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袁自闯;张彦吉;石河;胡孙林;刘超;温锦锋
1 案例检验1.1 简要案情及尸体检验傅某,男,34岁.2013年6月某日被发现死亡,其衣着整齐,现场无打斗迹象,距尸体5m处发现内有半瓶液体的标有“阿维菌素”字样的药瓶1个.尸体轻度腐败,尸斑暗红色,指甲及嘴唇紫绀,双眼角膜中度混浊,瞳孔放大,其它未见异常.
作者:石银涛;郑经;杜鸿雁;任飞;王俊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蒋某,男,50岁.2010年11月15日驾驶摩托车与轿车相撞,致头面部及全身多处损伤,1h后送往医院.查体:血压14.9/8.7kPa(144/95mmHg);神志欠清,呼之不应;双瞳等大等圆,直径约0.25m,光反应存在;下颌见1.0cm伤口,胸部压痛(+).头部CT示左侧额颞顶叶-基底节区脑出血,左侧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略向右侧移位.予以降颅压、促醒等治疗,次日14时转上级医院.
作者:杨帆;施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杨树种属,为建立现场植物物证种属鉴定方法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收集15种常见杨树叶样本,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ITS2、matK和rbcL 3条序列进行测序和物种鉴定效率分析,使用MEGA 5软件进行K2P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结果 除matK外,其余两条候选片段的PCR扩增及测序效率均为100%;鉴定效率ITS2为53%、matK为50%、rbcL3为17.9%;以序列组合ITS2+ matK对15种常见杨树在物种水平的鉴定效率为100%.15种杨树ITS2序列中巨霸杨与山杨种间K2P遗传距离大,为0.047 9;matK序列中河北杨、小黑杨、新疆杨与银白杨的种间K2P遗传距离大,均为0.0090;结论 ITS2+matK序列组合可以鉴定15种不同种杨树种类,并有望作为杨树品种鉴定的潜在条形码组合.
作者:杨雪莹;曹海丹;裴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刘某,女,22岁.因停经40+4周,阴道见红1h于2008年9月11日入院待产.9月13日8时40分出现不规则宫缩,宫口开0.5cm,头先露1.5cm.征得家属同意,阴道放置米素前列醇引产,但宫缩不理想,于当晚10时15日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产出一女婴,体重3 400g,Apgar评分:10分.9月14日喂奶时诉新生儿反应差.请儿科会诊,怀疑新生儿窒息,以呼吸窘迫原因待查转入儿科,经治疗、抢救无效,于当晚11时30分死亡.
作者:鲍现宝;范琰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STR基因座多态性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犯罪现场生物检材的鉴定、父权鉴定、群体遗传学和人类学等领域.本文对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277个男性个体17个Y-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进行调查,为法医学研究及本地区检案提供基础数据.
作者:经广鑫;李海燕;任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17个STR基因座多重PCR快速扩增体系.方法 采用人血样本提取DNA并定量,用于多重快速扩增体系分型准确性检测;采用标准品9948,设定稀释度,检测体系灵敏度;采用定量男女DNA样本按11种比例混合,检测体系对混合样本的分型能力;在标准品中加入干扰物质血红素和腐植酸,检测体系的抗干扰能力;对5种非人样本进行检测,评价体系的特异性;对实际案例进行检验,评价体系实际应用价值.结果 采用本文体系,在65min 内,用0.5 ~ 2ngDNA模板量能获得较好的扩增效果,分型结果准确稳定,扩增均衡;种属特异性好;血红素≤50 μmol/L,腐植酸≤25ng/μL时可不受干扰准确分型;男女混合样本中单一样本量不低于1/10即可进准确进行判断;对实际案例常见生物检材的检验结果良好.结论 本文17个STR基因座快速多重扩增体系可显著缩短扩增时间,技术性能符合实际检案要求,可在实践中选用.
作者:韩俊萍;魏丽;叶健;欧元;王英元;胡兰;李彩霞;刘耀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乙醇对地西泮半数致死量及早期代谢的影响.方法 ①利用AOT425tatPgm程序测定雌性小鼠经口灌服地西泮单独或与不同剂量乙醇联合染毒时的半数致死量;②低、中、高剂量(50、100、200mg/kg)地西泮单独或与不同剂量乙醇联合染毒,HPLC法测定染毒后15、30、60min时小鼠心血中地西泮及其主要代谢物去甲西泮、奥沙西泮血药浓度,观察染毒早期乙醇对地西泮代谢的影响.结果 ①联合染毒使地西泮LD50值明显降低,且下降幅度随乙醇剂量增加而加剧;②各联合染毒组染毒15、30、60min时地西泮、奥沙西泮血药浓度较单独染毒时低;50、100mg/kg地西泮与乙醇联合染毒60min时去甲西泮浓度较单独染毒显著升高,但乙醇剂量影响不大;高剂量地西泮与低、中剂量乙醇联合染毒60min时去甲西泮浓度较单独染毒组时低.结论 ①地西泮与乙醇确有毒性协同作用,联合中毒时地西泮半数致死量变化与乙醇剂量有关;②染毒早期,乙醇可使地西泮及奥沙西泮血药浓度降低,同时抑制去甲西泮的代谢,使其药浓度升高,在毒性协同效应发生中有意义.
