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法;苏明兰;李小珠;张斌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子宫和卵巢的形态、大小的改变,提高该病诊断正确率.方法:采用CDFI测量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子宫、卵巢大小和大卵泡大小,以及一个切面的大卵泡数,并与正常同龄女童的各项测值比较.结果: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子宫各测值大于正常同龄女童(P<0.05):子宫和卵巢的容积、大卵泡直径增大明显;一个切面的卵泡数增多,一侧或双侧卵巢内见5~7个卵泡,平均直径(6.6±2.96) mm,大达13 mm;宫颈与宫体长度之比达1:1.5~2.结论:CDFI检查无创、无痛、快捷、可靠,应用于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作者:谭杰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Ⅰ°AVB)以及预激综合征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探讨自主神经对传导异常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电诊断科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查163例患者的临床及DCG检查资料,依照DCG检查结果分为CRBBB组、Ⅰ°AVB组、预激综合征组和对照组.分别将各组HRV时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结果:CRBBB组各HRV时域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AVB组的SDNN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ANN、SDNN Index、rMSSD、PNN50、三角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激综合征组与对照组相比,SDNN、SDANN、SDNN Index、三角指数均有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MSSD及PNN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主神经对CRBBB无明显影响;Ⅰ°AVB发生以及预激综合征患者心电图预激波的显现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有关,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相对较高.
作者:李昭蓉;何涛;秦超;孙国位;罗卿泉;刘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手术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有可能造成肿瘤细胞种植、增生,造成肿瘤的转移;也可能引起患者机体代谢、免疫、神经内分泌等方面的变化,影响肿瘤细胞的播散和转移.麻醉作为手术的重要环节,是否会对恶性肿瘤的复发及转移、对肿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产生影响,近年来逐渐成为麻醉医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目前认为对肿瘤产生影响的麻醉因素主要为麻醉药物、麻醉方式等方面,影响机制主要从麻醉因素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和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两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就麻醉药物和方式对恶性肿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进行综述,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作者:曾涟;阳丽云;蒋卓汛;刘敬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及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并分析其耐药性,为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脑病专科住院的1 238例脑卒中及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 238例脑卒中及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604例,发生率为48.8%;共分离出328株病原体,其中革兰阴性菌303株,占92.4%;革兰阳性菌17株,占5.2%;真菌8株,占2.4%.主要革兰阴性菌有3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3种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为100%;主要革兰阳性菌只有1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对苄青霉素、克林霉素及红霉素的耐药性较高,为92.3%~100%.结论:脑卒中及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有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呈多重耐药性,临床应谨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期延缓患者的耐药性,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双燕;吕军影;黄李平;黄文川;李凯;梁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导乐镇痛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产科孕足月行阴道分娩的340例初产妇,按自愿原则分为导乐镇痛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分娩组(观察组)和常规分娩组(对照组),每组17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1.16±1.03)分,转剖宫产21例,顺产149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7例,产后出血量(280.69±59.82)mL,第一产程时间(326.6±173.42)min,第二产程时间(45.08士36.09)min;对照组VAS评分(9.76±4.09)分,转剖宫产36例,顺产134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8例,产后出血量(274.81±61.44)mL,第一产程时间(315.82±165.61)min,第二产程时间(38.11±29.01)min,两组VAS评分、转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新生儿窒息情况、产后出血量、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导乐镇痛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在阴道分娩中起到互补作用,镇痛效果好,起效快,降低剖宫产率,产妇满意率较高.
