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丽;高琨;李力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在修复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手术结合放疗后阴道残端狭窄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2015年妇产科转诊的接受根治性手术后再行放疗发生阴道残端狭窄的宫颈癌患者16例,年龄32~46岁,距离宫颈癌根治术结合放疗后均已超过3年,无复发.术中均在阴道两侧壁做黏膜切开松解,继发创面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移植修复.结果:16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出院后规律佩戴阴道模具.1年后随访,患者均对修复后的阴道宽度满意,15例已开始有性生活,其中3例的配偶诉性交时阴道外口狭窄,2例再次入院行连续Z改形术扩大阴道外口,经过术后所有患者的阴道内均可容纳两横指,患者及其配偶均对修复后阴道宽度较为满意.结论: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来修复宫颈癌患者根治术结合放疗后的阴道残端狭窄操作简便,创伤小,效果尚可.
作者:王智;黄久佐;曾昂;吴鸣;王晓军;夏岑灿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骨形态形成蛋白(BMP-2)、骨桥蛋白(OPN)表达与乳腺癌细胞的侵袭性及转移性的关系.方法:用实时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参与骨功能的BMP-2、OPN mRNA及其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非浸润性和浸润性乳腺癌组织、转移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观察正常乳腺组织和不同阶段乳腺肿瘤组织之间BMP-2、OPN mRNA及其蛋白表达率的差异.结果:BMP 2、OPN mRNA及其蛋白表达率在转移性乳腺癌中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原发性乳腺癌、原位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期中Ⅱ期、Ⅲ期明显高于Ⅰ期(P<0.01);在乳腺癌分子分型中Erbb2过表达型明显高于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基底样型(P<0.01).结论:乳腺癌的侵袭性和肿瘤细胞诱导性骨溶解与乳腺肿瘤分泌的BMP-2和OPN信号通路介导有关,这些蛋白在乳腺癌亲骨性、侵袭性及转移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麻丽珍;陈勇;叶冠东;陈进宏;赖玉琴;李娟;黄荣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术结合健筋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在广西梧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住院治疗的40例KOA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0例.两组均在关节镜下进行关节清理术,术后观察组患者每天口服健筋胶囊,每天3次,每次5粒,连服4周.对照组每周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2 mL,连续4周.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按Lequesne的KOA严重性和活动性指数评估方法制定KOA观察表进行评分;术后随访,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参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关节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清理术结合健筋胶囊治疗KOA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献京;王新;黎庆标;邓振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盐酸吡格列酮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1例PC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非肥胖组(n=34)和肥胖组(n=37),两组患者均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盐酸吡格列酮口服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性激素、卵泡数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肥胖组BMI、WHR、FPG、FINS、HOMA-IR及卵泡数目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均P<0.05);治疗3个月后,肥胖组BMI、FPG、FINS、HOMA-IR均高于非肥胖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游离睾酮(FT)、卵巢面积、卵泡数目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 <0.05),肥胖组FT治疗差值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盐酸吡格列酮可减少PCOS患者的游离FT和BMI,改善卵巢多囊样变化及胰岛素抵抗,且对肥胖型PCOS患者的改善效果更明显.
