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蒙;王朝虹;刘帅;张文竞;李虹
1 简要案情尹某,女,41岁.某日下午6时,在与同村宋某性交过程中突发意识丧失死亡.尸表检验左、右季肋区各见11cm×5cm、7cm×5cm片状皮肤青紫,切开见皮下出血,深达肌层,体表未见其他损伤.尸体解剖脑组织轻度肿胀,双侧小脑扁桃体疝形成,右侧为重,左颞顶部、右额颞部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底部蛛网膜池、脚间窝和双侧小脑扁桃体广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第四脑室积血.脑底动脉环未见异常.肝右叶膈面见9.5cm长冠状走行浅表挫裂创,腹腔积血约300mL.
作者:刘育洛;黄雯;黄伟胜;罗桑旦增;周亦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就现场提取的生物检材而言,我们除了需要准确获得DNA STR分型进行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还希望能够通过技术手段获知其遗留时间、空间定位等更多信息.本文以血迹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国内外采用光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推断生物斑迹遗留时间进行总结,并对法医微生物学这一法庭科学新领域在时空线索推断中的应用做以介绍,为现场生物斑迹遗留时间推断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张瑾;高珊;畅晶晶;张颖;杨雪莹;刘开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案例1 2016年1月初,一乡镇金店被犯罪嫌疑人蒙面抢劫,抢走贵重金项链几十条后砸门逃脱.犯罪嫌疑人携带的一根链条锁被金店保安抢夺后遗留在现场.案例2 2016年4月初,司机盛某失踪.一周后发现盛某被犯罪嫌疑人用自带的钢丝绳勒颈后倒立于一荒废窨井下.
作者:高林林;常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1 案例资料案例1 某年6月7日,垃圾场作业工发现运来的垃圾中混有赤祼女尸一具.尸体检验情况:颈部数处新月形或小片状表面剥脱、皮下出血,生活反应明显,右颈部肌肉小片状出血.尸体全身广泛表皮剥脱,生活反应不明显.左右后肋多发骨折,左侧胸壁广泛出血、淤血(图1),未见血凝块,右侧胸壁肋骨骨折处内侧局部小片状出血,外侧出血不明显(考虑原始左侧卧位).胸廓出血部位组织学检验未见血栓形成.死者系被他人掐颈致机械性窒息死亡.死者胸部无外伤,分析认为肋骨骨折与胸壁出血系死后7小时尸体被装运,垃圾车挤压、运输时形成.破案证实,案犯于6月6日20时掐死死者,抛尸于垃圾房.
作者:胡云星;汤捷衡;林文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自DNA指纹技术应用于司法实践的报道以来,法医DNA分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也逐渐开始与法医学应用结合,极大地扩展了法医物证的分析能力.本文综合阐述了法医遗传学所涉及的基因组、表观组以及转录组生物信息分析相关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作者:赵晶;唐晖;严江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唾液中的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和吗啡成分.方法 唾液样品经沉淀蛋白后,通过ACQUITY UPLC BEH Phenyl(100mm×2.1mm,1.7μm)色谱柱分离,以0.3%甲酸水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质谱分析.结果 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和吗啡在4μg/L~2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4μg/L、10μg/L、50μg/L、100μg/L、200μg/L五组添加样本下,添加回收率范围在87%~128%;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吗啡的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均分别为0.2μg/L和4μg/L.结论 本方法采用乙腈沉淀蛋白提取,快速、简单、回收率高,适用于同时检测唾液中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和吗啡.
作者:赵蒙;王朝虹;刘帅;张文竞;李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1 案例资料1.1 样本来源全部样本来源于2013年~2015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法医物证司法鉴定所受理的亲子鉴定案例,共6 700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集受检者外周静脉EDTA抗凝血2mL、头发、羊水等用于鉴定分析.
作者:兰菲菲;陈延冰;丁红珂;梁杰;尹爱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测定生物检材(血液、尿液、胃内容物)乌头碱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方法 样品采用乙腈沉淀处理.色谱柱为UPLC C18(2.1mm×50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4mL/min,柱温40℃.采用ESI离子源,MRM模式检测.结果 乌头碱在血液0.5~500ng/mL,尿液1~1000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5).乌头碱方法回收率在91.3%~110.2%之间;提取回收率在72.8%~83.5%之间;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4%.结论 本方法简单、快速检测生物检材中乌头碱.
