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观察

陈国金

关键词:手足口病, 喜炎平注射液, 儿童, 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6例手足口病患儿,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情况、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疱疹消退、退热时间、咽部红肿消退时间及总病程均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PLT、AST、WBC指标水平均显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疗效优于利巴韦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合理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评价标准

    目的::强化特殊级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组建课题组,确定研究课题;培训研究人员,学习与掌握相关法规知识;调查分析特殊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制定与完善合理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评价标准15项60余款,达到85分为用药合理;应用与实施。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18.43%、使用强度降低9.87%、标本送检率提高16.53%;抗菌药物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降低12.72%;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0.14%、使用强度降低0.11%、标本送检率提高20.89%;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有效性提高20.3%、安全性提高16.3%、合理性提高42.7%;该院通过国家三乙等级评审。结论:《合理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评价标准》具有全面性、可行性,可在二、三级医院推广应用,对促进特殊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能够发挥很好作用。

    作者:马勇;贺建军;赵晓冬;王霞;陆林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保守治疗与早期微孔手术对基底节中小量出血患者脑水肿的疗效分析

    目的::内科保守治疗与早期微孔手术对基底节中小量出血患者脑水肿治疗效果的探究和分析。方法:选取基底节中小量出血患者80例,按照患者的就诊次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内科保守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早期微孔手术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脑水肿、血肿及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术后第3天及第14天,两组患者的水肿、血肿体积均明显下降,但研究组患者的水肿、血肿体积均要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优良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5.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基底节小量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早期微孔手术能够有效缩小血肿体积、减轻脑水肿、阻止患者病情恶化,对改善患者的预后结局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刘志罡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

    目的::对某旅行团发生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故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为今后防控类似疫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主动搜索,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初步确定暴露模式及可疑中毒餐次。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采集相关样品开展实验室可疑致病菌检测。结果:共搜索到40例病例。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午餐凉拌白菜海蜇皮是危险食品,在2例患者腹泻物和1份食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本次暴发是由于食用了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海蜇皮所致。

    作者:孙妍妍;崔晓曼;齐齐;徐广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妊娠期血脂水平变化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期血脂水平变化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孕妇为身体健康者;观察组孕妇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分别检测两组孕妇妊娠期的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孕妇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 (APOB)、脂蛋白(a)[LP(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以及载脂蛋白AI( APOA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的变化程度显著高于轻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孕妇需重视其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尤其是APOAI、HDL-C以及LP( a)等指标的水平,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不同护理干预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护理干预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胆囊炎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时所用不同方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行特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并发症及心理状态进行对比。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总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改善幅度显著。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行特殊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患者术后感染和并发症发生,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应予推广。

    作者:韩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单人操作小切口阑尾切除术20例报道

    目的::观察单人操作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阑尾炎患者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单人操作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双人操作阑尾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与排便时间分别为(87.24±13.98) h和(103.98±18.13) h,明显低于对照组(103.98±18.13) h和(92.76±11.99)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未见胃肠道脏器损伤、胆漏或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单人操作小切口患者阑尾切除术应用效果优于传统双人操作。

    作者:张翀;田祖豪;张宗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石膏及补高膝踝足矫形器治疗先天性胫骨部分缺如患儿1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用石膏和补高膝踝足矫形器治疗先天性胫骨部分缺如的效果。方法:1例9个月患儿,先天性左胫骨部分缺如,腓骨头与股骨下端形成不稳定的膝关节,膝关节后脱位,伴屈膝畸形35o,严重内翻足,足跖屈25o。采用石膏矫正患儿膝关节脱位,屈膝关节畸形,及足内翻畸形,并制作膝踝足矫形器并补高。结果:经4期(每期一周左右)的石膏矫治,患儿膝关节后脱位及膝关节屈曲畸形完全矫正,仍有轻度内翻足,足跖屈15o。予患肢制作膝踝足矫形器并补高2.5 cm,使患儿扶站时双下肢基本等长,患儿(13个月)能扶物站立。结论:用石膏和补高膝踝足矫形器治疗先天性胫骨部分缺如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黄宏亮;黄志烽;崔文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6例手足口病患儿,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情况、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疱疹消退、退热时间、咽部红肿消退时间及总病程均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PLT、AST、WBC指标水平均显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疗效优于利巴韦林。

    作者:陈国金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患者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胆囊息肉患者6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组(33例)和开腹组(32例)。开腹组患者采取胆囊息肉传统开腹术;腹腔镜组患者采取胆囊息肉腹腔镜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排气时间、卧床时间、胃肠恢复时间、疼痛评分、住院天数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低于开腹组,手术操作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排气时间、卧床时间、胃肠恢复时间、疼痛评分、住院天数均少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治疗胆囊息肉患者的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术。

    作者:吴鹤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认知障碍患者的特点及量表筛查现状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多系统多脏器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常合并认知障碍,给患者带来更加不利的影响,使其疾病负担加重。然而SLE合并认知障碍患者的诊断并不简单,需要多学科共同诊治。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SLE并发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疾病负担、诊断困境及相应神经精神评估方面的认知和研究现状,旨在提升SLE合并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

