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红;贾超颖;王鹤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在老年无痛胃肠镜诊疗操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与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丙泊酚麻醉组(A组)、依托咪酯麻醉组(B组)、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麻醉组(C组),每组40例.比较3组患者麻醉前(T1)、麻醉时(T2)及苏醒后(T3)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观察患者苏醒、离室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3组患者T1时HR、SpO2、SBP及D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2及T3时,C组患者HR、SpO2、SBP及DBP均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C组患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肌颤的不良反应发生总率均比A组和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5.00%(38/40),显著高于A组80.00%(32/40)及B组72.50%(29/4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应用于老年无痛胃肠镜操作中可达到起效快、安全、不良反应少、可控性强的满意效果,是一种取长补短、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揭仙容;黄波;肖翔;陈明富;苏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吸气压(SNI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吸气肌强度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 6年4月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科收治的100例CHF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测定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采血测定脑钠肽(BNP)水平,同时测定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观察膈肌形态的变化,记录SNIP、大口腔吸气压(MIP)、大呼气压(MEP),分析SNIP与CHF患者吸气肌强度及膈肌形态的关系.结果:病例组FEV1、FVC、LVEF、MIP、MEP、SNIP、膈肌移动度(DM)呼气、DM吸气、膈肌厚度(TD)呼气、TD吸气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随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加重,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均P <0.05).病例组LVEDD、BNP高于对照组,随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加重,LVEDD、BNP升高幅度增大(P<0.05).SNIP与BNP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MIP、MEP、DM呼气、DM吸气、TD呼气、TD吸气、LVEDd、LVEF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SNIP可反映CHF患者吸气肌强度及膈肌功能状态,与心功能损伤程度有关,在CHF患者呼吸肌疲劳、呼吸困难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晏竹林;朱晓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种发生于真皮低度恶性/交界性的软组织肿瘤,占全部软组织肉瘤1.0%~2.0%,约占所有肿瘤的0.1%[1].1924年首先由Ferrand和Darier发现,被描述为“进展性和复发性真皮纤维瘤”,1年后被Hoffman命名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2].
作者:叶新青;邝晓聪;叶洪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22(IL-22)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CHF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Ⅰ~Ⅳ级.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受试者血清中IL-22、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脢(CK-MB)的水平,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IL-22、cTnI、CK-MB、LVEDD、LVESD均显著升高(P<0.05),且随着NYHA分级的增加而升高,同时LVEF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IL-22水平与cTnI、CK-MB、LVEDD、LVESD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22诊断CH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3;血清IL-22预测CHF的特异度为81%,灵敏度为91%.且对比不同预后CHF患者血清IL-22水平发现,心源性死亡组和心源性再住院组患者血清IL-22水平显著高于无再发事件组(P<0.05),且心源性死亡组血清IL-22水平显著高于心源性再住院组(P<0.05).结论:血清IL-22水平可作为老年CHF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其对老年CHF的治疗和干预有重要意义.
作者:韦颖;花冠杰;梁承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比较夹闭与栓塞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管痉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伴有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14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动脉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3d、7d、14d脑血管痉挛发生率,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1 d、3d、7d、14d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25% (x2=11.039 5,P<0.01).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够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较开颅夹闭术治疗更具优势.
作者:胡新永;来海鸥;姬利;殷成龙;刘芯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的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患者128例(128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64眼).观察组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术后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视力、眼压、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末次随访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提高率为71.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31%(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功能性滤过泡为43眼(67.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眼(4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完全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失败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眼内炎、恶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眼球萎缩等并发症.结论: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疗效确切,相比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控制眼压,改善视力,且手术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亚丽;吴青松;李家璋;李拓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经扩展劈三角肌手术和经胸三角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骨外科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8例,其中经扩展劈三角肌手术入路治疗的37例患者为A组,经胸三角肌手术入路治疗的31例患者为B组,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肩肘关节协会发布的《肩关节评估表》评估患者肩关节稳定性及肩关节功能.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B组(均P<0.05);A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B组(均P<0.05);术后6个月时,A组患者在肩关节稳定性方面评分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结论:经扩展劈三角肌手术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优于经胸三角肌手术入路,利于患者早期肩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阴彦兵;武政;段明明;魏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的疾病[1],然而它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随着病因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除了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CADASIL)等少数几个疾病为单基因遗传外,绝大多数IS均是由多个微效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复杂疾病[2].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的出现,使得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筛检与复杂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成为可能,也给候选易感基因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线索,是目前为流行的复杂疾病研究手段.
作者:罗曼;江东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腔内镜治疗嗅沟脑膜瘤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6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3医院行鼻腔内镜治疗的128例嗅沟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鼻腔内镜治疗嗅沟脑膜瘤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嗅沟脑膜瘤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手术切除标准、肿瘤侵袭性、术前神经系统基础疾病、术前神经功能损伤、肿瘤周围血管神经包绕、肿瘤边界(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除标准Ⅰ级、肿瘤侵袭性、肿瘤周围血管神经包绕、术前神经功能损伤、肿瘤边界模糊是影响嗅沟脑膜瘤微创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鼻腔内镜治疗嗅沟脑膜瘤可达到满意的效果,术前积极掌握患者肿瘤的状态,术中采用合适的切除标准将有助于预防及降低嗅沟脑膜瘤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
作者:谢乔林;陈文斗;玉石;廖秀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生物陶瓷iRoot BP plus和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MTA)应用于成年患者根尖孔未闭合患牙形成根尖屏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成年患者根尖孔未闭合患牙50颗,随机分为iRoot BP plus治疗组和MTA治疗组,每组25例,分别使用iRoot BP plus和MTA充填于根尖孔及根管下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根管下段充填操作时间.结果:iRoot BP plus治疗组和MTA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和96.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oot BP plus治疗组根管1/3充填操作时间为(8.7±1.8) min,显著低于MTA治疗组的(15.2±1.6) min,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陶瓷iRoot BP plus治疗根尖孔未闭合患牙的临床疗效与MTA相近,但生物陶瓷iRoot BP plus操作时间较短,便于临床操作.