作者:王荣帅;庄冲;苏军;屈国强;许珊;潘超;刘良;刘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及现场勘察简要案情 某日,一丰田小型越野轿车由西向东行驶,在某公路弯道处发生翻车事故,造成车内人员赵某、于某受伤,事故处理需认定两人的驾乘关系.现场勘查 现场地面凹凸不平,且有一石堆,肇事车辆头东尾西左侧翻于路南侧.于某躺于肇事车西侧十多米远的位置,赵某上半身在车外,下半身嵌于后备箱门处.
作者:赵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标准硝酸破机法和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检验水中硅藻的效果.方法 采集广州市区海珠桥段珠江水样本,分别采用标准硝酸破机法(GA/T 813-2008)和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进行检验,比较两种方法对硅藻的检出率;再将水样本按25、50、100、200倍稀释,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检验,比较其低检出量.结果 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与标准硝酸破机法硅藻检出数量和检出率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标准硝酸破机法硅藻低检出量为37.2 ~18.6个/mL,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则低于18.6个/mL,在样本稀释200倍时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且经微波消解后硅藻结构未产生明显变化.结论 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对硅藻破坏程度低,检出率高,在法医学溺死案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建;袁自闯;张彦吉;石河;胡孙林;刘超;温锦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唾液中哌替啶的提取方法以及气相色谱-质谱和气相色谱-NPD分析方法.方法 实验家兔静脉注射哌替啶,于注射后15 ~ 600min之间的10个时间点收集唾液样品;样本加入内标物利多卡因,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定性分析、气相色谱-NPD定量分析唾液中哌替啶浓度.并对不同pH条件和不同有机溶剂萃取剂以及方法学进行考察.结果 在pH12条件下使用二氯甲烷萃取唾液中哌替啶效果较好.唾液中哌替啶气相色谱-NPD分析方法线性检测范围为2.0~100.0μg/mL,相关系数0.995 0,低检出限为2.0μg/mL,回收率范围98.80% ~ 114.72%,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2.88%.结论 建立的唾液中哌替啶气/质联用和气相色谱-NPD分析方法,可用于哌替啶中毒与滥用的快速检验鉴定.
作者:曹洁;武斌;王玉瑾;贾娟;王英元;尉志文;安健康;葛靖;姜晓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本文对居住在内蒙古的汉族人群19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进行调查,为该地区汉族人群法医学个体识别、亲权鉴定以及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1 材料与方法1.1 样本收集在内蒙古地区居住的汉族无关个体的血样462份,其中男244份,女218份.纳入条件:①三代以上居住内蒙古地区;②三代以内无与其他民族通婚史;③无恶性肿瘤史、取样前1个月无输血史.
作者:王景舟;钟巧娥;翟志慧;王红梅;张建华;王永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评价织物上洗涤过的血斑DNA检验的效果.方法 取棉、化纤和麻布块各25份,用40μL新鲜血均匀涂制成直径约1.5cm的圆形血斑,样本分为5组,分别在加有皂粉的洗衣机中洗涤1、3、10、30、60min;所有样本用IQ试剂盒提取DNA,用Identifiler PlusTM试剂盒扩增,并进行STR分型检测.结果 各种载体血斑周边处检材中,仅棉布载体洗涤1 min检材检出RFU< 200的峰,但等位基因丢失率可达50%以上,不能正确判型.各种载体血斑检材洗涤30min以内均可得到成功分型,但峰高以棉布高、化纤低,洗涤60min时仅棉布血斑检出率为100%,其他载体血斑均有明显的等位基因丢失及非特异性扩增,检出率低于60%.结论 洗涤一定时间后的血迹仍具有DNA分型检验的价值,能否正确提取洗涤后的血迹检材是分型成功的关键,洗涤时间较长的检材判型应谨慎.
作者:苏芹;李玉峰;王静;唐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某男,39岁.某日9时许,被发现死于水泥公路上.经调查,死者吸冰毒过量致死后约半小时被人背至现场,自然滑落至地面.尸表检验 尸长167cm.双侧瞳孔缩小,直径3mm;左上、右上眼睑结膜点片状出血;口唇发绀.左颞顶部头皮出血5.5cm×5.5cm,呈圆形,其下缘有一条形创口2.2cm,伴创周表皮剥脱2.5cm×0.6cm,创缘不整齐,创腔可见组织间桥;其相应部位颅骨见一腰长6cm、底边长3cm的等腰三角形凹陷区,两腰骨质隆起约0.4cm,形成两条骨嵴(图1).左足第二趾趾尖擦伤1.5cm×1cm,第三趾趾尖擦伤1cm×1cm,出血均不明显.余未见损伤.