作者:张园;陈波;张美玲;赵海芹;林琳;林丹;王贤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基于二代测序平台进行混合检材精细化STR分型,并评估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性侵案件中3例混合检材及其比对样本,采用M48磁珠提取纯化试剂盒提取样本DNA,使用ForenSeqTMDNA Signature Prep试剂盒制备文库,MiSeq FGx平台进行测序,ForenSeqTMUniversal Analysis v1.2.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将STR序列多态分型与长度多态分型进行比较.结果 对3例混合检材STR分型进行拆分,在D3S1358、D13S317与D9S1122基因座发现存在同一长度多态等位基因包含两个个体的序列多态等位基因的情况.结论 二代测序技术可对混合检材进行精细鉴别,为混合分型数据拆分提供更多线索和依据.
作者:饶旼;赵鹏;张驰;武波;孙启凡;庞敬博;季安全;王乐;聂胜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1 案例资料1.1 案例1简要案情崔某,女,45岁.某年7月18日14时许,在某美容院用理疗减肥仪做减肥过程中发生抽搐,急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尸表检验左乳头下5cm处有3个平行的类圆形皮肤紫红印迹,直径2.5cm.腹中部脐上4.5cm处在37cm×16cm范围内有4排共35个类圆形皮肤印迹,直径2.5cm.皮肤印迹边缘表皮剥脱、凹陷,质地略硬、颜色略深,中心部苍白.有的皮肤印迹不完整,呈半圆形、弧形(图1),切开见局部皮内较致密、苍白,皮下散在紫红变色.解剖检验心腔内充满暗红色流动血液.双肺组织实质内暗紫色,淤血、水肿明显.病理组织学检查胸、腹部皮肤印迹处表皮层不完整,边缘区残留的表皮细胞核致密、浓染,棘细胞和基底细胞极性紊乱,细胞核伸长、浓染,呈栅栏状或梳状排列;真皮层致密,胶原肿胀,嗜伊红染色偏蓝;皮下组织内小血管内皮细胞、管壁平滑肌细胞、毛囊、汗腺上皮细胞核伸长、浓染,符合电流斑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图2).心外膜下和心肌间质血管扩张、淤血.心肌纤维嗜伊红染色增强、断裂、波浪变.心肌间质小血管内皮细胞、管壁平滑肌纤维和肺内小血管、支气管壁平滑肌细胞核伸长、浓染,呈栅栏状排列.肺淤血、水肿.
作者:尤家斌;李如波;朱宝利;王鹏飞;王昌亮;徐国辉;王晓龙;冯春梅;于浩;张国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综合运用三种不同方法进行半同胞姐妹关系的鉴定.方法 对案例中的甲、甲母、乙和乙母分别使用PowerPlex21试剂盒、AGCU Expressmarker 21+1试剂盒、Microreader 23sp-B试剂盒和AGCU X-19 STR试剂盒进行STR分型,根据STR分型结果分别利用ITO方法、判别函数法和IBS法进行半同胞关系鉴定.同时结合X-STR结果,进而综合判定是否为同父异母半同胞姐妹亲缘关系.结果 本案例中通过ITO 方法计算,HSI均在1.36×102~2.09×105之间,支持甲和乙为半同胞关系,判别函数同样得到了基本一致的结果,IBS法的结果也对此结果进行了验证.结论 对于同父异母的半同胞关系鉴定,综合应用多种判定方法分析可获得较为可靠的鉴定意见.
作者:武红艳;张林;王克杰;樊爱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2016年4月8日,甘肃某县马某在家门口将章某诱骗至其家中强奸.一月后,章某因阴道不规则流血前往妇幼保健院治疗,经医院确诊为完全性葡萄胎,行葡萄胎清宫术治愈后出院,清宫产物送实验室进行DNA亲缘分析检验.
作者:陶晓岚;刘贤海;雷亮;聂笑联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针对三维颅骨模型在初始姿态和分辨率上差异较大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轮廓线的颅骨配准方法.方法 首先,提取三维颅骨模型的眼眶、鼻框、颞骨、上颌骨以及下颌骨等轮廓线;然后,根据轮廓线的长度以及轮廓间的短距离判断轮廓线的类型,并建立两个待配准颅骨在轮廓线上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颅骨的粗配准;后,通过添加权值的方式来改进迭代近点(iterative closest point, ICP)算法,并采用该改进的ICP算法实现颅骨的细配准,从而达到两个颅骨精确配准的目的.结果 通过将一个未知颅骨与颅骨数据库中的300个颅骨的配准实验表明,提出的基于特征轮廓线的配准算法可以实现三维颅骨模型的精确配准,并在细配准阶段取得了较高的配准精度和收敛速度.结论 基于特征轮廓线的配准算法是一种快速、高精度的三维颅骨模型配准方法.
作者:赵夫群;耿国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SMCY抗原的方法.方法 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双抗体夹心检测法,在金标垫上包被胶体金标记的SMCY兔多抗,制成胶体金试纸条,用于检测12份猪、牛、狗、鸡和小鼠等动物血清以及50份人血清.结果 制作的胶体金试纸条检测人和常见动物血清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能够区分男女血清.结论 该方法可尝试用于鉴别男女血清,并具有一定种属特异性,其为法医学快速鉴别人类样本性别提供了研究方向.
