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敏子
目的:观察并比较磷酸肌酸(CP)与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164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CP组与FDP组,每组82例.CP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P静脉滴注治疗,1 g/d;FDP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FDP静脉滴注,200 mg/d,疗程均为14d.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测定心肌酶标志物恢复正常参考值的时间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转阴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心脏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结果:CP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均优于FDP组(均P=0.000),其心肌酶标志物恢复至正常参考值的时间也明显短于FDP组(均P<0.05),CtnⅠ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29).治疗后CP组EF、FS改善情况优于FDP组(P<0.01).结论:与FDP相比,CP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中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低热量肠外营养(HPN)与低热量肠内营养(HEN)在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5年12月中航工业363医院收治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1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以低热量HEN,对照组则施以低热量HPN,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等肝功能指标;假性胆碱酯酶(PCHE)、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等营养指标;CD8+、CD4+及CD4 +/CD8+、IgM、IgG、IgA等免疫功能指标.结果:两组干预前ALT、TBIL、AST、TBIL、PCHE、ALB、PA、CD8+、CD4+、CD4+/CD8+、IgM、IgG、Ig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ALT、TBIL、AST、DBIL、PCHE、ALB、PA、CD8+、CD4+、CD4+ /CD8+、IgM、IgG、IgA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干预后ALT、TBIL、AST、DBIL、PCHE、ALB、PA、CD8+、C D4+、CD4-/CD8+、IgM、IgG、IgA值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热量HEN较低热量HPN能更有效地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及营养、免疫功能指标,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国懿;王阳;虞小林;贺亮;李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近年来,我国肺癌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发病率在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高居第一位,在女性中居于第二位,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1].肺癌患者中约有80%的类型是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的生存率<15%[2],因此,如何提高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是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有研究表明,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deathreceptor-1,PD-1)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death receptor-ligand 1,PD-L1)与肿瘤免疫治疗的关系密切,抗PD-1/PDL1单抗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已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3],2015年美国FDA已批准抗PD-1单抗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用于晚期NSCLC的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就近年来抗PD-1/PD-L1单抗在NSCL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赵文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及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并分析其耐药性,为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脑病专科住院的1 238例脑卒中及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 238例脑卒中及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604例,发生率为48.8%;共分离出328株病原体,其中革兰阴性菌303株,占92.4%;革兰阳性菌17株,占5.2%;真菌8株,占2.4%.主要革兰阴性菌有3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3种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为100%;主要革兰阳性菌只有1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对苄青霉素、克林霉素及红霉素的耐药性较高,为92.3%~100%.结论:脑卒中及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有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呈多重耐药性,临床应谨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期延缓患者的耐药性,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双燕;吕军影;黄李平;黄文川;李凯;梁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多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5年3月在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完成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163例,对其进行术后随访;在随访过程中发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并对其病因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术后发生感染患者严格监控并进行积极治疗,并分析其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63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中男96例,女67例;年龄59~83岁,平均(68.2±15.7)岁.163例患者中共8例(4.91%)患者发生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手术次数>2、手术时间>3 h、血肿、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等均为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血肿、医源性感染等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且患者术后按时复查及定时随访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必要手段.
作者:周卓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和评估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脂联素、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脂联素、MDA、血脂水平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TC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脂联素水平,降低MDA水平,亦能调节血脂异常.
作者:刘光金;齐晓霞;白蓉;刘耀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在龋齿患儿中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龋齿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口腔科收治的30例龋齿患儿分为窝沟封闭术治疗组(A组)、含氟保护漆治疗组(B组)和窝沟封闭术联合含氟保护漆治疗组(C组),每组10例,观察并随访比较3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治疗12个月后及治疗24个月后龋齿发生率和封闭剂脱落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治疗6个月后均无龋齿患儿出现,治疗12个月后A组2例患儿发生龋齿,B组3例发生龋齿,C组无龋齿发生,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L05);治疗24个月后A组、B组均有6例患儿发生龋齿,龋齿发生率均为60.00%,C组只有1例龋齿患儿,龋齿率为10.0%,C组分别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龋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A组患儿封闭剂均保持完整,无脱落情况;B组有1例患儿含氟保护漆发生部分脱落,总脱落率为10.0%;C组患儿封闭剂保持完整,无脱落情况发生,3组患儿封闭剂脱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2个月后,A组2例患儿封闭剂有部分脱落现象,总脱落率为20.0%;B组7例患儿保持完整,总脱落率为30.0%;C组无一例患儿封闭剂脱落,均保持完整状态,3组儿童封闭剂脱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个月后,A组、B组均有4例患儿封闭剂保持完整,总脱落率均为60.0%;C组9例保持完整,总脱落率为1o.o%,C组脱落率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窝沟封闭术联合含氟保护漆能够有效预防儿童龋齿,且具有较高安全性,操作简单方便,儿童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宇;米磊;刘怀勤;任爱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外伤性癫痫(PTE)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PTE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抗癫痫药物(地西泮、苯巴比妥或硫喷妥钠)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次,3次/d)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炎性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与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情况,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RP、TNF-α、IL-6与血浆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CRP、TNF-α及IL-6与血浆NO水平均得到有效改善,且观察组CRP、TNF-α、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抗癫痫药物对PTE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更好地减轻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同时促进脑血管舒张、抑制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锦华;李文强;鱼丽萍;康永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Ⅰ°AVB)以及预激综合征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探讨自主神经对传导异常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电诊断科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查163例患者的临床及DCG检查资料,依照DCG检查结果分为CRBBB组、Ⅰ°AVB组、预激综合征组和对照组.分别将各组HRV时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结果:CRBBB组各HRV时域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AVB组的SDNN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ANN、SDNN Index、rMSSD、PNN50、三角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激综合征组与对照组相比,SDNN、SDANN、SDNN Index、三角指数均有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MSSD及PNN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主神经对CRBBB无明显影响;Ⅰ°AVB发生以及预激综合征患者心电图预激波的显现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有关,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相对较高.
