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用蛋白胶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应用

梁永明;黄子团

关键词:医用蛋白胶, 乳腺癌术后, 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医用蛋白胶在乳腺癌术后减少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作用.方法 将12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同时在手术创面喷医用蛋白胶5mi,对照组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两组术后3d皮下引流量、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情况,以确定医用蛋白胶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1~3天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腺癌术应用医用蛋白胶,可有效地减少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促进创面愈合.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非小细胞肺癌6MV-X射线和10MV-X射线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目的 比较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中采用6MV-X和10MV-X射线治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应用ADAC Pinnacle8治疗计划系统提供的卷积/迭加法对两种能量条件下相同靶区的IMRT计划进行剂量计算,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大剂量、平均剂量和处方剂量)、均匀性指数(HI)以及适形指数(CI),比较8例肺癌患者的6MV-X和10MV-X射线的IMRT计划的物理学参数.结果 两者靶区的平均剂量、HI和CI之间差异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6MV计划中高剂量覆盖靶区的程度优于10MV计划;正常肺组织、心脏、脊髓等危及器官(OAR)的受量基本相同.结论 对于肺癌的放射治疗建议选用6MV-X射线.

    作者:王磊黎;梁世雄;韦军葆;付庆国;邓烨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胸腺肽联合呋喃西林治疗Ⅲ度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胸腺肽联合呋喃西林对鼻咽癌放疗所致Ⅲ度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效果,总结护理要点.方法 将42例鼻咽癌放疗患者按Ⅲ度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的时间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创面仅用呋喃西林换药;观察组创面应用胸腺肽联合呋喃西林换药.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联合呋喃西林治疗Ⅲ度急性放射性皮炎效果显著,治疗中应加强心理护理,创面护理和饮食指导.

    作者:龙碧霄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锥形束CT测量食管癌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在线研究食管癌放疗时的摆位误差,计算CTV到PTV的外放边界(MPTV).方法 应用医科达Synergy系统对食管癌患者治疗11例148次,分别在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行CBCT扫描,共获取444个CBCT信息,通过系统配有的匹配功能,获取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相匹配,获取患者左右(X)、头脚(Y)和前后(Z)等3个方向的线性摆位误差,分析其摆位误差.结果 11例患者共行444次CBCT,首次摆位后CBCT扫描,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在X、Y、Z方向上分别为(-0.17±3.62)、(1.82±3.97)、(-2.34±2.10)mm,误差纠正后再次行CBCT,结果显示摆位误差明显缩小(P<0.05)。与纠正后比较,治疗后摆位误差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前X、Y、Z轴上MPTV分别为8.49、9.09、5.67mm,纠正后X、Y、Z方向的MPTV分别为1.80、2.47、2.21mm。结论本组病例食管癌放疗时Y方向摆位误差大,X方向次之,Z方向小;分次内误差在食管肿瘤治疗过程中变化明显,这在设计治疗计划时应予以考虑;通过CBCT获取食管癌患者的摆位误差并对其进行纠正,能显著降低分次间的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精确度,减小PTV外放边界.

    作者:谢志原;林育毅;王永川;吴君心;陈辉林;邵林东;陈素真;潘建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部病灶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部病灶诊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108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诊治过程,并对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阳性率、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穿刺病理阳性率91.7%(99/108),穿刺成功率97.2%(105/108).并发症:气胸15.7%(17/108),出血8.3%(9/108),气胸并出血5.6%(6/108),术后咯血12.9%(14/108),以上症状均较轻微,无严重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快捷、准确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毛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小干扰RNA抑制bcl-xL表达对食管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分子bcl-xL表达下调对食管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根据人bcl-xL基因序列设计和合成3对小干扰RNA,将其转染于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bcl-xL的表达情况,筛选出对bcl-xL表达抑制作用强的小干扰RNA,通过MTT法检测小干扰RNA转染细胞和对照细胞在不同浓度顺铂和紫杉醇作用下的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食管癌细胞转染靶向bcl-xL的3种小干扰RNA后,bcl-xL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示出不同程度下调,其中siRNA1对癌细胞bcl-xL表达的抑制作用强.siRNA1转染食管癌细胞后可使顺铂和紫杉醇对癌细胞的IC5o值由转染前的(31.4±4.3)μmol/L和(35.3±6.1)μmol/L下降至转染后的(8.4±3.3)μmol/L和(15.1±4.7)μmol/L(P<0.01).结论 小干扰RNA抑制bcl-xL表达可增强食管癌细胞对顺铂和紫杉醇化疗的敏感性.

