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飞;何永恒
Longo1997年提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概念.2000年6月,姚礼庆教授完成国内首例PPH手术.基于痔的现代概念:当黏膜下层的血管因调节障碍发生淤血或肛垫的支撑组织Parks韧带和Treitzs肌发生断裂时,肛垫下移,肛垫即为痔.PPH是通过环形切除齿状线上方直肠黏膜,使肛垫上移,阻断痔血供,控制出血症状及使残留部分痔术后萎缩,以达到治愈痔的目的.
作者:陈艳妮;江滨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复方亚甲蓝注射液简化骶管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20例肛肠手术患者采用复方亚甲蓝注射液简化骶管麻醉,观察术中及术后麻醉镇痛效果.结果 有效率96%,无效率4%,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复方亚甲蓝注射液骶管麻醉用于肛肠手术,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且安全可靠.
作者:孙涛;张西玲;贺向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例1,男,67岁,因内痔大出血急诊入院.肛门镜检查(截石位)3、7、11点位直肠末段黏膜隆起,7点位黏膜溃烂,出血.诊断为内痔出血.在常规消毒局麻下,行内痔结扎术.术后1 h患者右侧肢体麻木、乏力.经摄CT片示脑血栓.
作者:郑础兴;鄢全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一次性手术治疗肛周脓肿临床体会.方法 通过对257例肛周脓肿患者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总结一次性手术治疗体会.结果 257例肛周脓肿手术病例,根据不同类型选择相应术式一次性手术治疗,其中脓腔切开引流内口切除术113例,脓腔切开引流内口橡皮筋挂线术84例,脓腔对口引流内口切开或挂线术43例,脓腔置管冲洗内口切开或挂线术17例,治愈率达97.7%.结论 一次性手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确切,经济实用,值得推广,但必须注意检查、手术及术后各环节治疗细节,树立综合治疗观念.
作者:汪海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女婴直肠前庭瘘系婴幼儿时期肛周感染,脓肿向会阴和前庭破溃形成.治疗困难,我院肛肠外科2000~2008年采用经直肠内修补缝扎术治疗女婴直肠前庭瘘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付树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unrelaxed pelvic floor syndrome,UPS)是为常见的一种出口梗阻型便秘.表现为患者静息时盆底肌呈持续收缩状态,排便时盆底肌不仅不放松,反而收缩;肛直肠角不增大,反而缩小,因而导致排便困难.
作者:郑伟琴;张大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肛肠科手术治疗一般手术比较小,手术时间比较短,住院时间较短,但患者痛苦比较大,伤口愈合时间长.我科通过对患者心理行为、生活行为给予健康指导,对手术后注意事项、饮食习惯等进行健康教育,减少疾病痛苦和复发以及意外事故的发生, 增强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心和满意度,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吴乐琴;陈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术后出血是PPH的并发症之一.2008年1月至12月,我们采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对383例Ⅲ、Ⅳ期内痔或混合痔患者施行治疗,其中发生术后大出血的有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健伟;傅林平;侯艳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改良内扎外剥加扩肛术治疗急性嵌顿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急性嵌顿痔患者,采用内痔逢合外痔小切口切除剥离加扩肛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60例均一次手术治愈,术后无内痔脱出,无大出血、肛门直肠狭窄及肛外残留物,创口平均愈合时间13.5 d.结论 改良内扎外剥加扩肛术治疗急性嵌顿痔,具有疗效确切、损伤小、操作简单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梁新成;丁秀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治疗肛裂的新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642例患者资料,手术方式是在肛裂的两侧肛管皮下两处切断内括约肌下缘和外括约肌皮下层,切开肛管1点或11点位栉膜带,同时处理肛管其他合并症.结果 术后患者无明显的疼痛感觉,Ⅲ期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日9 d.肛门功能良好,无肛门溢液、溢气,疗效满意,396例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结论 本术式操作简单易掌握,疗效好,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
作者:李静慧;张克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肛瘘是指经肛管或直肠下段到肛门周围皮肤的瘘管,也叫肛漏或痔漏,是外科常见病.2008年1月至10月,我院共收治肛瘘患者450例,全部行手术治疗,遵循肛瘘护理要领,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向碧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嵌顿痔的手术中切断内括约肌的临床疗效.方法 83例急性嵌顿痔分成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25例),均行急诊混合痔外切内扎术,其中治疗组采用内括约肌切断术,对照组没有行内括约肌切断术,两组术后作临床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组比对照组术后疼痛时间短、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缩短等,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嵌顿痔采用急诊手术并行内括约肌切断可迅速缓解症状,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是合理可行的术式.
