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君;蒙晓珍;龚靖;李一锋;唐玉兰;韦云飞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CT扫描对小肺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经CT检查发现肺部孤立性结节病灶的患者74例,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小肺癌的患者50例(小肺癌组),确诊为良性病灶的患者24例(良性组),比较小肺癌组患者和良性组患者的平扫CT值和增强后不同时间的CT平均值的差异,比较小肺癌患者中动态增强CT和平扫CT肿瘤症像显示率的差异,以及动态增强CT和平扫CT诊断小肺癌的ROC曲线分析.结果:小肺癌组中增强后不同时间CT平均值均高于平扫CT值及良性组增强后平均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肺癌中动态增强CT的分叶征显示率(94.59%)、短毛刺征显示率(74.32%)及细支气管气相显示率(78.38%)均高于平扫CT(77.03%,74.32%和54.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动态增强CT诊断小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87.30%,诊断阈值为47.89,灵敏度为75.93%,特异度为90.0%,约登指数为0.659;平扫CT诊断小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36L02%,诊断阈值为22.56,灵敏度为90.74%,特异度为20.0%,约登指数为0.107.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对小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国成;曹劲松;李齐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膝关节镜下行粘连松解术治疗膝关节僵硬的术后效果.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行膝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膝关节僵硬的患者26例(男16例,女10例),其中股骨骨折9例,髌骨骨折3例,髌骨、股骨双骨折1例,胫骨骨折1例,胫骨髁间隆突骨折2例,股骨、胫骨双骨折2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1例,切开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1例,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合并内侧副韧带重建术后3例,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合并股骨髁骨折术后1例,软组织挫裂伤术后2例.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术前VAS评分为(1.46±2.04)分,随访结束时的VAS评分为(0.38±0.80)分,术前与术后的VAS评分之间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89,P<0.001).术前HSS评分为(58.08±12.07)分,随访结束时的HSS评分为(71.96±8.98)分,术前与术后的HSS评分之间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7,P<0.001).其中术前膝关节屈曲角(49.96±27.41)°,术后6个月随访时膝关节屈曲角度平均为(106.54±12.87)°,较术前增加57°,与术前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2,P<0.001).结论: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适合无骨性阻挡的膝关节僵硬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花奇凯;吴鸿彬;冼呈;赵良军;李巍;赵劲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芬吗通不同给药方式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收治的78例患者8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芬吗通口服组(37例40周期)和芬吗通口服+阴道放药组(41例44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子宫内膜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基础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内膜类型、内膜下血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血雌二醇浓度、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增幅、容积≥2 mL比率、内膜下血流Ⅲ型比率芬吗通口服+阴道用药组高于芬吗通口服组,用药剂量低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内膜类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率、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吗通口服+阴道放药以较少的剂量,更好地改善了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内膜下血流,可获得与芬吗通口服患者相似的妊娠结局.
作者:吴惠梅;袁华;李柳铭;江莉;李慕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Hoher)心率变异性指标(HRV)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广东省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住院的80例患非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Holter记录仪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心率动态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监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时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窦性R-R间期的平方根(rMSSD)以及相邻RR间期互差>50 ms的心跳数所占分析信息间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7.974、49.258、109.855、36.051,均P<0.001);而观察组患者中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88、0.866、0.118、0.501,均P>0.05).结论:Hoher HRV作为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参考指标,能预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发展,有助于预防心脏功能障碍疾病以及及时发现严重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法;苏明兰;李小珠;张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对方式及心境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广东省中医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4例直肠癌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实施情志护理,干预前、后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MD)、心理困惑管理量表(DM)及Jalowies应对方式量表对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心理困扰及应对方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经过情志护理干预后的HAMD评分、HAMA评分和心理困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干预后姑息、逃避、宿命、依靠自我等评分均高于观察组,乐观、面对、寻求支持、情感宣泄评分则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情志护理能有效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心理困扰,提高患者积极应对疾病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冯南南;姚建玲;蔡飞燕;姚青清;江嘉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艾迪联合多西他赛及顺铂(DP方案)治疗Ⅳ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Ⅳ期胃癌患者2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14例,对照组给予DP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艾迪注射液,化疗6周后对比两组疗效、化疗前、后的免疫功能以及治疗后的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3.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CD3+、CD3+ CD4+、CD3+ CD8+及CD3-CD16+ CD5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CD3+、CD3+ CD4+及CD3+ 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白细胞减少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迪联合DP方案治疗Ⅳ期胃癌,疗效较好,且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宓;贾霖;苏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复发和预后的关系及分子机制.方法:选择125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FPCR)测定125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ALAT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ALAT1表达情况与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肿瘤复发及总体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MALAT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同时在非小细胞肺癌复发患者中也表现为MALAT1表达上调.MALAT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大小、肿瘤大径、肿瘤数目、肿瘤TNM分期、肿瘤有否血管侵犯、病理分化程度以及术前甲胎蛋白(AFP)含量等因素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大于50岁、肿瘤大径大于5crn、肿瘤数目多发、肿瘤有血管侵犯、术前AFP含量≥400 ng/mL以及MALAT1高表达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复发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MALAT1上调表达是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预测肿瘤复发和判断患者预后的新型肿瘤标记物,可以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前及术后评估.
