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肾积水的手术治疗及其疗效观察

王仪锡;蔡林强;康力峰;胡月光

关键词:小儿, 肾积水, 手术治疗,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如何选择小儿肾积水的手术方法,比较手术后患儿的治疗效果,为如何更好的治疗小儿肾积水提供科学方法。方法:以28例小儿肾积水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患儿年龄小6个月,大10岁,年龄平均为(6.4±0.5)岁;经过CT、B超、泌尿系MRI+MRU、KUB+IVP、VCUG等检查方式确诊以后发现左肾积水患儿有17例、右肾积水患儿有9例,双侧均出现肾积水患儿有2例,对手术前后肾实质厚度、GFR(肾小球滤过率)、肾盂平均前后径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患儿经过手术治疗以后,前肾实质平均厚度有明显增加、肾盂平均前后径发生明显减少、GFR明显提高,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肾积水的患儿,±据肾积水患儿发病原因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防逆流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小儿静脉输液中防逆流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搜集84例使用留置针患儿,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2例患儿采用普通留置针及相应护理,研究组42例患儿采用防逆流留置针及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效果,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回血及堵管发生率较低,留置时间较长,冲管次数较少,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逆流留置针配合优质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宋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全病程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讨全病程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0例免费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常规精神科免费门诊,干预组患者由全病程干预团队对其实施定期的门诊、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心理辅导等。所有研究对象在入组时、入组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康复状态量表( MR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 ITAQ)、自制药物依从性量表评估,每6个月进行一次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结果:干预组患者的PANSS、MRSS、ITAQ指标在6个月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依从性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全病程管理,有利于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康复水平、改善认知,从而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作者:袁大伟;徐燕;李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马来酸氟伏沙明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马来酸氟伏沙明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马来酸氟伏沙明和阿米替林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分别检查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和心电图。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马来酸氟伏沙明组和阿米替林组患者治疗后2、4、6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马来酸氟伏沙明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组少而轻,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马来酸氟伏沙明抗抑郁的作用显著,疗效与阿米替林相仿,患者的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少且程度轻,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和耐受性,可作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首选药物。

    作者:黄晓;吕辰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手术室外来器械的管理分析与探讨

    目的:探讨手术室外来器械的管理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随机抽取骨科手术100例,对其进行器械清洁度检测、医生满意度调查、器械完整度分析,总结武进人民医院外来器械的管理经验。结果:外来器械管理除了清洁度不够、手术医生满意稍欠之外,其他结果都比较理想。讨论:外来器械的管理难点及解决之道。结论: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对外来器械实施规范化管理,既保证手术之需,又降低医疗成本,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式,并可采纳的良策。

    作者:李凌芸;陈国平;杨凌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医辨证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方式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的疗效。方法:选取67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根据患者不同的辩证分型采取不同辨证治疗方式,并对貝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痊愈的为48例,效果显著的为11例,有效的为8例。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能够达到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目的,且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佟家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改良皮下注射流程对低分子肝素钙患者抗血栓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流程改良对低分子肝素钙患者抗血栓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30例低分子肝素钙抗血栓治疗的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对照组患者常规方法注射。治疗7d后,比较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注射前后PT、APTT及AD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出血程度和硬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皮下注射流程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保障低分子肝素钙抗血栓效果。

    作者:金歌;张振香;别文倩;蔡巧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人性化护理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33例常规护理同时进行人性化心理护理、人性化健康教育;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满意程度为98%;住院平均时间为12 d;再次入院治疗率为56%;而对照组患者住院满意程度为90%;住院平均时间为15 d;再次入院治疗率为74%。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人性化护理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护理临床效果。

    作者:吴秀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有机磷中毒后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致呼吸恢复延迟患者1例

    患者女,30岁,主因自言自语,疑人害己,失眠3个月,加重20 d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缓慢起病,出现无故自言自语,有时对空说话,好像在和人对话一样,向家人诉说有人要害自己,看见别人在一起说话就以为是在议论自己,觉得人们都瞧不起她,并出现夜睡眠差。半个月前与工厂发生工资纠纷,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胡言乱语,说有人在家里安摄像头监视自己,说话时很小声,怕被别人听到,说外面都是敌人,要害自己和家人,感觉活不下去了,无路可走,家人未引起重视。于2012年10月17日早晨喝农药“毒死蜱”,被家人发现后送往当地市医院进行抢救,脱离危险后精神症状同前,2012年10月27日家属将其送入衡水市精神病医院诊治,入院后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作者:崔卫东;乔云栓;张士巧;郗玲燕;高兴;陈英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4C营销理论及人性化服务在门诊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门诊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形象,提高护理质量是确保医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之一。4C营销理论包括客户的期望和需求、客户的期望费用、与客户沟通、购买的便利性。人性化护理要求应以患者为中心,发挥自身主动性,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门诊就医环境,减缓因疾病所致的生理不适感,增加心理舒适度。在门诊患者护理工作中引入4C营销理论即人性化服务理念,可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利于建立满意的护患情感基础,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促进医院诊疗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何学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 CT和 MRI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诊断和鉴别中,应用CT和MRI技术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选取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10例作为观察对象,先采用CT检查,再应用MRI技术检查,分析影像学特征。结果:110例患者中,采用CT检查粉碎性骨折为37.27%、颅缝分离为29.09%、生长性骨折为1.82%;MRI检查结果依次为18.18%、17.27%、0.00%;患者的头皮软组织检查中,采用CT检查率为0.91%,而使用两种综合应用方式为17.27%;单纯使用CT诊断和鉴别的误差率为17.27%。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CT和MRI诊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祁海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对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照规范管理和不规范管理分为两组。不规范管理组患者因为个人原因未接受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管理组患者则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试行)》(浙卫发[2009]290号)标准进行管理,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管理组60%高血压患者管理效果较好,高于未管理组(22.5%)(P<0.05);管理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指标分别为(113±7) mmHg、(75±5) mmHg低于未管理组(P<0.05);管理组并发症率为37.5%,低于未管理组(60%)(P<0.05)。结论:高血压发病率较高、控制率低,规范社区高血压管理能有效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高血压规范管理率至关重要。

