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合红;张俊峰;杨双燕;郑新英;王海英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在修复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手术结合放疗后阴道残端狭窄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2015年妇产科转诊的接受根治性手术后再行放疗发生阴道残端狭窄的宫颈癌患者16例,年龄32~46岁,距离宫颈癌根治术结合放疗后均已超过3年,无复发.术中均在阴道两侧壁做黏膜切开松解,继发创面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移植修复.结果:16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出院后规律佩戴阴道模具.1年后随访,患者均对修复后的阴道宽度满意,15例已开始有性生活,其中3例的配偶诉性交时阴道外口狭窄,2例再次入院行连续Z改形术扩大阴道外口,经过术后所有患者的阴道内均可容纳两横指,患者及其配偶均对修复后阴道宽度较为满意.结论: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来修复宫颈癌患者根治术结合放疗后的阴道残端狭窄操作简便,创伤小,效果尚可.
作者:王智;黄久佐;曾昂;吴鸣;王晓军;夏岑灿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触发阈值的选择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接受64层螺旋CT检查的11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触发阈值随机分为60 HU组28例、80 HU组30例、100 HU组29例、120 HU组31例,比较4组扫描启动延迟时间、增强CT值、图像质量评分.结果:60 HU组、80 HU组、100 HU组、120 HU组间扫描启动延迟时间[(10.21±1.35)s vs (12.08±1.42)s vs (13.71±1.68)s vs (15.31±2.14)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60 HU组、80 HU组、100 HU组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降支(LCX)增强平均CT值明显低于120 HU组(均P<0.05);60 HU组LM、LAD、RCA、LCX增强平均CT值明显低于80 HU组100 HU组(均P<0.05);80 HU组与100 HU组LM、LAD、RCA、LCX增强平均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0 HU组图像质量评分明显低于80 HU组、100 HU组、120 HU组(t=11.578、11.101、12.626,P<0.05);其他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80 HU、100 HU监测触发阈值下64层螺旋CT能够有效缩短扫描启动延迟时间,减少对比剂用量,降低对比剂肾毒性,且保证图像质量.
作者:廖玉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对方式及心境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广东省中医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4例直肠癌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实施情志护理,干预前、后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MD)、心理困惑管理量表(DM)及Jalowies应对方式量表对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心理困扰及应对方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经过情志护理干预后的HAMD评分、HAMA评分和心理困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干预后姑息、逃避、宿命、依靠自我等评分均高于观察组,乐观、面对、寻求支持、情感宣泄评分则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情志护理能有效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心理困扰,提高患者积极应对疾病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冯南南;姚建玲;蔡飞燕;姚青清;江嘉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急性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或临床治疗证实为急性肠梗阻,所有患者于入院后均接受多层螺旋CT腹部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图像后处理,根据影像资料进行病情评估以及病因诊断,并与手术、内镜证实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经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确诊106例,诊断准确率达100.00%;经多层螺旋CT检查后明确小肠低位梗阻患者82例,小肠高位梗阻11例,结肠梗阻10例,多层螺旋CT评估梗阻部位结果与手术、内镜证实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950);多层螺旋CT病因诊断肠道肿瘤25例,肠粘连41例,肠扭转15例,肠套叠12例,麻痹性肠梗阻10例,与手术、内镜证实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检出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准确率较高,并对梗阻病因及部位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张帆;夏万泓;刘建军;黄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导致的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160眼)MGD导致的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80眼),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局部物理治疗等综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药治疗和局部物理治疗等,不包括中药治疗,疗程为3个月.对两组患者结膜充血情况、泪河宽度,泪膜破裂时间(BUT)及Schirmer I等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球结膜充血情况、泪河宽度和BUT及Schirmer I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更好地治疗患者疾病,改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缓解患者眼部的不适症状.