作者:张军旗;祝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联合CEA、CA125、CYFRA21-1检测在鉴别诊断晚期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接受检查的肺部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病理活检确诊为恶性肿瘤62例,良性病变16例,进行PET/CT检查并测定SUVmax,采集血清并测定CEA、CA125、CYFRA21-1的含量.结果: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准确性均显著高于PET/CT、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x 2=8.324~12.365,P<0.05),特异性与PET/CT、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CT阳性患者血清中CEA、CA125、CYFRA21 1的含量显著高于PET/CT阴性患者(t=10.800~27.934,P<0.01).结论:PET/CT联合CEA、CA125、CYFRA21-1检测有助于提高晚期肺癌的诊断率,且PET/CT能够准确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
作者:朱辉;李智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导乐镇痛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产科孕足月行阴道分娩的340例初产妇,按自愿原则分为导乐镇痛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分娩组(观察组)和常规分娩组(对照组),每组17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1.16±1.03)分,转剖宫产21例,顺产149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7例,产后出血量(280.69±59.82)mL,第一产程时间(326.6±173.42)min,第二产程时间(45.08士36.09)min;对照组VAS评分(9.76±4.09)分,转剖宫产36例,顺产134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8例,产后出血量(274.81±61.44)mL,第一产程时间(315.82±165.61)min,第二产程时间(38.11±29.01)min,两组VAS评分、转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新生儿窒息情况、产后出血量、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导乐镇痛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在阴道分娩中起到互补作用,镇痛效果好,起效快,降低剖宫产率,产妇满意率较高.
作者:马海兰;杨钦彬;许尹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CC)患者术后肺转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陕西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32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发生肺转移的早期CC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未发生肺转移的早期CC患者14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x2检验分析两组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早期CC患者术后肺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脉管瘤栓、病理类型、间质浸润深度与早期CC患者术后肺转移的发生有关(均P<0.05),临床分期、初诊年龄、神经侵犯、肿瘤生长方式与早期CC患者术后肺转移的发生无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肿瘤直径是导致早期CC患者术后肺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为非鳞癌及肿瘤直径>4 cm的早期CC患者术后易发生肺转移,临床上应加以关注,定期随访胸部CT.
作者:杨雪梅;韩志红;姚安梅;袁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潜能的三结构域分子22 (TRIM2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8例宫颈癌组织、2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TRIM22蛋白进行定位和定性分析;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RIM2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宫颈组织中TRIM22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宫颈癌组织中TRIM22的阳性率和染色强度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2)宫颈癌组织中的TRIM22蛋白表达量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TRIM22的低表达与宫颈癌浸润深度、细胞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TRIM22低表达与宫颈癌恶性生长及不良预后有关,有望成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标记物和基因辅助治疗的靶点.
作者:梁革;杜萍;农文政;甘精华;陆庆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触发阈值的选择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接受64层螺旋CT检查的11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触发阈值随机分为60 HU组28例、80 HU组30例、100 HU组29例、120 HU组31例,比较4组扫描启动延迟时间、增强CT值、图像质量评分.结果:60 HU组、80 HU组、100 HU组、120 HU组间扫描启动延迟时间[(10.21±1.35)s vs (12.08±1.42)s vs (13.71±1.68)s vs (15.31±2.14)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60 HU组、80 HU组、100 HU组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降支(LCX)增强平均CT值明显低于120 HU组(均P<0.05);60 HU组LM、LAD、RCA、LCX增强平均CT值明显低于80 HU组100 HU组(均P<0.05);80 HU组与100 HU组LM、LAD、RCA、LCX增强平均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0 HU组图像质量评分明显低于80 HU组、100 HU组、120 HU组(t=11.578、11.101、12.626,P<0.05);其他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80 HU、100 HU监测触发阈值下64层螺旋CT能够有效缩短扫描启动延迟时间,减少对比剂用量,降低对比剂肾毒性,且保证图像质量.