    作者:顾卫强;孟彬;李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乳腺钼靶 X线摄影在乳腺疾病患者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摄影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疾病患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9例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乳腺微小钙化灶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疾病患者诊断中的作用。结果:69例触诊阴性乳腺疾病患者中,良性钙化患者中有肿块影11例,无肿块影37例,以无肿块影居多;恶性钙化患者中有肿块影16例,无肿块影5例,以有肿块影居多;良性肿瘤患者微小钙化灶定位活检结果以乳腺增生为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微小钙化灶定位活检结果以浸润性导管癌为常见;良性乳腺疾病患者簇状钙化数、钙化点数目以及簇状钙化中钙化颗粒数均较少,钙化灶直径小,簇状钙化密度较低,钙化颗粒大小均匀;恶性乳腺疾病患者则刚好相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钼靶X线摄影对钙化灶敏感性高,对乳腺疾病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大,再加上费用低,操作简单,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率,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强化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颈动脉斑块影响

    目的::观察强化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颈动脉斑块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98例冠心病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行常规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行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颈动脉指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较对照组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PA)值均较对照组小,颈动脉内径(CAD)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对缩小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效果优于常规阿托伐他汀。

    作者:张丽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围手术期护理对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对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脑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护理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量表给予两组患者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HAMD、HAMA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研究组患者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降低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徐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床旁血气分析仪与生化仪测定患者动静脉血钾的浓度差异

    目的::评价床旁血气分析仪与生化仪在测定患者动静脉血钾浓度时存在的差异。方法:选取156例ICU患者血液标本,根据患者血液不同pH值分为A组(51例)、B组(53例)及C组(52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床旁血气分析仪与生化仪测定动静脉血钾的浓度,对比并分析3组患者的动静脉血钾浓度差异。结果:3组患者动脉全血钾与静脉血清钾组间对比未显示明显差异(P>0.05);3组患者静脉血清钾值(4.43±0.68) mmol/L、(4.06±0.75) mmol/L、(3.59±0.61) mmol/L均比动脉全血钾值(4.01±0.73) mmol/L、(3.66±0.76) mmol/L、(3.18±0.63) mmol/L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动静脉血钾差值组间对比未显示明显差异(P>0.05)。结论:Abbott i-STAT测得动脉全血钾无法替代ROCHE DDP检测患者的静脉血清钾;患者血液的血钾浓度易受pH值的影响,但是pH值的变化并未增加两种不同检测手段所测得的钾离子浓度,此结果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张志宏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瘢痕妊娠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与HIFU联合甲氨蝶呤( MXT)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 CS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瘢痕妊娠患者46例,随机分为HIFU组和联合组,每组各23例。 HIFU组患者给予HIFU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HIFU和MX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费用和清宫术中出血量的多少。结果: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血HCG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费用明显高于HI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00 ml、100~200 ml的发生率显著高于HI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U联合MXT治疗CSP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HIFU治疗。

    作者:刘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丁苯肽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丁苯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早期康复效果。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效果优于单纯丁苯肽治疗。

    作者:张芳权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脂蛋白(a)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研究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和脂蛋白[ Lp ( a)]水平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之间的关系,指导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选取168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脑卒中组;10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Hcy和Lp (a)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检测脑卒中患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和血脂水平,分析与Hcy和Lp(a)相关性。结果:脑卒中组患者血清Hcy (17.63±10.09)μmol/L和Lp (a)(287.37±177.34) mg/L水平及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cy10.05±3.89μmol/L,Lp(a)150±101.81) mg/L(P<0.001);脑卒中组患者Hcy与Lp(a)之间无相关性,同时Hcy和Lp(a)分别与CRP、纤维蛋白原和血脂水平均无相关性。结论:血清Hcy和Lp( a)水平升高都是引发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哲周;李美岩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超声引导聚桂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肝、肾囊肿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聚桂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肝、肾囊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2例患者的163个单纯性肝、肾囊肿(87例96个肝囊肿,65例67个肾囊肿),均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注入适量的聚桂醇注射液留置在囊内,超声随诊观察疗效。结果:152例患者的163个单纯性肝肾囊肿首次治愈率为93.3%,其中3个较大囊肿经二次注射治愈。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肝肾囊肿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经朝龙;盛剑;孙雨菡;张新风;张建勇;张辉;孙友胜;夏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超声波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超声波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由专业护理人员予以超声波溶栓治疗,2次/d,30 min/次。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2周。治疗前后,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结果:治疗前后14 d,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超声溶栓治疗的NIHSS评分明显下降,Barthel评分明显增高,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超声波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改善其脑缺血状态,促进其功能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作者:杨清泉;周婷婷;林乔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心理护理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8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护理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PANSS总分以及护理前和护理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两组患者的NOSIE总分。结果:护理后第12周末,观察组患者的PANSS量表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第8周和护理后第12周,观察组患者的NOSIE评分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促进其精神症状的有效缓解,有助于恢复其社会功能。

    作者:李彦;廖波;熊梨花;卢迪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