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艳玲;王秋英
患者男,57岁.因排便排尿困难、便条变扁、腹部不适1年,加重1个月于2006-02-26入院.无便血.肛诊:膀胱截石位1点、距肛缘外3 cm处见一直径约2 mm外瘘口,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溢出,可扪及指向肛管的索条状物.
作者:王平;韩国琦;林家嘉;郑玥;孙祖洋;于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弧形切割吻合器(凯途)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至2006年6月期间,18例患者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使用双吻合器行一期吻合.术后10 d出现肠瘘1例(5.6%),术后8 d出现直肠阴道瘘1例,1个月瘘口均未愈合而行横结肠造瘘.肛门坠胀不适6例,里急后重13例;日排便次数为5~10次8例,10次以上1例.1例出现严重尿储溜需放尿管.3个月后排便和排尿功能恢复接近正常.结论:弧形切割吻合器进行保肛手术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对患者术后排便、排尿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代佑果;寸英丽;杨梅;杨步荣;马春笋;陈真;查勇;张文;张麒;张中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和影响术后生存率的有关因素,总结提高远期疗效的措施.方法:对行外科手术治疗的5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作临床回顾分析,对治疗中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2%、47.1%、33.3%.分析表明癌灶数目、手术方式、术后综合治疗等是影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结论:早发现早切除是提高治愈性切除率的关键,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有效地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远期疗效.
作者:闫文;朱一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各类型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盆底肌电图诊断价值.方法:对90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进行盆底肌电图检查,并分析其结果.结果:①静息相:5种出口梗阻型便秘均可出现异常电位,以松弛性盆底疾病多见,尤以会阴下降患者居多.松弛性疾病表现出内外括约肌的异常静息电位居多,痉挛性疾病表现出耻骨直肠肌的异常电位居多.②轻度收缩相:5种出口梗阻型便秘疾病的动作电位电压下降,波幅缩短,表明肌源性损伤.③重度收缩相松弛性盆底疾病多见异常,痉挛性盆底疾病相对较少.④模拟排便相以痉挛性盆底疾病多见反常收缩,并以耻骨直肠肌异常居多,松弛性盆底疾病相对较少.⑤总体评价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盆底肌电图异常率高达95.56%.结论:盆底肌电图应作为便秘的常规检查方法,不仅方便综合评定盆底功能,更能早期发现异常,还可以鉴别出松弛性盆底疾病和痉挛性盆底疾病.出口梗阻型便秘耻骨直肠肌的自制功能保存良好.松弛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内、外括约肌收缩障碍;痉挛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症状多由于耻骨直肠肌松弛障碍引起.
作者:张波;王凡;陈文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硬化注射加柱状缝合法治疗直肠前突的有效性.方法:将180例中度及中度以上的直肠前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90例.试验组行硬化注射加柱状缝合法治疗,对照组行经阴道切开修补术,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两组治疗效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试验组在术中出血、术后疼痛等并发症方面则优于对照组.结论:硬化注射加柱状缝合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直肠前突的方法.
作者:贺平;杨栋;张桢;段琪;李志鹏;何红艳;张锋;王晓林;黄德铨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0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3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7例(71.1%)属根治性切除,7例姑息性切除,4例行结肠造口术.总切除率为89.5%.无手术死亡病例.获随访23例(60.5%).总的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0.1%和51.4%.结论:对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原则是尽可能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根治性切除仍是目前治疗高龄结直肠癌患者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手术预防或解除梗阻,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依靠现代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以及现代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合并症的发生.
作者:李惠鹏;丁尔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度混合痔安全、有效、不易复发、价廉、适合基层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肛门内外括约肌切断、痔上黏膜结扎、直肠黏膜结扎、并消痔灵注射治疗Ⅲ、Ⅳ度混合痔137例.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该疗法治疗重度混合痔安全、有效、简便、价廉、不易复发,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
作者:乔森旺;乔晓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卵巢、宫骶韧带和盆腔腹膜,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作者:吴丹妮;范亚明;钟传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患儿男,13岁,因肛周肿痛7天拟肛周脓肿(成脓期)于2006年6月20日收住入院.患者于4天前于当地个体诊所予以头孢曲松钠加左氧氟沙星静脉抗感染治疗(具体诊断不明),未见好转,当日上午于外院行腔内B超检查示:右侧肛周皮下间隙脓肿(成脓期),脓腔大小为1.5 cm×1.5 cm×1.8 cm.
作者:赵兴明;张吕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对严重的脱垂性痔,既往多采用外剥内扎术或痔环形切除术治疗,其缺点是术后肛门疼痛重、持续时间长、创面愈合慢,大便失禁、肛门狭窄及痔核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高.
