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浩翔
肛周及阴囊Pagets病又称肛周或阴囊湿疹样癌.临床较少见.笔者1992年10月至2000年2月收治肛周及阴囊Pagets病共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直肠前突病例的手术术式和治疗结果.方法:48例中,重度直肠前突采用经肛门直肠前壁切开将肌肉串联黏膜重叠缝合修补术,同时常规将内括约肌挑出切断术,包括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和肠疝经腹切除冗长肠段,作对端缝合,疗效观察.结果:全部病例经6个月至2年的随诊、复查,排便通畅,临床症状消失,效果优者35例,良好11例,术后症状轻度改善2例,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5.8%.结论:选择性直肠前突施行经肛门直肠前壁黏膜切开、肌肉串联、黏膜重叠缝合术效果满意.黏膜的分离、串联重叠缝合程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珍宝;董顺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男,46岁,工人,因腹痛3年伴血便半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每日排黏液血便8~10次.查体:T37℃,P94次/min,R23次/min,BP125/75mmHg,痛苦面容,精神较差,腹平软,左下腹深压痛,无反跳痛,全腹未扪及包块,肠鸣音正常.
作者:钟守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成人慢性回、结肠套叠临床并不多见,而套叠的头部自肛门脱出,更为罕见.现将我院2001年7月22日收治的此例病案报告如下.
作者:宁奇侠;张成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女,62岁.突发持续性腹痛伴血便6 h入院.入院前患者劳动时突感左下腹疼痛,呈持续性,并呈进行性加重趋势,伴有轻度腹胀、恶心,数小时后排出较干便块,表面且带少许血样物,来院后X线腹透未发现异常征象.
作者:刘亚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Miles手术是治疗某些低位直肠癌必需的手术,以往多采用会阴部切口敞开,术后长期换药,不仅恢复期长,也给患者带来痛苦.
作者:赵浩翔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急性梗阻性大肠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62例60岁以上大肠癌并急性梗阻病例的治疗情况.62例患者除了具有大肠癌并急性梗阻的临床表现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合并症.行右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术24例,左半结肠肿瘤Ⅰ期切除吻合,近端造瘘18例,乙状结肠或直肠上段肿瘤Ⅰ期切除双筒造痿11例,Hartmanns手术4例,梗阻近端造瘘Ⅱ期切除吻合1例,乙状结肠永久性造痿2例,捷径手术2例.结果:手术切除率93.5%(58/62),切口感染9例,脑出血1例,死亡1例,全组无吻合口瘘.结论:右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术,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近端造瘘术在老年人急性梗阻性大肠癌的治疗中是合理安全的,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同样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卢俊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以年均4.2%的速度上升[1],是严重威胁生命的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外科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但根治切除术后总的5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
作者:顾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对自行设计的切闭术与传统的切扎术(Milligan-Morgan手术)治疗Ⅲ度、Ⅳ度痔的效果进行对比评估.方法:在同期住院病人中,各抽取50例随机分成切闭术组与切扎术组.对术后疼痛等10项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手术平均时间在两组分别为9.04 min(5~15 min)与40 min(25~75 min).术后疼痛评分于24 h分别为3.14与6.88,72 h分别1.38与4.12.随访1~8个月(平均4个月,中位数4个月),无狭窄、失禁、外翻、复发、排便障碍等并发症,术后2个月开始脱钉.多项指标,切闭组均明显优于切扎组.结论:切闭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少痛或无痛、恢复快的新术式.基本可以替代传统的切扎术.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作者:刘世信;张劲;李春生;林闯;李林;梁红;陈斌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31例慢性便秘(CC)结肠运输试验的临床观察,分析结肠运输障碍原因,为临床治疗慢性便秘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自1998年8月起,对31例CC患者行结肠运输试验并分别试行治疗.结果:5例结肠运输功能正常,9例结肠运输相对延缓,7例结肠运输绝对延缓,10例结肠运输正常但直、乙结肠运输时间延长.据此分别进行不同的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结肠运输试验对确定慢性便秘病因和治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飞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tumor,PNET)是起源于原始神经管胚基细胞的未分化的高度恶性肿瘤,较为少见.近年来随着对其认识的提高,国内外相继有了报道,但发生在肛周的PNET,国内外文献鲜见.我们遇到1例,结合文献讨论报告如下.
作者:王护国;罗杰;刘质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对选择性动脉化疗灌注联合微量泵输注治疗大肠癌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用Seldinger技术对31例大肠癌病例行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药物(Mitomycin、Cisplatin).保留导管,联合微量泵连续输注药物(Cisplatin Floxuridine).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23例,无变化6例,恶化1例.有效率77.4%.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2%,54.8%与35.5%,其中9例于治疗2次后行根治性切除.结论:选择性动脉化疗灌注联合微量泵输注治疗大肠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肖金成;黎海亮;许玉成;郭晨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大肠癌的发病可能和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有关,所以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较高,我国的发病率近年来也有所上升.
作者:黄莚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仿parks术式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1年至2001年间28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发生率为7.1%,肛周粪渍性湿疹占28.5%,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仿Parks术式简单实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孙卫红;陈占峰;曾思务;惠希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经血管性介入化疗(interventional chemotherapy)是指在X线电视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选择或超选择地插入肿瘤区的主要营养动脉,直接注射抗癌药物,使局部生产较高的药物浓度,提高治疗效果.现在已作为大肠癌新辅助治疗的一种方法,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作者:刘福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总结3种不同口服结肠清肠法的清肠效果、不良反应和适用范围.方法:使用3种不同清肠法对144例结肠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肠道准备.结果:3种方法的肠道清洁率无显著性差异,但甘露醇结肠清肠法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另外2种方法.结论:提示使用口服洗肠液清肠法进行术前肠道准备,除肠腔完全或接近完全梗阻者外,均适用于各类患者,且患者易于接受,清肠效果确切,不良反应率低,是一种安全、经济的口服清肠法.
作者:李霖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