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节风对放射性肺损伤小型猪氧化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研究

胡凯;徐萌;刘文其;方业颖;王仁生

关键词:肿节风, 小型猪, 放射性肺损伤, 氧化应激
摘要:目的:探讨肿节风对放射性肺损伤小型猪氧化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5头小型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单照组及药照组3组,每组25头.药照组于照射前1周开始持续给予肿节风配方颗粒直至取出右肺,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在麻醉条件下单照组和药照组给予单次15 Gyγ射线照射右肺,空白组只麻醉不予照射;3组分别于照射后2周、4周、8周、12周、24周随机取5头处死并取右肺,称重后制成组织匀浆,再测定组织匀浆中活性氧簇(ROS)、丙二醛(MDA)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结果:单照组和药照组ROS含量及T SOD活性均先上升后下降,而MDA含量则一直上升;分别与空白组比较时,单照组ROS及MDA含量分别从第2周和第4周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 SOD活性则在第4周、第12周和第2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药照组ROS及MDA含量分别在第8周前和第12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OD活性则只在第24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照组比较,药照组ROS含量、T-SOD活性及MDA含量分别从第2周、第4周和第8周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过程中,肿节风通过清除ROS、抑制MDA生成和上调T-SOD活性,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发挥放射防护作用.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在直肠癌根治术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对直肠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华润武钢总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在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下进行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及麻醉过程中各阶段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在手术各阶段心率及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插管时、切开后和拔管时两组间的心率及血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3.33%)显著低于对照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的方法对直肠癌根治术麻醉效果良好,且能提高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红双;徐红菊;李大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白介素-17A对恢复期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抗ANT抗体的影响

    目的:观察白介素-17A(IL-17A)对恢复期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血清抗线粒体内膜ADP/ATP载体自身抗体(抗ANT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IL-17A敲除型(IL-17A/-)以及野生型(WT) Balb/c小鼠腹腔注射含柯萨奇病毒B3(CVB3)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建立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VMC IL-17A/-组和VMC-WT组),WT Balb/c小鼠腹腔注射PBS作为健康-WT组,注射病毒液或PBS后第42天留取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中抗ANT抗体水平;取心肌组织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健康-WT组相比,VMC-WT组小鼠血清中抗ANT抗体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VMC-WT组相比,VMC-IL-17A-/组小鼠血清中抗ANT抗体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A促进恢复期VMC小鼠血清抗ANT抗体的产生.