作者:马海兰;杨钦彬;许尹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Hoher)心率变异性指标(HRV)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广东省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住院的80例患非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Holter记录仪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心率动态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监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时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窦性R-R间期的平方根(rMSSD)以及相邻RR间期互差>50 ms的心跳数所占分析信息间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7.974、49.258、109.855、36.051,均P<0.001);而观察组患者中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88、0.866、0.118、0.501,均P>0.05).结论:Hoher HRV作为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参考指标,能预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发展,有助于预防心脏功能障碍疾病以及及时发现严重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法;苏明兰;李小珠;张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呋塞米对早期急性肾损伤(AKI)伴少尿患者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期AKI伴少尿患者52例,入选患者均为用0.3~0.6 mg/min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无效后采用1~2 mg/min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依据患者每小时尿量调整呋塞米的用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6h、12h、24 h、48 h、72 h尿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钾、pH值、氧合指数等生化指标方面,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随着时间推移改善程度越明显,不同时间段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大剂量呋塞米治疗后,抢救成功率为88.46%,仅3例(5.77%)患者出现耳鸣.结论:在做好不良反应监测的同时,对于常规剂量呋塞米治疗无效的早期AKI伴少尿患者采用大剂量呋塞米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调节患者内环境,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周文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艾迪联合多西他赛及顺铂(DP方案)治疗Ⅳ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Ⅳ期胃癌患者2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14例,对照组给予DP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艾迪注射液,化疗6周后对比两组疗效、化疗前、后的免疫功能以及治疗后的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3.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CD3+、CD3+ CD4+、CD3+ CD8+及CD3-CD16+ CD5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CD3+、CD3+ CD4+及CD3+ 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白细胞减少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迪联合DP方案治疗Ⅳ期胃癌,疗效较好,且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宓;贾霖;苏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影响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河北省迁安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肱骨远端骨折患者238例,其中男146例,女92例,对影响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类型、运动康复及镇痛药物与术后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存在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骨折类型和进行早期运动康复是影响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准确诊断骨折类型,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宫玉志;朱贺荣;许建生;王海生;蔡晓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酸、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对重症肺炎的临床意义及预后价值.方法:将150例重症肺炎患者按预后的不同分为存活组(61例)和未愈组(89例),检测入院时、入院24 h时及转院或死亡前患者乳酸、D-二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水平,并计算24 h乳酸清除率;根据24 h乳酸清除率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低乳酸清除率组(<10%)和高乳酸清除率组(≥10%),对比两组患者初始乳酸水平及病死率差异是否具有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存活组及未愈组患者入院时初始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存活组24 h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未愈组(P<0.05);低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为70.21%,显著高于高乳酸清除率组的2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4 h后存活组患者D-二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水平逐渐下降,而未愈组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D-二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测对重症肺炎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对患者预后判定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王安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盐酸吡格列酮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1例PC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非肥胖组(n=34)和肥胖组(n=37),两组患者均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盐酸吡格列酮口服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性激素、卵泡数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肥胖组BMI、WHR、FPG、FINS、HOMA-IR及卵泡数目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均P<0.05);治疗3个月后,肥胖组BMI、FPG、FINS、HOMA-IR均高于非肥胖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游离睾酮(FT)、卵巢面积、卵泡数目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 <0.05),肥胖组FT治疗差值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盐酸吡格列酮可减少PCOS患者的游离FT和BMI,改善卵巢多囊样变化及胰岛素抵抗,且对肥胖型PCOS患者的改善效果更明显.
作者:毛爱珺;马昌军;马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化疗间歇期随访路径表对年轻宫颈癌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针对化疗间歇期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制订“宫颈癌化疗间歇期随访路径表”.将符合入组条件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宫颈癌化疗间歇期随访路径表”进行分阶段式电话随访;对照组采用出院3d内1次,以后每周1次电话随访的方式至下个化疗周期,随访内容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在入组前和入组后的第3个化疗间歇期,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C30)对患者进行精神心理评估及生活质量的调查.结果:观察组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应用化疗间歇期随访路径表进行分阶段式随访,方便医护人员对年轻宫颈癌患者化疗间歇期不良反应的观察,针对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促进患者化疗间歇期的健康恢复,提高年轻宫颈癌患者化疗间歇期的生活质量.
作者:余丽;罗红莲;蒋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2、TLR4和TLR9蛋白在各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分型、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正常宫颈组织、134例HPV16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及46例宫颈鳞癌(CSCC)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宫颈组织中TLR2、TLR4、TLR9蛋白的表达.结果:TLR2、TLR4、TLR9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C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SCC组织中,TLR2、TLR4、TLR9的表达异常增高与肿瘤病理分级及浸润程度密切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TLR2、TLR4和TLR9可能参与宫颈病变的恶性转变过程.
作者:丁丽;高琨;李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骨形态形成蛋白(BMP-2)、骨桥蛋白(OPN)表达与乳腺癌细胞的侵袭性及转移性的关系.方法:用实时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参与骨功能的BMP-2、OPN mRNA及其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非浸润性和浸润性乳腺癌组织、转移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观察正常乳腺组织和不同阶段乳腺肿瘤组织之间BMP-2、OPN mRNA及其蛋白表达率的差异.结果:BMP 2、OPN mRNA及其蛋白表达率在转移性乳腺癌中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原发性乳腺癌、原位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期中Ⅱ期、Ⅲ期明显高于Ⅰ期(P<0.01);在乳腺癌分子分型中Erbb2过表达型明显高于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基底样型(P<0.01).结论:乳腺癌的侵袭性和肿瘤细胞诱导性骨溶解与乳腺肿瘤分泌的BMP-2和OPN信号通路介导有关,这些蛋白在乳腺癌亲骨性、侵袭性及转移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麻丽珍;陈勇;叶冠东;陈进宏;赖玉琴;李娟;黄荣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微观健康管理对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居家饮食不良习惯的改善效果.方法:对39例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应用微观健康管理步骤,以“中国老年人平衡膳食宝塔”指导进行居家善食干预.干预3个月后评价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居家饮食状况、血压、体重指数、腰围和血脂的变化.结果:干预3个月后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膳食行为得到纠正(蔬菜、水果、奶类及奶制品的摄入量增加,烹调油、食盐和畜肉的摄入量减少),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同时血压均值明显下降(收缩压均值下降了1.37 kPa,舒张压均值下降了0.45 kPa,脉压均值下降了0.92 kPa),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均下降,且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微观健康管理不仅可以持续强化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对不良饮食习惯的认识,同时改善不良饮食行为对疾病的影响,从而使患者居家饮食行为更加科学.
