒蕴型,术前分型为气血淤滞型保肛手术的几率较大.中西医指标间有相似分布,可以相互佐证,建议今后对于直肠癌的中医诊治应该加以区分,以使中医直肠癌的诊断治疗更加具体可行.

    作者:江滨;陈艳妮;徐斐;丁义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痔术后诱发脑血栓3例

    例1,男,67岁,因内痔大出血急诊入院.肛门镜检查(截石位)3、7、11点位直肠末段黏膜隆起,7点位黏膜溃烂,出血.诊断为内痔出血.在常规消毒局麻下,行内痔结扎术.术后1 h患者右侧肢体麻木、乏力.经摄CT片示脑血栓.

    作者:郑础兴;鄢全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闭式两处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642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索治疗肛裂的新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642例患者资料,手术方式是在肛裂的两侧肛管皮下两处切断内括约肌下缘和外括约肌皮下层,切开肛管1点或11点位栉膜带,同时处理肛管其他合并症.结果 术后患者无明显的疼痛感觉,Ⅲ期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日9 d.肛门功能良好,无肛门溢液、溢气,疗效满意,396例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结论 本术式操作简单易掌握,疗效好,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

    作者:李静慧;张克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肛门拖出双吻合器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应用体会

    目的 评价直肠拖出采用双吻合器技术实施保肛低位直肠癌切除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25例低位直肠癌经肛门拖出双吻合器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均保留了有控制大便功能的肛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漏1例,无手术死亡,随访1~3年,有2例局部复发.结论 经肛门拖出双吻合器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行等优点,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黄世锋;刘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改良内扎外剥加扩肛术治疗急性嵌顿痔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改良内扎外剥加扩肛术治疗急性嵌顿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急性嵌顿痔患者,采用内痔逢合外痔小切口切除剥离加扩肛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60例均一次手术治愈,术后无内痔脱出,无大出血、肛门直肠狭窄及肛外残留物,创口平均愈合时间13.5 d.结论 改良内扎外剥加扩肛术治疗急性嵌顿痔,具有疗效确切、损伤小、操作简单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梁新成;丁秀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Survivin和p27Kip1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Survivin和p27Kip1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3例结肠癌标本和1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Survivin、p27Kip1的表达.分析Survivin、p27Kip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Survivin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83.1%(69/83)明显高于在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0.0%(0/10)(P<0.01).结肠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p27Kip1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41.0%(34/83)明显低于在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90%(9/10)(P<0.01).远处转移组p27Kip1阳性率(16.7%,3/18)明显低于远处无转移组(47.7%,31/65)(P<0.05).结肠癌p27Kip1表达与组织分化、肠壁浸润深度、Dukes分期有关(P<0.05).结肠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p27Kip1表达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urvivin和p27Kip1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提示两者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肠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p27Kip1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

    作者:曹洪华;梁国林;梁君林;陈利生;高枫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