作者:熊亚芳;雷志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比较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不同垂直骨面型正畸前、后颏部软组织厚度变化,探讨拔牙矫治对软组织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低角、均角及高角组,每组30例.矫治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分别测量治疗前、后3组颏前点(Pog)、颏下点(Me)、颏顶点(Gn)的软组织厚度变化及Z角、FMIA角变化.结果:治疗前,高角组颏前部软组织厚度(Pog-Pog,)、颏顶部软组织厚度(Gn-Gn')、颏下部软组织厚度(Me-Me')均大于其他两组(均P<0.05);高角组Z角均大于其余两组,FMIA值均小于其他两组(均P<0.05).治疗后,3组Pog-Pog'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均P<0.05),高角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值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治疗后,3组Me-Me'、Gn-G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角组治疗后FMIA角较治疗前增大(P<0.05);3组治疗后Z角较治疗前增大(P<0.05).结论:拔牙矫治对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高角骨面型的颏部软组织厚度影响较大.矫治后上下切牙内收,鼻唇颏关系趋于协调.
作者:吴凯;杨婕;康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后患者再狭窄率、血脂及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行冠脉支架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口服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再狭窄发生率、复发心绞痛率,以及术前、术后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IL-8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再狭窄发生率为2.56%(1/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8%(6/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心绞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DL-C及IL-8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较辛伐他汀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明显降低其PCI术后再狭窄率及复发心绞痛率,改善血脂,并能抑制炎症反应.
作者:任君文;朱旭;张维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镜引导下肠减压导管置入治疗急性麻痹性肠梗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6例急性麻痹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66例,予胃镜引导下肠减压导管置入)和对照组60例,予普通胃肠减压管置入).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置管后平均日引流量、引流天数、总引流量、腹围变化、自主排便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导管梗阻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达92.42%,显著优于对照组(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置管后平均日引流量、引流天数、总引流量、腹围变化、自主排便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导管阻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呕吐2例、喉头水肿2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病例.结论:应用胃镜引导下肠减压导管治疗急性麻痹性肠梗阻疗效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林振吕;郑建涛;张琳;郑光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围术期管理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行TKA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FTS指导下的围术期管理,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围术期管理.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其膝关节活动度与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TS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管理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膝关节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猛;罗奇;周天健;王华;林博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成像在卵巢癌诊断及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CT检查的96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对超声检查及CT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卵巢癌诊断的准确性以及对不同临床分期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多普勒超声检查成功诊断出81例卵巢癌患者,误诊15例,诊断准确率84.4%;CT检查成功诊断出86例卵巢癌患者,误诊10例,诊断准确率为89.6%,CT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多普勒超声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肿瘤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检查均可以作为鉴别诊断卵巢癌的有效手段,CT检查在诊断准确率及临床分期的判断上更具优势,为了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可将两者联合运用.
作者:赵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多原发癌患者的发病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10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7例老年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多原发癌患者的初发中位年龄为65岁,首发癌和重复癌均以消化系统肿瘤常见.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1年、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4%、44.4%和29.6%.手术治疗、根治性治疗、临床分期Ⅰ期、Ⅱ期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显著升高(均P<0.05).性别、时间类型、间隔时间对生存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治疗方式、治疗策略、临床分期与预后密切相关,加强对老年多原发癌发病规律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预后.
作者:朱海生;杨云利;李书桢;刘颖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112例胆囊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研究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McGill疼痛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现有疼痛强度(PPI)、疼痛分级指数(PRI)及目测类比定级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振林;姚春和;傅金坤;李金燕;李晖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持续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胰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收治的胰瘘患者36例,其中以应用持续冲洗联合VSD治疗的患者19例作为治疗组,以双腔套管持续冲洗引流治疗的患者1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随访情况及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瘘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切口感染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随访1年以上,大部分患者恢复良好,无胰瘘相关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1例胰腺假性囊肿形成,体积不大,无症状.结论:持续冲洗联合VSD治疗胰瘘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恢复快,切口感染率低,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文锋;周任;袁卫平;庞志东;周应玲;唐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患者1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采集髋臼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对骨折断端进行虚拟复位.3D打印技术打印骨盆模型,进行模拟手术并预弯钢板.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术后骨折复位情况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本组15例髋臼双柱骨折,均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影像学资料与术前设计高度一致.平均手术时间为(120±3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600±50) mL,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4±3)周.末次随访按Merle D'Aubigné and Postel评分,优4例,良8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80%.结论:3D打印技术能为髋臼双柱骨折患者制定精准的手术方案,方法安全、可行,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陆俭军;谭海涛;陆声榆;甘智;何锦威;李晓;李颖;林鑫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硝酸咪康唑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 5年1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102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采用氟康唑联合硝酸咪康唑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硝酸咪康唑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平均起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2.05±1.56)dvs (5.56±2.69)d],且不良反应发生率(0.0%)低于对照组(7.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与硝酸咪康唑联合应用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较单纯应用硝酸咪康唑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