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吕;郑建涛;张琳;郑光威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6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通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有所升高,且研究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临床疗效方面,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此外,研究组的血清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ACI患者的疗效显著,对于保护患者脑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伟伟;赵雄飞;赵掌权;田永青;霍金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单纯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带蒂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湖北省阳新县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76例(120眼),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A组(单纯胬肉切除术)、B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C组(带蒂结膜瓣移植术),每组40眼.观察3组患者术后刺激症状、角膜云翳发生情况以及翼状胬肉复发率.结果:B组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轻度刺激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且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角膜云翳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B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翼状胬肉复发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角膜缘于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胬肉切除以及带蒂结膜瓣移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江峰;雷岳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经扩展劈三角肌手术和经胸三角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骨外科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8例,其中经扩展劈三角肌手术入路治疗的37例患者为A组,经胸三角肌手术入路治疗的31例患者为B组,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肩肘关节协会发布的《肩关节评估表》评估患者肩关节稳定性及肩关节功能.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B组(均P<0.05);A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B组(均P<0.05);术后6个月时,A组患者在肩关节稳定性方面评分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结论:经扩展劈三角肌手术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优于经胸三角肌手术入路,利于患者早期肩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阴彦兵;武政;段明明;魏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比较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不同垂直骨面型正畸前、后颏部软组织厚度变化,探讨拔牙矫治对软组织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低角、均角及高角组,每组30例.矫治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分别测量治疗前、后3组颏前点(Pog)、颏下点(Me)、颏顶点(Gn)的软组织厚度变化及Z角、FMIA角变化.结果:治疗前,高角组颏前部软组织厚度(Pog-Pog,)、颏顶部软组织厚度(Gn-Gn')、颏下部软组织厚度(Me-Me')均大于其他两组(均P<0.05);高角组Z角均大于其余两组,FMIA值均小于其他两组(均P<0.05).治疗后,3组Pog-Pog'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均P<0.05),高角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值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治疗后,3组Me-Me'、Gn-G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角组治疗后FMIA角较治疗前增大(P<0.05);3组治疗后Z角较治疗前增大(P<0.05).结论:拔牙矫治对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高角骨面型的颏部软组织厚度影响较大.矫治后上下切牙内收,鼻唇颏关系趋于协调.
作者:吴凯;杨婕;康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多原发癌患者的发病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10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7例老年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多原发癌患者的初发中位年龄为65岁,首发癌和重复癌均以消化系统肿瘤常见.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1年、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4%、44.4%和29.6%.手术治疗、根治性治疗、临床分期Ⅰ期、Ⅱ期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显著升高(均P<0.05).性别、时间类型、间隔时间对生存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治疗方式、治疗策略、临床分期与预后密切相关,加强对老年多原发癌发病规律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预后.
作者:朱海生;杨云利;李书桢;刘颖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22(IL-22)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CHF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Ⅰ~Ⅳ级.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受试者血清中IL-22、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脢(CK-MB)的水平,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IL-22、cTnI、CK-MB、LVEDD、LVESD均显著升高(P<0.05),且随着NYHA分级的增加而升高,同时LVEF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IL-22水平与cTnI、CK-MB、LVEDD、LVESD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22诊断CH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3;血清IL-22预测CHF的特异度为81%,灵敏度为91%.且对比不同预后CHF患者血清IL-22水平发现,心源性死亡组和心源性再住院组患者血清IL-22水平显著高于无再发事件组(P<0.05),且心源性死亡组血清IL-22水平显著高于心源性再住院组(P<0.05).结论:血清IL-22水平可作为老年CHF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其对老年CHF的治疗和干预有重要意义.
作者:韦颖;花冠杰;梁承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腔内再通介入治疗在非急性期椎基底动脉闭塞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 3年9月至2015年6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5例行腔内再通介入治疗的非急性期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治疗效果,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腔内再通介入治疗后再通率为92.0%,术后恢复良好15例,病情稳定5例,恶化3例.术后6个月患者的MRS评分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3分(4),显著低于术前的5分(0.5)及术后1d的4分(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期间发生术后急性闭塞2例,夹层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随访期间死亡4例,再发脑卒中2例,短暂脑缺血发作1例,再发狭窄2例.结论:采用腔内再通介入治疗非急性期椎—基底动脉闭塞再通率高,疗效显著.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作者:吴磊;庞燕;尹博文;韩莹;华红果;陈兴河;赵建华;冯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吸气压(SNI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吸气肌强度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 6年4月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科收治的100例CHF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测定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采血测定脑钠肽(BNP)水平,同时测定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观察膈肌形态的变化,记录SNIP、大口腔吸气压(MIP)、大呼气压(MEP),分析SNIP与CHF患者吸气肌强度及膈肌形态的关系.结果:病例组FEV1、FVC、LVEF、MIP、MEP、SNIP、膈肌移动度(DM)呼气、DM吸气、膈肌厚度(TD)呼气、TD吸气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随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加重,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均P <0.05).病例组LVEDD、BNP高于对照组,随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加重,LVEDD、BNP升高幅度增大(P<0.05).SNIP与BNP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MIP、MEP、DM呼气、DM吸气、TD呼气、TD吸气、LVEDd、LVEF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SNIP可反映CHF患者吸气肌强度及膈肌功能状态,与心功能损伤程度有关,在CHF患者呼吸肌疲劳、呼吸困难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晏竹林;朱晓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后患者再狭窄率、血脂及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行冠脉支架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口服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再狭窄发生率、复发心绞痛率,以及术前、术后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IL-8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再狭窄发生率为2.56%(1/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8%(6/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心绞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DL-C及IL-8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较辛伐他汀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明显降低其PCI术后再狭窄率及复发心绞痛率,改善血脂,并能抑制炎症反应.