作者:覃俊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的顽固性便秘家兔模型.方法:在实验组家兔直肠前壁固定一模具,1个月形成直肠前突后取出,再饲养2个月.对照组家兔正常饲养.所有家兔饲养3个月后记录大便粒数和重量,测定胃肠传输时间,测量结直肠总长度,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个月后成功建立了顽固性便秘的家兔模型,实验组家兔大便粒数(270.33±22.79)粒及大便重量(94.18±11.03)g明显减少,结直肠总长度(130.00±6.71)cm变长,胃肠传输时间(292.47±48.75)min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钡剂灌肠显示实验组家兔形成明显直肠前突,结肠部分冗长、盘曲. 结论:本实验模型简单可靠,重复性强,符合便秘的发病过程.
作者:徐爱忠;彭洪云;方路;潘长海;李凯;芦春花;罗荣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术前腔内热疗(Preoperative endocavitary hyperthermia,PEH)联合放疗对低位直肠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将7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3组:A组30例接受术前腔内热疗加放疗,B组15例单纯放疗,C组27例未行热疗及放疗.采用HE染色检测3组治疗前后癌细胞的凋亡指数;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组治疗前后癌组织中PCNA、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根据PCNA染色计算增殖指数,比较3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之间的变化.结果:A组治疗后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5.085±0.428)较治疗前(0.872±0.151)明显增加(P<0.001);癌细胞的增殖指数(proliferative index,PI)(37.213±19.564)较治疗前(46.245±20.804)明显下降(P<0.001);治疗后癌细胞bcl-2、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下调(P<0.05).B组治疗后癌细胞AI(2.757±0.251)较治疗前(0.875±0.098)明显增加(P<0.001);癌细胞PI(41.335±18.778)较治疗前(45.755±21.478)明显下降(P<0.001);治疗后癌细胞bcl-2、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下调(P<0.05).C组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治疗后组间比较,A组的AI高于B组(P<0.05),A组的PI低于B组(P<0.05);bcl-2、P53蛋白阳性表达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EH加放疗可使低位直肠癌AI明显增加,PI明显下降, bcl-2、P53蛋白阳性表达下调,说明PEH加放疗可显著诱导低位直肠癌细胞的凋亡,抑制其增殖.
作者:唐毓林;唐宗江;郭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前瞻性地观察悬吊埋线法治疗痔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方法:将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在南京市中医院全国肛肠中心接受痔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应用悬吊埋线法治疗痔病,对照组应用常规的痔结扎切除术(即Milligan-Morgan术, M-M术).观察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疼痛指数、肛门水肿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便血停止时间、术后半年随访结果的手术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疼痛指数、肛门水肿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后便血停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半年治愈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悬吊埋线法能有效治疗痔病,并在手术相关指标上优于痔结扎切除术.
作者:郑雪平;王业皇;丁义江;张苏闽;谭妍妍;吴金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我院1995~2005年收治70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106例,其中35例(33%)术后出现一种或一种以上并发症.本文就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其对策探讨如下.
作者:廖章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重度(Ⅲ、Ⅳ)痔是肛肠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长期以来,传统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包括手术,疗效不十分满意,主要问题是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相对较高[1].
作者:冯雷;蔡旺;曹化祥;黄尊显;赵彦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直肠前突是引起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中常见的一种病症,临床上单纯修补前突效果欠佳.我院于2000年2月至2005年5月间采用结扎注射加内括约肌松解术共治疗52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仲超祥;陈军;戚春昌;周乃波;陈进;赵宝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Ⅲ度、Ⅳ度脱垂性内痔的常用手术方法为开放式切除术,其缺点是术后肛门部位疼痛时间长,创面愈合慢.
作者:王晓雷;高海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PH加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应用.方法:PPH加外痔切除术治疗Ⅲ~Ⅳ度的混合痔患者35例与同期单纯PPH手术35例作比较研究.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没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PH加外痔切除术可拓展单纯PPH术手术适应证范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晓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在未行术前肠道准备情况下,如何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式是处理难点,我院2002年6月以来,采用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梗阻19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雪彤;庞黎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茧症病因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对2004~2006年住院7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有外科急腹症的表现,术前分别诊断为:消化道穿孔、十二指肠淤滞症、盆腔囊肿、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因不明的急性肠梗阻;另1例行胃癌手术时发现本病.7例术前均未明确诊断,经手术证实为腹茧症.术后全部治愈出院,随访无复发. 结论:腹茧症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确诊需剖腹探查和病理切片.纤维包膜切除术和肠粘连松解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潘占胜;赵宏;陈少骥;王泽春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