    作者:滕小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整体护理干预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心理障碍的作用。方法:对5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并发症的预防和患肢功能锻炼。结果:50例乳腺癌患者中出现皮下积液3例,皮缘坏死2例,上肢水肿2例,经对症处理均痊愈。50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均未出现心理障碍及上肢功能障碍。结论:整体护理干预能减少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并发症及心理疾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何雪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中采用快速成型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口腔修复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修复技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对治疗总满意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10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19.44%,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2.78%。结论:快速成形术在口腔修复中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均优于传统修复术,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杨艺;郑向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相关分析

    目的:了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情况,旨在为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751例城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三级以上)发生率为9.05%,肇事肇祸发生率与患者的性别(x2=10.57,P<0.01)、文化程度(x2=10.88,P<0.01)、和监护人类型(x2=16.89,P<0.01)、疾病类型(x2=10.80,P<0.01)、病程(x2=11.39,P<0.01)及服药依从性(x2=19.81,P<0.01)呈显著相关,与患者的年龄(x2=0.80,P>0.05)、民族(x2=0.443,P>0.05)、婚姻状况(x2=1.99,P>0.05)无关。结论: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以男性、文化程度较低、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病程较长、从未就医、服药依从性较差、监护人为患者的兄弟姐妹及其他人者居多。

    作者:张勇辉;王维;阮冶;黃芹;唐岩;张跃坤;叶渊;林海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诊断进展

    目前临床上对于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运用较多的是鼻内镜检查结合典型的CT表现。鼻内镜和CT检查是真菌性鼻窦炎术前诊断的重要辅助检查,但对于区别真菌性鼻窦炎的类型以及真菌的种类有着一定的局限性,甚至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真菌性鼻窦炎在早期的诊断上有着一定的盲区。随着分子检测技术及血清学技术的成熟,将对于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及分型提供依据。但是目前分子检测技术对于取材及设备要求较高,在临床上的应用较少,而对于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虽然取材很方便,但对于怎样提高其敏感度及特异性,减少假阳性及假阴性的发生,并且应该怎样更好的应用到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治疗上,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朱玉博;黄定强;韩江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精神分裂症合并肺结核患者咯血诱因及护理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合并肺结核患者咯血的诱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近5年我科精神分裂症合并肺结核患者9人临床咯血的主要诱因及采取的有效护理措施。结果:咯血的主要诱因有:不服从卧床休息、吸烟后呛咳、排便用力,饮食控制不当、情绪激动等,经过护理干预,消除患者咯血的诱因,积极配合治疗和抢救,1人行肺叶切除术已治愈,4人因呼吸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其余4人咯血已控制,病情稳定。结论:精神分裂症合并肺结核出现咯血的诱因多样,需实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作者:叶福平;陈梅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联合椎间孔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CSR)患者的效果。方法:CSR住院患者60例行后路椎间盘切除术联合椎间孔减压术,评价治疗前后患者颈椎曲度、病变椎间高度、VAS视觉疼痛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的JOA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颈椎曲度测量值较治疗前显著增大(P<0.01),但治疗前后病变椎间高度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JOA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P<0.01)。结论:经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联合椎间孔减压治疗CSR患者可有效恢复病变颈椎的生理结构,减轻疼痛症状,具有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其手术适应证较为局限。

    作者:唐接福;满益旺;张斌;曾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在手术室护理中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情况和焦虑状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10例,满意16例,不满意8例,满意率为76.47%(26/34);观察组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18例,满意15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为97.06%(33/3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共有1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占该组患者总数的32.35%(11/34);观察组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占该组患者总数的8.82%(3/3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杨秀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森田疗法与中医心理疗法治疗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比较森田疗法与中医心理疗法治疗抑郁症患者及对其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方法:选择抑郁症患者30例,随机分成森田组16例和中医组14例,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定临床疗效,WHOQOL-100中文版量表评定生活质量。结果:经过8周治疗,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森田组患者高于中医组(P<0.01)。结论:森田疗法与中医心理疗法对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森田组优于中医组。

    作者:徐其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扁平化护理排班应用于脑梗死入院患者的成效

    目的:探讨扁平化排班制度应用于脑梗死入院患者的成效。方法:选择内科病房住院的46例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改变原有的护理排班制度,应用扁平化护理排班,重新定位工作职责,由1个护士直接包干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制度。结果:经过3个月的扁平化护理排班制度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提升,脑梗死患者的在院生活质量也持续提高。结论:应用扁平化排班进行护理工作,能够提升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质量。

    作者:李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