    作者:杨爱琼;王朝莉;李雪婷;谢勇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老年食管鳞癌术后预后的Cox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中老年(50岁以上)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和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随访资料,通过Kaplan-Meier曲线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评估与生存相关因素.结果 中老年食管鳞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28.3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化程度、体重减轻、术前并发症、病变长度、手术方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术后临床分期、术前低蛋白、术前放化疗与5年生存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术前低蛋白、分化程度、病变长度、手术方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术前放化疗等是影响中晚期食管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中老年食管癌多数属于中晚期,根治性手术切除有一定难度,在可耐受情况下,积极行术前放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而术前低蛋白、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可能预测患者预后.

    作者:左传田;茅乃权;刘德森;黄鼎铭;潘泓;谢彤;黄耀元;潘琪;杨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肺癌胸腔积液患者的护理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对21例肺癌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行抗肿瘤药物灌注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术后引流通畅,无1例发生渗血、渗液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肺癌胸腔积液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金秀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黄曲霉毒素B1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对CYP3A4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肝癌过程中对CYP3A4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肝微粒体混合酶体外代谢体系,利用荧光定量法动态检测AFB1诱发肝癌过程中不同时期CYP3A4酶活性.结果 AFB1组CYP3A4含量从实验开始逐渐升高,至23周达顶峰,然后逐渐降低,到43周又升高,出现双波峰变化,阶段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CYP3A4含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除33周和63周出现明显降低外,其他各阶段变化不大;组间比较显示AFB1组在诱癌过程中有抑制CYP3A4的趋势,于63周抑制明显,但尚未达统计学意义(P=0.638);结论AFB1在诱癌过程中有抑制CYP3A4的趋势,可能是与早期癌变的细胞减少对特定基因毒性物质的活化有关.

    作者:欧超;郑海平;曹骥;杨春;李瑗;唐艳萍;杨芳;李黄羿;苏建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扶绥县2004~2008年肝癌发病率分析

    目的 探讨扶绥县2004~2008年肝癌发病率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扶绥县肿瘤防治研究所登记处肿瘤登记资料,分别计算肝癌粗发病率、中国标化率、世界标化率.结果 扶绥县2004~2008年肝癌发病率为67.26/10万,中国标化率45.93/10万,世界标化率60.74/10万.结论 扶绥县肝癌发病率有下降趋势.

    作者:韦忠亮;李云西;何明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不同洗肠药物用于肝癌术前肠道准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的 探讨肝癌术前不同洗肠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12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B、C、D等4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25%硫酸镁(A组)、磷酸钠盐口服溶液(B组)、聚乙二醇电解质散(C组)和乳果糖口服溶液(D组)等4种药物口服洗肠,比较各组肠道清洁程度、肠功能恢复时间、药物口感、患者接受度和不良反应等发生情况.结果 4种药物的肠道清洁程度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药物口感和接受度显著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头晕、乏力、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腹胀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种药物在肠道清洁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方面有较好的效果,PET-ELS和乳果糖具有口感良好、不良反应少和患者接受度高等特点,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在肝癌术前肠道准备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游雪梅;莫新少;詹爱丁;钟鉴宏;黎乐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 回顾分析1例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EAML)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结合文献复习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详尽分析1例肝脏EAML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对肝左内叶单发巨大占位行左半肝切除术,术中及术后均未使用抗肿瘤药物治疗,随访15个月无瘤生存.结论 肝脏EAML临床极为罕见,术前诊断困难且有恶性潜能,目前治疗仍首选肿瘤切除术,对抗肿瘤药物治疗尚无统一认识,术后密切随访对进一步明确其肿瘤生物学行为特征极为重要.