作者:毛爱珺;马昌军;马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骨盆前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Majeed功能评分、深下肢静脉血栓(DVT)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5年10月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一科收治的骨盆前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 =33)和对照组(n=33).实验组采用MIPPO技术进行固定治疗,对照组行改良Stoppa入路重建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Majeed功能评分及DVT发生率、围术期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延长,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减少,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实验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Majeed功能评分提高,实验组DVT发生率和伤口感染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发生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均降低(均P<0.05).与术前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3d和1周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及血浆CRP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3d和1周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及血浆CRP水平均降低(均P<0.05).结论:MIPPO技术应用于骨盆前环不稳定型骨折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控制炎症反应并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菁;武明鑫;陈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河北省新乐市医院胸外科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纵隔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入院顺序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则接受电视胸腔镜手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0.2±6.4)mL、(2.7±1.4)d、(2.2±0.3)d、(4.5±0.4)d,与对照组[(120.4±8.6)mL、(4.9±3.2)d、(4.5±0.1)d、(8.1±0.6)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观察组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别为(113.2±18.4)μg/L、(3.2±0.2)μg/L,与对照组[(155.6±14.8) μg/L、(4.2±1.0) 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3.3%,对照组为2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纵隔肿瘤患者治疗中,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方案,有其微创性优势,且患者术后应激水平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峰亮;李中华;齐战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CT扫描对小肺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经CT检查发现肺部孤立性结节病灶的患者74例,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小肺癌的患者50例(小肺癌组),确诊为良性病灶的患者24例(良性组),比较小肺癌组患者和良性组患者的平扫CT值和增强后不同时间的CT平均值的差异,比较小肺癌患者中动态增强CT和平扫CT肿瘤症像显示率的差异,以及动态增强CT和平扫CT诊断小肺癌的ROC曲线分析.结果:小肺癌组中增强后不同时间CT平均值均高于平扫CT值及良性组增强后平均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肺癌中动态增强CT的分叶征显示率(94.59%)、短毛刺征显示率(74.32%)及细支气管气相显示率(78.38%)均高于平扫CT(77.03%,74.32%和54.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动态增强CT诊断小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87.30%,诊断阈值为47.89,灵敏度为75.93%,特异度为90.0%,约登指数为0.659;平扫CT诊断小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36L02%,诊断阈值为22.56,灵敏度为90.74%,特异度为20.0%,约登指数为0.107.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对小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国成;曹劲松;李齐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HF)对脂多糖(LPS)诱导人冠脉内皮细胞(HCAEC)中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LPS(0.01 mg/L、0.1 mg/L、1 mg/L、10 mg/L)及不同浓度的HF(10 μmol/L、30 μmol/L、50 μmol/L、80 μmol/L)分别刺激HCAEC,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将HCAEC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HF组和LPS+ HF组,分别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法检测HCAEC Cx43蛋白的表达.结果:LPS浓度≥1 mg/L时,HCAEC活力显著降低(P<0.05);HF浓度≥50 μmol/L时,HCAEC活力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组HCAEC Cx43蛋白表达上调(P <o.05),HF组HCAEC Cx43蛋白表达下调(P<0.05);LPS预处理细胞1h后与HF共培养,与LPS组相比,LPS+ HF组HCAEC中Cx43的表达下调(P<0.05).结论:HF能抑制LPS诱导的HCAEC中Cx43蛋白表达的增加,保护内皮间缝隙连接,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王淳;巫相宏;黄文;马国添;闭奇;李世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肿节风对放射性肺损伤小型猪氧化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5头小型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单照组及药照组3组,每组25头.药照组于照射前1周开始持续给予肿节风配方颗粒直至取出右肺,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在麻醉条件下单照组和药照组给予单次15 Gyγ射线照射右肺,空白组只麻醉不予照射;3组分别于照射后2周、4周、8周、12周、24周随机取5头处死并取右肺,称重后制成组织匀浆,再测定组织匀浆中活性氧簇(ROS)、丙二醛(MDA)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结果:单照组和药照组ROS含量及T SOD活性均先上升后下降,而MDA含量则一直上升;分别与空白组比较时,单照组ROS及MDA含量分别从第2周和第4周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 SOD活性则在第4周、第12周和第2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药照组ROS及MDA含量分别在第8周前和第12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OD活性则只在第24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照组比较,药照组ROS含量、T-SOD活性及MDA含量分别从第2周、第4周和第8周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过程中,肿节风通过清除ROS、抑制MDA生成和上调T-SOD活性,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发挥放射防护作用.