作者:吴坤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2013年1月21日21时许,于某(女,24岁)被人发现死于某宾馆房间内.现场勘查见房间门窗完好,室内充满酒精味;死者平卧于床上,衣着整齐;地面见呕吐物(内掺杂有药粒)、空酒瓶、白加黑药瓶及散落的药片.1.2 法医学检验尸表检验 现场勘验后3h进行尸检.尸斑呈暗红色,于尸体背侧未受压区,重压褪色;尸僵强.双侧球睑结膜充血,角膜透明,瞳孔直径约为0.6cm;口唇紫绀;左腕部屈侧可见2.7cm陈旧性条状瘢痕1处.
作者:李建民;李春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和西方国家不同,我国法医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公安系统,因此公安系统法医水平也能反映出我国法医队伍的整体水平.法医作为专业技术人员,除了实际工作中的检验鉴定能力可用于评价其专业水平外,专业论文的撰写和发表也能展示其总结工作经验、研究和使用新技术的能力.本文对2000年至2012年安徽省公安系统法医从业人员发表的中文专业论文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如何提高法医专业论文撰写水平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方俊杰;杨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分析人肺癌组织19个常染色体STR及性别基因座等位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72例人肺癌组织和相对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采用Chelex-100法提取DNA,Golden eye 20A试剂盒进行PCR扩增,3130XLDNA遗传分析仪检测STR型别.结果 72例癌组织中有30例(41.67%),在19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及Amel基因座上检出83次变异,其中等位基因增加11次、变更2次,杂合等位基因完全性丢失20次,部分性丢失50次.常染色体基因座检出变异次数多为D3S1358和CSF1PO(均8次),Amel基因座检出2次变异,TPOX基因座未检出变异.杂合等位基因部分性丢失常见,占总变异次数的60.24%,在同一肺癌组织中多个基因座可同时发生变异.结论 恶性肿瘤组织较常发生等位基因变异,进行STR分析时应慎重判型.
作者:钟巧娥;王景舟;王红梅;张建华;陈丽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张某,女,55岁.自称2013年3月某日与邻居因纠纷在田地内发生打斗,打斗过程中邻居挥动锄头打在其右外踝,只打一次,当即感右踝疼痛,不能活动,致踝部骨折.邻居曾某则否认用锄头打伤张某右踝.因无他人旁证,办案单位提请对张某右踝骨折致伤方式进行鉴定.
作者:黄新;邓国伟;郭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石某(女),某香菇种植基地女工,于2011年1月22至24日,连续3d在接菌帐内工作(8h/d).25日出现头痛、恶心和呕吐,以“急性中毒”入院治疗.26日出现呼吸困难、双眼视物不清、各种神经反射消失和意识障碍,30日血压下降至7.0/3.4kPa(53/25mmHg),血氧饱和度下降至30%,经抢救无效因呼吸功能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
作者:侯丰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比较对改良硅珠法提取DNA的灵敏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 样本模板使用9947A(0.1 ng/μL),以30pg为等差,配置10~700pg共24种不同浓度的DNA模板,分别采用常规硅珠法与改良硅珠法提取并纯化模板DNA,在GeneAmp PCR System 9700上进行PCR扩增,ABI 3500XL型荧光分析仪进行电泳检测.结果 与9947A标准品阳性对照比较,采用常规硅珠法检验,24份样本均未获得成功分型;采用改良硅珠法检验,当模板量达到550pg时,即可得到所有基因座的成功分型;模板量达到580pg及以上时,16个基因座图谱峰值均可超过200RFU,分型稳定准确.结论 改良硅珠法提取DNA易于操作,稳定性较好,灵敏度优于常规硅珠法,可在法医微量物证DNA检验中应用.
作者:董迎春;李诗柳;朱怡;刘宗伟;言梦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 案例资料赵某,男,39岁.2009年9月21日,因交通事故被叉车前轮碾压导致右下肢损伤,伤后到某医院治疗.查体:右小腿中下段内侧有约5cm×5cm开放伤口,骨折端外露,污染严重.诊断:右胫骨开放骨折,右跟骨开放骨折.行右胫骨、右跟骨开放骨折清创缝合术.同日,因伤者感觉恶心请内科会诊,诊断为胃肠道应激反应.术后继发感染,小腿大部分皮肤坏死,菌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伤者既往无外伤、手术史,无出血倾向,否认糖尿病、乙肝、结核病史.
作者:张伟;古津贤;宋美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