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马丽萍;林艳伟;师华文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沉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诊断及疗效观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冬季11月至2013年1月期间50例需要住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做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门诊正常体检儿童43例做为对照组,检测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沉三项指标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沉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讨论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沉三项指标可以联合检测用于辅助诊断儿童呼吸道疾病.
作者:张永梅;韩笑;张彩虹;王美英;刘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保险与每个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作为医疗保险机构支付和理赔医疗费用重要依据的病案,需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有效管理,才能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概括阐述了其在医疗保险理赔、医疗纠纷中的证据作用.
作者:洪丽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硝普钠对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9例,分为硝普钠组73例,对照组116例.严格将血压控制到160/100mmHg以下,比较两组患者的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死亡例数.结果 硝普钠组和其他降压治疗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死亡例数和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点硝普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预防再出血的应用中是安全的.
作者:曾庆鑫;张冲;黄维星;王少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巴彦淖尔市免疫规划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制定有关免疫策略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巴彦淖尔市近几年免疫规划工作调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目前免疫规划工作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三级网络不健全、工作经费不足、健康教育不彻底等问题.结论 免疫规划工作有下滑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耿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我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达临床获益(CR+PR+SD)的患者30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治疗前、化疗2周期至4周期后疗效达临床获益时,以及患者疾病进展时血清TGF-β1和VEGF水平.将不同时期的TGF-β1和VEGF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化疗疗效达临床获益时的血清TGF-β1和VEGF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无统计学差异;在疾病进展时血清TGF-β1和VEGF水平较临床获益时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TGF-β1和VEGF的表达与临床疗效相关,可作为患者疗效评价以及疾病监测的指标.
作者:刘永刚;杜晓萍;王剑英;王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西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临床诊断标准的普通型手足口病患者400例.对照组200例单纯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试验组200例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建立临床观察表,分别治疗7天,用药期间每天记录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观察结束后,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试验组总痊愈率、显效率以及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在退热、促进皮疹消退(P均<0.05)明显优于对照组;次要症候如改善食欲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具有显著疗效,能明显、快速改善病情,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彩生;刘金涛;邓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尿毒症长期行腹膜透析治疗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确诊尿毒症行腹膜透析治疗存在营养不良的我科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参芪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予以腹膜透析、改善贫血、降压、补钙、纠正酸中毒及其它对症治疗,参芪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共3疗程,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营养指标,然后将两组营养指标分别做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同时做治疗后的组间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参芪组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参芪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营养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其远期预后,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霞;贾卫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诊断布鲁氏菌病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 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两种检测方法对布鲁氏菌病病人的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对布鲁氏菌病病人的诊断存在显著性差异,RBPT的阳性率明显高于SAT.结论 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可提高布鲁氏菌病的检出率,对治疗和控制布鲁氏菌病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饶国利;高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病例教学法是一种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通过对实际病例的分析,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便于提高教学质量.将病例教学法引入心内科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赵平;常培叶;刘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由于接触噪声行业的劳动者比较多,普通人群中听力有问题的人也很多,再加上电测听是主观检查,导致有相当一部分人电测听结果出现异常,这就要求主检医生或职业病诊断医生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前来咨询或申请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的劳动者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判断,这些工作的开展都是以GBZ 49-2007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标准为依据,笔者在执行诊断标准中,感受到了这个标准的重要性和意义.文章描述了笔者在诊断职业性噪声聋工作中碰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主要表现为:关于观察对象、关于高频听力下降型的理解,是简单的执行标准还是科学的执行标准问题,听力曲线呈近似一直线,关于客观检查的问题.希望权威部门更好的了解职业性噪声聋诊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那些可以改进.
作者:何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的认识水平.方法 对36例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岁中青年为主(83.3%),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合并肺结核及其它肺外结核较多(52.8%).临床症状以发热为常见(86.1%),其次是胸痛,胸闷、气促,腹胀、腹痛.以腹腔积液合并胸腔积液较多见(55.6%),其次是胸腔积液合并心包积液(25%).结论 对于有发热、胸闷、气促、腹胀、腹痛的中青年患者应进行胸、腹腔及心包腔B超检查.
作者:韩卉;王洪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报告了消毒供应中心对骨科外来器械的管理实践.方法 在消毒供应中心建立外来器械管理小组,实施准入制度,建立完善人员及器械的管理流程.结果 实施外来器械的统一管理,明显提高了清洗、消毒、灭菌质量,保障了外来器械的安全使用.结论 我院外来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的集中管理,不仅提高了外来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也保障了医院的医疗安全.