    作者:刘畅;伍伟锋;孔清;岑治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盐酸法舒地尔对脂多糖诱导人冠状内皮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HF)对脂多糖(LPS)诱导人冠脉内皮细胞(HCAEC)中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LPS(0.01 mg/L、0.1 mg/L、1 mg/L、10 mg/L)及不同浓度的HF(10 μmol/L、30 μmol/L、50 μmol/L、80 μmol/L)分别刺激HCAEC,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将HCAEC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HF组和LPS+ HF组,分别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法检测HCAEC Cx43蛋白的表达.结果:LPS浓度≥1 mg/L时,HCAEC活力显著降低(P<0.05);HF浓度≥50 μmol/L时,HCAEC活力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组HCAEC Cx43蛋白表达上调(P <o.05),HF组HCAEC Cx43蛋白表达下调(P<0.05);LPS预处理细胞1h后与HF共培养,与LPS组相比,LPS+ HF组HCAEC中Cx43的表达下调(P<0.05).结论:HF能抑制LPS诱导的HCAEC中Cx43蛋白表达的增加,保护内皮间缝隙连接,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王淳;巫相宏;黄文;马国添;闭奇;李世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PFNA与InterTan系统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InterTan系统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172例老年IFF患者进行研究,患者被简单随机化分为PFNA组和InterTan组,每组86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负重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InterTan组(均P<0.01),两组术后负重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FNA组和InterTan组Harris评分分别为(84.24±6.18)分和(85.00±8.6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4,P=0.48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InterTan组(P<0.01).结论:PFNA和InterTan系统治疗老年IFF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二者各有优缺点,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志华;沈惠良;刘利民;周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生长抑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二胺氧化酶、D-乳糖的影响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二胺氧化酶、D-乳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 5年9月在广东省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1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食禁饮、持续肠胃减压、补充水、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吸氧、抑制胃液与胰液分泌、止痛、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3 mg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奥美拉唑40 mg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2h持续滴注;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腹内高压、二胺氧化酶、D-乳糖、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的水平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P<0.05);研究组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腹内高压、二胺氧化酶、D-乳糖、TNF-α、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其中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肺部感染、腹腔大出血、腹腔脓肿、胰腺假性囊肿等不良症状,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两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能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二胺氧化酶、D-乳糖水平,调节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桂金;雷平光;余洁梅;陈远博;文政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微观健康管理改善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居家饮食不良习惯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微观健康管理对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居家饮食不良习惯的改善效果.方法:对39例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应用微观健康管理步骤,以“中国老年人平衡膳食宝塔”指导进行居家善食干预.干预3个月后评价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居家饮食状况、血压、体重指数、腰围和血脂的变化.结果:干预3个月后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膳食行为得到纠正(蔬菜、水果、奶类及奶制品的摄入量增加,烹调油、食盐和畜肉的摄入量减少),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同时血压均值明显下降(收缩压均值下降了1.37 kPa,舒张压均值下降了0.45 kPa,脉压均值下降了0.92 kPa),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均下降,且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微观健康管理不仅可以持续强化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对不良饮食习惯的认识,同时改善不良饮食行为对疾病的影响,从而使患者居家饮食行为更加科学.

    作者:刘红兵;王慧敏;罗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超声技术评价超级伽马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利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脉冲多普勒技术评价超级伽马刀治疗原发性肝癌(PLC)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9月至2013年12月,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58例PLC患者73个病灶行超级伽马刀治疗前后,对病灶的二维超声图像、病灶血供分级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58例患者73个病灶中63个可探及血流信号.术后3个月,57个病灶血流减少或消失,病灶周边、内部收缩期峰值显著降低(P<0.05);内部舒张期低流速也显著降低(P<0.05).低回声病灶变成稍强或混合性回声.结论:超声检查能较准确地从病灶大小、回声、血供、血流速度及周围肝组织变化等方面治疗前、后的改变评估超级伽马刀治疗PLC的疗效,可作为评估疗效的重要手段.

    作者:梁雪婧;朱尚勇;覃晓;梁水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情志护理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对方式及心境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对方式及心境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广东省中医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4例直肠癌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实施情志护理,干预前、后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MD)、心理困惑管理量表(DM)及Jalowies应对方式量表对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心理困扰及应对方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经过情志护理干预后的HAMD评分、HAMA评分和心理困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干预后姑息、逃避、宿命、依靠自我等评分均高于观察组,乐观、面对、寻求支持、情感宣泄评分则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情志护理能有效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心理困扰,提高患者积极应对疾病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冯南南;姚建玲;蔡飞燕;姚青清;江嘉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TRIM2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潜能的三结构域分子22 (TRIM2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8例宫颈癌组织、2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TRIM22蛋白进行定位和定性分析;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RIM2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宫颈组织中TRIM22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宫颈癌组织中TRIM22的阳性率和染色强度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2)宫颈癌组织中的TRIM22蛋白表达量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TRIM22的低表达与宫颈癌浸润深度、细胞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TRIM22低表达与宫颈癌恶性生长及不良预后有关,有望成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标记物和基因辅助治疗的靶点.