作者:任敏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多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5年3月在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完成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163例,对其进行术后随访;在随访过程中发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并对其病因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术后发生感染患者严格监控并进行积极治疗,并分析其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63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中男96例,女67例;年龄59~83岁,平均(68.2±15.7)岁.163例患者中共8例(4.91%)患者发生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手术次数>2、手术时间>3 h、血肿、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等均为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血肿、医源性感染等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且患者术后按时复查及定时随访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必要手段.
作者:周卓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Hoher)心率变异性指标(HRV)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广东省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住院的80例患非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Holter记录仪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心率动态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监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时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窦性R-R间期的平方根(rMSSD)以及相邻RR间期互差>50 ms的心跳数所占分析信息间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7.974、49.258、109.855、36.051,均P<0.001);而观察组患者中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88、0.866、0.118、0.501,均P>0.05).结论:Hoher HRV作为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参考指标,能预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发展,有助于预防心脏功能障碍疾病以及及时发现严重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法;苏明兰;李小珠;张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CC)患者术后肺转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陕西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32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发生肺转移的早期CC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未发生肺转移的早期CC患者14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x2检验分析两组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早期CC患者术后肺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脉管瘤栓、病理类型、间质浸润深度与早期CC患者术后肺转移的发生有关(均P<0.05),临床分期、初诊年龄、神经侵犯、肿瘤生长方式与早期CC患者术后肺转移的发生无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肿瘤直径是导致早期CC患者术后肺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为非鳞癌及肿瘤直径>4 cm的早期CC患者术后易发生肺转移,临床上应加以关注,定期随访胸部CT.
作者:杨雪梅;韩志红;姚安梅;袁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InterTan系统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172例老年IFF患者进行研究,患者被简单随机化分为PFNA组和InterTan组,每组86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负重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InterTan组(均P<0.01),两组术后负重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FNA组和InterTan组Harris评分分别为(84.24±6.18)分和(85.00±8.6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4,P=0.48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InterTan组(P<0.01).结论:PFNA和InterTan系统治疗老年IFF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二者各有优缺点,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志华;沈惠良;刘利民;周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5年2月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84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雷公藤多苷治疗,实验组采用苦碟子注射液+口服雷公藤多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Scr)、血压、血脂、血糖、血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ACR、Sc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中、低切值)、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之间的血糖、HbA1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早期DN的疗效确切,对于改善患者肾功能,维护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杲和艳;张瑞;高青青;赵阿丽;崔全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磷酸肌酸(CP)与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164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CP组与FDP组,每组82例.CP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P静脉滴注治疗,1 g/d;FDP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FDP静脉滴注,200 mg/d,疗程均为14d.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测定心肌酶标志物恢复正常参考值的时间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转阴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心脏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结果:CP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均优于FDP组(均P=0.000),其心肌酶标志物恢复至正常参考值的时间也明显短于FDP组(均P<0.05),CtnⅠ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29).治疗后CP组EF、FS改善情况优于FDP组(P<0.01).结论:与FDP相比,CP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中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和评估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脂联素、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脂联素、MDA、血脂水平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TC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脂联素水平,降低MDA水平,亦能调节血脂异常.
作者:刘光金;齐晓霞;白蓉;刘耀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外源性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 EPO)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方法:将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外源性rh-EPO,观察和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10d桡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脑组织氧饱和度(rScO2),治疗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随访3个月时死亡率等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10 d rScO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后6个月干预组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8);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1).结论:外源性rh-EPO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一定疗效.