作者:胡凯;徐萌;刘文其;方业颖;王仁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急性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或临床治疗证实为急性肠梗阻,所有患者于入院后均接受多层螺旋CT腹部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图像后处理,根据影像资料进行病情评估以及病因诊断,并与手术、内镜证实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经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确诊106例,诊断准确率达100.00%;经多层螺旋CT检查后明确小肠低位梗阻患者82例,小肠高位梗阻11例,结肠梗阻10例,多层螺旋CT评估梗阻部位结果与手术、内镜证实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950);多层螺旋CT病因诊断肠道肿瘤25例,肠粘连41例,肠扭转15例,肠套叠12例,麻痹性肠梗阻10例,与手术、内镜证实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检出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准确率较高,并对梗阻病因及部位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张帆;夏万泓;刘建军;黄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呋塞米对早期急性肾损伤(AKI)伴少尿患者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期AKI伴少尿患者52例,入选患者均为用0.3~0.6 mg/min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无效后采用1~2 mg/min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依据患者每小时尿量调整呋塞米的用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6h、12h、24 h、48 h、72 h尿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钾、pH值、氧合指数等生化指标方面,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随着时间推移改善程度越明显,不同时间段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大剂量呋塞米治疗后,抢救成功率为88.46%,仅3例(5.77%)患者出现耳鸣.结论:在做好不良反应监测的同时,对于常规剂量呋塞米治疗无效的早期AKI伴少尿患者采用大剂量呋塞米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调节患者内环境,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周文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触发阈值的选择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接受64层螺旋CT检查的11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触发阈值随机分为60 HU组28例、80 HU组30例、100 HU组29例、120 HU组31例,比较4组扫描启动延迟时间、增强CT值、图像质量评分.结果:60 HU组、80 HU组、100 HU组、120 HU组间扫描启动延迟时间[(10.21±1.35)s vs (12.08±1.42)s vs (13.71±1.68)s vs (15.31±2.14)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60 HU组、80 HU组、100 HU组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降支(LCX)增强平均CT值明显低于120 HU组(均P<0.05);60 HU组LM、LAD、RCA、LCX增强平均CT值明显低于80 HU组100 HU组(均P<0.05);80 HU组与100 HU组LM、LAD、RCA、LCX增强平均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0 HU组图像质量评分明显低于80 HU组、100 HU组、120 HU组(t=11.578、11.101、12.626,P<0.05);其他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80 HU、100 HU监测触发阈值下64层螺旋CT能够有效缩短扫描启动延迟时间,减少对比剂用量,降低对比剂肾毒性,且保证图像质量.
作者:廖玉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化疗间歇期随访路径表对年轻宫颈癌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针对化疗间歇期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制订“宫颈癌化疗间歇期随访路径表”.将符合入组条件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宫颈癌化疗间歇期随访路径表”进行分阶段式电话随访;对照组采用出院3d内1次,以后每周1次电话随访的方式至下个化疗周期,随访内容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在入组前和入组后的第3个化疗间歇期,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C30)对患者进行精神心理评估及生活质量的调查.结果:观察组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应用化疗间歇期随访路径表进行分阶段式随访,方便医护人员对年轻宫颈癌患者化疗间歇期不良反应的观察,针对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促进患者化疗间歇期的健康恢复,提高年轻宫颈癌患者化疗间歇期的生活质量.
作者:余丽;罗红莲;蒋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对方式及心境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广东省中医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4例直肠癌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实施情志护理,干预前、后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MD)、心理困惑管理量表(DM)及Jalowies应对方式量表对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心理困扰及应对方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经过情志护理干预后的HAMD评分、HAMA评分和心理困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干预后姑息、逃避、宿命、依靠自我等评分均高于观察组,乐观、面对、寻求支持、情感宣泄评分则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情志护理能有效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心理困扰,提高患者积极应对疾病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冯南南;姚建玲;蔡飞燕;姚青清;江嘉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2、TLR4和TLR9蛋白在各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分型、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正常宫颈组织、134例HPV16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及46例宫颈鳞癌(CSCC)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宫颈组织中TLR2、TLR4、TLR9蛋白的表达.结果:TLR2、TLR4、TLR9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C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SCC组织中,TLR2、TLR4、TLR9的表达异常增高与肿瘤病理分级及浸润程度密切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TLR2、TLR4和TLR9可能参与宫颈病变的恶性转变过程.