    作者:梁革;杜萍;农文政;甘精华;陆庆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关节镜清理术结合健筋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术结合健筋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在广西梧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住院治疗的40例KOA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0例.两组均在关节镜下进行关节清理术,术后观察组患者每天口服健筋胶囊,每天3次,每次5粒,连服4周.对照组每周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2 mL,连续4周.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按Lequesne的KOA严重性和活动性指数评估方法制定KOA观察表进行评分;术后随访,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参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关节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清理术结合健筋胶囊治疗KOA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献京;王新;黎庆标;邓振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CCR6-CCL20趋化轴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L20及其受体CCR6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以及转归的指导意义.方法:纳入SLE患者22例为观察组,以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H)测定血浆中CCL20的含量,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外周血CCR6的水平.结果:SLE初发患者组与复发患者组CCL20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LE初发患者中,合并肾损害或浆膜炎组CCL20水平显著高于无肾损害或浆膜炎组(P<0.05);合并肾损害或浆膜炎的SLE患者在治疗后CCL2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SLE患者CCL20与临床SLEDAI评分有线性相关性(P<0.05).结论:CCR6-CCL20趋化轴与SLE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文宇;覃霞;张兰方;林有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PET/CT联合CEA、CA125、CYFRA21-1检测在鉴别诊断晚期肺癌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联合CEA、CA125、CYFRA21-1检测在鉴别诊断晚期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接受检查的肺部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病理活检确诊为恶性肿瘤62例,良性病变16例,进行PET/CT检查并测定SUVmax,采集血清并测定CEA、CA125、CYFRA21-1的含量.结果: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准确性均显著高于PET/CT、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x 2=8.324~12.365,P<0.05),特异性与PET/CT、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CT阳性患者血清中CEA、CA125、CYFRA21 1的含量显著高于PET/CT阴性患者(t=10.800~27.934,P<0.01).结论:PET/CT联合CEA、CA125、CYFRA21-1检测有助于提高晚期肺癌的诊断率,且PET/CT能够准确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

    作者:朱辉;李智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动态增强CT扫描对小肺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CT扫描对小肺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经CT检查发现肺部孤立性结节病灶的患者74例,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小肺癌的患者50例(小肺癌组),确诊为良性病灶的患者24例(良性组),比较小肺癌组患者和良性组患者的平扫CT值和增强后不同时间的CT平均值的差异,比较小肺癌患者中动态增强CT和平扫CT肿瘤症像显示率的差异,以及动态增强CT和平扫CT诊断小肺癌的ROC曲线分析.结果:小肺癌组中增强后不同时间CT平均值均高于平扫CT值及良性组增强后平均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肺癌中动态增强CT的分叶征显示率(94.59%)、短毛刺征显示率(74.32%)及细支气管气相显示率(78.38%)均高于平扫CT(77.03%,74.32%和54.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动态增强CT诊断小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87.30%,诊断阈值为47.89,灵敏度为75.93%,特异度为90.0%,约登指数为0.659;平扫CT诊断小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36L02%,诊断阈值为22.56,灵敏度为90.74%,特异度为20.0%,约登指数为0.107.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对小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国成;曹劲松;李齐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急性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急性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或临床治疗证实为急性肠梗阻,所有患者于入院后均接受多层螺旋CT腹部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图像后处理,根据影像资料进行病情评估以及病因诊断,并与手术、内镜证实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经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确诊106例,诊断准确率达100.00%;经多层螺旋CT检查后明确小肠低位梗阻患者82例,小肠高位梗阻11例,结肠梗阻10例,多层螺旋CT评估梗阻部位结果与手术、内镜证实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950);多层螺旋CT病因诊断肠道肿瘤25例,肠粘连41例,肠扭转15例,肠套叠12例,麻痹性肠梗阻10例,与手术、内镜证实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检出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准确率较高,并对梗阻病因及部位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张帆;夏万泓;刘建军;黄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Genetic analysis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olymorphisms of UGT1A1and GST and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作者:Kun-Wen Deng;Dan-Ni Zhong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宫腔镜电切及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治疗子宫瘢痕憩室的效果比较