作者:钟腾芳;余苏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肠段切除手术治疗结直肠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结肠运输功能试验、结肠腔内测压、电子肠镜、钡剂造影、术中探查和病理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作出选择性肠段的定位依据,并对57例患者进行了手术.结果 选择性肠段切除手术治疗对本文所列述的结直肠良性疾病有较好的效果,达到治愈目的 .结论 选择性肠段切除对结直肠良性疾病,尤其是结肠慢运输型便秘、脾曲综合征、乙状结肠冗长症的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可较好的定位病变肠管,减少切除范围,降低并发症,同时又可避免遗漏病变.
作者:宋安;张根福;闵志军;邱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保留自主神经对男性患者排尿及性功能、女性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56例接受保留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男性患者排尿及性功能、女性患者排尿功能均恢复较好;局部复发率无明显增高.结论 保留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可较好地保存排尿及性功能,肿瘤局部复发率无增加.
作者:鲁发龙;杜刚毅;郑少康;马普伟;陈金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直肠拖出采用双吻合器技术实施保肛低位直肠癌切除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25例低位直肠癌经肛门拖出双吻合器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均保留了有控制大便功能的肛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漏1例,无手术死亡,随访1~3年,有2例局部复发.结论 经肛门拖出双吻合器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行等优点,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黄世锋;刘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Survivin和p27Kip1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3例结肠癌标本和1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Survivin、p27Kip1的表达.分析Survivin、p27Kip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Survivin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83.1%(69/83)明显高于在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0.0%(0/10)(P<0.01).结肠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p27Kip1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41.0%(34/83)明显低于在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90%(9/10)(P<0.01).远处转移组p27Kip1阳性率(16.7%,3/18)明显低于远处无转移组(47.7%,31/65)(P<0.05).结肠癌p27Kip1表达与组织分化、肠壁浸润深度、Dukes分期有关(P<0.05).结肠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p27Kip1表达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urvivin和p27Kip1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提示两者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肠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p27Kip1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
作者:曹洪华;梁国林;梁君林;陈利生;高枫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perianal abscess),是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所形成.本病是肛肠科临床常见疾病,占外科疾病的3%~5%,占肛肠疾病的8%~25%,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3~4∶1[1].如此高的发病率,以及其治疗方法的多样性,使其成为肛肠外科治疗的焦点之一.
作者:张庆伟;樊志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5年来24例低位直肠癌施行结直肠吻合保肛术.结果 24例保肛手术均一期愈合,近期无并发症及局部复发,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结论 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应根据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结合Dukes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行结直肠吻合保肛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柳逸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动静脉留置针配合电刀治疗内痔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78例内痔患者采用动静脉留置针配合电刀直肠黏膜下烧灼痔核治疗.结果 278例患者全部治愈,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 该法治疗各种内痔,临床疗效好, 具有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王兴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笔者采用电离子配合中药治疗尖锐湿疣6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7例,女32例,年龄17~78岁;病程2周至10个月,平均4个月.皮损类型:丘疹状、乳头状、菜花状65例,巨大型4例,均经病理证实.单纯肛周湿疣40例,伴随外生殖器疣29例.
作者:孙艳萍;魏斐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