作者:安志远;周怀谷;王建霞;冯晓燕;赵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及病历摘要张某,男,22岁.2016年6月29日,张某驾驶摩托车与另一辆摩托车迎面相撞受伤1天入院,入院情况:活动受限,咯血,并有呼吸困难及恶心呕吐,查体:体温:36.5℃,脉搏:115次/分,呼吸:35次/分,血压:85/56mmHg,急性病容,平车推入,强迫坐位,右眉弓、左下肢多处挫伤,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心率:115次/分.6月30日检验报告:LDH 1467U/L(参考范围120~250),CK 4060U/L (参考范围50~310),CK-MB 719U/L(参考范围0~25),hsTnI >5000pg/mL(参考范围0~26.2),查心电图示急性下壁、侧壁、广泛前壁心肌梗塞.于2016年7月5日12时30分经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邓燕飞;任亮;梁曼;王荣帅;周小伟;黄锶哲;张骏超;孟小楷;刘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初探环氧乙烷消杀DNA污染的效果.方法 收集98例分别含有唾液、皮屑、汗斑、毛发、血斑、肋软骨的法医物证样本,分两组进行环氧乙烷灭菌6h和8h,提取DNA后扩增,使用3130XL或3500XL测序仪检测进行STR分型.结果 EO 6h 组44例样本中有2例口腔拭子检出阳性结果,EO 8h 组54例样本中有1例毛发检出阳性结果,阳性样本STR图谱表明仅有少量DNA残留,其余生物样本未检测到STR图谱.结论 环氧乙烷能有效消杀DNA污染,可适用于DNA检验耗材的灭菌.
作者:韩海军;张玉红;贾东涛;杨敏;伊海;秦海燕;张浩;朱奇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饮酒后人体内血醇浓度(BAC)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建立 BAC代谢的数学模型.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内标曲线法测量酒后人体内的BAC,利用SPSS20.0和R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结果 女性的平均BAC消除速率为9.54mg/100mL/h,男性的平均BAC消除速率为12.19mg/100mL/h,女性消除速率小于男性,并且BAC消除速率与性别中等相关,与体重强相关,与年龄无关.通过构建混合效应模型可以准确的预测BAC,该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60mg/100mL,其次利用决策树分析数据,其MAE为9.99mg/100mL.结论 饮酒后人体内BAC消除速率与性别、体重有关,通过时间、饮酒量、性别、体重建立混合效应模型可以准确推断BAC.
作者:金君;戴家佳;杜彦斌;张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2017年底发布的《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司法解释规定了新的鉴定规则:确定了医疗损害专门性问题鉴定的概念及内容,取鉴定申请替代患方举证能力的不足,规定了新的鉴定人资格要求,明确了医疗过错判定的要求;明确了因果关系分级要求;明确了医疗损害鉴定的程序要求等.但仍然保留了医疗损害鉴定二元化模式.新的规定给我国医疗损害鉴定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鉴定人资格、专家辅助人意见可以成为定案依据的规定,将直接影响我国的法医开展医疗损害鉴定.笔者由此提出了以下建议:①医疗鉴定要回归科学性、公益性、规范性;②医疗损害鉴定回归同行评议是必然趋势;③应当建立统一的临床医学鉴定专家库;④应当研究医疗损害鉴定的理论、原则和方法.
作者:刘鑫;马千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1 案件资料1.1 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聂某,男,29岁.2016年9月,被两男性控制并注射药物,后聂某自行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录音显示:聂某告知自己被人注射麻醉药物,并在说清住址后,呼吸频率加快加深,声音逐渐减弱,进而再无应答.医生到达现场后,确定聂某已死亡.尸体头北脚东左侧卧位蜷缩状位于地面.
作者:李学闻;张翔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针对体液特异性miRNA的SYBR Green检测方法,用于体液鉴定,探究法医实践中体液鉴定新方法.方法 根据文献选出6条miRNA为靶点,以合成的标准miRNA作为模板进行体系构建,再对实际样本进行验证,检测6条miRNA在外周血、月经血、唾液、精液中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 miRNA205在不同体液间表达差异不明显;miRNA451、miRNA144可明显的区分血与非血;miRNA214可鉴定月经血;miRNA888、miRNA891在精液中高表达. 结论 建立的针对miRNA的SYBR Green检测方法合理有效,可用于法医实践中体液鉴定.
作者:李冉冉;马星;李亚琳;孙迎迎;季安全;唐晖;李彩霞;孙启凡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