    作者:张斌;吕自力;覃晓;彭民浩;彭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87例食管鳞癌治疗方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鳞癌单纯手术、术后放化疗和单纯放疗等3种治疗方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对87例胸段食管鳞癌3种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淋巴结转移率44.82%(39/87).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等有关(P<0.05);术后放化疗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单纯放疗组(P均<0.05);术后放化疗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和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 术后放化疗是防止食管鳞癌术后局部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治疗方式.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是影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治疗方式与淋巴结转移率密切相关,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对单纯行放疗的中晚期胸下段食管鳞癌,建议照射膈下淋巴引流区,以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陈清波;李劲;王洪波;徐明垚;郭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医用蛋白胶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应用

    目的 探讨医用蛋白胶在乳腺癌术后减少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作用.方法 将12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同时在手术创面喷医用蛋白胶5mi,对照组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两组术后3d皮下引流量、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情况,以确定医用蛋白胶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1~3天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腺癌术应用医用蛋白胶,可有效地减少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梁永明;黄子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基因芯片技术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

    乳腺癌已成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因此迫切需要人们在基因水平上对其发病机制、肿瘤生长、复发、转移过程和治疗的敏感性及预后判断等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可以高通量、平行检测乳腺癌组织或细胞中多个基因的不同表达水平,揭示和探索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多基因改变的分子机制,为乳腺癌的研究将提供有力的工具.

    作者:冯青青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贯彻循证医学理念的应用体会

    介绍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优点,阐述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贯彻循证医学理念的重要意义及采取的具体措施.

    作者:尚丽明;彭涛;覃晓;郭雅;肖开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自体干细胞移植后的长期随访观察

    目的 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HSCT)治疗复发难治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AHSCT治疗后长期随访的TLBL16例,预处理方案主要为BEAM和BEAC.结果 15例患者可评价疗效,1例失访.中位随访37个月(12~13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34.5个月.预计中位总生存时间49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53%、32%.初治患者一线治疗有效者,接受AHSCT者预计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08个月,5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2%、63%;复发患者挽通讯作者:黄慧强.E-mail:huang-sysu@163.com救治疗后接受AHSCT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2.8个月,5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3%、22%.初始治疗未达CR/PR的难治患者,中位生存仅21个月,5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0%和29%.结论 AHSCT常规化疗治疗TLBL安全、有效,可提高复发难治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远期生存,延长初治TLB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复发率仍偏高,值得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卜庆;高岩;蔡清清;林旭滨;王潇潇;孙晓菲;甄子俊;黄慧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下咽癌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下咽癌被认为是预后差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本文综述近年研究多的影响下咽癌预后的5个相关因素(治疗方式、颈部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病理分级及喉功能的保留与否)的进展,通过总结,以指导制定下咽癌的规范化临床治疗方案,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作者:陈兴龙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伊立替康(CTP-11)联合奈达铂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8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伊立替康90mg/m2,d1、8;奈达铂80mg/m2,分3天静脉滴注.每3周为1个周期,用药至疾病进展或化疗相关毒副反应不能耐受时观察疗效.结果 48例入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有效率为89.6%,疾病控制率达95.8%,中位总生存期为13.5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TTP)为7.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Ⅲ/Ⅳ度中性粒细胞下降(33.3%)、腹泻(16.7%)和恶心、呕吐(4.2%)等.结论 伊利替康联合奈达铂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可作为一线化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刘雅雯;熊建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18例小儿骶尾部恶性畸胎瘤的护理

    回顾性分析18例小儿骶尾部恶性畸胎瘤的护理.加强术前心理、瘤体护理及肠道准备,术后密切观察伤口、并发症和化疗毒副反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恶性畸胎瘤患儿的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

    作者:杨巧玲;蒋雨秀;梁丽君;谭丽华;梁霞;陈代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优化手术前后护理方法对3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效果观察

    总结3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优化手术前后护理方法的效果.通过安排专人实施一对一护理,采用优化手术前后护理方法,能明显缩短患者术前准备时间及术后血压波动时间,有效维持血压平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王菊廷;何淑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广西肿瘤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