作者:李昭蓉;何涛;秦超;孙国位;罗卿泉;刘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大子宫全切改良术式在巨大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巨大子宫肌瘤导致子宫超过12周孕大小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平均体温、平均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腔镜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开腹组(t=8.312,t=2.446,t=13.008,P<0.01,P<0.05,P<0.01).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平均体温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0,P>0.05).但平均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腹组(t=2.491,t=2.304,t=1.896,P<0.05).腹腔镜组患者未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开腹组患者仅1例发生切口感染.结论:腹腔镜大子宫全切改良术式可以在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同时,显著降低术中损伤并促进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伟琴;黄晓涓;陶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外科手术后的疼痛、呕吐等症状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是不利的.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抗休克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激素的替代治疗、重症感染时的辅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综合治疗及抗休克治疗等.同时,在围手术期,地塞米松也常被用于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疼痛等不良症状的出现,但其在围术期应用的机制和剂量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就地塞米松在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龚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索高压静电喷雾技术制备特定粒径分布范围海藻酸钠微囊的工艺参数.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对100~200 μm海藻酸钠微囊粒径的影响因素进行显著性分析,使用高压静电喷雾装置制备海藻酸钠微囊,样品使用激光测粒仪测量微囊的粒径分布,以100~200 μm微囊的百分比作为指标,同时使用光学显微镜自带的测量系统测量微囊的粒径.结果:频率、气压、液距、Tween20含量、电压和温度等6个因素中,Tween20含量对海藻酸钠微囊粒径有显著影响,其余因素影响不显著.海藻酸钠微囊的粒径分布集中于100~200 μm区间段的优化参数为Tween20含量0、电压2 000 V、频率1 500 Hz、气压50 kPa、液距7 cm和温度30℃.结论:通过对参数的优化设定,可获得单分散性好的海藻酸钠微囊.
作者:叶财敏;陈娟娟;梁翠薇;吴修团;李文良;谢柳蓉;廖红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CT扫描对小肺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经CT检查发现肺部孤立性结节病灶的患者74例,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小肺癌的患者50例(小肺癌组),确诊为良性病灶的患者24例(良性组),比较小肺癌组患者和良性组患者的平扫CT值和增强后不同时间的CT平均值的差异,比较小肺癌患者中动态增强CT和平扫CT肿瘤症像显示率的差异,以及动态增强CT和平扫CT诊断小肺癌的ROC曲线分析.结果:小肺癌组中增强后不同时间CT平均值均高于平扫CT值及良性组增强后平均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肺癌中动态增强CT的分叶征显示率(94.59%)、短毛刺征显示率(74.32%)及细支气管气相显示率(78.38%)均高于平扫CT(77.03%,74.32%和54.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动态增强CT诊断小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87.30%,诊断阈值为47.89,灵敏度为75.93%,特异度为90.0%,约登指数为0.659;平扫CT诊断小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36L02%,诊断阈值为22.56,灵敏度为90.74%,特异度为20.0%,约登指数为0.107.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对小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国成;曹劲松;李齐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视神经脊髓炎(NMO)小鼠脊髓体外模型中谷氨酸(Glu)浓度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NR) NR1及NR2B亚单位表达量是否发生改变,探讨NMDA受体介导的Glu兴奋毒性作用参与NMO致病机制的可能性.方法:①提取NMO患者血浆中水通道蛋白4(AQP4)自身抗体(NMO-IgG);②用提纯后的NMO-IgG干预C57BL/6乳鼠脊髓片(脊髓薄片300 μm),培养制成NMO组,通过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AQP4评估NMO模型建立是否成功,并进行缺损评分,同时设置不加NMO-IgG和补体的对照组.③比色法检测各组培养液Glu浓度,用免疫组织荧光检测脊髓NR1及NR2B亚单位表达.结果:①NR1、NR2B在NMO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NMO组与对照组Glu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MO-IgG促进小鼠脊髓NMDAR亚单位NR1、NR2B表达;NMDAR可能参与NMO致病.
