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标志物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潘爱萍;李铿;曹俊涛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 肿瘤标志物, 结直肠癌, 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建立结直肠肿瘤标志物智能诊断模型.结果 结直肠肿瘤标志物的ANN诊断模型对测试组结直肠癌进行识别的敏感性为0.914,特异性为0.964,准确性为0.939,均显著高于任意单项检验预测结果(P=0.000).结论 与单一肿瘤标志物相比,利用ANN建立的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模型能提高诊断大肠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临床应用的探讨

    目的 探讨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4年11月至2008年12月笔者采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施行全结肠检查与治疗的61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肠镜单人操作检查治疗成功609例,成功率98.5%,回盲部到达率96.9%,末端回肠到达率55.5%;到达回盲部时间为5~50min,平均13 min;进镜长度一般为50~80cm,少数为80~100cm,个别在100cm以上;行肠镜下息肉切除(EMR-L)80例,肠镜下行乙状结肠套叠伴扭转复位成功1例,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安全、简便、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方志恒;何宗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多切口浮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37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采用多切口浮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成都肛肠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多切口浮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37例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一次性治愈34例(91.9%)复发3例(8.1%),经二次手术治愈.无肛门畸形、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随访1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多切口浮线引流术是治疗复杂性肛瘘较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闫海金;牛婧;贺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食瓜子致粪嵌顿11例治疗体会

    我科2003~2008年共诊治因吃瓜子引起粪嵌顿患者11人,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大便嵌顿患者11例,男6例,女3例,5岁和7岁小孩各1例,20~45岁9例.

    作者:张树志;郑双;刘翠连;王与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临床体会

    结直肠癌的治疗目前仍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有效的方法.而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使手术耐受性下降,危险性增加,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结直肠癌伴糖尿病患者的顺利康复尤为重要.

    作者:梁珠明;左萍;韦健贤;周震;韦瑞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1.5%利多卡因保留灌肠治疗肛门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如何减轻肛门病术后疼痛的方法.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在我科行肛门病手术的患者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11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换药中予以1.5%利多卡因保留灌肠.对照组:术后换药中予以生理盐水保留灌肠.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 利多卡因保留灌肠能减少肛门病术后换药时的不适,减轻疼痛,缩短愈合时间.

    作者:闫海金;牛婧;代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主管道低切高挂、支管道开窗留桥对口引流术治疗马蹄形肛瘘5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主管道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支管道开窗留桥对口引流治疗马蹄形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2008年采用该法治疗马蹄形肛瘘52例临床案例.结果 一次性手术治愈49例,二次治愈3例,治愈率100%.结论 主管道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支管道开窗留桥对口引流治疗马蹄形肛瘘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卫萍;黄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青年人结直肠癌71例临床分析

    目的 结合文献探讨青年人(≤35岁)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为青年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5年广西自治区肿瘤医院收治的71例青年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情况及随访资料.结果 本组71例患者均为手术患者,其中行根治性结直肠切除47例(66.2%),行姑息性手术24例(33.8%).癌肿好发部位为直肠和乙状结肠,临床表现以便血或黏液血便、大便习惯改变、腹部疼痛不适多见.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多见,共55例,占77.5%.Dukes分期以C、D期多见,共46例,占64.8%.术后随访54例,总的3年生存率为59.3% (32/54).结论 青年人结直肠癌临床症状不典型,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易误诊、漏诊,手术根治率和生存率低,预后差.如何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如提高对青年人结直肠癌的认识,预防致癌因素,高发地区及人员定期做好普查工作等)是提高手术根治率从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杨宏志;张传珉;张涌泉;许景洪;李立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结直肠癌致急性梗阻的外科治疗(附43例报告)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致急性梗阻的外科急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8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3例结直肠癌致急性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及结果.结果 Ⅰ期切除吻合25例,分期手术15例,3例仅做单纯造口及探查活检.结论 要根据患者一般状态和梗阻的具体情况,结合结肠癌侵犯程度选择手术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争取行急诊Ⅰ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黄侣新;蒋进广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快速康复外科的临床应用现状

    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是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使患者术后数周的机体功能下降过程缩短为数天,很快就可康复出院.