作者:刘红兵;王慧敏;罗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复发和预后的关系及分子机制.方法:选择125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FPCR)测定125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ALAT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ALAT1表达情况与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肿瘤复发及总体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MALAT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同时在非小细胞肺癌复发患者中也表现为MALAT1表达上调.MALAT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大小、肿瘤大径、肿瘤数目、肿瘤TNM分期、肿瘤有否血管侵犯、病理分化程度以及术前甲胎蛋白(AFP)含量等因素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大于50岁、肿瘤大径大于5crn、肿瘤数目多发、肿瘤有血管侵犯、术前AFP含量≥400 ng/mL以及MALAT1高表达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复发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MALAT1上调表达是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预测肿瘤复发和判断患者预后的新型肿瘤标记物,可以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前及术后评估.
作者:张军旗;祝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触发阈值的选择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接受64层螺旋CT检查的11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触发阈值随机分为60 HU组28例、80 HU组30例、100 HU组29例、120 HU组31例,比较4组扫描启动延迟时间、增强CT值、图像质量评分.结果:60 HU组、80 HU组、100 HU组、120 HU组间扫描启动延迟时间[(10.21±1.35)s vs (12.08±1.42)s vs (13.71±1.68)s vs (15.31±2.14)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60 HU组、80 HU组、100 HU组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降支(LCX)增强平均CT值明显低于120 HU组(均P<0.05);60 HU组LM、LAD、RCA、LCX增强平均CT值明显低于80 HU组100 HU组(均P<0.05);80 HU组与100 HU组LM、LAD、RCA、LCX增强平均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0 HU组图像质量评分明显低于80 HU组、100 HU组、120 HU组(t=11.578、11.101、12.626,P<0.05);其他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80 HU、100 HU监测触发阈值下64层螺旋CT能够有效缩短扫描启动延迟时间,减少对比剂用量,降低对比剂肾毒性,且保证图像质量.
作者:廖玉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利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脉冲多普勒技术评价超级伽马刀治疗原发性肝癌(PLC)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9月至2013年12月,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58例PLC患者73个病灶行超级伽马刀治疗前后,对病灶的二维超声图像、病灶血供分级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58例患者73个病灶中63个可探及血流信号.术后3个月,57个病灶血流减少或消失,病灶周边、内部收缩期峰值显著降低(P<0.05);内部舒张期低流速也显著降低(P<0.05).低回声病灶变成稍强或混合性回声.结论:超声检查能较准确地从病灶大小、回声、血供、血流速度及周围肝组织变化等方面治疗前、后的改变评估超级伽马刀治疗PLC的疗效,可作为评估疗效的重要手段.
作者:梁雪婧;朱尚勇;覃晓;梁水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对直肠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华润武钢总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在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下进行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及麻醉过程中各阶段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在手术各阶段心率及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插管时、切开后和拔管时两组间的心率及血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3.33%)显著低于对照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的方法对直肠癌根治术麻醉效果良好,且能提高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红双;徐红菊;李大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视神经脊髓炎(NMO)小鼠脊髓体外模型中谷氨酸(Glu)浓度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NR) NR1及NR2B亚单位表达量是否发生改变,探讨NMDA受体介导的Glu兴奋毒性作用参与NMO致病机制的可能性.方法:①提取NMO患者血浆中水通道蛋白4(AQP4)自身抗体(NMO-IgG);②用提纯后的NMO-IgG干预C57BL/6乳鼠脊髓片(脊髓薄片300 μm),培养制成NMO组,通过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AQP4评估NMO模型建立是否成功,并进行缺损评分,同时设置不加NMO-IgG和补体的对照组.③比色法检测各组培养液Glu浓度,用免疫组织荧光检测脊髓NR1及NR2B亚单位表达.结果:①NR1、NR2B在NMO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NMO组与对照组Glu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MO-IgG促进小鼠脊髓NMDAR亚单位NR1、NR2B表达;NMDAR可能参与NMO致病.
作者:孙淑君;蒙晓珍;龚靖;李一锋;唐玉兰;韦云飞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