作者:廖玉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骨盆前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Majeed功能评分、深下肢静脉血栓(DVT)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5年10月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一科收治的骨盆前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 =33)和对照组(n=33).实验组采用MIPPO技术进行固定治疗,对照组行改良Stoppa入路重建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Majeed功能评分及DVT发生率、围术期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延长,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减少,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实验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Majeed功能评分提高,实验组DVT发生率和伤口感染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发生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均降低(均P<0.05).与术前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3d和1周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及血浆CRP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3d和1周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及血浆CRP水平均降低(均P<0.05).结论:MIPPO技术应用于骨盆前环不稳定型骨折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控制炎症反应并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菁;武明鑫;陈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近年来,我国肺癌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发病率在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高居第一位,在女性中居于第二位,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1].肺癌患者中约有80%的类型是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的生存率<15%[2],因此,如何提高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是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有研究表明,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deathreceptor-1,PD-1)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death receptor-ligand 1,PD-L1)与肿瘤免疫治疗的关系密切,抗PD-1/PDL1单抗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已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3],2015年美国FDA已批准抗PD-1单抗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用于晚期NSCLC的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就近年来抗PD-1/PD-L1单抗在NSCL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赵文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外伤性癫痫(PTE)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PTE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抗癫痫药物(地西泮、苯巴比妥或硫喷妥钠)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次,3次/d)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炎性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与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情况,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RP、TNF-α、IL-6与血浆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CRP、TNF-α及IL-6与血浆NO水平均得到有效改善,且观察组CRP、TNF-α、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抗癫痫药物对PTE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更好地减轻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同时促进脑血管舒张、抑制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锦华;李文强;鱼丽萍;康永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及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并分析其耐药性,为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脑病专科住院的1 238例脑卒中及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 238例脑卒中及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604例,发生率为48.8%;共分离出328株病原体,其中革兰阴性菌303株,占92.4%;革兰阳性菌17株,占5.2%;真菌8株,占2.4%.主要革兰阴性菌有3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3种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为100%;主要革兰阳性菌只有1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对苄青霉素、克林霉素及红霉素的耐药性较高,为92.3%~100%.结论:脑卒中及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有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呈多重耐药性,临床应谨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期延缓患者的耐药性,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双燕;吕军影;黄李平;黄文川;李凯;梁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技术定量评价早期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20例正常宫颈、4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CIN Ⅰ级14例,CINⅡ级13例,CINⅢ级15例)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及ARFI检查,获取宫颈病变处血流参数及早期宫颈病变的剪切波传播速度(SWV)变化,并分析SWV测值与宫颈病变部位阻力指数(RI)的相关性.结果:(1)随着病变进展,血流信号逐渐增多,RI逐渐降低,但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正常宫颈组SWV测值为(2.28±0.15)m/s,CIN Ⅰ级SWV测值为(2.34±0.18)m/s,CINⅡ级SWV测值为(2.41±0.18) m/s,CINⅢ级SWV测值为(2.87±0.28) m/s,CINⅢ级组SWV测值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CIN Ⅰ级组及CIN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宫颈组SWV测值与CIN Ⅰ级、CINⅡ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宫颈SWV值与RI值呈负相关关系(P<0.05),患者RI值越低,SWV测值越高.结论:SWV能够量化反映早期宫颈病变组织弹性硬度变化,可协助诊断早期宫颈病变.
作者:肖艳菊;康利克;王小燕;郑红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和评估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脂联素、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脂联素、MDA、血脂水平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TC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脂联素水平,降低MDA水平,亦能调节血脂异常.
作者:刘光金;齐晓霞;白蓉;刘耀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导致的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160眼)MGD导致的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80眼),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局部物理治疗等综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药治疗和局部物理治疗等,不包括中药治疗,疗程为3个月.对两组患者结膜充血情况、泪河宽度,泪膜破裂时间(BUT)及Schirmer I等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球结膜充血情况、泪河宽度和BUT及Schirmer I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更好地治疗患者疾病,改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缓解患者眼部的不适症状.
作者:任敏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在龋齿患儿中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龋齿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口腔科收治的30例龋齿患儿分为窝沟封闭术治疗组(A组)、含氟保护漆治疗组(B组)和窝沟封闭术联合含氟保护漆治疗组(C组),每组10例,观察并随访比较3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治疗12个月后及治疗24个月后龋齿发生率和封闭剂脱落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治疗6个月后均无龋齿患儿出现,治疗12个月后A组2例患儿发生龋齿,B组3例发生龋齿,C组无龋齿发生,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L05);治疗24个月后A组、B组均有6例患儿发生龋齿,龋齿发生率均为60.00%,C组只有1例龋齿患儿,龋齿率为10.0%,C组分别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龋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A组患儿封闭剂均保持完整,无脱落情况;B组有1例患儿含氟保护漆发生部分脱落,总脱落率为10.0%;C组患儿封闭剂保持完整,无脱落情况发生,3组患儿封闭剂脱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2个月后,A组2例患儿封闭剂有部分脱落现象,总脱落率为20.0%;B组7例患儿保持完整,总脱落率为30.0%;C组无一例患儿封闭剂脱落,均保持完整状态,3组儿童封闭剂脱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个月后,A组、B组均有4例患儿封闭剂保持完整,总脱落率均为60.0%;C组9例保持完整,总脱落率为1o.o%,C组脱落率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窝沟封闭术联合含氟保护漆能够有效预防儿童龋齿,且具有较高安全性,操作简单方便,儿童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宇;米磊;刘怀勤;任爱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