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建群
我科自1995年以来,在肛肠门诊开展应用电离子手术治疗机代替手术刀,共治疗门诊病例3 350例,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张兆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予温血液透析用水、利多卡因、黄连素片研末灌肠,云南白药、安络血、维生素B6口服,对照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可以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梁玉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肠外营养(TPN)添加精氨酸(Arg)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进行了TPN支持的前瞻性研究,检测无脂TPN、常规TPN和常规TPN中添加Arg营养支持前后患者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百分比的变化以及外周血中IL-2、IL-4以及IFN-r水平的变化.结果:无脂TPN、常规TPN支持前后患者外周血的CD4-T细胞、CD8+T细胞以及NK细胞水平无明显变化,IL-2、IL-4以及IFN-r水平无明显变化;常规TPN中添加Arg营养支持后患者外周血的CD4+和NK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CD8+T细胞亚群明显减少,CD4+/CD8+比值也较术前明显升高,外周血中IL-2、IL-4以及IFN-r水平明显增加.结论:常规TPN不能纠正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细胞免疫抑制状态,但TPN添加Arg则可促进CD4+的Th1细胞亚群和NK细胞增加,外周血IL-2和IFN-r生成增加,提示TPN添加Arg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细胞免疫有上调作用.
作者:刘新纯;张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痔术后大出血并休克属肛肠外科危重症之一.因失血量大,出血不止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机体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和细胞缺氧,进而可因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产物的蓄积,造成周围血管扩张,使有效血容量锐减,从而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除及时补充血容量等治疗以外,即时有效的止血处理方法是其治疗的关键.1999年6月至2006年6月,我科采用自制硅胶压迫引流管应用于痔术后大出血并休克18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耿学斯;赵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应用国产吻合器切闭直肠黏膜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3例确诊为直肠黏膜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局麻下行吻合切闭术,对照组在局麻下行二氧化碳激光碳化切除术,两组术后均局部注射干扰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0.95%(38/47),复发率19.2%;对照组治愈率为61.11%,复发率38.9%,P<0.05.结论:应用吻合器切闭术治疗直肠黏膜尖锐湿疣疗效满意.
作者:潘洪高;党永庆;陈月媛;许慧红;梁春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手工闭合直肠远端在保肛手术中的价值.方法:比较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分别应用手工闭合直肠远端与直线缝合器闭合直肠远端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吻合口漏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切缘癌残留率、平均住院费用.结果:145例手工闭合直肠远端组(A组)平均手术时间2.5 h、平均出血量58 mL(10~300 mL)、吻合口漏发生率0%(0/145)、切口感染率(1/145)、切缘癌残留率0%(0/145)、平均住院费用12376元RMB.187例直线缝合器闭合直肠远端组(B组)平均手术时间2.3 h、平均出血量56 mL(10~300 mL)、吻合口漏发生率0%(0/187)、切口感染率(1/187)、切缘癌残留率0%(0/187)、平均住院费用14859元RMB.结论: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手工闭合直肠远端是安全的,能达到直线缝合器闭合直肠远端的效果,虽平均手术时间稍长,但明显降低了住院费用.
作者:任明扬;杜果城;邓思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女,65岁.大便困难并带血就诊,查体肛管见一肿物,2 cm×1.5 cm×1.5 cm大小,灰褐色.切除送检.
作者:黄金彪;唐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复方角菜酸脂乳膏对肛瘘和肛周脓肿术后治疗的效果,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换药药物.方法:将188例后位单纯性肛瘘或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后患者,分为复方角菜酸脂乳膏治疗组和中药换药对照组,对其愈合时间和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复方角菜酸脂乳膏在肛瘘或肛周脓肿术后伤口的促进愈合和减低并发症发生等方面优于传统中药换药(P<0.01).结论:复方角菜酸脂乳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肛瘘和肛周脓肿术后换药药物,尤其在纤维增殖期(中期)、上皮覆盖期(后期)作用明显,具有明显的镇痛、促进愈合作用,并有效防止湿疹的出现.
作者:张波;安洪达;贾瑞刚;毛宽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痔是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临床上以出血、疼痛和脱出为主.常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硬化剂注射、胶圈套扎、热凝固法、冷冻疗法、激光和手术等,而且有一定的创伤性.不受患者欢迎,根据何明清《肛肠科临床诊断》中医内治法的理论[1],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我院运用清热祛风利湿的方法对内痔68例进行辩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昌谋;赵枫;黄燕;覃安强;郭俊宇;黄甫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直肠前突实际上是多指女性直肠前壁和阴道后壁之间肌层组织薄弱,引起直肠前壁向阴道突出形成的一个疝囊,患者常常大便滞留此处而感到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等症状,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以往对中度以上的直肠前突采用经阴道或经肛门行直肠前突的修补术,其手术时间长,常常疗效不确定.我院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采用上海六厂生产的痔上黏膜环切吻合器对15例女性患者行PPH术式治疗直肠前突,疗效满意.