    作者:韦建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八正散合芍药甘草汤治疗痔术后尿潴留63例临床观察

    本组痔术后患者63例,男39例,女24例;年龄16~72岁,平均46岁;病程3 d至30年,平均6年;均给予外剥内扎硬注术或辅以其他手术治疗.以上患者均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尿潴留症状及体征,临床表现尿潴留出现于肛门直肠手术后数小时,多见排尿淋漓不畅,症状轻者仅为术后当天小便费力,排出不畅或呈点滴状,术后次日可好转;

    作者:宣乐艳;杨小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PPH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附120例报告)

    目的 探讨PPH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对120例环状混合痔行PPH术,同时对部分痔核行外剥内扎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肛门形态恢复良好,术后肛门平整,无水肿、无肛门失禁、无肛门狭窄、无术后大出血、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PPH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林友彬;李昭仪;杨中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内括约肌切断联合PPH治疗合并有肛裂的重度痔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内括约肌切断联合PPH治疗合并有肛裂的重度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2008年对58例合并有肛裂的重度痔患者行内括约肌切断联合PPH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25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 d, 术后出血1例;术后肛缘水肿3例; 肛门部疼痛50例;术后暂时性肛门失禁4例,保守治疗治愈.随访0.5~4年,痊愈50例,好转8例.结论 内括约肌切断联合PPH治疗合并有肛裂的重度痔安全有效,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有利于扩大PPH适应证,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东平;陶琦;刘永安;柳发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肛周脓肿切开挂线治疗与单纯切开引流比较

    目的 观察肛周脓肿切开挂线治疗与单纯切开引流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择123例肛周脓肿患者,男患者76例,女患者47例,66例采用切开挂线治疗,57例采用单纯切开引流,对比两种方法治疗效果.结果 切开挂线治疗患者治愈62例,好转形成瘘2例,术后脓肿复发2例,治愈率93.9%.单纯切开引流患者治愈25例,好转形成瘘15例,术后脓肿复发17例,治愈率43.9%.结论 肛周脓肿切开挂线治疗较单纯切开引流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永锋;吴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DCC基因与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人类消化道恶性肿瘤,在西方发达国家及我国部分地区,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它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步骤、多阶段参与的复杂过程,包括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缺失或失活,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及危险修饰基因改变等.

    作者:龙陈艳;唐卫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多切口切挂术治疗肛周蹄铁形脓肿

    目的 探讨多切口切挂结合术治疗肛周蹄铁形脓肿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5月采用多切口切挂结合术治疗的96例肛周蹄铁形脓肿病例.结果 96例均获临床治愈,肛门功能正常,随访3~12个月均无复发,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肛周蹄铁形脓肿的治疗采用多切口切挂结合术式,组合运用达到高效微创,较好的保护了肛门的功能及形态,具有疗效高、疗程短、复发率低、痛苦小、后遗症、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肛周蹄铁形脓肿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赵浩翔;吴可;陈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外科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至2007年7月实施手术的2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例行结肠全切除术,12例行选择性1/3结肠切除术,11例行选择性2/3结肠切除术,观察分析3种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28例患者手术总有效率82%,结肠全切除术无复发, 选择性1/3结肠切除术复发率明显高于选择性2/3结肠切除术.结论 结肠全切除术、选择性1/3结肠切除术和2/3结肠切除术3种术式对治疗STC均有满意的疗效,但结肠全切除术后患者腹泻发生率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术式.

    作者:文习刚;史海安;罗金波;晏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结直肠癌中抑癌基因ING1的研究进展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抑癌基因可能是抵御肿瘤发生的重要保护机制.ING1是1996年Garkavtsev等[1]用正常的乳腺上皮细胞株和8个乳腺癌细胞株分离出的一个新基因.

    作者:刘家旋;陈利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肿瘤标志物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建立结直肠肿瘤标志物智能诊断模型.结果 结直肠肿瘤标志物的ANN诊断模型对测试组结直肠癌进行识别的敏感性为0.914,特异性为0.964,准确性为0.939,均显著高于任意单项检验预测结果(P=0.000).结论 与单一肿瘤标志物相比,利用ANN建立的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模型能提高诊断大肠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潘爱萍;李铿;曹俊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综合疗法治疗老年人直肠脱垂77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治疗老年人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7例老年人直肠脱垂患者采用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和黏膜下注射术、缩肛术及直肠周围注射术等综合疗法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均一次性治愈,随访0.5~2年均无复发,术后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老年人直肠脱垂疗效确切,痛苦少,复发率低.

    作者:李炼松;蒲建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在结肠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辅助硬膜外麻醉对结肠手术患者术中效果的影响.方法结肠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HANS+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单纯硬膜外组(B组)两组,每组20例.A组HANS刺激30 min后硬膜外麻醉常规2%利多卡因足量,HANS持续刺激至手术结束;B组仅硬膜外麻醉给予足量2%利多卡因.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的MAP、HR、RR、SPO2及术中出现的牵拉反应例数及需处理例数.结果 A组患者术中MAP、HR、RR等变化明显较B组为少,同时A组患者术中出现牵拉反应的例数及需要处理的例数也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 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辅助硬膜外麻醉应用于结肠手术可明显减少牵拉反应的发生,增加了术中患者的安全性.

    作者:覃军;熊国强;黄仁健;邹传惠;杨军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