    目的:分析比较宫腔镜电切、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治疗子宫瘢痕憩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在广东省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剖宫产手术后经期延长的54例子宫瘢痕憩室患者,其中26例应用宫腔镜电切术予以治疗,设为宫腔镜组;28例患者应用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予以治疗,设为经阴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月经来潮时间、月经时间、经量、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后1年,经期、月经血量均恢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3个月后宫腔镜复查,观察到患者子宫腔恢复为正常形态,治疗前的子宫下段憩室处凹陷瘢痕消失,宫腔恢复平坦,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方面,宫腔镜组显著优于经阴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使患者症状改善,均可有效治疗子宫切口憩室.宫腔镜电切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易于推广.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操作稍困难,手术时间长,术中膀胱损伤风险大,但近、远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晓冰;陈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肿节风对放射性肺损伤小型猪氧化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肿节风对放射性肺损伤小型猪氧化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5头小型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单照组及药照组3组,每组25头.药照组于照射前1周开始持续给予肿节风配方颗粒直至取出右肺,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在麻醉条件下单照组和药照组给予单次15 Gyγ射线照射右肺,空白组只麻醉不予照射;3组分别于照射后2周、4周、8周、12周、24周随机取5头处死并取右肺,称重后制成组织匀浆,再测定组织匀浆中活性氧簇(ROS)、丙二醛(MDA)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结果:单照组和药照组ROS含量及T SOD活性均先上升后下降,而MDA含量则一直上升;分别与空白组比较时,单照组ROS及MDA含量分别从第2周和第4周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 SOD活性则在第4周、第12周和第2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药照组ROS及MDA含量分别在第8周前和第12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OD活性则只在第24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照组比较,药照组ROS含量、T-SOD活性及MDA含量分别从第2周、第4周和第8周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过程中,肿节风通过清除ROS、抑制MDA生成和上调T-SOD活性,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发挥放射防护作用.

    作者:胡凯;徐萌;刘文其;方业颖;王仁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TLR2、TLR4、TLR9在HPV16型感染的宫颈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2、TLR4和TLR9蛋白在各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分型、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正常宫颈组织、134例HPV16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及46例宫颈鳞癌(CSCC)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宫颈组织中TLR2、TLR4、TLR9蛋白的表达.结果:TLR2、TLR4、TLR9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C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SCC组织中,TLR2、TLR4、TLR9的表达异常增高与肿瘤病理分级及浸润程度密切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TLR2、TLR4和TLR9可能参与宫颈病变的恶性转变过程.

    作者:丁丽;高琨;李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64层螺旋CT扫描触发阈值的选择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触发阈值的选择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接受64层螺旋CT检查的11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触发阈值随机分为60 HU组28例、80 HU组30例、100 HU组29例、120 HU组31例,比较4组扫描启动延迟时间、增强CT值、图像质量评分.结果:60 HU组、80 HU组、100 HU组、120 HU组间扫描启动延迟时间[(10.21±1.35)s vs (12.08±1.42)s vs (13.71±1.68)s vs (15.31±2.14)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60 HU组、80 HU组、100 HU组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降支(LCX)增强平均CT值明显低于120 HU组(均P<0.05);60 HU组LM、LAD、RCA、LCX增强平均CT值明显低于80 HU组100 HU组(均P<0.05);80 HU组与100 HU组LM、LAD、RCA、LCX增强平均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0 HU组图像质量评分明显低于80 HU组、100 HU组、120 HU组(t=11.578、11.101、12.626,P<0.05);其他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80 HU、100 HU监测触发阈值下64层螺旋CT能够有效缩短扫描启动延迟时间,减少对比剂用量,降低对比剂肾毒性,且保证图像质量.

    作者:廖玉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麻醉药物和方式对恶性肿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

    手术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有可能造成肿瘤细胞种植、增生,造成肿瘤的转移;也可能引起患者机体代谢、免疫、神经内分泌等方面的变化,影响肿瘤细胞的播散和转移.麻醉作为手术的重要环节,是否会对恶性肿瘤的复发及转移、对肿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产生影响,近年来逐渐成为麻醉医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目前认为对肿瘤产生影响的麻醉因素主要为麻醉药物、麻醉方式等方面,影响机制主要从麻醉因素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和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两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就麻醉药物和方式对恶性肿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进行综述,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作者:曾涟;阳丽云;蒋卓汛;刘敬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