作者:董慧珍;李芳;潘琳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弱视是指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0.8者,是儿童常见眼病,早发现、早治疗是弱视治疗的关键.学龄前是弱视治疗的关键期.但在现实生活中,无斜视情况下通常弱视的患者往往不易被发现,尤其是单眼弱视.另外,学龄期弱视儿童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治疗方法以及疗效有别于学龄前儿童.现对我院门诊弱视患者57例学龄期弱视儿童治疗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雪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掌握内蒙古新蚤属的种类、分布、宿主及鼠疫流行病学意义,为内蒙古蚤类的防制提供其可参考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查阅历史资料的方法进行分析,蚤类鉴定按刘俊、石杲主编的《内蒙古蚤类》进行鉴定.结果 内蒙古新蚤属发现6种蚤类.结论 在内蒙古新蚤属的6种蚤类中,近代新蚤东方亚种是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和锡林郭勒高原布氏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媒介.二齿新蚤、阿巴盖新蚤是疫源地的次要媒介,其它染疫者可视为偶然媒介.
作者:李国军;李帅一;石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与18F-脱氧葡萄糖PET显像(18F-FDG PET显像)两种诊断技术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142例怀疑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其中男83例,女59例,对肝占位性病变进行实时超声造影及18F-FDG PET显像检查,对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与病理活检对照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检查对恶性病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1%、42.3%、64.7%和38.6%,对良性病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7%、38.9%、35.3%和61.4%,诊断准确率为59.9%.PET检查对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8%、67.3%、78.2%和54.7%,对良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2.7%、32.2%、21.8%和45.3%,诊断准确率为54.9%.结论 超声造影与18F-FDG PET显像在恶性肿瘤的诊断优势无差别,而对良性肿瘤的诊断更具优势.应用超声造影和PET/CT检查对肝脏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有一定价值,可以提高肿瘤的检出率,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影像学信息.
作者:冯天鹰;刘艳龙;郎瑞;红华;胡高杰;乔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对包头市个体诊所(包括村卫生室)的消毒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改进基层医疗单位消毒卫生质量和预防医源性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现场随机抽样检测的方法对包头市个体诊所空气卫生质量、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紫外线灯辐照强度等进行消毒质量监测.结果 2011-2013年消毒灭菌监测总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趁势:2011年77.63%,2012年79.10%,2013年80.94%.结论 个人诊所存在消毒不严格、医护人员消毒意识不强等问题,为院内感染及医源性传染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因此,应加大个人诊所消毒监测管理力度,增强医护人员规范消毒意识.
作者:刘晓玲;黄宇;王宇梅;蔡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和预见性护理方法,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0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临床救治过程中实施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采用此法护理的106例患者,有效的增加了治愈率,减少肝性脑病和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 加强预见性护理和急救护理,对增加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
作者:王炳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介入导管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与控制措施,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导管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使其常规化,制度化.结果 强化了医务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导管室医院感染,并完善,规范了介入导管室医院感染监控制度及对策.结论 加强导管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与控制,严把人流,物流及合理布局是预防和控制导管室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作者:卢丽敏;李雅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98例椎体结核手术患者的护理,制定并实施更加完善的护理计划,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减少住院日数.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98例椎体结核手术患者,依个体差异以及手术方式的不同,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量体裁衣,分别实施各自的护理计划.结果 98例患者全部痊愈,无一例并发症,平均住院日数减少4~5d.结论 对每一位不同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要切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刘秀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2007-2012年锡林浩特地区职业病体检疑似尘肺病的发病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为今后的健康监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方法 依据“尘肺病诊断原则”对6年来体检所拍摄的高千伏正位胸片与“尘肺诊断标准片”对比读片.结果 共拍摄高千伏胸片4 306人次,发现阳性者72人,阳性率为(72/4 306) 1.67%,均集中在采矿业,年龄在25~65之间,46~55年龄段阳性率高为(41/71)57.7%.阳性者复查率较低,第一次复查率为(12/72) 16.6%,第二次复查率为(4/72) 5.6≤.结论 随着采矿业的发展,采矿工作人员逐年增多,通过健康体检和健康监护,保护职工健康,消除粉尘危害,防止发生尘肺病.
作者:刘俊刚;殷志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