作者:任君文;朱旭;张维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硝酸咪康唑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 5年1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102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采用氟康唑联合硝酸咪康唑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硝酸咪康唑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平均起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2.05±1.56)dvs (5.56±2.69)d],且不良反应发生率(0.0%)低于对照组(7.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与硝酸咪康唑联合应用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较单纯应用硝酸咪康唑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干扰素-α1b(INF-α1b)和病毒唑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加用INF-α1b和病毒唑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67%,63.33%(P<0.05).观察组发热、憋喘、肺啰音、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及CD4 +/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F-α1b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较病毒唑更为安全、有效,且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并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宽;彭林强;李园;马春利;薛满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种发生于真皮低度恶性/交界性的软组织肿瘤,占全部软组织肉瘤1.0%~2.0%,约占所有肿瘤的0.1%[1].1924年首先由Ferrand和Darier发现,被描述为“进展性和复发性真皮纤维瘤”,1年后被Hoffman命名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2].
作者:叶新青;邝晓聪;叶洪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类型及不同感染时期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的水平.方法:收集慢性HBV感染者120例,根据临床类型将其分为3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47例)、肝硬化(LC)组(28例)和无症状携带(ASC)组(45例);另根据感染时期不同,将其分为4组:免疫耐受(IT)组(20例)、免疫清除(IC)组(28例)、低复制(LR)组(21例)和再活动(RA)组(33例).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合格的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H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L-37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清IL-37水平在各不同临床类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不同感染时期组间血清IL-3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类型及不同感染时期的各组血清IL 37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水平、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IL-37可能不参与慢性HBV感染的免疫反应.
作者:刘宇骏;玉艳红;吴继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生物陶瓷iRoot BP plus和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MTA)应用于成年患者根尖孔未闭合患牙形成根尖屏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成年患者根尖孔未闭合患牙50颗,随机分为iRoot BP plus治疗组和MTA治疗组,每组25例,分别使用iRoot BP plus和MTA充填于根尖孔及根管下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根管下段充填操作时间.结果:iRoot BP plus治疗组和MTA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和96.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oot BP plus治疗组根管1/3充填操作时间为(8.7±1.8) min,显著低于MTA治疗组的(15.2±1.6) min,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陶瓷iRoot BP plus治疗根尖孔未闭合患牙的临床疗效与MTA相近,但生物陶瓷iRoot BP plus操作时间较短,便于临床操作.
作者:熊亚芳;雷志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成像在卵巢癌诊断及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CT检查的96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对超声检查及CT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卵巢癌诊断的准确性以及对不同临床分期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多普勒超声检查成功诊断出81例卵巢癌患者,误诊15例,诊断准确率84.4%;CT检查成功诊断出86例卵巢癌患者,误诊10例,诊断准确率为89.6%,CT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多普勒超声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肿瘤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检查均可以作为鉴别诊断卵巢癌的有效手段,CT检查在诊断准确率及临床分期的判断上更具优势,为了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可将两者联合运用.
作者:赵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镜引导下肠减压导管置入治疗急性麻痹性肠梗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6例急性麻痹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66例,予胃镜引导下肠减压导管置入)和对照组60例,予普通胃肠减压管置入).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置管后平均日引流量、引流天数、总引流量、腹围变化、自主排便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导管梗阻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达92.42%,显著优于对照组(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置管后平均日引流量、引流天数、总引流量、腹围变化、自主排便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导管阻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呕吐2例、喉头水肿2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病例.结论:应用胃镜引导下肠减压导管治疗急性麻痹性肠梗阻疗效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林振吕;郑建涛;张琳;郑光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以正常大鼠为参照,探索急性肝衰竭(AHF)大鼠血清中的差异性代谢物.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和D-氨基半乳糖胺(D-GaIN)建立AHF大鼠模型.收集30只AHF和30只正常大鼠的血清样本,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对样本进行检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方法进行建模分析,结合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终确定AHF大鼠血清代谢物谱中特异性的代谢物.结果:在AHF组大鼠血清中有11个主要代谢物与正常大鼠血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括甘氨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甘氨酸、海藻糖、十六烷酸酰胺、卵磷脂、油酸酰胺、硬脂酰胺、甘露糖、硬脂酸.结论:与正常大鼠比较,AHF组大鼠血清中存在差异性代谢物,这些代谢物可能作为AHF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并有助于揭示AHF的发病机制.
作者:龙富立;王娜;王沙;谢丽;王明刚;张荣臻;石清兰;王秀峰;毛德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112例胆囊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研究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McGill疼痛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现有疼痛强度(PPI)、疼痛分级指数(PRI)及目测类比定级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振林;姚春和;傅金坤;李金燕;李晖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围术期管理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行TKA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FTS指导下的围术期管理,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围术期管理.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其膝关节活动度与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TS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管理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膝关节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猛;罗奇;周天健;王华;林博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RA活动组(73例)、RA缓解组(39例)及健康对照组(52例)的血清VEGF的质量浓度,分析血清VEGF质量浓度与RA病情活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RA活动组的血清VEGF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活动组患者的血清VEGF质量浓度明显高于RA缓解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缓解组血清VEGF质量浓度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CRP)和关节疼痛数与VEGF质量浓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VEGF质量浓度在RA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病情具有相关性,在临床上可作为RA病情判断和疗效评估的指标之一.
作者:李雪峰;尚俊英;甄志强;吴卫国;王飞;唐咸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