作者:丁丽;高琨;李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作者:Kun-Wen Deng;Dan-Ni Zhong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手术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有可能造成肿瘤细胞种植、增生,造成肿瘤的转移;也可能引起患者机体代谢、免疫、神经内分泌等方面的变化,影响肿瘤细胞的播散和转移.麻醉作为手术的重要环节,是否会对恶性肿瘤的复发及转移、对肿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产生影响,近年来逐渐成为麻醉医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目前认为对肿瘤产生影响的麻醉因素主要为麻醉药物、麻醉方式等方面,影响机制主要从麻醉因素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和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两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就麻醉药物和方式对恶性肿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进行综述,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作者:曾涟;阳丽云;蒋卓汛;刘敬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镉(Cd)对孕鼠的生殖毒性及胎鼠的发育毒性作用.方法:将受孕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氯化镉(CdCl2)组(Cd组)和对照组(C组).Cd组孕鼠每天饮用含40 mg/L CdCl2的蒸馏水,C组饮用等量蒸馏水,均用一般饲料喂养.取20 d的孕鼠麻醉,心脏取血,测定血清中Cd含量.每组随机取20 d的孕鼠10只,麻醉后剖宫取出胎盘组织,称重,切取约1 mm×1 mm×1 mm的胎盘组织块于4%戊二醛中固定,电镜下观察胎盘超微结构.每组随机取20只胎鼠,准确称重,测定体、尾长,取胎盘及胎鼠肝脏分别称重,测定其组织Cd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Cd组孕鼠血清Cd[(0.069±0.015)μmol/L vs (0.023±0.009) μmol/L]、胎盘Cd[(0.382±0.071)μg/g vs (0.143±0.022) μg/g]及胎鼠肝脏Cd[(18.088±5.788)ng/g vs (9.075±4.428)ng/g]含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C组相比,电镜下可见Cd组胎盘细胞结构被严重破坏.与C组相比,Cd组胎盘重[(0.46±0.09)g vs(0.64±0.10)g],胎鼠体重[(5.33±0.40)g vs (6.12±0.41)g],胎鼠体长[(48.55±1.76)mm vs (51.51±1.84)mm],胎鼠尾长[(14.84±1.23)mm vs (16.67±1.69)mm]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Cd对哺乳动物及其后代有毒性作用,Cd接触是妊娠期间的一个危险因子.
作者:马合红;张俊峰;杨双燕;郑新英;王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近年来,我国肺癌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发病率在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高居第一位,在女性中居于第二位,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1].肺癌患者中约有80%的类型是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的生存率<15%[2],因此,如何提高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是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有研究表明,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deathreceptor-1,PD-1)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death receptor-ligand 1,PD-L1)与肿瘤免疫治疗的关系密切,抗PD-1/PDL1单抗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已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3],2015年美国FDA已批准抗PD-1单抗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用于晚期NSCLC的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就近年来抗PD-1/PD-L1单抗在NSCL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赵文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微观健康管理对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居家饮食不良习惯的改善效果.方法:对39例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应用微观健康管理步骤,以“中国老年人平衡膳食宝塔”指导进行居家善食干预.干预3个月后评价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居家饮食状况、血压、体重指数、腰围和血脂的变化.结果:干预3个月后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膳食行为得到纠正(蔬菜、水果、奶类及奶制品的摄入量增加,烹调油、食盐和畜肉的摄入量减少),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同时血压均值明显下降(收缩压均值下降了1.37 kPa,舒张压均值下降了0.45 kPa,脉压均值下降了0.92 kPa),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均下降,且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微观健康管理不仅可以持续强化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对不良饮食习惯的认识,同时改善不良饮食行为对疾病的影响,从而使患者居家饮食行为更加科学.
作者:刘红兵;王慧敏;罗群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