作者:林军;方咏;李志国;钟博珍;杨燕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结肠癌为高龄患者肠梗阻常见原因,临床以晚期病例多及合并症多为特点,致使病死率高于其它年龄组[1,2],我院1999~2006年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老年急性肿瘤性结肠梗阻患者84例,现对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李文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为探索联合应用蓖麻油与聚乙二醇4000在术前肠道准备中的肠道清洁效果.方法:选取结直肠癌病例96例,随机分为3组,A组予以蓖麻油、B组予以聚乙二醇4000,C组予以蓖麻油十聚乙二醇4000进行术前肠道准备,分别观察患者末次排便是否为清水样便、开腹后小肠是否瘪塌以及切开结肠时肠腔是否清洁.结果:显示联合应用蓖麻油与聚乙二醇4000组末次排便呈清水样便的发生率为93.9%,术中小肠瘪塌的发生率为100%,切开结肠的肠腔清洁发生率为100%.结论:结果表明,联合应用蓖麻油与聚乙二醇4000有着良好的肠道的清洁效果.临床上适合应用于术前肠道准备.
作者:高一飞;黄平;王锋;肇毅;杨小冬;熊泳;赵和照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肛门坠胀是肛肠科疑难病症之一,它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多个系统疾病引起的一个症状.患者常感觉肛门坠胀难忍,有时放射到腰骶、臀部及大腿,可伴有里急后重、便意频繁.常常发作反复迁延,轻则数日,重则数月数年,久治难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小峰;余苏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浙江省肿瘤医院大肠癌外科成立于1973年,是国内早成立的大肠癌诊治专科.每年收治结、直肠癌病人700余例,是浙江省大肠癌临床诊治中心,也是国内主要的大肠癌临床治疗基地之一.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在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是位居第四的恶性肿瘤.2002年全球结直肠癌共发生约100万例,死亡53万例.在美国,结肠癌在与癌症相关的死亡中是第二大致死疾病.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据2000年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上升至第2位或第3位.目前结肠镜对结直肠癌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但由于费用较高、患者痛苦较大和操作要求高等原因降低了患者愿意做该项检查的程度,致使很多患者拖到晚期.肿瘤标志物:具有微创,检测方便,费用低,便于普查等优点,可应用于结直肠癌筛查、诊断、判断预后、治疗监测等,但目前还没找到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当前肿瘤标志物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结直肠癌肿瘤标记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华;肖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直肠癌根治术乙状结肠造口术术前定位对患者术后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的影响.方法:对11例直肠癌根治术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患者进行术前定位,术后随访.结果:造口内陷狭窄2例,造口旁疝1例,造口皮炎1例.结论:术前造口定位使实际造口位置适宜,便于患者术后的正常生活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外科医师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是制作一个位置适当,没有任何并发症的造口.
作者:赵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有效微创的新型治疗方法,1996年被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临床,近10年来广泛应用在肺癌、食管癌、膀胱癌、胃癌等肿瘤性疾病和Barrett食管炎、鲜红斑痣、顽固性皮肤病等非肿瘤性疾病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疗效.本文就其对细胞死亡作用机制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在结直肠肛门外科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以了解近期进展.
作者:甘嘉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加减三仁汤治疗湿热蕴脾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35患者均使用三仁汤加减治疗.结果:治愈率为77.14%,总有效率达97.1%.结论:加减三仁汤治疗成人湿热蕴脾型便秘有较好疗效.
作者:段琪;蒋安;李志鹏;杨栋;贺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肛瘘病因肛腺感染是肛瘘形成的原因.Chiari(1878)第一个提出肌间腺体与肛瘘的关系.Johnson(1914)第一个详细描述肛腺的解剖.Lockhart-Mummery提出肛腺感染是肠道细菌引起肛周脓肿的原因.Parks认为极大多数肛瘘是感染的肛门腺引起的.Morgan提出感染是从肛管沿纵肌纤维扩散到肛管直肠周围形成脓肿和肛瘘.Hiller认为细菌穿透黏膜下层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到血供差的肛管直肠周围脂肪组织形成脓肿和肛瘘.Kratzer and Dockerty认为肛管50%有腺管,其中33%穿透内括约肌,而分泌黏液的细胞占腺管10%,他们认为多数腺管的开口位于肛管的后侧(可能是肛瘘内口位于肛管后侧的原因).Parks也认为肛腺并不是沿肛管平均分布的.而且大多数学者认为肛腺开口于肛隐窝,偶有腺管开口于齿线稍高水平.
作者:邵万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肠造口是造口者的一个重要功能器官,如同原肛门.结合二十多年从事结直肠癌外科临床的经验,强调作为医生和患者都必须对造口有正确的认识.方法:提出肠造口的定位、手术方式、方法应该个体化.要求术者用心做好造口手术的每个细节,包括造口皮肤切口、皮下、筋膜、腹膜等的切开和造口肠管之间的缝合固定,造口的大小和形状,以及襻式造口所用的支撑管,以达到预防造口并发症的目的.提倡采用腹膜外隧道结肠造口.结论:选择合适的造口者进行造口灌洗,选择合适的造口袋,是造口治疗的一部分,可以提高造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德川;钱俊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