作者:孙淑君;蒙晓珍;龚靖;李一锋;唐玉兰;韦云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比较宫腔镜电切、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治疗子宫瘢痕憩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在广东省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剖宫产手术后经期延长的54例子宫瘢痕憩室患者,其中26例应用宫腔镜电切术予以治疗,设为宫腔镜组;28例患者应用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予以治疗,设为经阴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月经来潮时间、月经时间、经量、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后1年,经期、月经血量均恢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3个月后宫腔镜复查,观察到患者子宫腔恢复为正常形态,治疗前的子宫下段憩室处凹陷瘢痕消失,宫腔恢复平坦,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方面,宫腔镜组显著优于经阴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使患者症状改善,均可有效治疗子宫切口憩室.宫腔镜电切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易于推广.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操作稍困难,手术时间长,术中膀胱损伤风险大,但近、远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晓冰;陈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技术定量评价早期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20例正常宫颈、4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CIN Ⅰ级14例,CINⅡ级13例,CINⅢ级15例)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及ARFI检查,获取宫颈病变处血流参数及早期宫颈病变的剪切波传播速度(SWV)变化,并分析SWV测值与宫颈病变部位阻力指数(RI)的相关性.结果:(1)随着病变进展,血流信号逐渐增多,RI逐渐降低,但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正常宫颈组SWV测值为(2.28±0.15)m/s,CIN Ⅰ级SWV测值为(2.34±0.18)m/s,CINⅡ级SWV测值为(2.41±0.18) m/s,CINⅢ级SWV测值为(2.87±0.28) m/s,CINⅢ级组SWV测值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CIN Ⅰ级组及CIN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宫颈组SWV测值与CIN Ⅰ级、CINⅡ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宫颈SWV值与RI值呈负相关关系(P<0.05),患者RI值越低,SWV测值越高.结论:SWV能够量化反映早期宫颈病变组织弹性硬度变化,可协助诊断早期宫颈病变.
作者:肖艳菊;康利克;王小燕;郑红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联合CEA、CA125、CYFRA21-1检测在鉴别诊断晚期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接受检查的肺部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病理活检确诊为恶性肿瘤62例,良性病变16例,进行PET/CT检查并测定SUVmax,采集血清并测定CEA、CA125、CYFRA21-1的含量.结果: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准确性均显著高于PET/CT、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x 2=8.324~12.365,P<0.05),特异性与PET/CT、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CT阳性患者血清中CEA、CA125、CYFRA21 1的含量显著高于PET/CT阴性患者(t=10.800~27.934,P<0.01).结论:PET/CT联合CEA、CA125、CYFRA21-1检测有助于提高晚期肺癌的诊断率,且PET/CT能够准确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
作者:朱辉;李智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潜能的三结构域分子22 (TRIM2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8例宫颈癌组织、2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TRIM22蛋白进行定位和定性分析;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RIM2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宫颈组织中TRIM22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宫颈癌组织中TRIM22的阳性率和染色强度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2)宫颈癌组织中的TRIM22蛋白表达量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TRIM22的低表达与宫颈癌浸润深度、细胞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TRIM22低表达与宫颈癌恶性生长及不良预后有关,有望成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标记物和基因辅助治疗的靶点.
作者:梁革;杜萍;农文政;甘精华;陆庆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芬吗通不同给药方式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收治的78例患者8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芬吗通口服组(37例40周期)和芬吗通口服+阴道放药组(41例44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子宫内膜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基础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内膜类型、内膜下血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血雌二醇浓度、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增幅、容积≥2 mL比率、内膜下血流Ⅲ型比率芬吗通口服+阴道用药组高于芬吗通口服组,用药剂量低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内膜类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率、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吗通口服+阴道放药以较少的剂量,更好地改善了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内膜下血流,可获得与芬吗通口服患者相似的妊娠结局.
作者:吴惠梅;袁华;李柳铭;江莉;李慕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复发和预后的关系及分子机制.方法:选择125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FPCR)测定125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ALAT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ALAT1表达情况与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肿瘤复发及总体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MALAT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同时在非小细胞肺癌复发患者中也表现为MALAT1表达上调.MALAT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大小、肿瘤大径、肿瘤数目、肿瘤TNM分期、肿瘤有否血管侵犯、病理分化程度以及术前甲胎蛋白(AFP)含量等因素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大于50岁、肿瘤大径大于5crn、肿瘤数目多发、肿瘤有血管侵犯、术前AFP含量≥400 ng/mL以及MALAT1高表达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复发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MALAT1上调表达是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预测肿瘤复发和判断患者预后的新型肿瘤标记物,可以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前及术后评估.
作者:张军旗;祝德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