作者:郭春雨;姚洁民;陈俭;卢科;朱晟;沈合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及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并分析其耐药性,为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脑病专科住院的1 238例脑卒中及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 238例脑卒中及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604例,发生率为48.8%;共分离出328株病原体,其中革兰阴性菌303株,占92.4%;革兰阳性菌17株,占5.2%;真菌8株,占2.4%.主要革兰阴性菌有3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3种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为100%;主要革兰阳性菌只有1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对苄青霉素、克林霉素及红霉素的耐药性较高,为92.3%~100%.结论:脑卒中及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有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呈多重耐药性,临床应谨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期延缓患者的耐药性,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双燕;吕军影;黄李平;黄文川;李凯;梁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大子宫全切改良术式在巨大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巨大子宫肌瘤导致子宫超过12周孕大小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平均体温、平均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腔镜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开腹组(t=8.312,t=2.446,t=13.008,P<0.01,P<0.05,P<0.01).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平均体温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0,P>0.05).但平均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腹组(t=2.491,t=2.304,t=1.896,P<0.05).腹腔镜组患者未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开腹组患者仅1例发生切口感染.结论:腹腔镜大子宫全切改良术式可以在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同时,显著降低术中损伤并促进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伟琴;黄晓涓;陶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盐酸吡格列酮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1例PC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非肥胖组(n=34)和肥胖组(n=37),两组患者均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盐酸吡格列酮口服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性激素、卵泡数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肥胖组BMI、WHR、FPG、FINS、HOMA-IR及卵泡数目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均P<0.05);治疗3个月后,肥胖组BMI、FPG、FINS、HOMA-IR均高于非肥胖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游离睾酮(FT)、卵巢面积、卵泡数目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 <0.05),肥胖组FT治疗差值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盐酸吡格列酮可减少PCOS患者的游离FT和BMI,改善卵巢多囊样变化及胰岛素抵抗,且对肥胖型PCOS患者的改善效果更明显.
作者:毛爱珺;马昌军;马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呋塞米对早期急性肾损伤(AKI)伴少尿患者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期AKI伴少尿患者52例,入选患者均为用0.3~0.6 mg/min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无效后采用1~2 mg/min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依据患者每小时尿量调整呋塞米的用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6h、12h、24 h、48 h、72 h尿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钾、pH值、氧合指数等生化指标方面,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随着时间推移改善程度越明显,不同时间段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大剂量呋塞米治疗后,抢救成功率为88.46%,仅3例(5.77%)患者出现耳鸣.结论:在做好不良反应监测的同时,对于常规剂量呋塞米治疗无效的早期AKI伴少尿患者采用大剂量呋塞米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调节患者内环境,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周文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2、TLR4和TLR9蛋白在各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分型、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正常宫颈组织、134例HPV16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及46例宫颈鳞癌(CSCC)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宫颈组织中TLR2、TLR4、TLR9蛋白的表达.结果:TLR2、TLR4、TLR9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C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SCC组织中,TLR2、TLR4、TLR9的表达异常增高与肿瘤病理分级及浸润程度密切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TLR2、TLR4和TLR9可能参与宫颈病变的恶性转变过程.
作者:丁丽;高琨;李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新生儿不同病原菌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收治的169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按照脑脊液的培养结果将患儿分为病原菌不明组、其他细菌组以及大肠埃希菌组.收集患儿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3个月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比较分析3组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同时,观察新生儿脑脊液检查情况,测定白细胞、蛋白及含糖水平,统计患儿的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并发症和病死情况.结果:3组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的年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发病日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肠埃希菌组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其脑脊液的混浊率(66.67%)和脓性率(25.00%)显著高于其他细菌组和病原菌不明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的白细胞、蛋白及含糖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大肠埃希菌组患儿的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大肠埃希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0.83%,病死率为12L50%,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生儿伴有大肠埃希菌感染具有相对较差的预后,因此使用抗生素需考虑是否对大肠埃希菌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并且严密监测其并发症,提高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预后.
作者:苏应仙;林翀;陈少文;廉芳;陈伟彬;刘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L20及其受体CCR6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以及转归的指导意义.方法:纳入SLE患者22例为观察组,以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H)测定血浆中CCL20的含量,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外周血CCR6的水平.结果:SLE初发患者组与复发患者组CCL20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LE初发患者中,合并肾损害或浆膜炎组CCL20水平显著高于无肾损害或浆膜炎组(P<0.05);合并肾损害或浆膜炎的SLE患者在治疗后CCL2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SLE患者CCL20与临床SLEDAI评分有线性相关性(P<0.05).结论:CCR6-CCL20趋化轴与SLE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文宇;覃霞;张兰方;林有坤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